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晉文/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全晉文 卷七
作者:嚴可均
卷八
嚴可均著。

惠帝[編輯]

  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立為皇太子,太熙元年四月即位。改元十: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興、光熙,在位十七年,諡曰孝惠皇帝。

以司馬越、楊邈為太子侍從詔永熙元年八月[編輯]

  隴西王世子越、駙馬都尉楊邈並可奉朝請,侍從左右,與太子游處。《書鈔》五十八引《晉起居注》

改元永平詔[編輯]

  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賴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托於群後之上。昧於大道,不明於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乃者哀迷之際,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猶欲長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號。然日月逾邁,已涉新年。開元易紀,禮之舊章。其改永熙二年為永平元年。《晉書·惠帝紀》

秘書監詔永平元年二月戊寅[編輯]

  秘書綜理經籍,考核古今,課試署吏,領四百人,直專其事,然後精詳,中書自有職務,相連統攝,省事付丞,理必未盡。《書鈔》五十七引《晉起居注》,又引王隱《晉書》,惠帝永平元年詔。

封董猛為武安侯詔元年[編輯]

  中常侍董猛,固讓封邑,其封為武安侯。猛前求餘戶封三兄,今皆封為亭侯。《御覽》二百一引《晉起居注》

以張華為中書監詔元年[編輯]

  華體良清粹,才識經濟。前任中書,有思謀之勤。機密之要,宜得其才。以華為中書監,加侍中。《書鈔》五十七引王隱《晉書》

以汝南王亮為太宰詔元康元年三月丙寅[編輯]

  大司馬、汝南王亮體道沖粹,通識政理,宣翼之績顯於本朝,《二南》之風流於方夏,將憑遠猷,以康王化。其以亮為太宰、錄尚書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增掾屬十人,給千兵百騎,與太保衛瓘對掌朝政。《晉書·汝南王亮傳》

以王渾錄尚書事詔元年[編輯]

  司徒王渾,秉德忠正,器量弘遠。歷位內外,文武勛庸。著在方策,宜參弼機衡,以亮天工。其令祿尚書事。《御覽》二百十七《書鈔》五十九引《晉起居注》

為楚王瑋發哀詔元年六月乙丑[編輯]

  周公決二叔之誅,漢武斷昭平之獄,所不得已者。廷尉奏瑋已伏法,情用悲痛,吾當發哀。《晉書·楚王瑋傳》

以張華為儀同詔元年[編輯]

  中書監光祿大夫張華,歷世腹心,情所憑賴。故疇其勳績,使儀同三司。而虛沖挹損,難違高尚。其以華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本職如故,又給親信滿百人。《御覽》二百四十三引《晉起居注》。又書鈔五十二引王隱《晉書》兩條。

報陸機表薦張暢詔元年[編輯]

  暢既為是人所稱,便差代。《御覽》二百五十三

王戎開府詔元年[編輯]

  尚書僕射、光祿大夫王戎,清虛履道,謀猷沖遠。揚歷外任,宣力四方。入掌機衡,官才允敘。將澄清風俗,顯一群望。宜崇其職,乃可贊成王化。其以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北堂書鈔》五十二引王隱《晉書》

以王戎領吏部詔元年[編輯]

  夫興治成務,要在官人。銓管之為任,不可假授。侍中、中書令、光祿大夫戎,經德秉正,鑑識明遠。其以戎為領吏部。《北堂書鈔》六十引《晉起居注》

選東宮師友詔元年[編輯]

  尚幼蒙,今出東宮,惟當賴師傅群賢之訓。其游處左右,宜得正人使共周旋,能相長益者。《晉書·愍懷太子傳》

  太保衛瓘息庭、司空隴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楊濟息毖、太子太師裴楷息憲、太子少傅張華息、尚書令華е息恆,並以道義之門,有不肅之訓。其令此六人,更共往來,與太子習數備賓友也。

報傅咸辭司隸校尉詔元康初[編輯]

  但當思必應繩中理,威風日伸,何獨劉毅!《晉書·傅咸傳》

報傅咸劾王戎詔元康初[編輯]

  政道之本,誠宜久於其職,咸奏是也。戎職在論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晉書·傅咸傳》

改中書著作隸秘書詔元康二年[編輯]

  著作舊屬中書,而秘書既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秘書著作。《晉書·職官志》。又見《通典》二十六。

報司徒王渾等詔[編輯]

