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南全區去冬今春土地改革的經過與主要經驗及今後計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南全區去冬今春土地改革的經過與主要經驗及今後計劃
中南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潤生
1951年4月9日
(在中南軍政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中南全區去冬今春土地改革的經過與主要經驗及今後計劃

——中南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潤生一九五一年四月九日在中南軍政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同志:

謹將全區土地改革工作的進行情況,報告如下。

執行工作計劃的經過與收穫

自二次軍政委員會閉幕之後,在十月份根據會議的各項決議與文件——關於土地改革法實施辦法的若干規定、李雪峰主任關於「為完成今冬明春土地改革計劃而鬥爭」的報告、鄧副主席總結報告中關於土地改革問題,做出了全區性的動員與部署。並在同時間內,開始了典型試驗,從那時至今天,工作已經繼續了整整半年了。全區除了河南省春耕地較少,播種季節較晚,土地改革工作還可繼續進行到麥收時期外,其他各省都在四月中旬告一段落,不違農時,轉入春耕生產任務了。

按不同的截止期分別結算,這一工作季度,已按軍政委員會原定計劃在五千萬人口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內計河南二百一十萬,湖北八百五十萬,湖南一千四百萬,江西九百萬,廣東三百八十餘萬,廣西二百一十萬,廣州市郊十八萬。最後結算還可能有些增減。進行土地改革的縣份是一九六個縣,較原計劃多五九個縣,但因大多不是在全縣範圍完整地完成,所以實際差數並不大。在去年十一月間,各省曾紛紛提出擴大計劃的要求,數字增至七千萬,當時沒有做正式的批准。按實際情況看來完成了五千萬人口地區的工作,已經不算太慢了。如硬在春耕前再行急趕,或者在春耕時期草率進行,那樣土地改革與春耕生產會兩受其害,是不適宜的。所以就適時停止下來了。

在工作中貫徹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南軍政委員會的指示,是經歷了一些小的曲折道路的。從去年十月至十一月中旬,是典型試驗時期,曾發現了脫離群眾的「和平分田」傾向,強調了放手後發動群眾的方針,即有所轉變。從十一月下半月至十二月中旬是重點推行時期,在工作中又發現了急性分田傾向,局部地區政策和工作方法方面都出了大進展。十二月中旬至現在,是全面展開時期,大偏差沒有發生,只在某些地方一度發生工作上的自滿與草率情形,經過繼續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提出深入發動群眾,爭取大多數的指示,提出重視劃階級、沒收、徵收和分配果實工作的指示,運動才進一步擴大深入下去。

此次運動,規模之大,參加人數之多,實為我區解放以來的第一次。在五千萬人口地區,進行了分配土地運動。在一千萬人口地區結合填發土地證進行了覆查運動。在將近三千萬人口地區,進行了清匪反惡霸退押退租運動,綜計全區約有九千萬人捲入了鬥爭。結合這些工作,又普遍地推行了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運動。幾項運動結合進行的結果,就引起了農村面貌的巨大改變:

在土地改革區,消滅封建的土地占有址,改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個偉大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農民的土地與生產資料要求依法獲得滿足。大越少則占耕地面積百分之三十,多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土地,從地主手中轉為勞動農民所有(河南每人分地二畝,湘鄂一畝至二畝五分)。此外還得到一批生產資料,糧食一項,每個缺糧的貧僱農,少則分得二十斤,多則分得一百斤。在這些地方地主也同樣分得一分土地和生產資料,去的勞動改造的機會。

運動中檢舉與法辦了一批惡霸,鎮壓了一批反革命分子,在廣大鄉村實施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治鬥爭與經濟鬥爭相結合,豐富了土地改革運動的戰果。民氣伸張,反革命氣焰下降,地方太平,革命秩序趨於鞏固。「過去對政府寬大無邊是怨聲載道,現在對政府鎮反措施是譽聲載道」(北京土改參觀團報告)。「這就像個革命樣子了」、「這次翻身才算靠得住了」、「像五月荒旱落了一場透雨,人心大快」。到處可以聽到農民這般輿論。

