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戰爭的壯麗史詩與投降主義的藝術標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民戰爭的壯麗史詩與投降主義的藝術標本

——贊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斥反動影片《兵臨城下》
紅纓
1969年10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六三年,在我國戲劇舞台和電影銀幕上,出現了兩部取自同一時代背景、同一題材,但卻代表兩個階級、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截然不同的文藝作品:一部是我們敬愛的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歌頌人民戰爭、閃耀着毛澤東思想光輝的英雄史詩——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另一部是反對人民戰爭、宣揚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投降主義路線的反動影片《兵臨城下》。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寫的是我軍一支追剿隊,遵循毛主席「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穿林海、跨雪原,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掃平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戰鬥故事。這是對當時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的藝術概括,這是對林彪同志執行、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熱情讚頌。《智取威虎山》以完美的藝術形象,歌頌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揭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偉大真理。相反,反動影片《兵臨城下》卻捏造了一篇靠遊說,靠感化,不用一槍一彈就使敵人繳械投降的鬼話,公然反對革命戰爭,肆意歪曲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的光輝歷史,費盡心機為大叛徒劉少奇的投降主義路線樹碑立傳。

《智取威虎山》塑造了楊子榮這一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輝典型。他對毛主席、對毛澤東思想最忠;對無產階級、對勞動人民最愛;對階級敵人、對一切反動勢力最恨。楊子榮有密切聯繫群眾的優秀品質。在化裝偵察中,他時刻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處處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群眾,依靠革命群眾的幫助,擒欒平,逮胡標,活捉野狼嗥,追回聯絡圖,查明後山險道,為智取威虎山、消滅座山雕創造了有利條件。楊子榮有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在打進匪窟的戰鬥中,他巧妙地利用了敵人的內部矛盾,用一張圖,一席話,把座山雕引入了預設的圈套,牽着座山雕的鼻子團團轉。除夕之夜,欒平突然上山,給殲敵計劃造成嚴重威脅。在這緊急關頭,他沉着冷靜,主動進攻,再次利用敵人的矛盾制欒平於死命。他打進匪窟是為了殲敵,他利用敵人的矛盾也是為了殲敵,在任何情況下,他對座山雕匪徒沒有存過一絲幻想,一毫溫情。楊子榮有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他對敵人兇殘、腐朽的紙老虎本質有最深刻的認識,所以他能在魔窟中以無產階級的大智大勇戰勝敵人的歷次試探。由於楊子榮「胸有朝陽」,「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終於把情報送下山,完成了裡應外合殲滅座山雕的光榮任務。楊子榮對毛主席、對黨赤膽忠心,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楊子榮「完全」「徹底」為人民,不畏艱險,專挑重擔。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革命精神,深深激勵着我們,鼓舞着我們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鬥爭。

在大毒草《兵臨城下》裡,也有一個「隻身入虎穴」的「我軍敵工部姜部長」。這是按照劉少奇的投降主義路線塑造出來的一個醜惡形象。這位姜部長心目中既沒有我方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更沒有千百萬被壓迫人民群眾,他對敵人存在着無窮的幻想。他不是依靠人民戰爭的威力克敵制勝,而是依靠敵人內部的互相傾軋,依靠敵人的「大徹大悟」。他利用敵人的矛盾不是為了殲敵,而是為了儘可能多地保存敵人的實力。他不僅與敵師長趙崇武「握手言歡」、「吟詩敘舊」,追敘二十年前玄武湖畔的所謂「革命理想」,而且完全站在敵人的立場上,「處處」為趙崇武的「處境」、「前途」着想。他用「釋放之情」「送子之義」去「感化」敵人,用「老朋友」「老同事」的「情誼」去「規勸」敵人,希望敵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是個「憑三寸不爛之舌」進行遊說的投降主義者。這個姜部長的醜惡形象被打扮為「正面人物」爬上銀幕,成了劉少奇一夥為復辟資本主義而呼朋引類的黑旗。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以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深刻地揭露了敵人反動、腐朽的階級本質,揭示了人民和敵人之間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夾皮溝遭劫」的火光,照出了座山雕匪徒的猙獰嘴臉。「深山問苦」中小常寶的血淚控訴,揭露了座山雕匪徒的滔天罪行。「發動群眾」一場,更深刻地表現了群眾對座山雕的切齒仇恨,對人民軍隊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追剿隊剛進村時,當地的群眾還不了解人民解放軍是工農的子弟兵。但是,經過我軍的身教、言教,經過細緻的群眾工作,使群眾了解了人民解放軍是「打土匪、進深山、救窮人、脫苦難」的工農子弟兵,他們便向親人解放軍吐出了幾十年來的苦水。群眾的階級覺悟提高了,積壓在心底的階級仇恨就爆發為改地換天的偉大力量。他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投入了掃平威虎山、消滅座山雕的戰鬥。這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現了人民解放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深刻地體現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偉大思想。

反動影片《兵臨城下》對敵人的描寫,不是暴露他們剝削、壓迫人民的階級本質,而是千方百計地加以美化。對趙崇武這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影片的炮製者極力加以美化。在影片中,這個蔣介石的「黨國忠臣」,竟成了二十年前「追隨革命」的「志士」,「北伐征途立戰功」、「湘桂前線殺日寇」的「英雄」;這個遼瀋戰役的敗軍之將,竟成了「怕喪民族元氣」、「憂慮國家前途」「反對內戰」而起義的「愛國將領」;這個一貫追隨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傢伙竟成了「愛兵」、「愛民」,還「愛共產黨」,並對蔣賊「懷有貳心」的「大好人」。由於「加強」了這些「起義的因素」,趙崇武終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兵臨城下》挖空心思地為敵人塗脂抹粉,對人民群眾卻極盡污衊醜化之能事。它把人民群眾寫成一幫麻木不仁、愚昧無知的「群氓」,只知磕頭作揖,哀告求饒,毫無反抗精神的可憐蟲。他們的解放只能靠姜部長的如簧之舌,靠趙崇武的「良心發現」。這是對歷史的最大歪曲,這是對人民群眾最惡毒的污衊!

毛主席教導我們:「有比較才能鑑別。有鑑別,有鬥爭,才能發展。」從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與反動影片《兵臨城下》的比較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前者是鼓舞革命群眾為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進行鬥爭的戰鬥號角;後者則是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鼓吹投降主義、叛徒哲學,為顛覆無產階級專政製造反革命輿論的工具。

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中,在江青同志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光輝的革命樣板戲占領了文藝陣地,揭開了人類文藝史上嶄新的一頁。但是,鬥爭並沒有停止,革命還在繼續,劉少奇及其一夥所散布的流毒還沒有肅清,它正以新形式、新的手法向無產階級文藝陣地進攻,妄圖破壞光輝的革命樣板戲。因此,我們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抓緊革命大批判,宣傳革命樣板戲,保衛革命樣板戲,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進行不懈的鬥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