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日」還是「武化日」
「文化日」還是「武化日」 冬平 1970年11月 |
|
日本天皇本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老牌日本軍國主義一直把明治天皇的生日十一月三日定為「明治節」,為日本軍國主義歌功頌德,向日本人民灌輸「忠君愛國」的反動思想,為發動侵略戰爭進行精神動員。
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後,把「明治節」改成了「文化日」。但是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手法,終於露出了狗尾巴。他們在「文化日」這一天抬出明治天皇這具政治殭屍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使「文化日」成了貨真價實的「武化日」,成了名副其實的「軍國主義日」。
請看,在今年十一月三日的「文化日」里,在佐藤反動政府的精心導演下,日本列島群魔亂舞,百丑現形,到處散發出軍國主義的毒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戰犯日本天皇裕仁,這一天上午大搖大擺地在皇宮舉行了「一九七○年度文化勳章授勳儀式」,伴隨着的是肉麻地吹捧天皇「德政」的鼓譟聲。在佐藤政府確定的二千七百多名「有功者」中,除了一些御用文人、幫閒文人外,榜上有名的大多是老牌軍火商、壟斷資本頭目、法西斯官僚和警察特務頭子。這些雙手沾滿亞洲人民和日本人民鮮血的罪犯,卻得到了褒獎,被授予各種勳章。在東京的上野公園,連明治時代狂熱鼓吹吞併朝鮮的反動人物西鄉隆盛的銅像,也被刷洗一新。從日本反動派對明治、西鄉等老牌軍國主義分子的尊崇和表彰中看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真是洞若觀火。
這一天,日本反動當局還開動它的宣傳機器,施展「復古思舊」之技,誇耀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的「戰功」,把它的祖宗發動的日俄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等帝國主義戰 爭美化成「正義」戰爭;宣揚在「兩場戰爭中使日本變成了世界強國」,叫囂日本要走過去「富國強兵」的老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就是這樣不遺餘力地歪曲歷史,為今天準備發動新的侵略戰爭大造反革命輿論。
不僅如此,日本軍事當局還在「文化日」大搞炫耀武力的活動。日本「航空自衛隊」(即空軍)在入間基地慶祝什麼「航空節」,擺出各種軍用飛機供人參觀。「海上自衛隊」在三浦半島相模灣的海面上搞了所謂「觀艦式」和有飛機和軍艦參加的軍事演習。日本「防衛廳」長官中曾根康弘在旗艦的艦橋上觀看了這次演習,竟得意忘形,殺氣騰騰地叫嚷,說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的生命線」,說日本「今後必須進一步充實海上防衛力量,海上自衛隊是新防衛計劃的中心」,並且揚言要「建設一支精明強悍的部隊」。
夠了,夠了。人們在「文化日」里不僅看不到什麼「文化」,倒是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大量的窮兵黷武的表演。甚至連資產階級報紙也不得不承認,「文化日」卻「大有『明治節』之勢」。
佐藤之流在「文化日」演出了一場炫耀武力、頌揚侵略戰爭的活報劇。這就進一步撕破了他那一夥的和平偽裝,露出了軍國主義的本來面目。這將從反面動員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亞洲人民,把反對復活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進行到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