群眾一邊分田,一邊準備生產,情緒高漲。紛紛積肥、修堤、打壩、挖塘、增購耕牛農具。僅湖南一省,去冬動工挖修水塘二十九萬八千餘個,堤壩二千五百座,渠溝合四千一百三十九公里,山圳一千九百四十條,收益田畝七百五十萬畝。超過原計劃百分之八。各省修水利工程,質量合格,而工時較前減少一半。農民說:「一想到腳底下是自己的田,就精神百倍,前幾天出了氣,今後要出力了」。

與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上升,相伴而來的是農民購買力的逐步增長。本年土地改革區,主要是利用果實補購點農具和必要的肥料,各鄉或多或少,皆有所買進。如江西吉安縣滄灣鄉用大部果實買了牛七十八頭,農具三零三件,水車二十架。去年土地改革區據河南若干鄉的調查,農民購買力較四九年少則增百分之八,多則增至百分之二十。只農具一項就增添到超過戰前所有百分之二十(大農具)或百分之四十五(小農具)。直接服務於農民需要的商業手工業,如豆腐房、粉房、扎花房、彈花房、染房、油鹽店、布行、鐵匠爐等大多數恢復或接近戰前水平。合作社也都興辦起來。估計第三個年頭,如風調雨順,農民土產出售順利,購買力出現更大的增長,是無疑問的。

經過運動,已有近兩萬個鄉的農民協會得到改造,純潔了組織成分,改進了組織生活,湧現出大批農民領袖。占人口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四十的農民加入了農民協會,打下了民主建設的基礎。經過訴苦反封建與愛國主義的教育,農民思想起了重大變化,懂得了「土地主人是農民」,「農民的窮根子是封建」。對於反封建與反帝、保家與衛國的關係,獲得一種樸素而真誠的了解。湖北農民說:「我們在鄉里當了家,毛主席才能穩坐北京」,河南農民說:「地主條條道路通蔣介石杜魯門,我們條條道路通毛主席斯大林」,表現在行動上,是從「鬥地主挖蔣根挖美根」。進而踴躍參軍抗美援朝去「把守大門打垮地主後台」。經過運動,農民知識也開闊了,「地球是圓的,俺腳底下就是美國。」從前不曉得現在曉得了。農村許多壞風習,如賭錢,吸大煙,驟然絕跡,代之而起的是正當的文化娛樂。「土地能分到,文化可分不到」,廣大農民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束縛之後,開始從文化上改造與提高自己,買書識字、湊錢辦學,文化高潮的來臨,已經看到跡象了。

雖然工作中,曾經出現過並且現在還存在着許多缺點,甚至可以說還包含着一些極其嚴重的缺點,但從全局出發加以估計,可以肯定:幾千萬人民的鬥爭結果,成績是它的主要方面,缺點是它的次要方面。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制度,幾個月內把它推翻了,新制度新文化開始生長建立了,「這個成績是一座大山,錯誤只不過是其中幾塊亂石」(北京參觀團員報告),這種估計是正確的。

