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糧為綱 大力發展經濟作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以糧為綱 大力發展經濟作物
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4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提出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是多快好省地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唯一正確的方針。它向我們指明必須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同時解決好兩個布局問題:一是在農業內部,妥善解決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的布局,正確處理糧食同其他多種經濟作物的關係;二是農、林、牧、副、漁的布局。認真貫徹執行這一偉大方針,解決好這兩個布局的問題,就能夠全面而迅速地發展農業生產,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為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創造有利的條件。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出於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對於這一偉大方針,竭力從右的或「左」的方面進行干擾破壞。例如,占安徽省耕地面積近二分之一的淮北地區,不僅是重要的糧食產區,而且各種經濟作物也相當豐富。劉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曾經在這裡一面砍掉了許多經濟作物,胡說淮北不能種棉花,大搞「北棉南移」,一面又大搞「金錢掛帥」、「物質刺激」,陰謀把經濟作物的生產引向邪路。他們既破壞了糧食生產,又破壞了多種經營,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人民生活都受到損害。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摧毀了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但修正主義的餘毒尚未完全肅清。在堅持以糧為綱、發展經濟作物的問題上,仍然存在着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有的同志認為:農業生產主要是糧食,其他經濟作物可有可無,多種少種,多收少收,無關大局。

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有害的。

早在三十多年前,毛主席就教導我們:「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決最重要的糧食問題,而且需要解決衣服、砂糖、紙張等項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給問題。」這清楚地說明了我們必須狠抓糧食生產,把它放在首位,對各種經濟作物的生產也決不能放鬆。

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的基礎作用固然首先表現在糧食上,同時也表現在經濟作物方面。經濟作物是許多輕工業的重要原料。不抓經濟作物的生產,許多輕工業就會變成「無米之炊」。直到現在,我國輕工業的原料仍有百分之七八十來自農業。經濟作物的發展,直接促進輕工業的發展。而農業、輕工業的發展,又從資金和市場等方面大大促進了重工業的發展。不僅如此,不少經濟作物及其製成品,本身就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所必需的材料;有些經濟作物還是出口的重要物資。如果忽視經濟作物的生產,不在以糧為綱的前提下把它擺在應有的位置上,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社會主義建設。這難道是無關大局的小事嗎?

在以糧為綱的前提下,經濟作物的發展,可以更合理地使用農村勞力和資源,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能夠增加生產資金,擴大公共積累,加快農業的機械化,逐步提高廣大社員的生活水平,有些經濟作物,還直接為農業提供優質肥料。這些都為糧食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互相促進,全面發展,有利於農村社會主義陣地的鞏固和發展。例如,淮北利辛縣柳西大隊在以糧為綱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棉、油、藥、麻等經濟作物,大抓多種經管,去年僅經濟作物收入就將近二十萬元。幾年來,在逐步提高社員生活水平的同時,全大隊還添置了拖拉機兩部、汽車一部、柴油機三十五部,水泵五十七部及其他小型農業機械二百五十六部,並自建發電廠一個。結果,有力地促進了糧食生產的發展,畝產已超過千斤,集體經濟不斷鞏固發展。

「無關大局」、「可有可無」的思想,在經濟作物非主要產區的一些同志中間往往比較突出。在這些地區,經濟作物不但種植少,而且往往技術較為落後,產量不高,人們更容易認為經濟作物無關大局,沒有搞頭。其實,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

「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經濟作物主要產區當然應該認真貫徹執行,為國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棉花、油料、糖料等等產品;非主要產區也同樣應該認真貫徹執行,也要因地制宜地適當安排經濟作物的生產。從一個社、一個隊來看,一些小面積的經濟作物似乎不大「顯眼」,但從一個縣,一個地區,一個省乃至全國來看,就會積少成多,對於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滿足人民和當地社員的生活需要,起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還要看到,這些非主要種植地區增產的潛力是很大的,認真抓好,可以很快大幅度增產。例如,淮北臨泉縣後常灣生產隊,一九六八年皮棉畝產還只有四十五斤,一九六九年,思想革命化帶動了生產大發展,他們因地制宜地學習了外地先進經驗,大搞科學種田,使皮棉畝產猛增到一百五十四斤。臨泉縣革委會在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及時總結推廣了他們的經驗,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一年,使全縣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六的十萬多畝棉花,畝產猛增六成以上,一舉超過了《綱要》,糧食畝產也超過了《綱要》。這說明這些地區發展經濟作物的潛力很大,一旦認真抓起來就大有作為。

