「五·七」指示放光芒 亦農亦工就是好
「五·七」指示放光芒 亦農亦工就是好
——安陽縣阜城東街大隊自力更生辦工廠的調查報告 |
|
河南省安陽縣水冶公社阜城東街大隊貧下中農,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公社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的偉大教導,依靠集體力量,自力更生辦起了機修、榨油、糧食加工、翻砂、造紙等小工廠,以農為主,以工為副,忙時務農,閒時做工,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五·七」指示引航向 披荊斬棘永向前
[編輯]阜城東街大隊地處丘陵地帶,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全大隊一千五百多口人,僅有土地一千零四十畝,並且有二百四十多畝是丘陵崗坡,糧食產量低。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每年吃國家統銷糧四十餘萬斤,直到一九六五年還吃國家七萬斤統銷糧,領救濟款一千餘元。許多群眾形容這個大隊是「東地平原西地坡,每人土地六分多,人多地少產量低,離開支援不能活。」廣大貧下中農迫切要求改變這種局面。
一九六二年,黨支部根據貧下中農的要求,組織廣大群眾反覆學習了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毛主席教導:「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遵照毛主席的教導,這裡的貧下中農一方面積極挖掘農業生產潛力,向生產的深度進軍;另一方面,廣開生產門路,組織發展燒窯、燒砂鍋、手工造紙、修制農具等集體副業生產,向生產的廣度進軍。這時,一小撮階級敵人跳出來叫嚷什麼「吃糧靠國家,花錢靠自己」,公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一些資本主義思想嚴重的富裕農民,也隨聲附和。廣大貧下中農同他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理直氣壯地說:「吃糧靠國家,花錢靠自己,那是資本主義邪道,毛主席關於『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教導,才是咱貧下中農所要走的正道。這條路我們走定了,誰想發展資本主義萬萬辦不到!」他們毫不動搖,於一九六五年,在多種經營的基礎上,增加了機械設備,發展成了小工廠。
一九六六年,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發表了,廣大貧下中農無不歡欣鼓舞,一遍又一遍地進行學習。毛主席的指示,給他們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他們走亦農亦工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他們說:「亦農亦工,這是通向共產主義的光明大路,我們要永遠走下去。」
自力更生走新路 勤儉節約辦工廠
[編輯]工廠怎麼辦,是自力更生,還是伸手向上?這是辦廠初期面臨的問題。有的人說:「辦工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要資金,二要技術,咱們家底薄,困難大,還是請國家幫助幫助。」經過討論,廣大貧下中農一致認為,不能走依靠國家的老路。他們說:「千難萬難,有毛澤東思想就不難,我們要憑一顆紅心兩隻手,自力更生走新路!」
他們在辦廠過程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廠的方針。沒有資金,貧下中農自己籌集,沒有原料自己找,沒有廠房就利用一座古廟,搭個席棚也能翻砂。工廠發展了,廠房不夠,老貧農王志東和軍屬來光柱主動把自家蓋的七間新房給集體使用。在購置生產設備時,他們批判了貪大求洋的思想,採取了以舊代新、以土代洋、以鐵代鋼、以木代鐵、自裝自配的辦法,作到了少花錢多辦事。以發展機械造紙為例,買一台新造紙機就得十五萬元,買一個新鍋爐也得三四萬元。拿不出這麼多資金怎麼辦?經過貧下中農一商量,他們說,沒有新的買舊的。結果只用七百元買了一個工廠已報廢的鍋爐,又以二千元買了一台人家已經報廢六年的造紙機。一座年產五百噸紙的機械造紙廠創辦起來了,總共只用了兩萬多元的投資。
辦工業需要技術。貧下中農不懂技術,他們就遵照毛主席關於「從戰爭學習戰爭」的教導,在干中學,在干中鑽,請外邊有技術的人到廠里來教,把貧下中農派到外面去學。為了掌握翻砂技術,貧農社員張林被派到外地去學藝,不到半年,他就掌握了這門技術。現在不僅能夠鑄造犁鏵、耬鏵等小件農具和炊事用具,還能鑄造機器零件,就是大工廠用的三百多公斤重的大型機件也能鑄造出來。機修廠的同志經過自己鑽研,目前從拖拉機到水泵、電動機等都可以自行修配,做到了大修不出隊,小修在田間。
幾年來,阜城東街貧下中農,依靠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憑着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用土法上馬的方法,衝破了資金、設備、技術等一道道難關,使隊辦工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地發展了起來,闖出了農民辦工廠的新路。
堅持為農業服務 加速實現機械化
