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作者:江澤民
2002年11月8日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八日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我們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經驗[編輯]

十五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斷開拓創新的五年,是我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繼續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的五年。

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奮鬥目標和任務。為貫徹十五大精神,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農業和農村工作、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制定「十五」計劃、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等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五年來,我們走過了很不平凡的歷程,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適時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波動對我國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加強,傳統產業得到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建設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環保等基礎設施工程。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不斷增長。「九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五」計劃開局良好。

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壯大,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市場體系建設全面展開,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財稅、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機構等改革繼續深化。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商品和服務貿易、資本流動規模顯著擴大。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民主法制建設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事業全面進步。宣傳輿論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繼續加強,國防實力和軍隊防衛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軍隊、武警和民兵在保衛和建設祖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裕,居民生活質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較大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基本完成。

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我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堅持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和澳門社會經濟穩定。海峽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反對「台獨」等各種分裂圖謀的鬥爭深入開展。

對外工作開創新局面。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堅持正確的對外方針和政策,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我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黨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不斷深入。我們提出並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講」集中教育和「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卓有成效。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全面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強。幹部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取得新的明顯成效。

實踐證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來中央作出的各項重大決策是正確的,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為今後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工作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農民和城鎮部分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失業人員增多,有些群眾的生活還很困難;收入分配關係尚未理順;市場經濟秩序有待繼續整頓和規範;有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和弄虛作假、鋪張浪費行為相當嚴重,有些腐敗現象仍然突出;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有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五年來的成就,是在改革開放特別是一九八九年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實踐基礎上取得的。這十三年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波瀾壯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在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緊緊依靠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地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後,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巨大勇氣。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鄧小平同志逝世後,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開拓進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三年來,我們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工作紮實,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二00一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九萬五千九百三十三億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三,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們公認,這十三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我們黨和我國人民作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必將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

回首這十三年,我們走過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從容應對一系列關係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事件,戰勝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排除各種干擾,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我們能取得這樣的勝利,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正確指引,靠的是黨的高度團結統一,靠的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奮鬥。

在這裡,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愛國人士,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三年來的實踐,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的旗幟,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風險,都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五)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必須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六)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七)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軍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着眼於打得贏、不變質,注重科技強軍,全面推進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確保軍隊永遠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八)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僑務工作,堅持「一國兩制」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按照冷靜觀察、沉着應對的方針和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處理國際事務,尊重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十)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團結統一。

以上十條,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聯繫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編輯]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必須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着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科學制定並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研究和解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做到既不割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使我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全黨同志要牢牢把握這個根本要求,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着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鑑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只有這樣,黨的思想理論才能引導和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

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就能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

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發展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發展必須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要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三)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至關緊要。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海內外各類投資者在我國建設中的創業活動都應該受到鼓勵。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後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麼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麼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係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着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我們要保護髮達地區、優勢產業和通過辛勤勞動與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人們的發展活力,鼓勵他們積極創造社會財富,更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以及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特別要使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和改善生活條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溫暖。

(四)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挫折中奮起、在戰勝困難中不斷成熟的一大法寶。總結黨八十多年來的歷史經驗,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着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必須既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又善於記取失誤的教訓;既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路線帶領群眾前進,又善於從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既善於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又善於組織引導幹部和黨員在實踐中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要按照這樣的要求,實現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推進理論創新相統一,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和弘揚時代精神相統一,堅持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相統一,使黨成為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發展的、前進的。全黨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共命運。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編輯]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

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這次大會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意義十分重大。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個奮鬥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各地各部門都要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實現這個目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可以肯定,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四、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編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和二0一0年的奮鬥目標,使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大台階,為後十年的更大發展打好基礎。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形成促進科技創新和創業的資本運作和人才匯集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

(二)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開拓農村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

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

(三)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關係全國發展的大局,關係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要打好基礎,紮實推進,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爭取十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推進重點地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培養和用好各類人才。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和國內資本參與西部開發。西部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中部地區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東部地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加工製造業,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走在前列。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支持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加強東、中、西部經濟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

(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央政府和省、市(地)兩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繼續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產經營體制和方式。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繼續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的發展。

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

(五)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發展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市場。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要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係,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完善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深化財政、稅收、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預算決策和管理制度,加強對財政收支的監督,強化稅收征管。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使金融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六)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係,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的發揮。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範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社會保障的標準和水平。發展城鄉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事業。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努力擴大出口。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優化進口結構,着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推進外貿主體多元化,完善有關稅收制度和貿易融資機制。

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進服務領域開放。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農業、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力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和智力。改善投資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提高法規和政策透明度。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在擴大對外開放中,要十分注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八)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廣開就業門路,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提供新就業崗位和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完善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隨着經濟發展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生活環境,發展社區服務,方便群眾生活。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着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發展殘疾人事業。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儘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勝利完成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只要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五、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編輯]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我們黨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

(一)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保證立法和決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更好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保證人民政協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

擴大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二0一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執法水平,確保法律的嚴格實施。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尤其要增強公職人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和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成為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範。

(三)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這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係,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並對他們進行監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更好地成為黨聯繫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四)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正確決策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各級決策機關都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完善專家諮詢制度,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的隨意性。

(五)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依法規範中央和地方的職能和權限,正確處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係。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規範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人員臃腫、權責脫節和多重多頭執法等問題。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

(六)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完善訴訟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改革司法機關的工作機制和人財物管理體制,逐步實現司法審判和檢察同司法行政事務相分離。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懲治司法領域中的腐敗。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