在經濟作物中,大宗的東西,如棉花、油料、糖料等項,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關係特別重要,必須有計劃地繼續積極發展。同時,對比較小宗的經濟作物,也要因地制宜地適當安排,不能擠掉。某些小宗的經濟作物,只要人們重視起來,並不需要占用多少耕地和資金,就可以獲得顯著發展。拿葵花籽、蓖麻籽來說,它們是重要的食用油料或工業原料,完全可以利用宅前、屋後、堤埂、河邊等地方種植。如果社社隊隊都重視這些作物的種植,僅我們一個省收穫總量就不難達幾十萬擔。反之,如果忽視了它們,就勢必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有的同志認為:土地、資金、勞力就這麼多,對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抓了這頭就只好丟了那頭,很難兼顧。 這也是一種形而上學觀點。的確,發展糧食生產與發展經濟作物,有爭地、爭肥、爭勞力等矛盾的一面,但是,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它們之間更有着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一面。例如,當塗縣紅星大隊近幾年來油菜種植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實行了科學種田,使油菜畝產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多。油菜的發展,不但支援了國家大批油料,而且也促進了糧食的增產:一是每年可增加一萬多元的收入,為增加公共積累和改善社員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直接增加了大批餅肥,可供一千多畝晚稻施足基肥;三是油菜成熟期早,稻田種了油菜,還可再種雙季稻,實現一年三熟。這個大隊近幾年來糧食逐年增長,去年畝產已達一千三百六十斤。可見,把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因地制宜地貫徹執行農業「八字憲法」,在科學種田上狠下功夫,就能夠不斷挖掘增產潛力,正確解決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之間的矛盾,使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這裡,根本的問題在於要有一個革命化的領導班子。我省學大寨先進集體淮北蕭縣郭莊大隊就是一個例子。一九六五年以前,這個大隊由於領導班子嚴重不純,一直是一個落後的大隊,糧棉產量都很低。後來,在階級鬥爭的風浪中,建立起一個有很大革命幹勁、密切聯繫群眾的領導班子,狠抓了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認真落實黨的政策,充分發動群眾,革命和生產都發生了巨變。去年在遭到大冰雹和連續四十多天陰雨的災害下,糧食畝產由前年六百三十三斤增長到一千零三十斤,主要經濟作物棉花畝產由一百二十四斤增加到一百八十五斤。

還有的同志認為:抓糧食保險,抓經濟作物危險。他們怕發展經濟作物會助長資本主義自發勢力。

應該看到,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在農村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棄農經商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流毒很廣。在發展經濟作物方面,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還很尖銳、複雜。如果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沒有為革命發展經濟作物的思想,不顧國家利益,而搞「以錢為綱」,勢必走上資本主義邪路。這一點務必要高度警惕。但是,發展經濟作物同資本主義之間並無必然的內在聯繫。在這裡,是否會助長資本主義勢力,關鍵在於執行什麼路線。

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時期階級鬥爭的必然反映。如果喪失了警惕,即令光抓糧食生產,不搞經濟作物,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也仍然會向你進攻。怕,不是唯物主義者應持的態度。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時,必須狠抓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向廣大幹部和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評資本主義傾向」,加強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徹底肅清「劉毒」。我們要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認真落實黨的政策,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擾。在經濟作物的種植上,必須堅持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必須服從國家需要,納入國家計劃,反對「自由種植」。在銷售上,必須完成國家收購任務,反對自由買賣,嚴防投機倒把。在收益分配上,要堅決按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兼顧的原則,增加公共積累,支援糧食生產,並適當地逐步增加社員個人收入。要保證經濟作物產區的社員口糧,不低於附近產糧區的水平。在保證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占絕對優勢的條件下,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家庭副業。要劃清多種經營和正當的家庭副業同投機倒把、棄農經商的界限。這樣做的結果,經濟作物的發展,不僅不會助長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相反,必然促進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鞏固和發展,能夠更有效地抵制和打擊資本主義自發勢力。

要正確貫徹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積極地有計劃地發展經濟作物,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在發動群眾繼續深入開展農村兩個階級、兩條路線鬥爭的同時,對本地區、本單位的土地、勞力、資金和其他自然條件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要注意發揮工業、商業等有關部門的作用,從多方面促進經濟作物的發展。要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加強具體指導。在注意到一種主要傾向的時候,也要注意可能掩蓋着的另一種傾向,保證經濟作物的生產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發展。

目前正當春耕時節,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掌握生產環節,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績」。讓我們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認真抓好各種經濟作物的生產,促進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奪取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