在工作中所了解到的社會環境

幾個月的實際工作,駁倒了一些錯誤見解,並使所有幹部取得一個共同了解:土地改革工作確實是「一場系統的激烈的鬥爭」,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南方特殊」,「在北方要強調鬥爭,在南方必須強調和平」,這種論調是不對的。從事實上得到的結論是:地無分南北,封建制度的構成,從基本方面看實無二致。本區內不同地區,占人口百分之五左右的地主階級占有土地少則百分之三十(老紅色區土地分散些),多則至百分之八十(一般可分土地占百分之五十);貧僱農占戶口之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無代價地轉入地主之手。「雖系魚米之鄉,貧苦人民同樣難得溫飽」,「農民每年在土地上的再生產,是靠生活水準反覆再降低的方法來維持」,「貧困程度日增,生產水準日降」(引自京津參觀團的報告)。地主獲得了經濟特權,就獲得了政治、文化特權,每個鄉里都存在着惡霸統治。例如在天津參觀團所到過的湖南益陽月塘鄉,全鄉三十戶地主中,有十三戶大地主是帶有惡霸行為。並且其中三戶是偽保長、鄉長、鄉幹事。四戶當過國民黨偽連長、營長、專員。五戶是圈子頭、反動黨團分子,就是說他們都有豐富的統治經驗。有三句流言是群眾用以形容當地一個惡霸叫吳國楨的:「天見吳國楨日月不明,地見吳國楨草木不生,人見吳國楨九死一生」。這些人解放前橫行鄉閭,一身集人間罪惡之大成;解放後,仍然勾結匪特,肆意破壞。希望這些人自動執行法令,交出土地,實無異與虎謀皮。這就是說,和全國任何地方一樣,農民土地問題,同樣是一個嚴重意義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徹底解決,離開了依靠群眾開展革命鬥爭的方法,抽象地空談改變封建制度,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大局勝利,地主階級已發生分化,群眾敢分田,土改好辦」,實際經驗證明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完全的。地主從可能分化到世紀分化,群眾從敢於要地到自己起來要地,乃是一個發動群眾開展鬥爭的結果,並不能坐待其出現。江南各省,地主階級富有摧殘革命的經驗,此次運動中,湖南地主還以「小心民國十六年」,江西地主還以「小心民國二十四年」去威脅農民。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主,都有分散土地財產的行為,並有什麼「混關五字訣」拖、拉、賴、鑽、嚷。此外破壞農具、土地和林木,攝照地契記變天賬,傳播謠言,挑發宗族鬥爭,只有少部於開始不敢抵抗;大部是先抵抗而後被迫放棄抵抗;另有少部則是始終堅決抵抗。必須首先着重打落這種抵抗,才能促成有利於革命的分化。但作為一個階級去消滅它,還須經過若干回合的鬥爭,「一戰定天下」還是不可能的。

農民群眾對於改革土地制度的要求是普遍的,革命情緒基本上是高漲的。一經發動,特別是在經過幾次鬥爭鍛煉之後,他們對敵人的鬥爭是非常勇敢又非常堅決的,他們蘊藏着無窮智慧,能夠掌握政策戰勝敵人,是應當堅決相信的。但由於一年來,幾次群眾運動都是一起即停,除少數地區外,一般都沒有系統地發動過群眾,基礎並不紮實,農民群眾還沒有衝破封建勢力的嚴重壓迫。因而在此次土地改革運動的初期,農民還是顧慮多端:有的攝於惡霸地主統治,「不怕老蔣怕小蔣」。有的怕政府寬大無邊,「我們打虎,你們放虎」。有的受落後的宗族地域觀念支配,還講「賣命也不能賣姓」、「好人護三村」。有的雖樂於「日夜有福享」但苦於「眼前沒有飯吃」,「無米難過土改關」,能「翻得起心,翻不起身」。一旦敢於鬥爭了,還須學習如何去鬥爭。總之,使農民從一個自在階級走上自為階級,不經過系統的鬥爭鍛煉、沒有一番艱苦的發動工作是不行的。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戒驕戒躁,過高估計過去工作基礎,是會走彎路的。

經過大規模的農民運動貫徹政策法令

在試點時期,由於對上述各點認識不清,因而出現了「和平分田」的錯誤。法令宣傳,變成對群眾的思想束縛,領導者所講的一套秩序、步驟、計劃,變成對群眾行動的束縛。地主囂張破壞,群眾束手無策。滿心為群眾,而群眾怨言紛紛。農民批評我們:「土改是半斤,不土改是八兩」,地主卻說:「這種土改還划得來」。當時看的很明白:缺乏一個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就是許多好法令、好方法都失去了效用的原因。如果再缺下去,土地改革工作將會遭到全盤性的失敗。

