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說諸法勇王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說諸法勇王經 南北朝 劉宋於罽賓國
譯者:曇摩蜜多
本作品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
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經錄入

佛說諸法勇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密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先悉是結髮梵志,優樓頻螺迦葉、優婆提舍、憍律陀等而為上首,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解脫、慧得解脫,其心調柔自在無礙,摩訶那伽所作已辦,離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正解脫,通達諸法到於彼岸——唯除一人尊者阿難。

爾時,世尊於十五日說禁戒時,在顯露處結加趺坐,大眾圍繞恭敬尊重。是時會中有一比丘,出家未久便受具戒,即於其日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瞻仰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日出家未久已受具戒,於出家事遺疑未了,唯願如來哀愍解說。云何比丘受人信施無有愚癡?既受施已,云何復得畢報施恩?若善男子有生淨信發心出家,所期之法云何復得具足成就?」即於佛前,重說偈言:

「我出家未久,已受具足戒,於此事未了,唯願哀愍說。
云何受信施,畢竟清淨報?信心出家已,具足諸所願?」

爾時,如來告比丘言:「若有比丘成就三法,受諸信施無有愚癡;受已則能清淨畢報;諸善男子信心出家,所願之法悉得具足。何等為三?一者入於僧數;二者勤修僧業;三者得僧善利。比丘若能成就如是三法,受人信施無有愚癡;受已則能清淨畢報;信心出家所願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入僧數,僧業中勤進,獲得僧善利,與心而相應。
如是之人等,畢能報信施,出家所願法,而悉得具足。」

爾時,比丘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略說此義,我猶未解。唯願世尊重垂廣說。云何比丘入於僧數?云何比丘勤修僧業?云何比丘獲僧善利?」

復於佛前而說偈言:

「云何入僧數?僧業中勤進?獲得僧善利?唯垂分別說。」

爾時,世尊讚是比丘:「善哉,善哉!能問斯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僧數、僧業及僧善利。」是時比丘即蒙許可,渴仰欲聞。

佛告比丘:「四向四得是名為僧,常為世間之所稱讚,世人、八部合掌恭敬,天人之中無上福田。」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今說四向,及以四得等,是名為眾僧,無上之福田。

「復次,比丘!云何僧業?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僧業。」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常勤行精進,最勝八聖道,如是則得入,如上四雙僧。

「復次,比丘!云何名為僧善利也?所謂四沙門果。何等為四?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是名僧利。」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大士之善利,是則入僧數,具四沙門果,則能畢報恩。」

爾時,比丘聞是語已,即作是言:「如佛所說,若有比丘入於僧數、勤修僧業、獲僧善利,如是之人乃能堪受一切信施,無有愚癡;受已畢能報其施恩;信心出家所願具足。世尊!若有善男子發大乘心求一切智,淨信出家,如是之人得在僧數、勤修僧業、得僧利不?」

佛言:「比丘!善哉,善哉!汝有大智,能作如是微妙善問。汝今以為多所利益安樂天人,能問如來如是深義。」復告比丘:「善持憶念!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唯願如來分別善說。」

佛言:「比丘!若有諸人發大乘心修行大乘,求一切智,信心捨家,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修僧業、不得僧利。」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不入於僧數,不勤修僧業,不得僧善利,是修於菩提。」

爾時,比丘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何緣聽如是人出家受具、受人信施?世尊!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云何而得畢報施恩?」

佛言:「比丘!汝今不應問如是事。」

比丘復言:「若如是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云何而得畢報施恩?」

佛言:「止,止!不復須問。」

如第一請,第二、第三亦復如是。佛告比丘:「汝已三請,豈得不說。」

宣是語已,以神通力放於眉間白毫相光,其明焰熾有百千色,悉照三千大千世界,幽闇黑冥、未曾覩見諸色之處悉令大明,諸大海水其中眾生,所謂魚鼈、走獸、摩羅、龍王、龍女,諸阿修羅、阿修羅女,諸迦樓羅、迦樓羅女,如是等眾悉蒙其光,心驚毛竪怪未曾有。其光亦照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光音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天、少淨天、遍淨天、無量淨天,果實天、少果天、廣果天、無量果天、無想天、無惱天、無熱天、善現天、妙見天、阿迦膩吒天。是眉間毫相悉皆遍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莫不大明。如是諸天見如來光神通變化已,各來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

爾時,復有無量比丘遊行諸國,遇斯光已,皆悉集來至於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見如是變化神通,見已於佛生清淨信,即至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合掌而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如是大眾悉見如來神通變化,各各來到佛世尊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合掌而住。

