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遺稿/卷二
書
[編輯]上夷山黃先生後幹
[編輯]居在不達積月曠候此蓋誠意不足人事不敏 之致伏不審潦炎道體康寧英秀有樂否致權 稟質虛弱志氣柔懶門下三十年無一善狀回 顧初心梅尢山積切伏念難保者天理易萠者 人心義利之間舜蹠之分甚可畏也自古聖賢 以此惟精惟一之工爲相傳之妙𧦾苟非志氣 之剛勇工夫之篤實難以致力致權之病與爲 鄰而七顚八倒𡚒迅無日者其何望有副於師 訓而無愧於儒名耶秖自憐歎伏祝努力加餐 以副區區之下誠
答李克之
[編輯]一奉仙莊如登蓬瀛況且近承情翰兼得佳什 乎敬惟寒慄棣軒調養漸致佳勝尢庸慰仰致 權合下懶𢿱到老益偷雖欲策勵振作而賈勇 無術只切憤歎近有敬義堂謬薦之任愚陋豈 足以當之旋切赧然頭流錄序不敢承當而盛 囑不可虛負汗顏構呈看訖付丙無使鼠臘之 賤加之於和壁之編也不宣
答石山金氏門中
[編輯]世誼久而顏面疎居常馳遡念昔外先祖牧使 公立祠奉安之日幸蒙不鄙獲叅將事之末而 奄經累十星霜每擬㪅造仁軒趍謁祠字兼敘 戚誼者計非不切而自多塵臼汨沒之撓又乏 親賢求益之誠不能舊發今又承竪碑於隧道 以彰先烈其在外裔之列者固當駿奔之不暇 而自顧衰朽賤喘只存形殼不能以筋力爲禮 以書替謝倘或垂恕否
雜著
[編輯]大德山省墓日記
[編輯]凡人先山守護之道年代逖遠則或難盡禮道 途夐闊則漸踈省拜此勢之必至而誠之所歉 也惟我十五代祖文貞公謹齋先生衣履之藏 在於長湍大德山而落落千里恆以一未瞻掃 爲恨丙辰春合八路諸宗修譜於京自京至長 湍爲一百六十里九月念六日與文成公宗孫 昌祿及晉州宗人克行束裝登程三日而抵大 德山山氣之秀麗水勢之逶迤宐乎大德之名 矣墓直金青龍出拜𣣅迎持拜席奉香爐引路 於前余與兩宗人偕往到墓下只有三尺短碣 題雲高麗國都僉議贊成事安某之墓徘徊瞻 眺感古傷今之懷自倍於平日未展之時也嗟 乎文貞公道學文章著於國史享於雲院士林 之尊奉極矣子姓之修墓儀乃如是其在追遠 之道豈不恧怩於心乎轉而向口井洞謁文成 公墓入宗會齋會者五十餘人自夕達朝講族 話詩便成花樹勝會可謂彝倫之樂事也㪅還 於德山以十月一日祭文貞公墓與若爾人作 松京行先訪圃隱遺躅於善竹橋殷殷義血石 面猶存傍有一碑書曰一代忠義萬古綱常碑 身常濕如泣故謂之泣碑登滿月臺見宮闕已 黃塵而蓬蒿沒脛葵麥滿眼彷徨不忍去因吟 一絶慷慨之懷無異於箕子麥秀之歎也歸路 渡臨津江江光如練令人眼開心豁音恭愍王 遭紅巾亂播越到此與諸臣賦聯句退陶詩盤 遊狡童厭法宮輕薄詞臣媒釁積者此也入北 漢城一遭周覽山河之險固足爲吾國之寳然 治國當以德地利奚足恃㦲自此信步促武一 㝛而抵漢城譜所仁王山日纔午矣
頭流錄
