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鋼鐵工業設計製造更多更好的礦山機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為發展鋼鐵工業設計製造更多更好的礦山機械
第一機械工業部革命大批判寫作小組
1971年3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英明地指出: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個東西就什麼都好辦了。鋼鐵是製造機器的主要原材料,鋼鐵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工業部門之一。抓緊發展鋼鐵工業,對於「備戰、備荒、為人民」,實現我國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加強國防力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機械工業的生產和設計領域裡,多年來在要不要發展、怎樣發展和發展什麼樣的冶金礦山機械的問題上,一直存在着兩條路線的尖銳鬥爭。我們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徹底肅清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工業部門的代理人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認真貫徹執行工業以鋼為綱的方針,為「開發礦業」,大打礦山之仗,加速鋼鐵工業的發展,設計製造更多更好的冶金礦山機械。

樹立全局觀念,努力發展冶金礦山機械[編輯]

機械工業部門要不要努力發展冶金礦山機械?把冶金礦山機械的設計和製造擺在什麼位置上?這是一個關係到有無全局觀念的重大問題。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提倡顧全大局。」機械工業部門樹立全局觀念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一切都應從「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出發,胸懷革命全局,努力設計製造冶金礦山機械,適應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 發展工業,就必須發展原材料工業;發展鋼鐵工業,就必須從開發冶金礦山做起,這是一條客觀規律。不按這個規律辦事,冶金和加工工業就是搞起來了,也是「無米之炊」。但是,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為了反對毛主席制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發展鋼鐵工業的方針,竭力推行什麼「抓中間帶兩頭」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在他們看來,抓了加工工業這個環節,原材料工業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去,抓了冶煉就會把礦石「逼」出來,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形而上學的觀點。劉少奇之流在工業中只搞加工工業,不搞原材料工業;在機械工業中,不僅不積極發展冶金礦山機械,甚至強令已有的冶金礦山機械廠「改行轉業」,不擇手段地摧殘和破壞冶金礦山機械的生產建設,其罪惡目的就是反對工業以鋼為綱的方針,反對機械工業為發展鋼鐵工業服務,阻撓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飛躍發展。

國民經濟各部門是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在重工業各部門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的關係更為密切。可以說,機械工業是一個吃鋼鐵的加工工業部門。有了鋼鐵,就能造機器,諸如礦山機械,石油機械,化工機械,電力機械,工程機械,運輸機械,輕工機械,農業機械,以及機械工業自身所需要的工作母機,等等,什麼機器都能造。沒有鋼鐵,機械工業就不能發展,現有的機械加工能力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沒有原料,光搞加工工業,就是搞「無米之炊」。只有大力開發礦山,把鋼鐵工業迅速搞上去,機械工業才能有堅實可靠的原材料基礎,才能有足夠的「糧食」吃。例如,山東煙臺地區在沒有辦起小鋼鐵聯合企業之前,寸鐵不產,當地的機械工廠就只能是「一個嘴巴叫,兩手伸着要,『討米』來下鍋,日子不好過」。「小鋼鐵」上馬後,地方「小機械」蓬勃發展,幾年來用本地生產的鋼鐵,加上國家調撥的一部分鋼材,就造出了柴油機、拖拉機、水泵、電動機及其他農業機械一共四萬五千多台,有力地支援了農業機械化,並帶動和促進了其他小型工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如果真的想發展機械工業,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為發展機械工業而發展機械工業,而必須從全局出發,把機械工業的重點轉移到冶金礦山的生產建設上去,在設計製造冶金礦山機械的工作中,下苦功夫,下大力量,打過硬仗,才能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裝備。

機械工業要適應革命全局的需要,就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狠抓冶金礦山機械的設計製造工作。可是,劉少奇之流瘋狂地推行修正主義的「條條專政」,鼓吹形而上學的「分工細密論」,製造森嚴的行業界限,不准其他部門設計製造冶金礦山機械,只准機械工業部門一家包辦;在機械工業內部,又只准幾個專業的冶金礦山機械廠製造,不許其他機械廠插手,否則,就是「不務正業」,「侵犯別人權力」。「條條專政」大大阻礙了社會主義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的協作,壓制各個地方的積極性,使設計力量和生產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它與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受到了批判。但是,由於「劉毒」沒有肅清,有些人仍然認為「隔行如隔山」。在他們看來,設計製造冶金礦山機械,那只是冶金礦山機械行業的事,與己無關。這種只看到行業之間的分工,看不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協作,把行業分工和專業分工絕對化,是缺乏全局觀點的「孤立主義」。

