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庵集/年譜
堯泉金先生。諱憲基字穉度。自號初庵。熊川人。
英祖大王五十年甲午冬十二月十九日戊戌〈酉時〉。先生生於開城府子男山第。時先生父佐郞公在太學。夢黑龍降於金淑人室。
正祖宣皇帝二年戊戌。先生五歲。已屹如成人。大父生員公試授之書。一遍輒誦。
五年辛丑。先生八歲。受小學於生員公。至樂正子春下堂傷足之語。嗚咽不能成聲。生員公問曰汝有何見。對曰人子當如是。生員公異之。見人有失儀者。必擧九容以責之。諸姊妹或聚同堂笑語。輒相戒曰止止。御史君且至。蓋憚其嚴而目之也。○先生幼時有膂氣。能飛石數百步。里兒皆畏伏。一日家園梨樹上。有兒偸摘。先生往驅之。大母金孺人慮其驅之急而墜傷也。則竊視之。及抵樹下。但徐諭曰下。旣下痛責遣之。
八年甲辰。先生十一歲。始就塾師。日誦經史數千言。間習程文。屬對警絶。
九年乙巳。先生十二歲。夏五月。喪生員公。公諱弘海號足窩。卓邁嚴峻。性少許可。於先生知愛特深。動稱大器。與之言。必曰雖擧天下事。於汝無可疑者。
十年丙午。先生十三歲。春三月聘夫人朴氏。朴氏淳昌人進士彭耇之女也。
十二年戊申。先生十五歲。夏讀書於府北龍興洞。每上書於佐郞公。必再拜送之。其承書也亦如之。
十六年壬子。先生十九歲。時先生旣博覽百家。爲文章駸駸有作者風。元朝忽大感悟曰道不止是矣。手錄進學要領若干條。命之曰自靖錄。以自矢。其序以爲蓋當天地一番更始之初。吾身所得乎天地者。亦有以與天地俱新。因是而得其本然之萬一。以報答我天地父母之所賦與者。亦自靖以獻之義雲。錄今不傳。
十八年甲寅。先生二十一歲。患便血甚苦。因成痞證。遂爲終身沉痼。然先生能自治有方。故亦不至大患。冬十月。子中錫生。
二十一年丁巳。先生二十四歲。先是先生雖志於古學。而以親故猶赴擧矣。至是告於佐郞公。請廢科擧。公亦慨然許之。於是益自磨勵。大書於壁曰下孔子一等。便不是人。又書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八字以自觀焉。方其刻苦也。嘗徹夜危坐。夢朱子臨戒曰子存心何至如此刻苦。只要把定而已。
二十二年戊午。先生二十五歲。春與故人金牧庵敬初,韓是憂景和。就內兄金止庵可圓所居貞洞草堂。設講社名曰樂聚會。月再會講。間行飮射禮。每講論。先生必虛心遜志。使諸人各盡其說。然後徐爲分㫼而折其衷。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二十七歲。秋九月。喪祖母金孺人。孺人花開人學生麗兌之女也。佐郞公以痺病不能執喪。先生攝行三年。克盡其禮。初先生事孺人甚謹。孺人常稱之曰此兒於我。眞未嫁之孝女也。
純祖肅皇帝二年壬戌。先生二十九歲。春二月。子忠錫生。三月喪母金淑人。淑人淸風人副護軍郁兌之女也。先生臨喪。三日不絶哭。勺水不入口。旣葬素床瓦器疏食。