中南土地改革委員會總結了一百個鄉的經驗之後,提出放手發動群眾,依靠貧雇團結中農,開展農民運動以貫徹土地改革政策的方針。經軍政委員會行政會議討論批准,下達於各地之後,幹部歡迎,群眾擁護,從幹部「運動群眾」,進到真正的群眾運動。打倒惡霸、退租、退押,執行政府懲治不法地主條例,打擊地主破壞,發動了貧僱農民,劃清了敵我陣線,樹立起群眾政治優勢,改變了階級力量的對比,從而創造下順利分田的條件。

放手發動大規模的農民運動,這是當時着重的一個方面,但與此同時,並不放鬆注意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預防偏向。當時曾強調指明:放手即時放手發動群眾執行政策,必須劃清政策界線,放反封建之手,而不是放反資本之手;放廣大貧雇中農之手,而不是放少數流氓分子之手;放合法鬥爭之手,而不是放亂打亂殺之手。批評了不要群眾的不放手,又批評了不要政策的錯放手。因而使土地改革的基本精神得以貫徹實施。但因運動是幾千萬群眾的鬥爭行動,本不是先劃定時間學會一切公式,然後即可按公式做好一切,而是在前進中學習怎樣前進的。所以雖然強調指出要防止偏向糾正偏向,但當時已預料到,事後也證實了,在運動起來之後,還是發生了若干偏向。其中比較主要的幾項:

一是個別的(從對象說)但是比較普遍的(從地區說)吊打甚至非刑拷打風氣。以第一批二千多個鄉較為嚴重。有的是群眾性報復,從前受了惡霸分子的殘害,訴苦之後,氣憤不過,出以吊打。有的,出於少數分子的個人蠻幹,對地主的狡猾抵賴,看不過去,又不善於集合群策群力以求制服地主,因而採取了此種不正確的方法。有的是由於當地無人領導,群眾自發效仿。有的,出於異己分子,乘機搗亂,破壞政策。有的得到幹部示意,有的是背着幹部暗吊暗打。情形不一,但其危險則同,妨害了群眾的充分發動,脫離了大多數。

二是有些地區發生侵犯工商業現象:據各城市調查工商業者約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占有土地,其中地主兼營工商業者又為數甚多。有些集鎮上的商店,還直接置地收租,放高利貸,盤剝農民。解放後一年中,且有一大批地主,變賣糧食土地,隱匿城市,逃避土地改革。由於在去春的減租退押運動中,城市地主,大部未執行法令。又由於城市政府與人民團體不曾及早主動處理這一問題,因而就引起農民「城市是地主防空洞」的簡單看法,在一個時期內就發生了農民進城直接捉人追退欠押欠租的情形,並有個別查封地主兼營商店作坊事件發生。以致一度引起了部分工商業者和城市居民的誤會與波動。

三是對地主區別對待不夠。有些地方,對不法地主,重罪輕辦,輕罪重辦了。退租退押中,大地主少退,中小者反而多退了。某些地方,在破壞分子挑動下,起了宗派糾紛,把有點不良行為的地主,當惡霸加以懲辦了。

偏向的害處,人們都明白。必須堅決糾正,也都毫無疑義。用什麼方法去糾正呢?當時卻議論紛紛,我們確定地採取了以下方針,和具體辦法,事後證明它還是正確的。

(一)必須在運動前進中糾正偏向,必須在糾正偏向時保護運動前進。糾正偏向的結果應該是推進運動而不是停止運動,是提高群眾積極性而不是傷害他們的積極性。大家都是按鄧子恢副主席所做指示進行了工作,就是:「手必須放,偏必須糾,群眾必須發動,封建必須打倒」。

(二)倡導正確做法以克服錯誤做法,針對當時需要:

提倡合法形式鬥爭以糾正非刑拷打。領導群眾開展對地主的講理講法鬥爭,注意發動受蒙蔽的群眾,揭發地主罪行,以理戰勝敵人,依法解決問題。普遍建立人民法庭,法庭數量要多(一般是一區一個),手需要簡,辦事要快,主動受理案件,懲辦那些不適宜於由群眾直接處理的不法分子,以支援農民鬥爭。