(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以建立健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以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為目標,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務員制度。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實行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辭職制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完善幹部職務和職級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幹部激勵和保障機制。探索和完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幹部人事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幹部雙重管理體制。打破選人用人中論資排輩的觀念和做法,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積極營造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八)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完善重大事項和重要幹部任免的決定程序。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發揮司法機關和行政監察、審計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實行多種形式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質詢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認真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加強組織監督和民主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九)維護社會穩定。完成改革和發展的繁重任務,必須保持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地解決人民群眾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區別不同情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加強政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防範和懲治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醜惡現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改進社會管理,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加強國家安全工作,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將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推向前進。

六、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編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

(一)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為人民奉獻更多無愧於時代的作品。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必須堅持正確導向,互聯網站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着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着這個民族精神。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三)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四)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對農村教育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完善國家資助貧困學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學和技術長遠發展規劃。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五)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國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並鼓勵它們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黨和國家重要的新聞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扶持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藝術院團,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各類群眾文化。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辦好二00八年奧運會。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抓緊制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加強宏觀管理,深化文化企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必將迎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創造出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

七、國防和軍隊建設[編輯]

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強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領導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和制度。

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提高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的趨勢,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強質量建設。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位置,深入開展科技練兵,加強軍隊院校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創新和發展軍事理論。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治軍的特點和規律,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項改革。優化軍隊的編成和結構,調整和完善政策制度。堅持從嚴治軍,健全軍事法規體系,提高依法治軍的水平。堅持勤儉建軍,建立和完善三軍一體、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聯勤保障體制。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堅持寓軍於民,建立健全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加強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發展高技術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武裝警察部隊要加強全面建設,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廣大人民群眾要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軍隊要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八、「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編輯]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我們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正在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繼續奮鬥。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實行這一方針,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的工作,廣泛團結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維護和促進香港和澳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同台灣同胞一道,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堅決反對台灣分裂勢力。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台灣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意願日益增強。台灣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不得人心。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對任何旨在製造「台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言行,我們都堅決反對。台灣前途繫於祖國統一。開展對話,進行和平統一談判,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早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我們願與台灣各黨派和各界人士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和平統一交換意見。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我們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兩岸應該擴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和通商,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完全應該採取實際步驟積極推進,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局面。

「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高度自治。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不變,他們的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灣經濟將真正以祖國大陸為腹地,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台灣同胞可以同大陸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

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我們的手足兄弟,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貫徹八項主張,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的,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台灣分裂勢力搞「台灣獨立」圖謀的。維護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我們堅信,通過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祖國的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九、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編輯]

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世界還很不安寧,人類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

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我們主張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我們願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朝着有利於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趨利避害,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從中受益。

我們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鑑,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我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由各國平等協商。

我們主張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要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我們將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以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不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

我們將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我們將繼續增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強相互幫助和支持,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效果。

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及區域性組織中發揮作用,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我們將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同各國各地區政黨和政治組織發展交流和合作。

我們將繼續廣泛開展民間外交,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增進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

世界正向着光明和進步的目標邁進。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和平的力量,正義的力量,進步的力量,終究是不可戰勝的。

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編輯]

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要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毫不放鬆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時代發展的要求;一定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既立足於做好經常性工作,又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鍥而不捨的努力,保證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提高,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思想保證。必須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體黨員,在全黨興起一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黨員幹部特別是高中級幹部要帶頭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在全黨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教育,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就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善於進行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必須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及時研究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善於協調不同利益關係和克服各種困難,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必須增強法制觀念,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必須立足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

(三)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強黨的活力和團結統一。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為重點,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願的黨內民主制度。擴大在市、縣進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進一步發揮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必須保持高度一致。全黨同志必須自覺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原則,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

(四)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要認真貫徹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考察和識別幹部,把那些德才兼備、實績突出和群眾公認的人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工作力度,着重幫助他們加強黨性修養、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婦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的工作。繼續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以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和增強團結為重點,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必須不斷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後繼有人。

(五)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應該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探索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搞好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必須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企業黨組織要積極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企業黨組織要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高度重視社區黨的建設,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機關黨建工作和學校、科研院所、文化團體等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

共產黨員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鬥。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重點做好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和幹部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壯大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幹力量。注意在生產、工作第一線和高知識群體、青年中發展黨員。要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適應新形勢,探索黨員管理工作的新機制新方法。

(六)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根本目的,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着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認真研究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把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貫徹到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共產黨員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努力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團結和帶領群眾不斷前進。

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必須十分注重防範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維護黨的隊伍的純潔。各級黨委既要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緊迫性,又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堅定信心,紮實工作,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把反腐敗鬥爭深入進行下去。進一步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反腐敗寓於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形成防止和懲治腐敗的合力。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以身作則,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始終做到清正廉潔,自覺地與各種腐敗現象作堅決鬥爭。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徹底查處、嚴懲不貸。

全黨同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永遠同人民群眾心連心,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堅如磐石。


同志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之中。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使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創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和富強起來,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們黨必須勇敢擔負起來的歷史任務。完成這個任務,必須緊緊依靠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我們黨和我國人民經歷了艱難曲折,積累了豐富經驗,愈益成熟起來。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本作品來自1949年10月1日(含)之後的中國共產黨文件。根據《刑事審判參考》指導案例第680號[CPC 1],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組織(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及其各直屬機構)制定的公文,可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之「具有立法、司法、行政性質的文件」,不適用於著作權法保護,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1. 《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第1集,總第78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五庭共同主辦,法律出版社出版。亦可參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的一篇文章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講話和其它文件是否屬於以上範圍,在中文維基文庫社群中存在爭議。在有進一步共識之前,本模板的使用僅限於以上所列之文件。對於已超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所規定保護期的其他中國共產黨文件,應使用版權失效模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