爾時,大德舍利弗即從坐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今日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大眾悉共聚集;並及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悉皆和合端坐佛前。如來何緣放此眉間白毫相光?唯願哀愍說其因緣。」

爾時,舍利弗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多有諸眾生,其數那由他,見是大神變,悉能來聚集。
何緣放光明,集是諸大眾?唯願垂哀愍,分別說其因。」

爾時,佛告舍利弗:「是一比丘出家未久,已受具戒來問我言:『世尊!若有人發大乘之心,求一切智,剃除鬚髮出家修道。云何善受一切信施,受已必能報其施福?若善男子發於信心出家學道,所願不久悉得成就?』舍利弗!以是因緣,有如是等無量大眾而來聚集。」

舍利弗言:「今正是時,唯願如來分別演說如是之義。」

佛告舍利弗:「我今若說如是義者,多有無量百千眾生心生疑惑。何以故?是諸大龍神通道力不可思議;是諸師子無所畏吼亦不可思議;是諸大人所有法界亦不可思議。舍利弗!諸佛世尊所有法界不可思議,一切凡夫、聲聞、緣覺不能信解。舍利弗!如來見是諸因緣故,默然不說。」

時,舍利弗乃至三請,如來默然亦不許可。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是大眾中,已有無量無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久於佛所心生淨信,唯願如來哀愍如是諸眾生等,分別演說如是之義。」復於佛前而說偈言:

「善哉無上尊!惟願垂哀愍,廣為諸菩薩,善說頂功德。
有諸眾生等,深願求菩提,已於是法中,生厚善欲心。」

爾時,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應受一切諸天、世人、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供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不畢報施恩。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本已清淨畢報施故。舍利弗!假使菩薩摩訶薩日日受取一切眾生所施衣食,一一眾生所施之食摶如須彌,一一衣服覆四天下,一日之中受一切眾生如是衣、食,亦能清淨畢報施恩。何以故?舍利弗!是諸菩薩於眾生中最是福田,應受世間之供養者。舍利弗!汝見世間大富之人,多有珍寶——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璩、馬瑙,種種之物柔軟敷具——所謂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粟散小王、轉輪聖帝七寶成就,人中自在。若四天王、三十三天釋提桓因、焰摩天子、兜率天子、化樂天子、他化自在天子;梵自在天王及餘色、無色界諸天;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如是等眾,皆由菩薩教化因緣出現於世。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發心行於菩提之道,次當得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復當轉於法輪,一切世間若沙門、婆羅門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轉。

「爾時,當有無量眾生聞是法已,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發緣覺心;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聞說布施則勤修行,以施因緣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若小王家、轉輪聖帝,七寶具足人中自在;聞說持戒則便堅持,以是因緣生四天王、三十三天、炎摩天、兜術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聞說四無量心隨順修行,以是因緣生於色界;聞四空定隨順行之,以是因緣生無色界。舍利弗!以是義故,當知皆由菩薩因緣,一切善法出現於世。

「舍利弗!譬如阿耨達多龍王福德力故,其池流出四大河水——東方恆河、南方辛頭、西方博叉、北方私陀——此四大河流出四方,投四大海。恆河眷屬具五百河入於東海;辛頭眷屬具五百河入於南海;博叉眷屬具五百河入於西海;私陀眷屬具五百河入於北海。舍利弗!於意云何?此四大河流出四方,次第入於四大海中,於此四方為能利益諸眾生不?」

舍利弗言:「世尊!實大利益無量眾生,所謂飛鳥走獸、人與非人。」舍利弗言:「世尊!近此河邊有諸稻、麥、粟、豆諸田亦得潤漬,如是諸田多獲穀麥,復能利益無量眾生,所謂飛鳥走獸、人非人等。」

「舍利弗!於意云何?是四大海由何而有?」

舍利弗言:「世尊!是四大海皆由四河。」

佛復告舍利弗:「於意云何?是四大海於諸眾生有利益不?」

舍利弗言:「如是。世尊!是海實能利益無量無邊眾生,謂水陸性、水性眾生,謂大小魚、走獸、摩羅、龜鼈、蝦蟇、鵝鴈、鴛鴦,亦為其餘無量無邊水性之屬而作窟穴。」

「舍利弗!如是大海,復為餘眾而作住處,所謂諸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亦出無量無邊珍寶利益一切人、非人等,所謂真珠、珂貝、璧玉、珊瑚、琉璃、青毘、琉璃,及出其餘種種珠寶,悉為眾生之所受用而作利益。舍利弗!於意云何?此四大海由何而有?」