正確處理城鄉關係以防侵犯工商業,軍政委員會宣布了處理城鄉關係的決定。本城鄉互動原則,對劃清政策界線,既要保護工商,又要依法滿足農民要求。勸告工商業者主動解決自己的問題。堅決割斷其與封建制度的聯繫。對惡霸與不法地主,認真檢舉法辦。農民要依照一定手續進城辦事。有了糾紛要經過城鄉聯絡處,實行調處。各地照辦結果,偏向得以預防或停止,農商稱便。無武漢三月以來,調處爭議二千餘件,一般尚稱安妥。

重申區別對待地主的規定:犯罪分子,必須法辦;守法的,依法對待;自動執行法令的,政治上加以照顧。勸告農民不要挖地主底財,以防吊打風起之再起。但對地主分散隱藏的四大財物,則應允許農民依法實行追查,務使農民的合理要求得到滿足。

(三)必須以教育說服方式,引導農民自覺糾正偏向,而不宜用強迫命令方式去糾偏。具體辦法就是召開農民代表會議,與農民小組會,結合具體事例,組織討論,用好壞對比方法,發揚好的,批駁壞的,群眾掌握政策,做到自動糾正偏向自動防止偏向。至於對待那種乘機破壞的異己分子,則不容姑息,必須採取命令制裁的辦法。錯誤並非來自群眾,而系出於領導幹部個人的左傾蠻幹行為,更應嚴格實行制止。

(四)必須執行正確的組織路線,建設好農民協會,以保證政策法令的正確貫徹與實施。第一、要強調採用個別串連訪苦方式,去建立與發展農民協會組織,使農民協會的根子扎正,成分純潔,實權由貧苦的勞動農民掌握起來,而不致為異己分子所篡奪。做到放手而不亂。第二、要強調是使農民協會內部的民主集中制,凡關係農民大眾利益的重大事件,都須經過農民代表會議和農民小組會的二層討論通過,防止少數代替多數的不民主作風。凡事都取決於大多數勞動農民群眾,就能夠辦得合情合理,再加上不斷地進行階級教育、政策教育、自然可以做到合法。運動獲得雄厚的群眾基礎,各項政策自然就可以貫徹執行。

採用了上述一系列辦法,慢則半月,快則數日,就使各項錯誤,基本上獲得改正。後期有個別地區,仍然有所重複,雖是殘餘現象,亦仍需注意堅決糾正。但這卻不是說,以後就沒有別的偏向發生了,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工作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上述各點也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普遍而完全地做好的,所以新的偏向,還不免要發生的。進來好多地方,又發生了草率求成,先緊後松,忽視地主新的破壞與抵抗,放鬆深入發動群眾,組織工作與運動進展脫節的情形。在劃階級中發生了多劃地主,少劃貧雇,提升富農與小土地出租者為地主的現象。有些城市解決問題不主動不普遍,對滿足農民一點注意不夠(一般只退到退租退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對抵抗分子非法行為放任不管,辦事遲緩又引起農民新的不滿。所有這些不加糾正是危險的。必須當作現今糾正偏向的重點所在。前已發出指示,並在報紙上連續公布了典型範例。以便幹部和群眾仿行。

經過農民運動貫徹政策,有領導方針又有群眾行動,既要放手又要堅持政策,這就是五個月工作中具體經驗的一條根本經驗。

運動的過程、步驟與發展方式

綜合一年來鄉村工作的經驗:土地改革工作,必須分三大階段來逐步前進。在土地改革前須普遍地進行清匪反霸、退租退押運動,這是第一階段。正式土地改革,劃分階級、沒收、分配,這是第二階段。填發土地證,並在若干地區進行覆查,這是第三階段。每段至少各需一季時間。合起來就是時間三季,工作三段。

