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十如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導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詞條
十地證王

下一詞條>>>
別解四類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維基百科條目:
十如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維基詞典詞條:
十如

十如

(術語)又雲十如是。
法華之十如,出於方便品。
天台大師開演其深旨者,有玄義、文句、止觀、別行玄之四書。
其中正釋十如之相貌者,玄義與止觀也,有通解與別解二種。
別解分四類:四類者,四越(止觀謂為四途)與人天與二乘及菩薩佛也。
玄義分五類:別解菩薩與佛也。文句釋佛之權實二智,故與玄義止觀聊異其義。
因而文句三有上玄義中已說,今不具說之語。
又別行玄明圓頓之三慈悲,故約於觀心而釋之,因而彼文有今觀十法界眾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種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說。
故亦與玄義止觀大異其釋體。
此十如以通解為根本,苟能會得通解,則通四類,自會四類之妙義。

故今就通解釋之
一相如是:「相以據外覽而可別。」
善惡等顯於外者,謂之相,相雖顯於外,然非相見者,則不能見,故止觀引三國故事曰:「昔孫劉相顯,曹公相隱,相者舉聲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

二性如是:「性以據內,自分不現。」
謂人目不見,狀若天生,長無改變也。
「如木有火,遇緣即發。」謂如木有火性,鑽即火出也。
玄義與止觀釋性如是,其義各異,玄義以為薰習成性之性,如上所釋,止觀則以為理性,佛性之性也。

三體如是:「主質名為體。」言為主之質謂之體,人身之總體也。

四力如是:「功能為力。」
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
故涅槃經曰:「欲造牆壁則取泥土,欲造畫像則取彩色,不取草木。」

五作如是:「構造為作。」
言身口意三業之所為為作也。

六因如是:「習因為因。」
謂前所習者為後之種也。
如善人習善而益善,惡人習惡而益惡。
新譯家名之為等流因。

七緣如是:「助因為緣。」
因與緣不同,如五穀之種,因也,雨露水土緣也,五穀之種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緣故也。
是為新譯家之異熟因。

八果如是:「習因為果。」
謂從來所習之因,得其果也。
新譯家謂之等流果。
此習因習果有隔過現之二世現未之二世者,又有現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

九報如是:「報果為報。」
謂酬今生之善惡業因,而受未來之苦樂果也。
新譯家謂之異熟果。
此依報因而成報果,必隔一世以上。

十本末究竟等:「初相為本,後報為末,所歸趣處,為究竟等。」
謂其本末諸相之落下處為究竟等也。
論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

九事所緣,為平等之理,故謂之等。
其理有三諦,以空諦之故,本末悉為真空,以假諦之故,本末皆為妙假,以中諦之故,本末總為中道法界。
此究竟等之三諦即為實相。
然則前之九如是為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為實相也。
故釋諸法實相四字說此十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