舍利弗言:「世尊!是海皆由阿耨達池。」

爾時,佛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阿耨達多龍王體離三怖。何等為三?一者金翅鳥;二者熱沙;三者諸龍若行欲時便為蛇身,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是事。舍利弗!阿耨達多龍王所居宮殿,乃是坐禪神通之人所居住處。舍利弗!若有人能住是處者,當知是等亦得無惱。」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甚為希有。阿耨達多龍王宮殿,成就如是上善功德,於三怖畏尚無一事,況當具三?若有眾生在此宮殿,亦復具得無是三事。若是神通、善思惟仁所住處者,是處必能出四大河,於諸眾生多所利益。以是因緣,四大海水為諸眾生之所受用而作窟宅,所謂卵生、諸飛鳥等,及餘禽獸、人與非人。世尊!是阿耨達池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佛告舍利弗:「譬如阿耨達多龍王體離三怖,菩薩亦爾,體離三怖。何等為三?一、地獄怖;二、畜生怖;三、餓鬼怖。舍利弗!如因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利益無邊無量眾生,菩薩亦爾,以四攝法攝取眾生: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四者同事。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四攝法利益眾生。舍利弗!如因阿耨達池出四大海,菩薩亦爾,因菩提心出一切智海。舍利弗!如因大海為諸眾生而作安隱、快樂住處。舍利弗!一切種智亦復如是,為三界眾生而作安隱、快樂住處。何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舍利弗!皆由菩薩周旋教化故,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得受安樂。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薩出現於世行菩薩道,因修行道則得授記;因得授記則便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轉。眾生聞已則有四眾,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四眾等以是因緣,於天、人中而受種種微妙快樂及離欲樂。舍利弗!於意云何?如是之法因何而出?」

舍利弗言:「皆由菩薩因緣而出。」

「舍利弗!於意云何?三界繫法復因誰出?」

舍利弗言:「亦由菩薩因緣而出。」

佛告舍利弗:「於意云何?於是繫法,頗有一法能報菩薩所作恩不?」

舍利弗言:「無也,世尊!何以故?由於菩薩如是之法出於世故。世尊!譬如有人多饒珍寶,有慈心故,以己庫藏無量珍寶、百千萬億那由他物,施於貧人。如是展轉給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四十、五十、百人、千人、百千萬人,如是乃至無量眾生及色、非色,悉捨一切所有財寶,給施如是無量眾生,亦為除其怖畏、繫縛、鞭杖、訶責、諸惡趣等,兼復安止於人、天樂。而是眾中有一士夫,析破一錢以為百分,以一分錢欲報是人所施之恩。世尊!於意云何?是大施主於諸眾生多所利益,是人方以一分之錢欲報其恩,寧得報不?」

「不也。舍利弗!」

舍利弗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如彼富人利益一切無量眾生及為斷滅一切諸惡,以一分錢而報其恩。世尊!行大乘者亦復如是,以如是等無量眾生所受種種隨意快樂,欲報菩薩發意之恩,亦如彼人以一分錢報施主恩。」

爾時,佛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則為隨順我行。舍利弗!一切眾生若於百世、千世、萬世、百千萬世,一一世中盡其形壽,捨身皮肉、骨髓、筋脈奉上菩薩,尚不能報如是菩薩百分、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所不能知分中一分之恩。何以故?舍利弗!我觀一切人、天大眾及阿修羅,無有能報是菩薩恩;唯除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一切無量眾生之所受用,多所利益。

「舍利弗!如閻浮提出栴檀樹,其芽生時,能除一切嬰孩男、女所有病苦;其葉生時,復能療治童男、童女所有患苦;若樹增長枝葉扶踈能蔭涼時,眾生在中悉能除滅一切病苦;其花開敷,能令人天成就快樂;其果熟時,有大光明遍照十方,若有眾生見已生念,識其光明,即得除斷生老病死;及其壞時有諸眾生取其樹身,終不畏有貧窮之苦;若取枝葉還至家中,則無復有飢渴之患。舍利弗!是栴檀樹出現於世常益眾生,無有不作利益之時,從芽生時乃至取其枝葉還家,常為利益。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以四攝法攝取眾生,既發心已,其心常緣於三解脫。何等為三?空,無相、願。樹增長者,謂無生忍法;花開發者,謂已成就一切種智;果實熟者,謂於如來入般涅槃;樹破壞者,謂涅槃已,以神通力碎身舍利,如葶藶子;取其枝葉而還家者,謂於如來既涅槃已,收取捨利起諸塔廟,眾生入中衰惡消除。舍利弗!是故當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諸眾生於中所種一切善根則得畢報。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欲令行佛種者共相紹繼,亦欲令彼聲聞、緣覺無有斷絕,能與一切無量眾生人天快樂,及離煩惱無漏之樂。舍利弗!若有能與一切眾生人天快樂,及離煩惱無漏之樂,如是之人可得說喻明其比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天人、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及餘一切無量之眾,或於一劫、百劫、千劫、百千萬劫乃至無量阿僧祇劫,能報菩薩發心之恩。」