第一階段任務,是摧毀地主政治統治,改變階級力量的對比,為土地改革鋪平道路。這一段鬥爭的嚴重意義,鄧副主席在他十一月十八日廣播「關於土地改革的幾個基本問題」一文中,已作了透徹的說明。河南檢查了去年四十三縣地去土地改革,第一批是一個縣這一階段做得好,群眾情緒高漲,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政權鞏固,只有百分之十三多則十九的鄉村,帶有夾生現象。第二批若干縣份這一段做的不很充分,則有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鄉,出現夾生,出現所謂「小變天」,地主仍然當道,反革命分子照舊活動,群眾被壓,田分了而生產勁頭不足。從全區經驗看,去冬糾正了「和平分田」錯誤之後,群眾第一要求是鎮壓反革命分子、反惡霸、退租退押,群眾說:「不打倒惡霸,分了田是替地主保存財產」,「看見他們心裡發慌」。這可以證明,從欠缺了課,現在必須補,不補就成了「和平分田」,補的不適當又容易混亂了整個步驟。因此,以提早進行為好。

第二段,是進一步從政治上、經濟上消滅地主之為階級,進一步發動農民的大多數,全面實施土地改革法。這一段第一步要宣傳法令,反對地主破壞,重整農民隊伍。有些地方還須查減查退查翻身。第二步劃階級,要切實做到判明敵人,劃出朋友,團結自己。須堅決鬥爭地主中的抵抗分子,切實團結中農,保護富農經濟和小量土地出租者。進一步開展群眾中的反封建的基本思想教育與具體政策教育,以鞏固農民消滅封建制度的決心。第三步轉到沒收、徵收、實行分配。要在經濟上消滅封建制度,並從此奠定新的生產關係。必須發動群眾對地主隱瞞地主與財產的行為做鬥爭。並須掌握滿足貧雇、照顧中農和着眼於生產利益兩條原則,進行分配果實和生產資料,造成農民的大團結。做好這幾步後,可即轉入第四步,總結全部鬥爭,教育農民發展生產。這就是第二段的大體步驟。這些步驟,必須走了一步再走一步,絕不可採用不分步驟「一鍋煮」、「雙管齊下」的錯誤辦法。去冬某些地方不劃清階級就實行沒收、徵收,形成既不徹底而又混亂的局面,就是明顯的教訓,必須記取。

第三段,發土地證結合覆查夾生鄉,是土地改革的全面結束,為什麼要加上這一段?因為工作不平衡是永遠存在的,土地改革時間短,生產季節來的快,備有一部地區(各地材料差不多是百分之二十左右鄉村),在那裡土地改革法執行不徹底,甚至假分田、錯劃成分、錯沒收等情事是免不了的,有些錯誤是在工作未結束前看不清,要過一個時期才能看清的。分了田隨即發土地證,就會將各種錯誤固定起來,影響了生產的進行。可以先發一種臨時執照,而將土地證發放時間推遲一下,中間隔一個生產季節,放在下個冬季,結合發土地證,組織一個大規模的冬學教育,總結翻身,鞏固勝利,清理遺留問題。並選擇若干不徹底村加以覆查,重新發動群眾打擊地主反攻,滿足群眾本應依法滿足的要求。河南今年約有千萬人口地區結合發土地證進行了這種覆查運動,收穫很大,從各方面看,都是利多而害少的。

運動必須採取由點到面,點面結合的發展方式。不這樣做必犯錯誤。去冬有些地方,憑着幹部數量多,就採取了全面動手、限期完成的辦法,實際結果是一種幹部突擊運動,積極分子運動,而不是群眾運動。群眾,是從經驗中學習的,農民久受封建統治,不習慣與革命的團體生活,有了模樣,又經過切身體驗,他們的勇氣和信心才會步步增高。此次各土地改革區,把鄉村分為三批,大體按照一、三、九比例,有少而多增加,布置工作時,分為點、附點、面,按不同的情況,同時加以布置,先後相差一兩步接續前進,使運動的展開,和群眾組織與覺悟水平的提高兩相適應,這樣就能充分地發揮群眾的自動性和創造性,有了好經驗便於推廣,有了錯誤,也易於修正,這種做法確實達到了快而且穩的要求,是成功的。