其實,分工與協作,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是對立的統一。有分工必然就有協作。為了加速發展冶金礦山機械,我們就必須狠批劉少奇的「條條專政」和「孤立主義」。專業的冶金礦山機械廠自然應該努力挖掘生產潛力,設計製造出更多更好的冶金礦山機械,其他機械行業、機械工廠和有關的設計單位,也要樹立全局觀念,發揚「全國一盤棋」精神,實行「一主多副」,積極主動地承擔冶金礦山機械設計製造任務。馬克思曾經指出,協作「創造一種生產力」。要設計製造成套的冶金礦山機械,只靠少數幾個工廠,在人力、技術和設備等方面,都會遇到不少困難。但是,廣泛開展社會主義大協作,把各行各業的機械加工能力和設計力量組織起來,就能讓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最大的效用,開協作之花,結躍進之果。例如上海、江蘇、河南、河北等省、市,在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和全面規劃下,把設計單位、製造單位和使用單位的力量組織起來,把幾十個、幾百個不同行業的大中小工廠組織起來搞社會主義協作,打「人民戰爭」,化整為零,集零為整,一廠一件,百廠成線,迅速地形成了比較強大的冶金礦山機械的生產能力,設計製造出了成套的冶金礦山機械。許多過去看來搞不了的冶金礦山機械,一搞大協作就設計製造出來了;許多過去看來要花許多錢才能製造出來的冶金礦山機械,一搞大協作,少花錢也能成大事。事實證明:樹立全局觀念,開展社會主義大協作,把群眾的力量組織起來,就能把冶金礦山機械的設計製造能力大大加強起來。

自己武裝自己,加速製造冶金礦山機械[編輯]

要加速製造冶金礦山機械,是發揮群眾的創造力,充分挖掘潛力,走自己武裝自己的道路,還是見物不見人,伸手等待物質條件?

毛主席教導我們:「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認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只能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只要堅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走自己武裝自己的道路,冶金礦山機械的生產就會生氣勃勃,高速度地發展起來。

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的年代裡,機械工業戰線的廣大革命職工,遵循毛主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和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戰勝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的困難,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最快的速度設計製造出了大批的冶金礦山機械,有力地促進了當時大煉鋼鐵群眾運動的蓬勃發展。

劉少奇之流卻在冶金礦山機械行業中,推行了一套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他們否認人的因素第一,片面地強調物質技術條件,竭力鼓吹「廠房決定」論、「設備決定」論、「投資決定」論,一提搞冶金礦山機械,就要「布新點,建大廠」,並且用「幾年設計、幾年建廠、幾年投產」的洋框框,來扼殺群眾自力更生發展冶金礦山機械的革命積極性和創造性。按劉少奇這套修正主義路線辦事,冶金礦山機械的發展,必然冷冷清清,少慢差費。