  下殤小功,可以嫁娶。俊等簡忽喪紀,輕違禮經,皆宜如所正。《通典》六十。王渾奏虞、夏侯俊等周喪嫁娶,國子助教吳商、祭酒裴議,詔報。

謝玖進位淑妃詔元康五年[編輯]

  才人謝玖,進為淑妃。《御覽》一百四十五引《晉起居注》。

皇后蠶服詔元康六年[編輯]

  魏以來皇后蠶服,皆以文繡,非古義也。今宜純服青,以為永制。《晉輿服志》

給賜故平西將軍周處母詔元康七年[編輯]

  處母年老,加以遠人,朕每愍念。給其醫藥酒米,賜以終年。《晉書·周處傳》

贈馬敦詔七年[編輯]

  今追贈牙門將軍印綬,祠以少牢。文選·馬汧督誄》注引王隱《晉書》

詔問高礻某壇石元康八年[編輯]

  置此石來幾時,出何經典,今應復不。《御覽》五百二十九,元康六年,高壇石破為二段,詔問。案:《隋書·禮儀志》二、《通典》五十五載此事,並雲六年。今從《惠帝紀》列於八年。

以太子書及青紙示公卿詔元康九年[編輯]

  書如此,今賜死。《晉書·愍懷太子傳》

立臨淮王臧為皇太孫詔[編輯]

  永康元年五月己巳。案:《愍懷傳》作四月,今從《惠紀》。

  咎徵數發,奸回作變。既逼廢,非命而沒。今立臧為皇太孫,還妃王氏以母之,稱太孫太妃。太子官屬即轉為太孫官屬,趙王倫行太孫太傅。《晉書·愍懷太子傳》

自金墉反正詔永寧元年四月癸亥[編輯]

  朕以不德,纂承皇統,遠不能光濟大業,靖綏四方;近不能開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孫秀敢肆凶虐,窺間王室,遂奉趙王倫饕據天位。鎮東大將軍、齊王冏,征北大將軍、成都王穎,征西大將軍、河間王,並以明德茂親,忠規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國難。尚書ㄘ共立大謀,左衛將軍王輿與群公卿士,協同謀略,親勒本營,斬秀及其二子。前趙王倫為秀所誤,與其子等已詣金墉迎朕幽宮,旋軫閶闔。豈在予一人獨饗其慶,宗廟社稷實有賴焉。《晉書·惠帝紀》

石苞孫紹封詔[編輯]

  故樂陵公石苞,國祚莫繼,其特以苞孫行案:《石崇傳》作「崇從孫演」。為樂陵公。《書鈔》四十八引《晉起居注》元康元年詔。案:元康蓋誤,今從《石崇傳》編於復祚後。

以王戎為尚書令詔永寧元年。案,《通典》作「末熙元年」,恐誤。[編輯]

  夫總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開塞者,端右之職也。是以自漢代以來,每選此官,必慎其人。司徒《通典》作「議郎」,誤。王戎可為尚書令。《通典》二十二。又見《御覽》二百十引《晉書》。

公孫淑妃進貴人詔元年[編輯]

  峻陽園淑妃公孫,明識貞粹,今進位為貴人。《御覽》一百四十五引《晉起居注》

徙東萊王蕤詔元年[編輯]

  大司馬以經識明斷,高謀遠略,猥率同盟,安復社稷。自書契所載,周召之美未足比勛,故授公上宰。東萊王蕤潛懷忌妒,包藏禍心,與王輿密謀,圖欲譖害。收輿之日,蕤與青衣共載,微服奔走,經宿乃還。奸凶赫然,妖惑外內。又前表冏所言深重,雖管、蔡失道,牙、慶亂宗,不復過也。《春秋》之典,大義滅親,其徙蕤上庸。《晉書·齊王攸附傳》

以楊超為騎都尉詔元年[編輯]

  舅氏失道,宗族隕墜。渭陽之思,孔懷感傷。其以艹務亭侯楊超為奉朝請騎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晉書·楊駿傳》

以琅邪王睿為通直詔元年[編輯]

  散騎常侍琅邪王睿,□識清□,日新匪懈,宜在機近。其令睿通直也。《書鈔》五十八引《晉起居注》

報劉弘詔太安二年[編輯]

  將軍文武兼資,前委方夏,宛城不守,咎由趙驤。將軍所遣諸軍,克滅群寇,張奕貪禍,距違詔命。將軍致討,傳首闕庭,雖有不請之嫌,古人有專之之義。其恢宏奧略,鎮綏南海,以副推轂之望焉。《晉書·劉弘傳》

