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与投降主义的艺术标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与投降主义的艺术标本

——赞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斥反动影片《兵临城下》
红缨
1969年10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一九六三年,在我国戏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上,出现了两部取自同一时代背景、同一题材,但却代表两个阶级、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截然不同的文艺作品:一部是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歌颂人民战争、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英雄史诗——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另一部是反对人民战争、宣扬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影片《兵临城下》。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写的是我军一支追剿队,遵循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穿林海、跨雪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扫平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战斗故事。这是对当时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的艺术概括,这是对林彪同志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热情赞颂。《智取威虎山》以完美的艺术形象,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相反,反动影片《兵临城下》却捏造了一篇靠游说,靠感化,不用一枪一弹就使敌人缴械投降的鬼话,公然反对革命战争,肆意歪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的光辉历史,费尽心机为大叛徒刘少奇的投降主义路线树碑立传。

《智取威虎山》塑造了杨子荣这一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典型。他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最忠;对无产阶级、对劳动人民最爱;对阶级敌人、对一切反动势力最恨。杨子荣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品质。在化装侦察中,他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处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依靠革命群众的帮助,擒栾平,逮胡标,活捉野狼嗥,追回联络图,查明后山险道,为智取威虎山、消灭座山雕创造了有利条件。杨子荣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打进匪窟的战斗中,他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内部矛盾,用一张图,一席话,把座山雕引入了预设的圈套,牵着座山雕的鼻子团团转。除夕之夜,栾平突然上山,给歼敌计划造成严重威胁。在这紧急关头,他沉着冷静,主动进攻,再次利用敌人的矛盾制栾平于死命。他打进匪窟是为了歼敌,他利用敌人的矛盾也是为了歼敌,在任何情况下,他对座山雕匪徒没有存过一丝幻想,一毫温情。杨子荣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他对敌人凶残、腐朽的纸老虎本质有最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能在魔窟中以无产阶级的大智大勇战胜敌人的历次试探。由于杨子荣“胸有朝阳”,“刀丛剑树也要闯,排除万难下山岗”,终于把情报送下山,完成了里应外合歼灭座山雕的光荣任务。杨子荣对毛主席、对党赤胆忠心,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杨子荣“完全”“彻底”为人民,不畏艰险,专挑重担。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在大毒草《兵临城下》里,也有一个“只身入虎穴”的“我军敌工部姜部长”。这是按照刘少奇的投降主义路线塑造出来的一个丑恶形象。这位姜部长心目中既没有我方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更没有千百万被压迫人民群众,他对敌人存在着无穷的幻想。他不是依靠人民战争的威力克敌制胜,而是依靠敌人内部的互相倾轧,依靠敌人的“大彻大悟”。他利用敌人的矛盾不是为了歼敌,而是为了尽可能多地保存敌人的实力。他不仅与敌师长赵崇武“握手言欢”、“吟诗叙旧”,追叙二十年前玄武湖畔的所谓“革命理想”,而且完全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处处”为赵崇武的“处境”、“前途”着想。他用“释放之情”“送子之义”去“感化”敌人,用“老朋友”“老同事”的“情谊”去“规劝”敌人,希望敌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是个“凭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游说的投降主义者。这个姜部长的丑恶形象被打扮为“正面人物”爬上银幕,成了刘少奇一伙为复辟资本主义而呼朋引类的黑旗。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深刻地揭露了敌人反动、腐朽的阶级本质,揭示了人民和敌人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夹皮沟遭劫”的火光,照出了座山雕匪徒的狰狞嘴脸。“深山问苦”中小常宝的血泪控诉,揭露了座山雕匪徒的滔天罪行。“发动群众”一场,更深刻地表现了群众对座山雕的切齿仇恨,对人民军队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追剿队刚进村时,当地的群众还不了解人民解放军是工农的子弟兵。但是,经过我军的身教、言教,经过细致的群众工作,使群众了解了人民解放军是“打土匪、进深山、救穷人、脱苦难”的工农子弟兵,他们便向亲人解放军吐出了几十年来的苦水。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了,积压在心底的阶级仇恨就爆发为改地换天的伟大力量。他们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投入了扫平威虎山、消灭座山雕的战斗。这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深刻地体现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

反动影片《兵临城下》对敌人的描写,不是暴露他们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本质,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美化。对赵崇武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影片的炮制者极力加以美化。在影片中,这个蒋介石的“党国忠臣”,竟成了二十年前“追随革命”的“志士”,“北伐征途立战功”、“湘桂前线杀日寇”的“英雄”;这个辽沈战役的败军之将,竟成了“怕丧民族元气”、“忧虑国家前途”“反对内战”而起义的“爱国将领”;这个一贯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家伙竟成了“爱兵”、“爱民”,还“爱共产党”,并对蒋贼“怀有贰心”的“大好人”。由于“加强”了这些“起义的因素”,赵崇武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兵临城下》挖空心思地为敌人涂脂抹粉,对人民群众却极尽污蔑丑化之能事。它把人民群众写成一帮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群氓”,只知磕头作揖,哀告求饶,毫无反抗精神的可怜虫。他们的解放只能靠姜部长的如簧之舌,靠赵崇武的“良心发现”。这是对历史的最大歪曲,这是对人民群众最恶毒的污蔑!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从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与反动影片《兵临城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前者是鼓舞革命群众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进行斗争的战斗号角;后者则是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鼓吹投降主义、叛徒哲学,为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制造反革命舆论的工具。

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在江青同志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光辉的革命样板戏占领了文艺阵地,揭开了人类文艺史上崭新的一页。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革命还在继续,刘少奇及其一伙所散布的流毒还没有肃清,它正以新形式、新的手法向无产阶级文艺阵地进攻,妄图破坏光辉的革命样板戏。因此,我们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抓紧革命大批判,宣传革命样板戏,保卫革命样板戏,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不懈的斗争!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