[編輯]嶺湖之間有一泰山逶迤數百里磅礴累千仞 鳥獸銅鐵之所藏寺剎僧尼之所居而其號有 四曰智異曰頭流曰方丈曰德山而德山之名 最著蓋以南冥曺先生藏修之所在也余平生 少失學問之方老有遊觀之志六度渡漢旅食 京華其於松京之故都北漢之山城俗離之大 剎統營之雄鎭無不歷覽以盡而德山距金羅 不過數日宿舂耳世故多端至白首紛如之日 未得一見眞面尋常爲恨歲丁卯二月與李斗 七而拱趙弘毅汝淑甫並轡抵丹城之立石權 復漢士圭卽余之女壻也信㝛後與權章漢文 兼及姜碩士顯周束裝啓行士圭亦從焉上峯 多風雪春寒如冬故選健僕一名所食之物所 藏之衣別備擔出自立石行二十里抵德川書 院院卽南冥先生妥靈之所也入廟瞻謁惺惺 子之鈴音宛在耳邊敬義家之日月昭懸頭上 如操几杖而承謦咳也但院任不在是可欠也 行至中山村訪柳生家柳生者卽吾鄕寓居柳 龍八之堂姪也雖無前日之素可謂不見而親 也路入崎嶇巖石劒銳樹木蝟密峰上有峰潭 下有澤進一步則鐵冪當頂退一步則抗塹在 足切非年老生客所可能上也幸因柳生之勤 導艱關到天王峯上則胷襟浩浩東西南北之 大海也眼界茫茫湖嶺州郡之分界也風雲禽 鳥水石煙霞之勝不可具狀小息周覽後因上 上峯日月臺上四方所見一無高處此豈孔夫 子登泰山小天下之意耶臺下少許作屋十餘 間牕戶舖陳俱爲玲瓏乃是咸陽郡所建而明 日廵相國上山畱㝛處不害爲吾輩之居停也 㝛於是室翌日曉頭登臺望東東天入於紅錦 之中紫雲環於滄海之際火輪初上如銅盤如 竽籥如蜃樓乍沉乍升若是者三後因上天末 雲氣漸薄紅光稍滅倏然開明果是平生一大 觀也但天飆甚剛衣裳覺冷不可久畱朝後各 還趙李兩友因向七佛雙磎而余則以有事本 鄉道林院不得前進與立石諸友校洞權思敏 思鎬同行北麓石險路惡不下前日之所上也 愼步前後探笻左右坐陟危嶝而寸進立倚絕 壁而尺下暮投佛藏庵畱㝛㪅到德川院院任 丹溪柳孝敏士谷河禹泰皆來待俱是文筆佳 士也俄而具旨酒膾鮮分席列坐主人誦鹿鳴 余則誦魚麗因行旅酬而罷行行出德山洞外 隨處賖酒浪吟而至立石日欲暮矣休腳數日 信馬東歸回望德山其壁立萬仞氣像可望而 不可親然亦足以小洩平日景行之忱也困草 記跡以備後日觀省雲爾
序
[編輯]送柳景仁歸鄕序
[編輯]柳君景仁昌原之秀也力學工文早拔鄕觧將 有大振之望眞儒席之奇珍也㫰在六月旬間 冒熱來訪於新巖書院與一鄕士友涉月積苦 頗有相資之益於焉流火幾盡遽爾分袂薪恨 爲如何㦲聊以古人歲寒相期之誼贐以一言 焉竊聞聖門之學以求仁爲先仁者天地生物 之心而人得以爲人者也人而能仁方不負人 之名君之表德以景仁其意不以是歟求仁之 道夫子所謂克己復禮者已盡之而程先生四 勿箴發明尤親切景仁孚請從事於此凡於一 視一聽一言一動克去己私而務循天理則將 見天下皆歸仁矣景仁勉乎㦲爲仁由己而由 人乎㦲
文
[編輯]告先祖謹齋先生墓文
[編輯]忠孝大節治平經學瓦注有集紹院腏食墓儀 猶欠只存短碣嶺外孱孫誠慚意怛
祭夷山先生文
[編輯]嗚乎先生稟剛正之氣堅確之操襲王父梅齋 公詩禮之訓繼皇考夷溪翁德業之盛早遊密 門晚學霽師劈王覇義利之路逕遡濂洛關峽 之淵源以興起斯文爲己任獎進英材爲樂事 先生之於道造詣㴱矣踐履篤矣何敢以淺見 薄識粘泥補玉耶嗚乎先生德可以致經濟文 可以煥皇猷而堅守東岡斷紛華物慾之累虛 老南湖終韋帶布衣之士此小子之不能無怨 尢於命物之天也雖然不息者道也不朽者文 也先生遺藁棄在巾箱道德文章應有發揮之 日以是自慰耳嗚乎粵在丙子小子執贄於先 生之門才分魯下雖未成就魚魯粗辨是誰之 賜義重師生恩同父子則一息未滅之前那可 㤀先生之德耶日月流邁琴祥已屆諄諄德音 何處㪅聞溫溫德儀何地㪅素有浻斯酌萬端 哀臆