我們講運動過程,講運動的發展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更有效地發動群眾,戰勝敵人,離開這個目的就不免掉到形式主義「走過場」的錯誤中去。這種錯誤,我們已經犯過一次,今後當不容再犯。

幹部與領導

從事土地改革工作的近十萬幹部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新吸收的知識分子與農民幹部,不到百分之十是老幹部。經過半年的考驗,在上級領導與人民的監督鼓舞之下,在新老幹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空氣當中,都得到了很大進步,人民是滿意他們的。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能領導群眾,堅決向反革命,向封建勢力作鬥爭,「生活上與貧僱農共食共居,日以繼夜,不避饑寒風雨,懷着滿腔熱情,艱苦奮鬥」,「幾乎是把全部生命交給了工作」,「努力執行上級指示,不懂就學,有錯就改」,這些都是良好的品質,應該注意寶貴。「所謂上好、中少、下糟是不對的」(引號內錄京津參觀團報告)。但又必須明白他們有缺點的,思想上把複雜的階級鬥爭簡單化和工作不很得法,這兩條幾乎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有些本來可以避免的錯誤,而在工作中一再重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任其自流不加改正也是不對的。然而要求他們第一天學了上級的一切指示,第二天就變成永不犯錯誤的工作能手,卻是不可能的。他們拿着上級的指示去領導群眾時,又要提高群眾又要遷就群眾,既不能跑在前邊,也不能落在後面,不放手要右傾,放了手又不免出偏差,做到得法二字實非易事。實際上無例外都是經歷着:不斷工作,不斷出錯,不斷糾正,不斷進步這樣一個過程。因此,領導機關教育幹部也只能根據這個規律去進行,即是更多注意採用不斷總結他們自身經驗的方法去教育他們,而不是多用那種行政制裁方法去管制他們。單純管制就會滯息了他們學習積極性和工作的積極性,是有害的。所以除了在用指示、用電話、用報紙、用廣播台以及派員檢查及時抓緊指導工作外,有一個方法是我們特別強調使用的,就是開會總結工作,加強實戰教育。下邊同志稱之為「戰地整訓」。這樣的會,五個月來已普遍開過三次,效果是很好的。領導他們分析經驗,弄清是非,劃清界線,讓他們放心做工作,大家積極性日益提高,工作就日有進步。只有對那些有意做壞事的分子,喪失立場的分子,或者多次教育,已明了何是何非,仍堅持不該錯誤的分子,才分別情況,採用懲處辦法。教育幹部要結合實際鬥爭,提拔幹部也是如此,尤其對農民幹部的提拔,不經過鬥爭考驗,只開訓練班是不能成功的。經過了幾個月的工作,一批老幹部得到提高,一批新知識分子幹部得到改造,一批農民幹部得到提拔,做了工作又培養了幹部,給今後工作打下了基礎,這應該看作是一個重大收穫。在此期間,我們曾收到了不少信件,聽到過不少責難,內容不外是說下層幹部不好「你們姑息錯誤」,有的所舉事實與看法都對,有的所舉事實對而看法有偏,有的事實與看法都有偏,有的是因為本身犯法而藉機叫嚷,以他人之錯掩飾自己之錯。所以對於這些提意見的人,除查明其所述事實真相,及時處理外,並按以上所述使用與教育幹部政策原則,向他們做了解釋,這種解釋工作今後還需反覆進行,因為在這方面發生疑難的人為數還是不少的。本兼聽則明之旨,我們是很願意傾聽來自各方面的各種意見,並願意彼此竭誠相見商討有關問題的。

這一次的土地改革,除了固定於當地的工作幹部外,還得到了各方面的增撥,北京、天津、漢口本區各省會各民主黨派、文化界、教育界、工商界都先後派出大批幹部去參加土地改革,對工作、對參加者本人幫助都是很大的。各城市人民政府與人民團體多方努力,進行了廣泛的動員,團結與教育職工、工商業者、文化教育界知識分子援助農民鬥爭,也得到了很大成績,保證了人民的城市與人民的鄉村間的真正合作,加強了各個革命階級之間的親密團結,壯大了土地改革的陣營,孤立了封建勢力,形成一個反封建統一戰線的大進軍。這些都是土地改革中新的經驗和重大收穫,今後還應該發揚鞏固起來。