「舍利弗!以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慾得無上畢報施恩,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慾報過去諸佛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慾報未來諸如來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慾報今現在十方諸佛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唯有二人能報佛恩。何等為二?一者盡漏;二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是二種人善能供養諸佛如來,善報諸佛所有恩惠。」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所說二種人,能供養諸佛,所謂阿羅漢、菩薩摩訶薩,
是名曰二人,供養諸世尊,而於三界中,更無第三人。
若有能平等,觀察一切法,如是等人輩,是則名智者。
悉以妙五欲,可愛諸所須,供養是菩薩,猶不報其恩。
若供養離愛,後身阿羅漢,及發無上心,行於菩提者,
是則為第一,無上之福田。
天人及諸梵,各以已所愛,供養是菩薩,亦不報其恩。
如是二種人,其實無所須,雖得上供養,而心無貪著,
以是因緣故,雖奉不能報。
世間諸智者,若欲供養佛,應發菩提心,修行於忍辱。
若欲作功德,數數無有量,當為菩提故,行於無上業。
若欲得禪定,修四無量心,是人應精進,為於佛智慧。
欲得一切樂,消除諸苦惱,如是諸人等,應於佛法中,
而生厚重欲,畢求無上道。
若欲得覲見,無量諸世尊,應生恭敬心,深求正真道。
若欲從一界,至於無量界,應生勤精進,深欲於菩提。
欲見過去佛,應生欲精進,為於菩提故,善順而修學。
若欲得疾見,未來世諸佛,亦應為菩提,至心專修道。
若復欲得見,現在諸世尊,亦應為菩提,生於善欲心,
當知是等人,最上非凡下。
若欲於眾生,普行慈心者,是人應勤進,速求無上道。
若欲令眾生,悉除諸苦惱,應學無上智,中間莫廢捨。
若欲與眾生,一切諸快樂,智者為菩提,應發深善欲。
若欲滅眾生,無量諸惡趣,智者應攝取,畢竟菩提心。
是人之所得,無量諸功德,一切無有人,能說其譬喻,
謂發菩提心,欲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說此經得幾功德?幾所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汝今不應問如是義。何以故?舍利弗!如來若說一切智事,令多眾生生於疑惑。何以故?舍利弗!諸佛世尊有無量戒、禪定、智慧、無邊神力。舍利弗!於意云何?如來能說虛空邊際分界限齊可知、可計、可籌量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虛空邊際無有人能已知、今知、當知。」

佛告舍利弗:「佛智亦爾,聲聞、緣覺已不知、今不知、當不知。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所有無上智慧,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所行處故。」

舍利弗言:「是諸眾生甚為希有,善能分別無上菩提,而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眾生甚為希有,善能分別無上菩提,而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於意云何?閻浮提中所有水、陸、空行眾生盡得人身,若有一人教是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於意云何?是人以此因緣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為比。」

「我今當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信行。舍利弗!且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信行,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法行。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法行,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八人。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八人,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須陀洹果。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須陀洹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斯陀含果。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得斯陀含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阿那含果。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得阿那含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得阿羅漢果。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緣覺。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緣覺,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發菩提心,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不退轉。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不退轉,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無生法忍。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得無生法忍,不如有人勸教一人令得速成無上智慧。舍利弗!復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眾生令得速成無上智慧,不如有人精勤修集如是經典。何以故?是經能壞一切魔眾,能破諸陰不近諸界,分散諸入滅除煩惱,發白淨性除卻累法。若能以是一切諸法勇王經典為他眾生廣分別說,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說。

「舍利弗!置一閻浮提所有眾生,置四天下所有眾生,置小千世界所有眾生,置中千世界所有眾生,置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舍利弗!若於東、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恆河沙等所有世界,其中眾生若有色、若無色、有想、無想,水、陸、虛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諸眾生漸漸次第得成人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悉教爾所無量眾生令得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甚多。世尊!是人所得功德不可以譬喻為比。」