祭族祖順爕虎瑞文
[編輯]嗚乎惟我世德興州舊族文貞文簡良度靖肅 逮至友亭始奠南服餘蔭未艾千百其孫竹水 滾滾諸族同源道溪㳙㳙各派分門猗歟新村 一齋嫡傳公承厥武稟賦旣全金剛其質玉溫 其心玩我圖書樂我園林居鄕恂恂處族睦睦 公於吾考道義相勗族行雖間情誼莫逆有疑 互問臨難相確居在牛鳴源源徵逐白首殘齡 永擬惠好小子不天禍延先考又公兄弟次第 作古孤露餘生倀倀靡怙曩時新巖書院剏新 百年未遑今日乃伸院貌雖成餘事未準天之 不憗哲人遽殞伊後院事專仗聾窩幽明兩際 我懷如何道川月弔霞山雲空物雖菲薄誠實 由衷
祭外舅趙公儒珍文
[編輯]天挺吾公生質甚美霽月襟抱秋水精神孝根 天眞德超人世漁老衣鉢院村菟裘幹敏之才 施措之手抱我經濟守拙林泉布衣終歸世道 之厄自咸移漆久離梓鄕出系疎親兩庭事一 三抱旭鴈敬對如賓小子庸愚贅公之館磨我 鈍質指我迷方顚沛零丁惟公是恃樑木遽折 萬事淒涼公壽雖稀吾私不足公形雖秘德音 猶存奉以周旋庶免大錯敢將菲薄庸伸微忱
祭再從叔聾窩公文
[編輯]維年月日我再從叔主聾窩處士順興安公易 簀於道溪之小窩訃出遠近士友莫不嗟歎曰 山阿寂矣棟樑摧矣斯道何托後學疇依相與 奔走悲號如失所歸焉用是年十月庚子及門 徒友會送於新巖之麓禮也誌其墓狀其行發 潛闡幽昭示後來世自有任其責者竊非哀姪 淺見薄識之所可模狀萬一也只將菲奠略陳 愚衷惟我彝鼎之勳詩禮之業倡前於謹齋繼 後於友亭蔚爲東國領袖至於中葉簪組零星 而文學將墜何幸從叔與吾先君並生是門此 實斯文之休運豈直私家之餘蔭耶公之生也 天鍾淸淑之氣地賦靈異之質聰明頴悟溫雅 寬仁旣有好箇田地而早治舉業連登鄕解又 魁覆試從茲以往芹宮木天經幄胄筵何置不 宐而雲胡一疾奄啓手足以吾從叔之善而壽 不至稀籌以吾從叔之文而仕不登龍門天果 不可信耶嗚乎新巖建院乃是先父兄積年經 紀而往在庚子秩文就緒縟儀粗成雖出於士 林公議而非公之殫誠周章能之乎但儀節未 備而天奪公速前頭庶務孰爲句管生者之憂 只切無疆卽遠在明萬古永訣嗚乎尚享
祭女壻權士圭復漢文
[編輯]嗚乎士圭人誰不死死誰不哀未有若我之於 君也以少哭老人事之當然而以我之老哭君 之少將何據而詰其端乎嗚乎士圭年纔四十 三而倐忽若風燭之自滅耶粵在赤馬之年迎 君於貳室見其面而愛之知其心而悅火謂應 斯人克享多福之慶云何一疾遽爾短折畱槐 庭畔八子泣孤身後寂寞之歎雖雲可免家中 蝟毛之政孰能代幹若我之私則年近七旬頑 命如縷見此惡業百年非久一死何遲嗚乎士 圭君果舍我而逝耶膓斷氣塞不能盡言嗚乎 哀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