復故司空張華封爵詔二年[編輯]

  夫愛惡相攻,佞邪丑正,自古而有。故司空、壯武公華竭其忠貞,思翼朝政,謀謨之勛,每事賴之。前以華弼濟之功,宜同封建,而華固讓至於八九,深陳大制不可得爾,終有顛敗危辱之慮,辭義懇誠,足勸遠近。華之至心,誓於神明。華以伐吳之勛,受爵於先帝。後封既非國體,又不宜以小功逾前大賞。華之見害,俱以奸逆圖亂,濫被枉賊。其復華侍中、中書監、司空、公、廣武侯,及所沒財物與印綬符策,遣使弔祭之。《晉書·張華傳》

立成都王穎為皇太弟詔永興元年三月戊申[編輯]

  朕以不德,纂承鴻緒,於茲十有五載。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圮絕。成都王穎溫仁惠和,克平暴亂。其以穎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如故。《晉書·惠帝紀》

青筒詔敕中書元年[編輯]

  體中不佳,不堪出也。□□□□□□引《晉八王故事》。張方之亂,逼上出謁宗廟,上以青筒詔敕中書。

以豫章王熾為皇太弟詔十二月丁亥[編輯]

  天禍晉邦,冢嗣莫繼。成都王穎,自在儲貳,政績虧損,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還第。豫章王熾先帝愛子,令聞日新,四海注意,今以為皇太弟,以隆我晉邦。以司空越為太傅,與太宰夾輔朕躬。司徒王戎參錄朝政,光祿大夫王衍為尚書左僕射。安南將軍、安北將軍、平北將軍騰各守本鎮。高密王簡為鎮南將軍,領司隸校尉,權鎮洛陽;東中郎將模為寧北將軍,都督冀州,鎮於鄴;鎮南大將軍劉弘領荊州,以鎮南土。周馥、繆胤各還本部,百官皆復職。齊王冏前應還第,長沙王輕陷重刑,封其子紹為樂平縣王,以奉其嗣。自頃戎車屢征,勞費人力,供御之物皆減三分之二,戶調田租三分減一。蠲除苛政,愛人務本。清通之後,當還東京。《晉書·惠帝紀》

封王基孫詔光熙元年[編輯]

  司空王基,爵祚再絕,其以故安陽令振次男恢紹封。《書鈔》四十八引《晉起居注》

封何攀為西城公策[編輯]

  於戲,在昔先王,光濟厥世,罔不開國列士,建德表功也。故逆臣楊駿,謀危社稷構兵,飛矢集於殿廷,白刃交於宮闡。攀受命奮討,凶逆速殄,忠烈果毅,朕甚嘉焉。今以魏興之西城為攀封國,錫茲玄社,苴以白茅,永為晉藩輔。往欽哉,敬乃有土,惠康黎元,無或以隳爾顯烈。《華陽國志》十一

追贈馬敦策[編輯]

  皇帝咨故督守、關中侯馬敦,忠勇果毅,率厲有方。固守孤城,危逼獲濟。寵秩未加,不幸喪亡,朕用悼焉。今追贈牙門將軍印綬,祠以少牢。《文選》潘岳《馬督誄》。案:元康四年有《冊隴西王泰為太尉文》,乃摯虞作,編入《摯虞集》。

追復太子冊永康元年[編輯]

  皇帝使使持節、兼司空、衛尉伊策故皇太子之靈曰:嗚呼!維爾少資岐嶷之質,荷先帝殊異之寵,大啟土宇,奄有淮陵。朕奉遵遺旨,越建爾儲副,以光顯我祖宗。祗爾德行,以從保傅,事親孝敬,禮無違者。而朕昧於凶構,至爾於非命之禍,俾申生、孝己復見於今。賴宰相賢明,人神憤怨,用啟朕心,討厥有罪,咸伏其辜。何補於荼毒冤魂酷痛哉?是用忉怛悼恨,震動於五內。今追復皇太子喪禮,反葬京畿,祠以太牢。魂而有靈,尚獲爾心。《晉書·愍懷太子傳》

追復齊王冏本封冊光熙初[編輯]

