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人要離開高樓大廈,思想更要離開高樓大廈 在接受再教育中搞好教育革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不僅人要離開高樓大廈,思想更要離開高樓大廈

在接受再教育中搞好教育革命
瀋陽農學院革命委員會
1969年4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大學怎麼辦?學校的斗、批、改怎麼搞?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的教導,決定把廣大革命師生帶到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去經風雨,見世面,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請貧下中農參加學校的斗、批、改和教育革命。為此,廣大師生在工人、解放軍宣傳隊的率領下,走出學校大門,徒步來到了盤錦墾區。

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是農業大學教育革命重要環節 到盤錦以後,有不少人多次建議:立即就地辦學。他們的想法是:在盤錦要上幾萬畝地,蓋上房子,種上地,栽上樹,養上魚,再招學生,這就是辦起了「新型的農業大學」了。

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又學習了毛主席的教導:「現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廠農村去,結果是有的有收穫,有的就沒有收穫。這中間有一個立場問題或者態度問題,也就是世界觀的問題。」這使我們認識到,急於辦學建校的思想,反映了舊的資產階級的教育思想還沒有徹底清除,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思想在大家的頭腦里還沒有紮根。同時,它也說明,單是人走出高樓大廈還不行,必須人的思想也走出高樓大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狠抓革命師生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工作。同時還請貧下中農參加管理學校革命師生的連隊。

貧下中農參加連隊管理以後,狠抓學習毛主席著作和階級鬥爭教育。在各種會議上,家庭學習班上,都有貧下中農老師對大家進行憶苦思甜教育,真正做到了階級教育經常化。從而使廣大革命師生同貧下中農的感情加深了,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進一步提高了。有的教師講:「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為貧下中農服務,過去我連想都沒想;盡想的是三十成名,四十成家,小車別墅大沙發。這種思想太骯髒,太危險了。」廣大革命師生表示,要永遠和工農兵相結合,同貧下中農一起把學校教育革命進行到底。

按照廣大貧下中農需要辦好社會主義農業大學[編輯]

農學院師生到農村以後,首先復的是毛澤東思想課。我們召開了兩次全院性的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講用會,還和貧下中農一起開展革命的大批判,大講兩條路線鬥爭史,復了最實際的階級鬥爭這門主課。

在上主課的同時,也復了生產技術課。我們派出農業機械小分隊到農機場去學習,派水稻小分隊到水源公社去學習。在實踐中向富有經驗的老農學習,同時也學習一些必要的農業科學理論知識。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大學還是要辦的」。農業大學怎麼辦?幾個月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必須十分重視貧下中農的要求。我們的意見是:

(一)辦學方針:

毛主席說:「世界上一切革命鬥爭都是為着奪取政權,鞏固政權。」新型的農業大學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按照貧下中農的要求辦好社會主義農業大學。過去瀋陽農學院推行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害得許多貧下中農子女在生活上對資產階級那一套是「一年反感,二年順眼,三年趕上,四年發展」。新型的農業大學,必須堅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徹底改變「三脫離」的現象。

(二)辦學形式:

新型的農業大學必須實行六個結合:省辦、或縣辦和社、隊辦相結合;科研、教育、生產、使用相結合;學習和生產實踐相結合;舉辦幾天、幾十天的訓練班,和辦半年或一年、二年的農業技術學習班,長期和短期相結合;在普及農業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定點辦學和流動辦學相結合。

學生由貧下中農選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