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街道辦的新型小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所街道辦的新型小學
江蘇省革命委員會南京市革命委員會聯合調查組
1969年2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去年十一月,南京人民小學(原夫子廟小學)改由遵義區人民街街道來辦。在街道革委會的領導下,這所學校正沿着毛主席指出的教育革命的方向勝利前進,成為一所由街道辦的新型小學。

街道能不能辦學校?開始,存在着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應當由工廠辦,有的認為街道可以辦好學校。

經過分析研究,人民小學附近工廠少,學校多,都由工廠辦行不通,由街道辦比較現實。但是,街道辦學能不能體現工人階級領導,認識不一致。學校革委會遵照毛主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教導,組織革命教師深入社會作調查研究。通過調查了解到:街道已經建立了革命權力機構,不同於過去的街道辦事處;街道退休工人雖少,但在職工人多,這是管理學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師生們逐步統一認識,學校由街道來辦,不但能保證工人階級的領導,而且能充分發揮街道辦學的長處。 人民小學實行街道辦學以後,街道革委會把學校作為街道的一個組成部分,有關學校教育革命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都由街道革委會的核心小組討論決定。遵循毛主席「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教導,街道核心小組對原校革委會進行了調整、充實,選拔參加街道管理工作的優秀工人領導學校革委會。校革委會主任由街道革委會主任兼任,學校的日常工作由二名優秀工人和學校的三名代表主持。師生按連、排編制,原教學班改為排,排的領導由革命家長(工人)、紅小兵、革命教師三結合組成。在發揮革命教師積極性的同時,全校建立了一支由二十五人組成的工農兵講師團。這樣,就從組織上、教學上保證了工人階級對學校的領導。

街道辦學後,主要抓以下幾點:

一、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放在首位。按照教學需要舉辦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街道辦學以來,全校先後舉辦了六十八期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召開了六十二次講用會,開展了四十一次憶苦思甜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斗、批、改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師生的思想革命化。

二、校革委會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進行了大膽改革。學校開設了毛澤東思想課、工農業知識課、算術(包括珠算)課、軍體文藝課。在突出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注重學文化知識,把政治課和文化課緊密地結合起來。六連二排到南京長江大橋進行現場教學,工人同志談自己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建成長江大橋的事跡,對學生教育很大。工人同志還結合大橋的建設成就出了幾道算術題,要學生計算。學校還組織師生輪流到同學校掛鉤的永紅塑料廠和雨花公社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把教學與生產勞動密切地結合起來。

三、用毛澤東思想統帥校外活動,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結合起來。街道辦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發揮街道革命群眾,特別是工人同志的作用。校革委會在街道革委會的統一領導下,把四個居民委員會的學生和部分學齡前兒童,按居住地段分別編為四個街道紅小兵連,由革命家長和居民委員會幹部擔任輔導員。這就改變了過去學生放學回家學校不管、街道不管、家長上班也管不着的現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