  咨故大司馬、齊王冏:王昔以宗藩穆胤紹世緒於東國,作翰許京,允鎮靜我王室。誕率義徒,同盟觸澤,克成元勛,大濟潁東。朕用應嘉茂績,謂篤爾勞,俾式先典,以疇茲顯懿。廓土殊分,跨兼吳楚,崇禮備物,寵侔蕭霍,庶憑翼戴之重,永隆邦家之望。而恭德不建,取侮二方,有司過舉,致王於戮。古人有言曰:「用其法,猶思其人。」況王功濟朕身,勛存社稷,追維既往,有悼於厥心哉!今復王本封,命嗣子還紹厥緒,禮秩典度,一如舊制。使使持節、大鴻臚即墓賜策,祠以太牢。魂而有靈,祗服朕命,肆寧爾心,嘉茲寵榮。《晉書·齊王冏傳》

愍懷太子哀策元康元年[編輯]

  皇帝臨軒,使洗馬劉務告於皇太子之殯曰:咨爾!幼稟英挺,芬馨誕茂。既表髫齔,高明逸秀。昔爾聖祖,嘉爾淑美。顯詔仍崇,名振同軌。是用建爾儲副,永統皇基。如何凶戾潛構,禍害如茲!哀感和氣,痛貫四時。嗚呼哀哉!爾之降廢,實我不明。牝亂沈,釁結禍成。爾之逝矣,誰百其形?昔之申生,含枉莫訟。今爾之負,抱冤於東。悠悠有識,孰不哀慟!壺關干主,千秋悟己。異世同規,古今一理。皇孫啟建,降祚爾子。雖悴前終,庶榮後始。窀穸既營,將寧爾神。華髦電逝,戎車雷震。芒芒羽蓋,翼翼縉紳。同悲等痛,孰不酸辛!庶光來葉,永世不泯。《晉書·愍懷太子傳》

懷帝[編輯]

  帝諱熾,字豐度,武帝第二十五子。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永興元年立為皇太弟,光熙元年十一月即位。明年,改元永嘉。在位五年,陷於劉聰,封會稽公,後二年遇弒。

許劉實致仕詔永嘉三年[編輯]

  昔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漢相蕭何,興寧一之譽,故能光隆於當時,垂裕於百代。朕紹天明命,臨御萬邦,所以崇顯政道者,亦賴之於元臣庶尹,畢力股肱,以副至望。而君年耆告老,確然難違。今聽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祿準備,賜几杖不朝及宅一區。國之大政,將就咨於君,副聯意焉。《晉書·劉傳》

與苟四年十一月[編輯]

  朕以不德,戎車屢興,上懼宗廟之累,下愍兆庶之困,當賴方岳,為國藩翰。公威振赫然,梟斬藩、桑,走降喬、朗,魏植之徒復以誅除,豈非高識明斷,朕用委成。加王彌、石勒為社稷之憂,故有詔委統六州。而公謙分小節,稽違大命,非所謂與國同憂也。今復遣詔,便施檄六州,協同大舉,翦除國難,稱朕意焉。《晉書·苟傳》。又見《十六國春秋》十一。

復詔苟討東海王越五年[編輯]

  太傅信用奸佞,阻兵專權,內不遵奉皇憲,外不協比方州,遂令戎狄充斥,所在犯暴。留軍何倫抄掠宮寺,劫剝公主,殺害賢士,悖亂天下,不可忍聞。雖惟親親,宜明九伐。詔至之日,其宣告天下,率齊大舉,桓文之績,一以委公。其思盡諸宜,善建弘略。道澀,故練寫副,手筆示意。《晉書·苟傳》

愍帝[編輯]

  帝諱鄴,字彥旗,吳王晏之子。出繼伯父秦王柬,襲封秦王。以永嘉六年四月奉懷帝崩問即位,改元建興。在位四年,陷於劉聰,封懷安侯。明年遇弒。

與琅邪王睿、南陽王保詔[編輯]

  夫陽九百六之厄,雖在盛世,猶或遘之。朕以幼沖,纂承洪緒,庶憑祖宗之靈,群公義士之力,盪滅凶寇,拯拔幽宮,瞻望未達,肝心分裂。昔周邵分陝,姬氏以隆;平王東遷,晉鄭為輔。今左右丞相茂德齊聖,國之昵屬,當恃二公,掃除鯨鯢,奉迎梓宮,克復中興。今幽、並兩州勒卒三十萬,直造平陽。右丞相宜帥秦、涼、梁、雍武旅三十萬,徑詣長安。左丞相帥所領精兵二十萬,徑造洛陽。分遣前鋒,為幽、並後駐。赴同大限,克成元勛。《晉書·愍帝紀》

