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疏散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2014年)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口疏散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魯防發〔2014〕6號
制定機關:山東省人民防空辦公室
2014年12月21日
有效期:2015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不含本日)
人口疏散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省軍區《關於加強人口疏散體系建設的意見》(魯政辦字〔2009〕197號)要求,提高防空防災應急能力,實現「戰時能力強,平時作為大」的總體目標,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大力推進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健全完善防空防災相結合的應急管理機制,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建設和諧社會和經濟文化強省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標

健全人口疏散體系建設的政策法規和各項行動預案,整合社會現有資源,落實協同行動方案,明確人口疏散組織機構,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形成機構協調到位、各級職責明確、單位任務落實的人口疏散保障體系;完成市、區、街道人員疏散計劃的編制工作,形成涵蓋面廣、操作性強、區塊結合、權責分明的全省防空防災應急疏散體系。加強疏散場所建設,組織疏散演習演練,強化人口疏散的宣傳教育培訓,提高人口疏散行動能力。

三、工作任務

(一)完善人口疏散預案

根據戰時防空襲和平時防災的需要,適時修訂和完善人口疏散預案及各項保障計劃。從防空和防災的要求出發,制定詳細、可操作性強的應急疏散預案和接收安置預案。

疏散預案主要包括:疏散的原則和時機;疏散指揮機構的編組、造冊、登記;疏散人口的比例和對象;疏散的時機、路線、方法和保障措施等。疏散預案要做到細、全、准,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疏散預案要細化具體,落實到每個人頭,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每一戶居民的住址、聯繫電話、疏散集結點、疏散路線、乘坐工具和接收安置位置都必須明確。

接收安置預案主要包括:接收安置指揮機構編組、造冊;接收人員數量及情況;接收安置地域情況及區域劃分;疏散與接收安置對接;人員具體安置地點;接收安置保障措施等。疏散安置預案應落實到戶。

(二)明確疏散組織指揮機構,建立志願者隊伍

街道(鄉鎮)、社區(村居)要明確疏散組織指揮機構,健全疏散組織網絡。疏散組織機構要落實人員,確定工作職責,建立聯繫制度,開展經常性的工作和活動。在街道(鄉鎮)社區(村居)設置人防疏散、接收安置領導小組,配組長1名,副組長2名(人武部長或人武工作負責人和民兵營、連長擔任),成員若干名(可以招收人防志願者)。社區(村居)設若干名疏散和接收安置引導員,街道、社區、單元樓每個層次都有人負責居民的應急疏散。各級疏散組織必須做到職責明確,人員落實,情況熟悉,積極開展工作。要充分依靠當地群眾,建立人口疏散志願者隊伍,具體負責人口疏散引導和聯絡工作。人防部門負責對疏散組織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人口疏散志願者協助疏散組織機構開展數據調查、宣傳和疏散演練等工作。

(三)加強疏散場所建設

1.疏散地域是人口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時進行城市人員疏散的基本場所。疏散地域的選擇,要滿足便於掩蔽偽裝、便於機動、便於防護、便於生存的要求,儘量避開重要經濟目標和敵主要空襲方向,通常選擇在離市區10-40公里的城市近郊。建設標準是:一要有較完善的生產、生活保障條件。二要有較嚴密的指揮管理機構。三要具備較好的防護條件,配備必要的防護器材。四要有醫療場所,確保能看病就醫。五要能開展文體教育,有必要的場所和設施。建設的內容為:(1)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電力、通信設施、安置用房以及必要的防護工程等。要根據疏散人員來自方向合理選擇交通路線或進行交通建設。(2)公共設施。主要包括水、電、熱、氣、醫療衛生及文化等生活設施建設。(3)物資儲備、供應。主要包括物資儲備的庫房建設和生產、生活物資的供應儲備等。

2.疏散基地是依託有利的地理優勢,由人防部門自己投資建設或與相關部門合資建設,或利用社會現有資源遠離重要經濟目標在城市近郊的場所。通常選擇有一定的地幅,交通、通信、生活設施齊全,有一定的人員掩蔽和防護能力,能夠容納4000人以上,能保障安置人員生活7天以上的場所。對交通方便、隱蔽條件好、基礎設施完善的場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協議,採取共建、租賃、合作掛牌等形式,利用城郊賓館、訓練基地等社會現有資源。疏散基地建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完善交通、通信、生活等設施建設。

