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滬杭、浙贛鐵路複線設計任務書的審查報告
關於滬杭、浙贛鐵路複線設計任務書的審查報告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 1982年4月10日 |
國家計劃委員會計交(1982)253號 |
國務院:
滬杭線、浙贛線是長江以南東西方向的鐵路幹線。滬杭線聯繫上海和杭州兩個大城市,客貨運輸都很繁忙;浙贛線沿線大宗物資運輸有萍鄉、豐城的煤炭,江西、福建的木材和德興銅基地的建設物資等,運輸任務也很重。這兩條鐵路現在運輸能力都已經不能適應需要。去年四月,萬里同志視察沿海港口、鐵路時的會議紀要中指出:「滬杭線、浙贛線通過能力不足,應該迅速解決,」鐵道部已報來複線設計任務書。近年來,有關鐵路局、設計院以及北方交通大學等單位,對這兩條線做了調查研究。由於鐵路沿線工農業生產、建築和旅遊事業的發展,以及沿海和內地物資交流的增長,運量越來越大,各方面都提出需要抓緊進行技術改造。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線路基本情況
[編輯]滬杭線自上海至杭州,全長一百八十九公里,建於一九〇七年。浙贛線自杭州至株洲全長九百四十四公里,建於一九三七年。這兩條線標準低、設備差、輸送能力較低。滬杭線現有單線輸送能力一千六百萬噸,一九八〇年實際貨流密度為一千五百八十六萬噸,預測一九八五年貨流密度為一千七百萬噸,一九九〇年將達到一千九百萬噸。浙贛線的蕭山至金華能力一千四百七十萬噸。一九八〇年實際貨流密度為一千三百八十萬噸,預測一九八五年貨流密度為一千五百萬噸,一九九〇年為一千七百萬噸;新塘邊至鷹潭段能力一千一百三十萬噸,一九八〇年實際貨流密度為一千一百萬噸,預測一九八五年貨流密度為一千一百五十萬噸,一九九〇年來一千三百萬噸;醴陵至株洲能力七百九十萬噸,一九八〇年實際貨流密度為八百萬噸,預測一九八五年大沙線建成、運量分流以後,貨流密度為一千萬噸左右,其餘各區段情況相似,能力均已飽和,因此,需要在「六五」期間,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關於一九八五和一九九〇年貨流密度,請鐵道部在初步設計中進一步核實。)
二、主要技術標準
[編輯]考慮充分利用原有設備、避免大拆大改的原則,兩線技術標準的主要內容如下:
1、線路等級:一級幹線。
2、正線數目:雙線,浙贛線的萍鄉至株洲段採用單線、雙機。
3、牽引種類:客運機車採用內燃機車;貨運機車近期採用蒸汽機車,牽引定數三千噸。遠期滬杭線採用內燃機車,浙贛線預留電氣化條件。
4、限制坡度:滬杭線按千分之四,浙贛線按千分之六,萍鄉至株洲段採用雙機坡千分之十二,行車方向下坡利用陡下坡。
5、最小曲線半徑:滬杭線一般地段採用一千米,困難地段八百米。浙贛線新建第二線一般地段八百米,困難地段四百米,既有線平剖面不改動地段保留三百米。
6、到發線有效長:滬杭線八百五十米,預留一千零五十米。浙贛線蕭山至萍鄉段八百五十米,預留一千零五十米;萍鄉至株洲段八百八十米。
三、建設步驟
[編輯]根據運量增長情況,分期建設,分期受益。近期先在能力薄弱的區段,增設會讓站、雙線插入段以及在個別區間建設複線。有條件的區段,還應在信、集、閉上採取措施,如調度集中等,請鐵道部認真總結鐵路技術改造的經驗,千方百計地貫徹經濟合理的建設原則。
此外,建議鐵道部在對兩條線進行局部改造的同時,研究建設長興至宣城(或南京)及大冶至沙河等分流線,以推遲滬杭、浙贛線修建全部複線的可能性。
滬杭、浙贛沿線人多地少,建議鐵道部在設計和施工中,要充分利用既有設施,壓縮用地,少占良田,支援農業建設。關於拆遷購地問題,請有關省、市地方大力協助解決。以上報告,妥否,請審批。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