為了迅速發展冶金礦山機械,我們需要逐步地、有計劃地、適當地增建一些冶金礦山機械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高度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掘現有機械工業的潛力。目前有的人仍然存在着見物不見人的錯誤思想,說什麼「冶金礦山機械大多是重型機械,沒有大廠房、大設備,幹不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懦夫思想和懶漢哲學,與毛主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光輝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不錯,冶金礦山機械比其他機械一般是要重一些,大一些。但是,這絕不是說製造冶金礦山機械都得要大型設備。只要我們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機器再大再重,也都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這些零部件有重有輕,有大有小,而製造這些零部件的加工設備,有的需要大型的,有的需要小型的。所以,那種認為製造冶金礦山機械全都要大型加工設備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實的。當然,要製造冶金礦山機械,機械工業應該積極發展一批大型加工設備。但是,在大型加工設備不足的情況下怎麼辦呢?是伸手向上,等國家給大型加工設備才幹呢,還是把方針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自己武裝自己?毛主席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辦什麼事情總是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任何物質條件都是靠人來創造的。只要發揚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充分發動群眾,堅持土法上馬、土洋結合的方針,即使是大型加工設備,也都是可以自己動手製造出來的。上海滬江機械廠近年來經常承接冶金礦山機械的加工任務。有一次接到了一種七十噸重的大型部件,廠里沒有加工這種部件的大型龍門刨床。這時,有的人就主張向國家要設備。但工人們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他們在廠革委會的領導下,遵照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教導,不向國家要資金、要設備,而是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在兄弟廠的協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奮戰六個月造出了大地坑刨床。這台刨床,打破了洋框框,大大簡化了結構,與同類型刨床相比,不僅重量減輕二分之一,效率高,造價低,耗電少,而且能夠加工各種冶金礦山機械上的大型部件。

機械製造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任何大機器的產生,都是由小設備加工出來的,絕不是先有了大設備才能造大機器。在現代機械工業中,用大設備造大機器固然是機械加工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並不是唯一的方法。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用小設備造大機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以來,我國機械工人發揚敢想敢幹的革命精神,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創造了以小攻大、以短攻長、以輕攻重、以土攻洋的「螞蟻啃骨頭」的加工方法,開創了小設備造大機器的新途徑。當時有許多小工廠沒有大設備,就是用這種方法巧妙地造出了大型的冶金礦山機械。可是,劉少奇一夥在「螞蟻啃骨頭」這一新的加工方法剛一出現時,就誣衊它「不文明」、「不正規」、「不象樣」,竭力扼殺群眾的發明創造。然而,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螞蟻啃骨頭」的加工方法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以「螞蟻啃骨頭」精神聞名的上海建設機器廠,近幾年來,又進一步發展了這種加工方法,製造出了一整套體積更小、效率更高、使用範圍更廣的「螞蟻」機床,用它啃下了一台台大型破碎機等冶金礦山機械,為發展鋼鐵工業作出了很大貢獻。「螞蟻啃骨頭」的加工方法,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它既不需要大量投資建廠房、購設備,又可以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製造。所以,當前不僅在一些條件差的小廠被廣泛應用,就是在一些條件好的冶金礦山機械廠,也應用這種加工方法,解決了許多大型設備不易解決的難題,為製造冶金礦山機械創造了有利條件。

大搞技術革新,創造先進的冶金礦山機械[編輯]

發展冶金礦山機械,究竟是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步地爬行,還是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的道路,迅速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毛主席說:「我們必須打破常規,儘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我國工人階級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大搞技術革新,積極開展群眾性的產品設計革命活動,創造了許多先進的冶金礦山機械,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但是,劉少奇為了復辟資本主義,竭力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早在四十多年前,他就拚命地吹捧日、德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漢冶萍礦的技術裝備是什麼「發展東方物質文明之根據」。全國解放前夕,他仍然幻想「帝國主義到中國開礦」,會給他帶來象艾奇遜之流鼓吹的什麼「蓋世無雙的西方技術」。全國解放後,他還無恥地叫嚷:「前面烏龜爬出路,後面烏龜跟着爬」。在劉少奇看來,冶金礦山機械「自己是不能搞的」,只能「學洋的」,「靠進口來解決」。

事實上,外國的冶金開礦技術裝備也並不是象劉少奇吹噓的那樣都是先進的。只要我們留意一下帝國主義的冶金礦業發展史,就會清楚地看到,他們用的礦石原料,許多是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掠奪來的。資本家為了榨取高額利潤,雇用廉價的勞動力,大量採用手工操作,而不去改進和發展冶金礦山機械。因此,在這些國家設計製造的冶金礦山機械上打上了很深的資產階級烙印,不少是既重又笨,使工人勞動強度大,缺少安全防護裝置,有的還是幾十年前的技術水平。這樣的技術裝備,怎麼能夠適合我國今天開發礦山的要求呢!?