三年癸亥。先生三十歲。夏四月。喪佐郞公。始公之病痺也。訥不成語。手不能匙。體膚豐碩。轉動須人。而且無他御者。先生以身爲其喉舌手腳。每進食。左抱而右匙之。遇風日暄姸。或負或扶以暢適之。一日之膳。再三易味。不給則賣田地器皿以繼之。如是九年之中。疾病喪威。前後疊仍。凡諸憂苦。叢於一身。而扶護之誠。未嘗少懈。至是公竟以是疾終。先生頓仆幾絶。廬居三年。不脫絰帶。朝哭必見星。朔望必拜墓。讀書復以小學爲始。以致孤露警惕之思。柴削骨立如朝暮人。親舊至有留宿而寬譬者。公諱就行號雲圃。長厚有古人風。中明經第。官至禮曹佐郞。○先生平居。日必晨興拜廟。朔望率家衆行焚香禮。禮畢往拜宗祠。値忌祭。率七日齊戒。將事哀如新喪。門人至有感泣者。旣祭必省於墓。以盡其餘思。
五年乙丑先生三十三歲。答金止庵書論人物之性。大旨以爲性無多寡偏全。先是李陶庵,韓南塘二公論人物性同異。韓主異李主同。謂之湖洛講說。先生所言。蓋從洛也。是秋制闋。攜書入五冠山中。著有論語說。
七年丁卯。先生三十四歲。秋八月。與金牧菴諸友遊楓岳。至高城海上而還。先生雅好山水。遊必陟高而止。性又能飮。至十數盃不亂。旣酣風流坦蕩。詩詞奔湧。○冬十月。執贄於趙蘿山先生有善。趙先生。金文敬公元行之高弟也。先生從講者有年。至是始與金牧菴,金止菴諸人往師之。執禮甚恭。至如廁之頃。亦必侍而拱立。趙先生每臨講有疑。必待先生以決。稱許不已。
八年戊辰。先生三十五歲。秋八月。訪李南平二子樂淵,翼淵於京城。講先誼。是行也。至道峰書院一宿。有詩志感。
九年己巳。先生三十六歲。夏五月。趙先生沒。前一日爲書付先生曰善爲我付授諸人。蓋傳嫡之意也。是冬朴夫人生子曾喆。以產病卒。初朴之歸也。持資頗豐。及舅病九年。盡賣以用。而畧無難色。先生甚宜之。後四年曾喆夭。
十年庚午。先生三十七歲。秋講學於堯泉。堯泉在府東五里。有園圃林塘之勝。先生愛其靜而移居之。旣而負笈者坌至。先生遂以成就後進爲己任。日授經史數萬言。雖在病中。有討問者。欣然便起。如是者二十五年。故學者稱堯泉先生。○堯泉有路翁久仲者。賢而鰥窶。先生隣居二十餘年。每夕粥熟。遺以一盂。未嘗一日或闕。○冬十二月。再聘夫人李氏。李氏全州人學生元務女。
十二年壬申。先生三十九歲。有友人馬戊伯者窮居篤學。是歲全家癘死。而戊伯亦且死。先生卽其臥內。執手與訣。旣死爲之手殮。募力朋友以葬之。蓋先生之於朋友。推忠盡義。皆此類也。
十四年甲戌。先生四十一歲。▣▣月。子時錫生。
十七年丁丑。先生四十四歲。喪季父。季父諱就德。先生事之甚謹。旣孤露。日必再省。力止之然後乃一省。
十八年戊寅。先生四十五歲。時有所親當言路者。請代作疏。先生乃爲之屬草。論列時政之失殆四千言。其人憚其峻直不果上。
十九年己卯。先生四十六歲。秋九月。子羲錫生。
二十年庚辰。先生四十七歲。夏四月。與諸友東遊登北漢山白雲臺下。汎漢江至南漢山城。慷慨懷古。有載酒直招三烈士。狂歌亂舞殺胡林之句。○先生居恆慕鄭圃隱之大節。或月夜攜門生至善竹橋。酒數行。撫碑彷徨。泣下如雨。
二十一年辛巳。先生四十八歲。答許允衡問目。其第四條。有駁王守仁致良知說凡四千言。
二十八年戊子。先生五十五歲。夏四月。門人收葺文藁爲若干卷。先生命爲男山舊稿。親序之。畧曰書名冠以男山者。以餘生長皆在於是。取樂樂生禮反本之義。而又言舊稿者。以俟夫未死之前。或有所繼作雲爾。
三十年庚寅。先生五十七歲。夏五月。文祖翼皇帝以純廟世子薨。先生東望痛哭曰今主上久在違豫。世孫〈憲宗大王〉又甚幼沖。天乎天乎。胡至於此。力疾詣舘門哭班。