3.疏散點是指利用賓館、學校、劇院、活動中心、大型會所、體育場館、避暑山莊、廣場、公園、綠地和人防工程等建立的人口疏散場所。疏散點的劃定要根據戰時或平時人員應急就近疏散的原則,由人防部門會同地震等部門負責劃定並明確疏散安置人員。其他部門劃定的相關疏散場所,人防部門可依法協商共同建設、使用和管理。疏散點平時由所有權部門、單位管理使用,由人防主管部門在疏散點醒目位置設置疏散場所標誌牌,並與疏散點主管部門簽訂安置疏散人員協議。人防部門要完善人防工程平戰轉換方案,強化平時的維護與管理,確保一旦有情況,能迅速啟用,迅速安置疏散人員。

(四)組織疏散演練

各地應熟悉疏散預案,掌握疏散的程序、方法及指揮等。經常組織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疏散演習,熟悉指揮手段和裝備器材。可設定在一定的戰爭或災情背景下,有計劃地組織早期疏散、臨戰疏散和緊急疏散演練;也可結合每年防空警報試鳴等時機開展演練,主要演練定指揮、定人數、定路線、定時間、定位置、定供給,做到邊演練邊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疏散預案和各種保障計劃,提高組織指揮、應急疏散和綜合保障能力。各市每年要安排在鄉鎮(街道)、社區(村居)兩級組織機構中有計劃的組織對接活動和人口疏散演練。疏散演練的對象重點是重要目標附近、高危區和市區人口高度密集區的居民,逐漸擴大範圍,使每一戶居民都有參與的機會。演練要注意疏散地與接收安置地的對接。

(五)開展人口疏散教育培訓

各地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人口疏散知識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向廣大民眾宣傳疏散知識。在街道、社區、企業事業單位和農村設立宣傳欄、宣傳櫥窗等,普及應急疏散知識。組織開展應急疏散知識培訓班、知識講座。編印居民防空防災手冊和市民防護手冊,及時發放到城市市民和鄉村居民手中。疏散的宣傳教育要細化具體,使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居民都了解疏散的基本常識,包括疏散命令和信號,疏散負責人,疏散的集合時機、地點與應攜帶的物品,乘坐的交通運輸工具及運行秩序,疏散安置地區,到達疏散地點後的注意事項等,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避免發生混亂。在全社會營造疏散體系建設良好氛圍。

(六)做好疏散保障工作

各地要重視做好疏散保障工作,做到運輸保障得力、社會治安交通秩序正常有序、通信指揮順暢、醫療救治及時、居民生活保障到位、疏散經費和有關裝備器材落實。

要結合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道路網和交通設施建設,制訂運輸保障計劃和交通管制計劃。明確疏散人員和物資所需運輸工具的數量、編組、調配、使用等。

根據應急疏散的需要,加強配套工程和設施建設。人口疏散工程建設,享受國防工程和社會公益性項目優惠政策。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進行建設,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要依託相關部門。配套設施建設基本要求是保證疏散人員能生活、能工作、能防護。做到有衛生水源,有較好的供電、通信等設施,有基本的就醫場所和裝備,有可以居住的安置用房。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和促進接收安置地區的經濟發展。

(七)統一規範疏散標誌牌

要按照有關規定在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點和居民居住區等位置張貼或懸掛有關人口疏散提示和標誌牌。疏散提示要讓居民了解疏散的時機、聯繫人、集合地點、安置點等信息;標誌牌要設置在醒目位置,起到指示和示意的作用。省人防辦與有關部門協商後,統一規範疏散標誌牌樣式。

四、工作要求

各地要結合實際,出台規範性文件,認真制定工作計劃。健全疏散組織網絡,完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疏散預案和安置接收預案,組織開展疏散演練,強化疏散場所建設,加強人口疏散的宣傳教育與技能培訓。可採取先行試點後推開的方法,在2—3年內完成人口疏散體系建設。

各地要將人口疏散體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把人口疏散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問題。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規範性文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