[編輯]隊辦工廠發展起來以後,堅持什麼方向,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有的人認為,生產一把钁頭沒啥利,給工廠加工一個螺絲就能收入三四角錢,不如放棄農業生產,集中力量辦工業,賺錢買糧吃;還有的人認為,工廠來錢快,收入高,主張工和農分家,工廠單獨核算,實行工資制,向正規化發展。貧下中農看出這是隊辦工業中的兩條路線的鬥爭,絕不是小問題,於是便組織群眾開展了一場大討論。在討論中結合實際狠批了大叛徒劉少奇製造工農差別的反革命罪行,批判了「工分掛帥」、「利潤掛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明確了隊辦工廠的方向。廣大貧下中農說:「咱們農民就是以農為本,不能丟開農業搞副業。搞工業是為了促進農業,毛主席叫咱走亦工亦農的道路,縮小三大差別,我們可不能走大叛徒劉少奇的道路,擴大三大差別,使工農兩分家。」工廠的社員說:「為農業服務,這是咱辦工廠的大方向,只要對農業有利,暫時賠錢也要干。違背大方向賺錢再多,也不能去干。」經過討論,大家確定了三條原則:第一,工業、農業統一核算,從事工業、農業生產的社員一樣評工、統一分配,社員、幹部輪流參加工廠勞動和農業生產,既是農民又是工人。第二,隊辦工廠必須在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前提下,安排自己的生產計劃。第三,隊辦工業的收入,優先用於農業生產投資。這樣,使隊辦工業堅持了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方向。農業有求,工業必應,農業生產需要什麼,就幹什麼,啥時需要,就啥時干,有力地為農業生產服了務,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
一九六六年秋,隊裡三百畝棉花普遍生了蟲,當時只有兩架噴霧器,一時又買不到。隊辦工廠就連夜突擊,很短時間就仿製了三十架噴霧器,及時除治了蟲害,保證了棉花豐收。
僅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底,隊辦工廠就為農業修制各種小件農具一萬八千餘件。他們為了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機械化,經過反覆試驗,自修自製了三十台電動機,三十多張耘鋤,八百多件其他農業機具,還製造了打場機、電動?、氨水耬、密植耬等,有力地支援了農業生產,大大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步伐。
亦農亦工就是好 隊辦工業作用大
[編輯]幾年來,阜城東街貧下中農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堅持走亦農亦工的道路,顯示了無比的優越性,他們說:「亦農亦工就是好,隊辦工廠好處說不完。」
第一,縮小了城鄉、工農的差別,堅持了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人的思想革命化,使農村變成了一所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在這所大學校里,學政治、學軍事、學工、學農,四百個青壯年社員既是農民,又是工人,拿起鋤頭能種田,拿起錘子能做工,拿起槍桿子能打仗,拿起筆桿子能寫文章批判資產階級,成了亦農亦工,能文能武的一代社會主義的新式農民。
第二,加速了農業的機械化,促進了農副業生產的發展,具體地貫徹執行了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的三年內,他們為農業提供了十萬餘元的生產資金,購買了拖拉機、播種機、電動機、電磨、電碾、鍘草機、脫粒機以及牲口、肥料等農業生產機具和生產資料,使耕地、澆水、打場實現了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一九六八年糧食單產由一九六二年的六百五十七斤,提高到九百四十九斤,棉花由三十七斤提高到九十六斤。三年中,不僅沒要國家一粒糧食,並向國家交售了五萬斤糧食,七萬三千斤皮棉,還集體儲備了一部分儲備糧。徹底改變了吃糧靠統銷,花錢靠救濟的貧困局面,為自力更生實現農業機械化闖開了一條道路。
第三,支援了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三年來,除滿足本隊需要,為農業生產服務外,還幫助十幾個兄弟大隊修制了不少農業機具,為國家二十七個廠、礦、企業及時鑄造了二十多萬件機件,產品成本低,所生產的紙張,全部供給國家企業用紙和包裝用紙。
第四,為廣大社員群眾創造了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增加了群眾的收入。三年來,隨着生產的發展,收入增加,為社員舉辦了多種福利事業,興辦了澡堂、縫紉、理髮和合作醫療,還新蓋了一些公房。廣大貧下中農眼看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興旺景象和幸福生活,人人打心眼裡感謝偉大領袖毛主席,他們感激地說:「全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我們貧下中農才有今天。」
阜城東街大隊的貧下中農,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要認真總結經驗」的教導,滿懷激情,總結了幾年來亦農亦工的經驗,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毛主席的各項指示,是照耀我們前進的燈塔,我們要永遠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方向奮勇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