冶金礦山機械行業戰線上的廣大工人和革命的技術人員,通過自己的實踐深深懂得: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來就是你趕我超、後來居上。可是,劉少奇一夥,為了給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製造「理論」根據,還編造了一套所謂的「環境條件論」,說什麼冶金礦山機械是同地球和礦石打交道的,困難的工作環境決定了它只能是「粗大笨」,不能「輕小簡」,妄圖以此來束縛群眾改革冶金礦山機械。在當前發展和革新冶金礦山機械的群眾運動中,也有的人認為,冶金礦山機械是改不了,動不得的。這是劉少奇「爬行主義」的形而上學餘毒沒有肅清的反映。其實,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的那樣:「客觀事物中矛盾着的諸方面的統一或同一性,本來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暫時的、相對的東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條件向它們的反面轉化着。」冶金礦山機械的發展也是這樣,它們的大和小,重和輕,長和短,厚和薄,繁和簡都是對立的統一,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和掌握它們的規律,經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做到把大改小,重改輕,長改短,厚改薄,繁改簡。河北省宣化風動機械廠改革潛孔鑿岩機的事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過去,這個廠一直生產着一種仿造的潛孔鑿岩機,它重三百六十公斤,振動大,效率低。工人們曾多次提出要改,但資產階級反動技術「權威」卻武斷地說:「這是世界上鑿岩工具中適應性最強、設計最先進的,不能動。」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廠和使用單位、科研單位的工人、革命領導幹部、技術人員組成了三結合設計製造小組,深入礦山進行實地調查,結果發現這種潛孔鑿岩機根本不能適應我國礦石和岩石的硬度。工人們「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經過反覆試驗,終於設計製造出了適合我國情況的「反修100型」高效潛孔鑿岩機,它的重量比洋設備減少了三分之一,而效率卻比它高一倍多。這就說明,同岩石打交道的冶金礦山機械並不是不可以改革的,那種反對改革的論調是完全錯誤的。

革新冶金礦山機械,不僅能提高產品質量,節約大量的鋼鐵材料和工時,而且能使冶金礦山的生產建設多快好省。例如選礦機械,從三十年代起,濕磨濕選在世界各國的選礦中就占着統治地位,一個小型選礦廠所需的設備就要近千噸。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一直認為這是唯一的選礦方法,是不可改變的。但是,不久前鞍山礦山設計院、北京鐵礦、瀋陽礦山機械廠和瀋陽重型機器廠等單位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遵照毛主席關於設計革命的教導,打破常規,成功地製造出了一整套無介質干磨干選的新設備和新工藝,革掉了幾十年來濕磨濕選中的中破碎、細破碎、篩分、分級和複雜排水系統所需的大量設備,把原來十道工序簡化為四道,提高了設備的性能和效率,做到了一台頂幾台用。用這種新型的選礦機械裝備的選礦廠與同一規模的濕磨濕選的選礦廠相比較,設備的重量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七,廠房建築面積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六,投資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七,生產人員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九,原材料、電力的消耗和精礦成本都有顯著降低。這個事實,不是對劉少奇及其同夥鼓吹的冶金礦山機械只能是「粗大笨」,不能「輕小簡」這一反動謬論最有力的批判嗎?

設計和技術工作,從來就是為一定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有什麼樣的政治路線,就必然會有什麼樣的產品設計。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批判劉少奇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大破「技術神秘論」,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產品設計革命,實行有工人、革命領導幹部和技術人員參加的三結合,把產品的設計工作從少數「專家」手中解放出來。實踐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能使我國的冶金礦山機械,在採掘、洗選、燒結和其它的技術領域中迅速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大大加快我國礦山建設和冶金工業發展的步伐。

為「開發礦業」,加速發展鋼鐵工業,設計製造更多更好的冶金礦山機械,是機械工業戰線廣大革命職工肩負的極其光榮而艱巨的一項政治任務。我們一定要高舉「鞍鋼憲法」的光輝旗幟,清除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進一步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胸懷革命全局,勇挑革命重擔,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因陋就簡,土洋結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為打好礦山建設之仗、加速發展鋼鐵工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