今後計劃

全區連去春以前完成的一千七百萬人口地區,加上此次完成的五千萬人口地區,合計有六千七百萬人口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約計還有七千萬人口地區的工作,須於今後完成。按時間與力量,一九五二年春前在五千萬人口地區完成,下餘二千萬地區除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區,尚須推後進行外,其餘則在一九五二年冬完成。這樣就是在先後三年內完成了全區土地改革,大體確定這樣一個計劃,估計是有把握完成,而不致發生過急過慢錯誤的。

已完成的必須繼續加以鞏固,做完了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是錯誤的;未完成的要加緊準備,以為過去有了經驗,今後即可一帆風順的想法是錯誤的。任務還極其繁重,鬆一口氣的思想必須糾正。

從現時起就必須立即着手進行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誤農時,組織生產,這是全區的總任務。停止土地改革,必須了解為是暫時停止全面的分配土地,而不是停止群眾運動。因此,已土地改革區,必須做好結束工作,要針對生產關係的新變化在個各階層中做工作:大力支援新得地的貧農尤其僱農,使他們能有力進行生產;從實際上團結中農,使他們敢於放手發展生產;穩定富農,使他們安心生產;用適當的管制加訓導的辦法,迫使地主進行勞動,不荒土地(確有困難者,按本會春耕工作指示說明辦法給以照顧)。執行春耕生產十大政策,糾正某些被錯劃的階級成分,組織果實的使用,穩定新的生產關係,加強農民協會組織,放之地主反攻。未土地改革區,須繼續在不誤生產的前提下,開展減租退押,以解決群眾生產困難。不論何處,皆應切實組織群眾為不荒蕪一畝土地及預防和克服春荒、夏荒、水旱災荒而鬥爭,力爭再一個豐收年。

第二、非土地改革區加緊土地改革的準備工作:其一是:在秋天以前,普遍而又深入地開展一個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運動,務須在這個階段,把封建政治統治打倒,農民尤其是貧僱農得到初步的發動,培養出一批農民幹部。而在廣東等地並須結合這一鬥爭,把當地幹部加以整訓,端正其立場、作風與思想,認真完成土地改革的群眾準備和領導準備。其二是,各省須分別在春秋二季,抽調一批業已有了土地改革工作經驗的幹部加以集中的系統的訓練,用總結工作經驗為主的方法,使他們知識系統化,以便轉移至新土地改革區,充當區與鄉工作組的領導幹部。

第三、已土地改革區,應轉向生產、教育、和民主三大工作。在秋天以前,是整頓與提高農民協會組織,調整生產關係,進行抗美援朝思想教育,提倡適合農民習慣的互助撥工,舉辦合作社,以進行生產運動,結合生產,檢查土地改革,發動那些未經發動起來的群眾(如部分婦女、中農、小部分貧僱農),打擊那些仍然有復辟活動的封建勢力。在秋、冬發放土地證,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冬學運動,進行深入一步的反封建反帝教育,覆查夾生村,又準備地消滅某些與反革命相勾結的秘密封建組織,選舉與健全農民代表會,及其他青年、婦女、民兵組織,以鞏固鄉村政權。進而組織起來開展大生產運動。為實現這些任務,必須注意保留已土地改革區的領導力量,而不宜過多過快地調走在原地工作的幹部。

最後,我們在工作中還碰到許多具體政策問題,大多是中央與本會尚無具體規定,而在實際工作中又不能不解決的,其中重要是山林的分配問題,劃階級中關於地主富農、債利生活者、小土地出租者、農村工商家等成分確定上若干問題。這兩項問題業已提出專案說明,這裡就不加敘述了。

這個報告,實不足以充分說明工作的全部情況,和幾千萬人民鬥爭的豐富經驗,還希望各位同志多予補充和指正。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