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四禪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導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詞條
四禪天

下一詞條>>>
四禪八定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維基百科條目:
四禪定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維基詞典詞條:
四禪定

四禪定

(名數)略雲四禪,新雲四靜慮。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內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網,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觸十功德。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攝心,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淨,怗怗安穩,其心在緣,居然不馳散,是名曰麤住。由此心後怗怗勝前,名為細住。其後一兩日或兩月,豁爾心地作一分開明,我身如雲如影爽爽空淨,雖空淨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內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成實立欲界定俱舍不立之攝於未到定中),從是心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鋪,猶如虛空是名未到定(成實不立之,俱舍立之名未至定),此時性障猶在,未入初禪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虛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一日乃至一月一歲定心不壞,則於此定中即覺自心之微微動搖,或感微癢,即發動癢輕重冷煖澀滑,是名八觸。此為色界之四大極微與欲界之四大極微轉換,而發此觸相也,此乃正入初禪之相。此時有十功德,又謂之十眷屬。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是也(是就八觸中之動觸而論餘七觸功德准之)。此八觸十功德,唯在初禪,二禪已上則無,是為初禪之特相。就四禪總體言之,則以十八支分別,十八支者初禪五支,二禪四支,三禪五支,四禪四支也。以此等之功德法支持禪,故名為支。初禪五支者覺支(新曰尋支),觀支(新曰伺支),喜支(新同名),樂支(新同名),(經部為眼耳身三識之樂受,有部不許定中三識,僅有意識故為輕安樂非樂受也),一心支(新定支也)。(二)二禪。呵棄初禪之覺觀而得此禪,於初禪已了色界四大轉換。故二禪已上無八觸十功德也。二禪之四支者,內淨支(俱舍以為五根中之信根,深信受勝實之功德也,淨為信相。故曰淨,屬心故云內),喜支,樂支(輕安樂也,非樂受),一心支(新定支),也。(三)三禪,呵棄第二禪之喜受而得三禪也。此禪具五支,捨支(是行捨非捨受),念支(三禪之樂極勝為不染著故要正念),慧支(同上),樂支(意識之樂),一心支(新曰定支寂然在定是也)。(四)四禪,呵棄三禪之樂受。四支者不苦不樂支(新曰中受支,五受中之捨受也),捨支(捨第三禪之樂受也非憂悔),念支(念下地之過自己之功德長養之),一心支(猶如鐘,猶如清水)也。初禪之五支乃至四禪之四支為何?即行體是也,依俱舍之意,初禪之付五支者,以此時二十二心數發於一時(大地十與大善地法十及覺與觀也),於中取強者為五支,五支皆定體也,成論明五支前後相次而起,取四支為方便,一心支為實體。天台止觀,法界次第之所明,大要據成實論。見止觀九之一,法界次第上,俱舍論二十八。智度論十七曰:「若能呵五欲、五蓋、行五法,欲、精進、念、功慧、一心,行此五得五支,成就初禪。」(參見:)。梵Catur-dhyā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