又詔琅邪王[編輯]

  朕以沖昧,纂承洪緒,未能梟夷凶逆,奉迎梓宮,枕戈煩冤,肝心抽裂。前得魏浚表,知公帥先三軍,以據壽春,傳檄諸侯,協齊威勢,想今漸進,已達洛陽。涼州刺史張軌,乃心王室,連旗萬里,已到隴;梁州刺史張光,亦遣巴漢之卒,屯在駱谷:秦種驍勇,其會如林。間遣使適還,具知平陽定問,雲幽、並隆盛,餘胡衰破,然猶恃險,當須大舉。未知公今所到,是以息兵秣馬,未便進軍。今為已至何許,當須來旨,便乘輿自出,會除中原也。公宜思弘謀猷,勖濟遠略,使山陵旋反,四海有賴。故遣殿中都尉劉蜀、蘇馬等具宣朕意。公茂德昵屬,宣隆東夏,恢融六合,非公而誰!但洛都陵廟,不可空曠,公宜鎮撫,以綏山東。右丞相當入輔弼,追蹤周邵,以隆中興也。《晉書·愍帝紀》

下張軌詔建興二年二月壬寅[編輯]

  朕以寡昧,纂承大統,未能梟除凶逆,奉迎梓宮,枕戈含冤,肝心碎裂。惟爾涼州刺史張軌,乃心王室,旌旗連絡萬里星赴,進次隴,便當協力濟難,恢復神州。故遣中常侍蘇馬,拜爾為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十六國春秋》七十

授索糹林衛將軍領太尉特進詔建興三年十一月[編輯]

  朕昔遇厄運,遭家不造,播越宛楚,爰失舊京。幸宗廟寵靈,百辟宣力,得從藩衛,托乎群公之上。社稷之不隕,實公是賴,宜贊百揆,傅弼朕躬。其授衛將軍,領太尉,位特進,軍國之事悉以委之。《晉書·索靖附傳》

使琅邪王攝位詔[編輯]

  遭運否,皇綱不振。朕以寡德,奉承洪緒,不能祈天永命,紹隆中興,至使凶胡敢帥犬羊,逼迫京輦。朕今幽塞窮城,憂慮萬端,恐一旦奔潰,卿指詣丞相,具宣朕意,使攝萬機,時據舊都,修復陵廟,以雪大恥。《晉書·元帝紀》

手詔張建興四年十一月甲午[編輯]

  天步厄運,禍降晉室,京師傾陷,先帝晏駕賊庭。朕流漂宛許。爰暨舊京。群巨以宗廟無主,歸之於朕,遂以沖眇之身托於王公之上。自踐寶位,四載於茲,不能翦除巨寇以救危難,元元兆庶仍遭塗炭,皆朕不明所致。羯賊劉載僭稱大號,禍加先帝,肆殺藩王,深惟仇恥,枕戈待旦。劉曜自去年九月率其蟻眾,乘虛深寇,劫質羌胡,攻沒北地。麴允總戎在外,六軍敗績,侵逼京城,矢流宮闕。胡崧等雖赴國難,殿而無效,圍塹十重,外救不至,糧盡人窮,遂為降虜。仰慚乾靈,俯痛宗廟。君世篤忠貞,勛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憑賴。今進君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琅邪王宗室親賢,遠在江表。今朝廷播越,社稷倒懸,朕已詔王,時攝大位。君其挾贊琅邪,共濟艱運。若不忘主,宗廟有賴。明便出降,故夜見公卿,屬以後事,密遣黃門郎史淑、侍御史王沖齎詔假授。臨出寄命,公其勉之!《晉書·張實傳》。又見《十六國春秋》七十一。

[編輯]

  群邪作逆,傾盪五都。《文選·辨命論》注引干寶《晉紀》。

授張策書建興二年十月[編輯]

  維乃父武公,著勛西夏。頃胡賊狡猾,侵逼近甸,義兵銳卒,萬里相尋,方貢遠珍,府無虛歲。方委專征,盪清九域。昊天不弔,凋余藩後,朕用悼厥心。惟爾俊劭英毅,宜世表西海。今授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往欽哉!其闡弘先緒,俾屏王室。《晉書·張實傳》。又見《十六國春秋》七十一。

寒食散論[編輯]

  寒食散之方,雖出漢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魏尚書何晏首獲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尋也。《世說·言語篇》注引秦丞相《寒食散論》。案:愍帝嗣封秦王,為丞相,姑附此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