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的頌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民軍隊的頌歌

——熱烈歡呼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彩色影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某部 紅壯志
1971年9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彩色影片遵循「還原舞台,高於舞台」的原則,運用完美的構圖,雄偉的造型,鮮艷的色彩,在抗日戰爭廣闊的背景上,更加完美地塑造了郭建光的英雄形象,譜寫了一曲人民軍隊的雄偉的頌歌。

毛主席說:「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這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的精神品質,在影片《沙家浜》裡得到充分表現。在《堅持》一場裡,茫茫蘆盪,天低雲暗,象徵着敵後的險惡環境。接着鏡頭從蘆盪深處戰士的群像中推出郭建光巍然挺立、握槍凝視前方的亮相。這一組鏡頭,使人看到:在重重困難之中,郭建光滿懷信心,鬥志昂揚,堅持鬥爭。面對着敵人的封鎖圍困,遠望着沙家浜雲遮霧障,影片描繪了郭建光藐視困難,敢於鬥爭的內心世界。當郭建光在糧缺藥盡的困境中想到「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的時候,全景推成近景,郭建光伸出雙臂,向前遠眺,意志堅定,充分表現了人民戰士無限忠於毛主席的思想感情。他堅信,有毛主席,有毛澤東思想,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堅守蘆盪。接着,用運動鏡頭拍攝郭建光邁開大步的「圓場」全景,「鼓舞着我們奮戰在水鄉」,進一步揭示出郭建光牢記毛主席教導,堅持鬥爭在水鄉的堅強決心。在唱到「漫道是密霧濃雲鎖蘆盪」的時候,用中景拍攝出郭建光豪情滿懷,從容不迫,笑迎困難的精神面貌。最後,在「遮不住紅太陽萬丈光芒」的歌聲中,推出郭建光近景。他昂首舉目,雙手徐徐向上,燦爛的陽光透過烏雲照在他的臉上。在毛澤東思想照耀下,郭建光猶如青松迎着冰雪嚴寒,倔強崢嶸,挺然屹立,迎接勝利的明天。這一組鏡頭分切組合得簡潔、嚴謹,有動有靜,生動地表現了郭建光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艱險困難的鬥爭中,顯示出人民軍隊的本色。

在《奔襲》、《突破》、《聚殲》三場裡,影片集中突出了郭建光不但有壓倒敵人的勇氣,而且有駕馭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奔襲》一場,在郭建光唱「月照征途風送爽」時,鏡頭由月夜、竹林、小徑的景色,拉成原野的大全景。描寫郭建光率領突擊排奔襲而來。郭建光亮相後,鏡頭變近景表現他。他目光似電,巡視四周,英姿勃勃,氣勢非凡。接着鏡頭又拉成大全景,這一組全景和近景的結合運用,強烈地渲染了郭建光英勇機智的性格。從「穿過了山和水」到「火燎蜂房」則充分運用運動鏡頭,表現出「飛兵奇襲沙家浜」中突擊排的英雄群像,使郭建光既統一於集體之中,又比群眾高大、突出。在《聚殲》一場中,英雄形象是靠完整的舞蹈造型來塑造的。影片層次分明地表現出郭建光智勇雙全,機動靈活,所向無敵的英雄形象,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例如,突擊排消滅日偽軍的「開打」展開以後,鏡頭用激烈的戰鬥場面,成功地為郭建光上場製造了氣氛。接着郭建光入畫,用中近景表現他甩槍擊敵;又用全景表現他在同敵人短兵相接的肉搏;復用特寫鏡頭表現他圓睜雙目怒視敵人。當郭建光連擊數槍,彈無虛發,腳踩黑田時,鏡頭由全景迅速推成郭建光近景,仰視前方,巍然如山,接着出現紅日東升的鏡頭,象徵沙家浜人民重見光明。這種全景和近景交替使用,有機結合,不僅保持了京劇舞蹈藝術飽滿的造型,而且強烈地揭示出英雄人物智勇雙全的特徵。

郭建光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靈活機智的戰鬥作風,來源於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和一心為人民的崇高品質。毛主席教導說:「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影片在塑造郭建光英雄形象的時候,處處注意突出人民軍隊這一階級本質。《轉移》一場,在沙奶奶同郭建光對唱時,影片使用長短鏡頭相結合的辦法,把人民軍隊和人民的骨肉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段唱段,處理得感情濃郁,激動人心。影片又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江南的錦繡河山,渲染了郭建光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在《轉移》一場,如郭建光乘船收稻歸來,用全景描繪了碧波萬頃的湖面風光,同《堅持》一場的寫景形成鮮明的對照。在「朝霞映在陽澄湖上」這段唱段處理上,影片集中地渲染了郭建光熱愛祖國河山和仇恨敵人的激情。虛實鏡頭的並用,把郭建光無限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內心世界,充分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他放聲讚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反對侵略者的決心完全溶合在一起。郭建光這個人民軍隊的英雄典型,把人民的利益,看作高於一切;把階級的解放,當作自己的戰鬥任務。郭建光崇高的無產階級品質光彩奪目。

彩色影片《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郭建光這個革命武裝鬥爭的英雄典型,他永遠鼓舞着我們革命戰士緊跟毛主席,握好槍桿子,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解放全人類奮勇戰鬥。如果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膽敢發動侵略戰爭,必將同當年日本帝國主義一樣,落得徹底覆滅的下場。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偉大的人民,英雄的軍隊!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