「舍利弗!復置是事。若教十方如恆河沙世界眾生令得信行、法行、八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轉、無生法忍、速成無上一切智慧,不如有人以是一切法勇王經典,為他眾生分別廣說所得功德,於前勸化眾生功德最為殊勝,最尊、無上、最妙、最善、最勝、無過、無有比類、無與等者。舍利弗!當知如是無上方便,能令菩薩畢定修行於菩提道。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薩聞一切法勇王經典,聞已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是人能為眾生而作福田,無有等等、無有比類,已得解脫到於彼岸,清淨調柔寂滅涅槃,為佛真子,應受供養,是為勇健師子丈夫,過出人天,是人中龍、天中之天,是無所著、是不繫縛、是無罣礙,所作已辦成一切業,是無量功德成就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發菩提心,畢竟到彼岸,如是諸大人,心無有疑惑。
若施是等人,得福報無量,欲得如是福,當發菩提心。
既發菩提心,所得福德聚,欲稱其少分,不可得計量。
教無量世界,所有諸眾生,悉令住五戒,乃至轉增上,
雖作如是教,不如發菩提,其餘更無等,唯除解是經。
若學是經典,即是良福田,應受人天供,寂滅善調伏。
若聽是經典,即是佛真子,亦名勤精進,寂靜到彼岸。
是天龍師子,故名為大人,亦是天中天,眾生之最尊。
若有能宣說,如是妙經典,是則得名為,人中之無上。」

佛說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世尊於今一切法勇王經中,略說菩薩所有教誨。世尊!菩薩摩訶薩雖於無量阿僧祇劫奉修菩薩所應之行,猶難得成無上菩提;世尊而今於此經中說無上道則為不難。世尊!是諸眾生快得善利第一之利。世尊!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讀誦通利為他廣說,當知是人則為已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善哉,善哉!是妙經典,惟願如來復垂重說。何以故?如我解佛所說義理,若過去諸佛所說經法,是經於中最為殊勝;未來諸佛所說經法,是經於中亦為最勝;若現在十方諸佛所轉無上法輪,是經於中亦為殊勝。世尊!我亦曾說無量經典及其文字,亦從如來聞無量經及其義味,未曾得聞如是經典。善哉,世尊!惟願哀愍數數廣說如是經典。」

佛告舍利弗:「如是之義如來自知,隨有眾生生信解心,我於爾時當為廣說而攝取之。舍利弗!如此皆是如來所知,非是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及逮。

舍利弗!我今說是微妙經典,八萬四千梵天與人、三十六億欲界諸天,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今悉發心;三十億諸天得無生忍法;因地諸天、諸龍、鬼神無量無數,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悉發心。舍利弗!我見如是利益義故,時時廣說如是經典。」

爾時,會中有無量百千眾生,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合掌長跪瞻仰如來目不曾眴。爾時,如來熙怡而笑——諸佛常法不以無緣而微笑也——既微笑已,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紫、頗梨色,照於無量無邊世界,上至梵天,繞身三匝從頂而入。

爾時,大德舍利弗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諸佛不以無因緣笑。世尊!今者有何因緣而微笑也?」

佛告舍利弗:「汝今見此無量無數百千眾生,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向我合掌侍立瞻仰目不眴不?」

「已見,世尊!」

佛告舍利弗:「是諸大眾願樂欲聞菩薩所修無上之行。舍利弗!如來隨知一切眾生所念、所行,是故我今當為說之。舍利弗!若人不見過去、現在、未來世心,是則名為菩薩之行。復次,舍利弗!若復不見諸陰性想,不貪諸界、不著諸入,舍利弗!是名菩薩所行之法。是則如來正覺所說。」說是菩薩所行法已,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波旬及其眷屬處在魔宮,驚怖戰慄尋即落地,各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及眷屬等,今者悉破壞,一切皆落地,無有能還者。
若佛演說此,經典無遺餘,能破煩惱魔、陰魔及死魔,
令其勢力喪,一切無有殘。
以聞諸法空,魔力遂羸損,得於無我智,死魔則退散。
悟法性空故,更不受後生。」

爾時,波旬復說偈言:

「善哉勤精進,無上之大龍,我今與眷屬,悉受無量苦。
惟願慈哀顏,矜愍見慰喻,令我緣是因,不入於死門。」

爾時,如來即為波旬而說偈言:

「波旬汝眷屬,若欲脫死門,應於此經典,深生信淨心。
一切世間中,少有能信者,是故汝今應,信受奉行之。」

爾時,波旬聞是偈已,歡喜踴躍忽然不現。

佛說經已,大德舍利弗及所問比丘,並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大眾,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聞佛所說莫不歡喜,讚言善哉,作禮而去。

佛說諸法勇王經

本南北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