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尺寬的講台鬥爭激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兩尺寬的講台鬥爭激烈

——南寧八中開展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的調查報告
《人民日報》記者
1970年1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西南寧八中在整黨的基礎上,開展了一次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

這個學校在工人宣傳隊領導下,以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為武器,廣泛發動群眾參加會議,參加評論,促使教師思想的吐故納新。

這次運動,是政治思想領域中的一場短兵相接的「奪權」鬥爭,觸及了每個教師的靈魂深處。通過運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革命教師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為深入進行教育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放心」和「不放心」[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對於毛主席這一英明指示的深刻意義,在沒有開展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以前,許多人是很不理解的。有的同志認為,工宣隊進駐學校,經過清理階級隊伍、整黨,教師隊伍基本是好的,教材是新編寫的,難道還存在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講台的問題嗎? 一次公開講課,把矛盾挑開了。

去年六月初,八中邀請一些工農兵代表和學生家長代表來聽課。由兼職工農兵教師和較好的專職教師講課。 一位解放軍同志講《為人民服務》,把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張思德同志的高大英雄形象,用「正確理解、對待生死問題」;「認真掌握批評和自我批評」;「胸中有全局,搞好團結」;「正確對待困難」;「革命工作不分貴賤」幾個觀點貫串起來,幫助同學深刻領會這篇光輝著作的精神。聯繫實際,活學活用。

一位專職教師講《李文忠同志生前思想匯報提綱》,雖然事先認真準備了兩三天,但講課時,仍然是從概念到概念:「什麼是公和私?」「為什麼要亮私鬥私?」「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關係」……同學們感到枯燥。

一位家長在評議時說:「工農兵講課突出毛澤東思想,孩子能受教育,我很放心;教師講的課,我還不放心。」 這個「放心」和「不放心」,引起教師很大的震動。

這次講課,使工宣隊的同志深深感到:同樣的課程,同樣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教材,在不同世界觀的人講出來,效果完全不同。

問題不止於此。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還有更為嚴重的情況。例如:教數學的,宣揚「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講地理的,宣揚「生在蘇州,穿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兩尺寬的講台上,各種世界觀都在表演、亮相。 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講台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嗎?顯然沒有。

必須來個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編輯]

南寧八中的現實說明,在講台這個陣地上,掃帚不到,資產階級的灰塵是不會自己跑掉的。

當學生家長提出「不放心」的時候,當工宣隊指出「八中講台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的時候,象捅了馬蜂窩似的,引起了軒然大波。「我是貧農出身,文化大革命站隊站對了,怎麼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說我們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那就來一個大換班吧!」「你不放心,乾脆別送孩子來上學!」

這些牢騷和牴觸情緒,實質上是在新的形勢下,兩種世界觀、兩條路線鬥爭的繼續。這個情況表明,如果不繼續在政治思想領域中奪資產階級的權,建立無產階級的專政,要想搞好教改,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每個人就會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把教改引入歧途。工宣隊決定開展一次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

這次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的基本做法是:

一、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必須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多數」的教導,充分發動廣大革命師生,讓群眾自己起來革命。比如有個教師,認為自己「出身好,工作不錯,算個無產階級知識分子」。紅衛兵小將參加評論,列舉了他平日對人對事的資產階級思想,並且尖銳指出:「老師身上這些髒東西,會把我們教成什麼樣的接班人呢?」這些話使他大為震動,促使他作了觸及靈魂的鬥私批修。

二、以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為武器,開展革命大批判。偉大領袖毛主席對舊教育制度早就有過深刻的批判,組織教師逐條領會,逐條對照,掀起一個對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大揭發、大控訴、大批判高潮。

起初,有的同學揭發老師的錯誤,對老師滿腔怒火。聽了老師的控訴,認識到老師既是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執行者,又是受害者,便滿腔熱情地幫助老師,共同把仇恨集中到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身上。越批,師生之間越互相了解,感情越近,關係越親。

三、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認真執行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工宣隊反覆宣布: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運動,按照「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的公式進行;對每個人要「一分為二」,既做革命的動力,又做革命的對象;認真執行黨對知識分子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

這一次的教師思想革命化運動,使教師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認識到自己的世界觀還是舊的,因而心悅誠服地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認識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這不僅關係到個人「臭」不「臭」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對下一代刻什麼階級烙印的大問題。經過這次運動,八中革命教師中湧現了一批決心把無產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積極分子。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