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指示》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五·七指示》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營口縣水源公社中小學校辦「三場」的調查 |
|
遼寧營口縣水源公社貧下中農遵照毛主席關於「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的偉大教導,全社中小學校大辦三場(農場、林場、飼養場),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培養無產階級一代新人,初步克服了舊學校「三脫離」的現象。
一切有土地的學校都應當辦農場
[編輯]水源公社貧下中農在決定校辦「三場」之初,有人提出:「現在是大隊辦學,要養豬、種地,在隊裡參加勞動就行,學校不必辦『三場』。」針對這種活思想,公社革委會組織了學習和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說:師生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是完全必要的,它有利於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促進思想革命化,並且對支援農業生產、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參加生產隊的勞動不能代替校辦「三場」。因為校外勞動,一般多是根據隊裡生產的需要,由生產隊安排進行的,幹什麼活,什麼時候干,有時很難列入學校計劃之內。學校自辦「三場」,就可以從學校實際出發,按學生年級高低,根據教學的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確定各年級分擔的生產項目,安排一定的勞動時間,進行某一項或幾項科學實驗,有利於把教育同生產勞動、科學實驗密切結合起來,使「三場」真正成為學農的基地,田間的課堂,科研的場所,育人的熔爐。
八一和衛國兩個大隊的學校,早在一九六六年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發表以後,就自辦了「三場」。他們談了校辦「三場」的五點好處:第一,校辦「三場」可以培養師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養成經常勞動的習慣;第二,能夠把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凡是能到「三場」去上的課程,儘量安排到「三場」去上,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和學以致用的原則;第三,能夠把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結合起來,凡是計劃在「三場」上的課程,儘量請貧下中農上;第四,師生可以參加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便於進行科學實驗;第五,也能創造出一定的物質成果,自力更生地解決辦學經費問題,減輕貧下中農負擔。
把轉變學生思想放在首位
[編輯]水源公社各學校在辦「三場」過程中,遵照毛主席關於「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偉大教導,不斷批判各種錯誤傾向,始終把轉變學生思想,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放在首位。
「三場」辦起來之後,先後出現了三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單純的經濟觀點。認為辦「三場」只是為了增加一些收入,解決學校經費問題,因此就只抓物不抓人。另一種錯誤傾向是單純的勞動觀點。把參加「三場」勞動,當成只是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形成了教育與生產勞動脫節的現象。還有一種錯誤傾向是單純業務觀點。把辦「三場」看成是僅僅為了學知識,為驗證學生是否學好書本知識服務。
水源公社、大隊革委會和駐校貧下中農代表認為:單純經濟觀點、單純勞動觀點和單純業務觀點,都是沒有把轉變學生思想放在首位,都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金錢掛帥」、「智育第一」的修正主義餘毒的表現。他們帶領革命師生,和貧下中農一起,開展了革命大批判,正確處理了三個關係:
一、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關係。辦「三場」必須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着重在改造師生的世界觀,同時注意增加收入,逐步做到自給自足。
二、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的關係。教室和「三場」都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要互相結合。學生到「三場」中進行學習,就能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培養實際工作能力。衛國大隊學校過去講《水稻催芽》一課,是在教室里講的,學生學了不會用。辦起「三場」後,他們請老貧農做老師,到農場邊干邊學,學生不但學了書本知識,而且學會實際操作。
三、參加學校「三場」勞動和參加生產隊勞動的關係。水源公社各學校除了利用「三場」進行教學和勞動外,還根據農業季節、生產隊的要求以及政治教育的安排,定期和不定期地到生產隊和貧下中農一起勞動,一塊學習,一起搞革命大批判,一起參加對敵鬥爭,學到了在「三場」里不能完全學到的知識。去年夏天,新光大隊水稻發生嚴重蟲災。學校立即把《怎樣防治水稻蟲害》這一課提前來教,並帶學生到生產隊的稻田裡去實踐。學生認識了稻飛虱,學會了使用農藥,和貧下中農一起戰勝了蟲災。
營口縣水源公社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師生在《五·七指示》光輝照耀下,大辦「三場」,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書本知識,而且增強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質量有了很大提高。貧下中農回顧教育革命的實踐,看到學校辦起「三場」以後的巨大變化,深深感到:認真落實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教育革命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大家無比興奮地說:「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真是英明偉大!」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