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中心論」批判
「電子中心論」批判 電子工業革命大批判寫作小組 1971年8月12日 |
|
六十年代初期,電子技術的新成就,電子工業作為一個新興工業部門的迅速發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打着發展新技術、關心電子工業的幌子,炮製了一個「電子中心論」,拚命鼓吹「中國工業要以電子為中心」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他們編造了一套「電子神話」,鼓吹什麼抓住了電子工業和電子技術,「不僅是國防工業,而且會使整個國民經濟都帶動起來。」他們聳人聽聞地提出,「現代化電子工業的發展,將促進我們工業的大躍進,將是在我國進行人類歷史上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的出發點」;「現代化電子技術的迅速普及」,將「使我國成為第一流新電子化,第一個新工業化的社會主義最強國。」他們力圖使人們相信,電子技術是萬能的,抓住了電子工業就有了一切。
這個「電子中心論」,在政治上是極端反動的,在理論上是十分荒謬的,在實踐上是非常有害的。必須予以徹底批判,肅清其流毒。
「電子中心論」是反對「以鋼為綱」、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反動方針」
[編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為了推行「電子中心論」,挖空心思地炮製了一系列「論據」。他們提出,由於電子工業是什麼先導工業,應用廣泛,技術先進,所以要以電子為中心。
他們把電子工業故意說成是「帶動全局的關鍵性的東西」,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先導,是起帶頭作用的主要矛盾方面,似乎只要抓住了電子工業,就可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他們宣稱,電子技術的發展,「擴大了它的極其廣泛的應用範圍,開闢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階段」,因此,就應以電子為中心。他們鼓吹什麼電子技術是「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因而要「從這裡開始迅速發展我們的工業技術」。
電子工業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特點,但是從根本上說,它不能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中心。
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實現擴大再生產,必須使生產資料比消費資料優先增長,而製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又必須比製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優先增長。要做到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必須狠抓基礎工業,特別是為製造各種機器設備提供原材料的鋼鐵工業。毛主席說:「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個東西就什麼都好辦了。」
毛主席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製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原理,提出了發展工業「以鋼為綱」的正確方針。這一方針深刻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客觀規律。鋼鐵工業是實現我國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基礎。有了鋼鐵,就可以造機器,什麼都好辦了。我國工業的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和各個行業(其中也包括電子工業),都要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然而起帶頭作用的,起綱領作用的,只能是鋼鐵工業。二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把鋼鐵工業促上去,才能儘快地發展各種機械製造工業,儘快地改變我國工業的落後狀況,才能有力地支援農業,支援國防,也才能有電子工業的發展。當前,我國機械製造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鋼鐵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工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鋼鐵工業,而不是電子工業,抓住了以鋼為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帶動一切。「以鋼為綱」,全面發展,是我國工業發展唯一正確的方針。那些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鼓吹「以電子工業為中心」的陰險目的,就是妄圖破壞以鋼為綱,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的確,電子技術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電子工業對整個國民經濟、對其他工業部門有着廣泛的應用性,它在實現我國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方面,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電子工業不僅有它廣泛應用性的一面,而且還有它對原材料工業的廣泛依賴性的另一面。電子工業所需要的原材料,品種以千計,規格以萬計;對金屬板材、線材以及稀有金屬等,又有特薄、特細、特純等特殊要求。電子工業的發展,有賴於冶金、電力、煤、石油等基礎工業的發展。這就是說,電子工業的發展,有賴於國家工業化的不斷發展,有賴於原材料工業和其他工業的先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原材料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等工業部門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從根本上決定着電子工業生產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僅僅抓住電子工業廣泛應用性的一面,就大肆鼓吹「電子中心論」,胡說「抓住電子工業這個環節,來帶動、促進整個機械工業和其他工業(包括冶金、採礦、化工、煉油、動力、地質勘探以及許多輕工業)」,這是故意誇大電子工業的廣泛應用性,抹煞電子工業的廣泛依賴性。
電子技術是現代發展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建設的新技術之一。它與原子技術、噴氣技術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工業技術水平的標誌。但是,先進和尖端是一回事,基礎和中心又是一回事,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國家發展工業,首先要從基礎工業開始,而不是看那一部門技術先進。這是因為,基礎工業是提供原材料的,只有基礎工業發展了,其他工業才能夠上去。相反,不抓基礎工業,不首先搞原材料工業,就是搞「無米之炊」,那就不可能有工業的大發展,電子工業儘管先進,也成了「空中樓閣」。而且,如果那一部門技術先進,就以那一部門為中心,那麼技術先進的工業部門,都要成為中心,那就是多中心即無中心,必然要亂套,使整個工業失去基礎。同時,所謂「先進」,也是比較而言,各種新技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電子技術發展也有賴於其他先進技術的發展,孤立地提出發展電子技術而撇開其他技術,也是荒謬的。
我國工業的發展是「以鋼為綱」,還是以「電子為中心」,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決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工業發展的方向問題,是兩條路線鬥爭的大問題。電子工業作為一個加工工業的部門,它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可以起輔助、配合和促進作用,但不可能起中心和帶頭作用。「電子中心論」把電子工業擺在高於一切的地位,反對大力發展鋼鐵工業,其目的就是要使我國工業陷於「無米之炊」的困境,使我國工業不能儘快地建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體系,從而從根本上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也就破壞了電子工業本身的發展。
「電子中心論」是「技術中心論」的新變種
[編輯]多年來,劉少奇一夥竭力推行「技術中心論」,鼓吹「技術第一」,胡說什麼「唯一的一條出路是靠技術,搞技術革命」。其罪惡目的就是要把人們引上埋頭技術、不問政治的邪路上去。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為了鼓吹他們那一套「技術中心論」,打着發展新技術的幌子,利用人們對電子技術新成就和電子工業這一新興工業部門的注意,編造了一大套「電子神話」,竭力誇大電子技術的作用。他們象一個「電子拜物教」的傳教士,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說:誰突出電子技術,誰就能由落後變為先進,誰就能戰勝資本主義;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就要「找出一條發展新技術的具體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要用電子技術帶動一切,以電子為中心。「電子中心論」不過是那個臭名昭著的「技術中心論」的新變種。