三十三年癸巳。先生六十歲。冬十月。京畿御史李公是遠。以全道學行一人。薦先生於朝曰。松都幼學金憲基。學貫墳典。老而不倦。居家盡事親之節。當路無識面之人。如此之人。不可空棄。乞亟收用。事寢不報。初李公大父椒園處士忠翊。博學工文。嘗寓居開城。先生時尙小少。然椒園重其才學。動以大儒目之。李公蓋有聞於其家庭也。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六十一歲。移居於府北倉洞。〈在滿臺東〉冬十一月。純祖崩。先生望哭於家園三日。客至泣而相吊。
憲宗大王元年乙未。先生六十二歲。夏六月。哭子忠錫。忠錫性純孝。嘗侍先生。見背肉減。潸然出涕。
四年戊戌。先生六十五歲。哭叔妹韓進士在濂妻。先生姊妹四人。叔妹最溫慧。通書能詩。
五年己亥。先生六十六歲。開城留守李公奎鉉辟本府分敎官不就。
六年庚子。先生六十七歲。著忠恕說。先生於諸經。尤用力於論語。嘗語門人曰吾於是書。得一厚字。是聖人心法。
八年壬寅。先生六十九歲。春正月十八日丁卯。先生卒於家。先是先生患泄痢少差。旣而因寒感復劇。望日命子弟負詣家廟焚香。還於正寢。正枕席整冠襟以臥。將絶門人請遺戒。曰敬而已。數引手若將正冠者。恬然而逝。門人加麻者五十餘人。初葬高山先塋。秋九月。移葬於金沙洞。先生體不甚頎而顔貌魁嚴。聲如洪鍾。讀書聲聞數里。○先生卒之日。其友白翁崇儉夢。先生攜至海上。指海謂曰此吾宅也。與君俱遊可乎。翁旣覺心恠之。已而得訃。後聞先生生日龍夢之事。益歎其異驗雲。
哲宗大王元年庚戌。府儒就男山舊第址建祠。祠以冬十月成。隮享之。後壬戌。諸道鄕賢祠之撤也。與之俱撤。
十年己未。贈承政院左承旨。始庚戌之建祠也。府儒請褒先生學行於留守。留守重其格例。第以孝子上聞。至是誥下。
皇上十八年辛巳。初先生沒後。婿白膺鎭,門人金悌五,白一顯等。復輯遺稿。爲男山續稿。旣又合舊續二稿。爲初菴集藏之。是春金澤榮,朴載鉉,崔中建等。就校爲十四卷。募力一府。印八十五本行之。〈是役也。韓時赫,朴天鳳,先生族孫瀅樂及張時淳亦與焉。〉
二十年癸未春。京畿御史李承旨建昌按行至開城。府儒狀列先生學行請改褒。夏五月。李公復命。啓言臣祖故判書臣癸巳繡行時。道內學行人以松都幼學金憲基單擧登聞。其後憲基辟分敎官不就。沒後以孝贈左承旨。蓋其早年廢科。窮居講道。性理之微奧。得於言外。文章之醇雅。發爲餘事。眞豪傑之士君子之儒也。而孝行一節。猶未足以盡其賢也。憲基少日師事贈吏判趙有善。有善每以畏友稱之。究其造詣之成就。實爲藍水之靑氷。近於有善。貤贈之後。一鄕人士以憲基學行當改褒。同聲齎欝。事係干恩。不敢擅請。乞令守臣採探金憲基學行一欵登聞後。仍令該曹稟處。事下政府。問於守臣留守。閔公台鎬循鄕議具報吏曹。而寢不行焉。李公是遠之孫也。
光武五年夏四月。改褒贈內部協辦。上年冬十二月。議政尹公容善以太祖高皇帝御眞權奉事至開城。府儒又狀請改褒。尹公復命日。建請褒故右相申公應朝,參判李公恆老,參判奇公正鎭,大司憲任公憲晦,贈吏判李公象靖。而尾及先生。歷擧御史守臣前後奏報之可爲徵信者。請特改贈二品相當之職。以惇儒化。以疏輿欝。上可其奏。遂有是命。〈始諸儒褒議之起也。學部協辦李公載崑以先生事誦於尹公曰某西儒之傑。不可遺也。尹公然之。李公遂風府人使之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