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珠錄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珠錄》序
作者:王太霄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923

先師族王氏,俗諱暉,法名元覽。先祖自晉末從并州太原移來,今為廣漢綿竹普閏人也。太霄繼體承華,蒙恩入道,豈能敞先人之舊德,測天性之涯量哉?伏聞鄉老說,師年十五時,忽異常日,獨處靜室,不羣希言。自是之後,數道人之死生,兒童之壽命,皆如言。時人謂之「洞見」。至年三十餘,亦卜筮數年,雲不定,棄之不為。而習弄元性燕反折法,捷利不可當,耽翫大乘,遇物成論,抄嚴子指,歸於三字。後注《孝經》兩卷,及乎神仙方法,丹藥節度,咸心謀手試。既獲其要,乃攜二三鄉友,往造茅山,半路覺同行人非仙才,遂卻歸鄉里。歎長生之道,無可共修,此身既乖,須取心證。於是坐起行住,惟道是務。二教經論,悉遍披討,究其源奧,慧發生知。思窮天縱,辯若懸河瀉水,注而不竭。而好為人相蠶種,逆知豐損,別宅地之利害,見墓田之氣色,識鬼神之情狀。況眾咸信重之。

嘗有一家欲造屋,材木已具,問立屋得不?不許立。至明年,又問得不?又言不得。更至明年,又問得不?亦言不好。於是數月間,家遭官事,屋宅資財,無以供賣,此人方念斯言。有一家兒子患眼,為祭其門前桑樹朽孔,遂差。或有問病,為處方合藥,驗後以為奇。有人平常請問災厄,或報雲至明年四月一日方好,果至月前三十日夜中亡。縣中故人家有患難,無遠近皆往問,即便為言臧否,人信之,及還如所言。或到深厚家,莫不盡出子女親表求相,皆為列言其貧富壽夭,預鑒於未然。行事多奇,皆此類也。亦教人九宮六甲,陰陽術數。作《遁甲四合圖》,甚省要。

年四十七,益州長史李孝逸召見,深禮愛,與同遊諸寺,將諸德對論空義,皆語齊四句,理統一乘。問難雖眾,無能屈者。李公甚喜。時遇恩度為道士,隸籍於至真觀。太霄時年兩歲也,既處成都,遐邇瞻仰,四方人士,欽挹風猷,貴勝追尋,談經問道,將辭之際,多請著文。因是作《真人菩薩觀門》兩卷,貽諸好事。曾往還州路,遇道靜人稀時,有賢者在後數十步。有一老人,如隱者狀,逆行來過,顧視師良久。逢賢者語云:「此人是真人。」賢者問若為?老人曰:「眼瞳金色。」言訖行去。以是論之,亦元會於嘉號矣。年六十餘,漸不復言災祥,恆坐忘行心。時被他事繫獄一年,於獄中沈思,作《混或奧藏圖》。晚年又著《九真任證頌》、《道德諸行門》兩卷。益州謝法師、彭州杜尊師、漢州李煉師等及諸弟子,每諮論妙義,詢問經教,凡所受言,各錄為私記。因解「洪元」義已後,諸子因以號師曰:「洪元先生」,師亦不拒焉。又請釋《老經》,隨口便書。記為《老經》《口訣》兩卷,並傳於世。時年七十二。

則天神功元年戊戌歲,奉敕使張昌期就宅拜請,乘驛入都,閏十月九日,至洛州三鄉驛羽化。嗚呼!人而雲亡,道焉乎在?非經文翰,千載誰傳?《蘇遊靈驗記》,雖略陳梗概,太霄以暗乏,不明慈訓,有預聞見,寡於深遠。謹集諸子私記,分為兩卷,並為序傳。題曰:「元珠」,取其明淨圓流,好道「元」。人可貴為心寶,故以「珠」名之。師亦名之為法寶,故《法寶序》云:聖人之經,淺者見之有淺義,深者見之有深理。深淺俱通,真偽等用。竊以往古當今,元文空論,清言脆句,趨道之速,未居於上。非得之於赤水,奚以鑒諸雲爾。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