我們歷來重視新技術的作用,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就要重視新技術。電子技術正在作為一門新技術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技術第一」,不搞階級鬥爭,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就不能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也就談不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談不上使電子技術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多快好省地發展。正如列寧所說的:「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
所謂電子技術帶動一切的「技術中心論」,是根本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唯生產力論」。馬克思早就指出:「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哲學的貧困》)機器、工具、技術等等,只是一種可能的生產力,它是由人創造的,並且只有通過人,由人來掌握,才能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只有通過革命,奪取政權,改變舊的生產關係,才能促進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毛主席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用精闢的語言,提出了「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正確地回答了革命和生產,精神和物質,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林副主席也指示我們:要「用革命化來領導機械化。」
所謂電子技術帶動一切的「技術中心論」,是反歷史唯物主義的「技術動力論」。馬克思指出:「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人類總是以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來帶動、促進生產和技術革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十七世紀發明的蒸汽機在當時是一項新技術,但它的廣泛應用也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而不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前。當然,生產關係的革命,是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所引起的,但是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係變革以後。英國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是在十七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才進行的。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也都是經過不同形式,改變了上層建築、生產關係以後,資本主義工業才大大發展起來。
「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革命就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保證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要使電子技術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就只有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狠抓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繼續革命,發動廣大工農群眾,深入批判修正主義路線,不斷揭露和打擊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不斷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撇開這些根本問題,單純地講生產技術的發展,講提高勞動生產率,就一定會走到邪路上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包括電子工業本身的發展,完全證明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才是促進生產力大發展的強大動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更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出現新的躍進。電子工業這幾年的大發展,也正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徹底批判了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所推行的「條條專政」、「洋奴哲學」、「技術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以後才取得的。反之,按照「電子中心論」的道路走下去,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不抓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把技術作為發展生產的動力,不僅不能戰勝資本主義,相反,只能導致資本主義復辟。這正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拚命鼓吹「電子中心論」的要害所在。
揭穿政治騙子的陰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
[編輯]偉大的列寧曾經指出,修正主義「按其內容來說,並不需要什麼發展和形成:它是直接從資產階級的刊物上搬到社會主義的刊物上來的。」(《怎麼辦?》)
「電子中心論」在理論上是一竅不通的,劉少奇一夥拋出這一謬論,充分暴露了他們政治騙子的真面目。這個聽起來似乎很新穎的「電子中心論」,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的發明創造,而是從外國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那裡剽竊來的。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從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產階級的刊物上,找到了電子工業是「先導工業」,可以引起「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論根據」;又從另一個國家的刊物上找到了「把電子工業放在首要地位」,使它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中心」的實施方案。於是,他們就如獲至寶,如法炮製了一個「電子中心論」,到處招搖撞騙。這就充分暴露了這伙政治騙子不過是帝國主義的奴才,他們從資產階級那裡搬來「電子中心論」的目的,不過是要我們走上資本主義復辟的邪路罷了。
劉少奇一夥在自然科學上,把自己裝扮成「權威」,到處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他們抓什麼就叫喊什麼為「中心」,一會兒說「電子技術為中心」,一會兒又說「化學工業與電子工業並提」;一會兒說「以發展造船工業帶動上海的機械製造工業」,一會兒又說機械工業是「首腦」。顛三倒四,前後矛盾。
電子工業擔負着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工作服務,為我國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服務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批判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的「電子中心論」,是為了使我國的工業,其中包括電子工業,更好地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線多快好省地向前發展。不重視發展電子工業的思想是錯誤的。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對電子工業提出了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高的要求。建國以來,在毛主席、林副主席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國電子工業取得了很大成績,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推動下,我國電子工業正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蓬蓬勃勃地向前發展。但是,我國電子工業還是薄弱的,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電子工業戰線廣大革命工人、革命幹部和革命技術人員,決心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狠抓革命,猛促生產,努力發展電子技術,迅速改變我國電子工業的落後狀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