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勸學篇 (楊昌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勸學篇
作者:楊昌濟
1914年10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公言

署名「楊懷中」發表

吾人處於今日風雨漂搖之時勢對於國家當有如何之責任對於世界當取如何之態度此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者也吾以爲救國之道舍學末由。吾國自敗於日本之後,情見勢絀,國人乃一挫其妄自尊大之見,而皇皇然謀所以自存。倡議變法者,咸歸罪於科舉制度之束縛思想,斲喪人才,以爲治舉業者疲精力於制藝、律賦、試帖、楷書之中,無暇更治實用之學,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故萬事墮壞於冥昧之中,馴至四海困窮,一籌莫展。此無學之爲害,彰明較著,雖有辨者,莫能爲諱也。今者科舉之廢已久爲問國內之人有學者較前多乎抑較前少乎以言新學遊學海外者雖多余亦其中之一人固未敢侈言多才也。以言舊學,則更有風流歇絕之懼擁有亞東獨一無二之大版圖人數號稱四萬萬而有學之人如此其少豈非甚可憂懼之現象耶夫士大夫不悅學此閔馬父之所以歎周也。孟子曰:「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吾爲此懼,乃爲勸學之篇。所有感想,請次第陳之。

近世科學發達,歐美各國因致富強,日本師之,突然進步。欲躋中國於富強之列非獎勵科學不爲功也。或謂中國人苟以前日治八股之聰明才力,專用之於科學,則其進步殆不可限量。余亦謂吾國人苟以近代漢學家治經之精力用之於治科學必有無數之新發明豈遂讓白人稱雄於世界耶乃吾觀東西各國留學諸君大都淺嘗輒止鮮有歸國之後再爲繼續之研究者夫科學爲白人所發明彼旣著我先鞭吾輩自不得不師其長技留學外國者固負有輸入文明指導社會之義務乃怠於前進使內地人士絕其求學之來源此不得不爲吾同學諸君惜也吾願留學外洋者堅忍刻苦務求其學有成而自海外歸來者仍不廢其專門之研究。此余之所感者一也。

夫一國有一國之民族精神猶一人有一人之個性也一國之文明不能全體移植於他國國家爲一有機體猶人身之爲一有機體也非如機械然可以拆卸之而更裝置之也拆卸之則死矣善治病者必察病人身體之狀態善治國者必審國家特異之情形吾人求學海外欲歸國而致之於用不可不就吾國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當因何者當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瞭然於心確有把握而後可以適合本國之情形而善應宇宙之大勢故吾願留學生之歸國者於繼續其專門研究之外更能於國內之事情有所考察。此余之所感者二也。

吾國非無好學深思之士,於本國之學問素有研究,惜其無世界之知識其所學尙不足應當世之急需如此之人若能馳域外之觀則其所得較新學小生必更有深且切者此誠吾所禱祀以求者也大凡遊歷外國非通其語言之難而通其學問之難僅熟於西人之語言文字非必可語於西人之學同一居留外國也學有素養者其所視察必有獨到之處其所考究必非敷淺之事觀國之識在於夙儲吾願深通中學之人聯袂西遊以宏遠識。此余之所感者三也。

吾國輸入西洋之文明,有其進步之次第焉。其始也以爲吾宜師其鐵船、巨礮,但取敵之而已,他非所宜用也;旣乃學其製造,謂工業可以致富也;終乃師其政治、法律。吾則謂吾人不可不研究其精神之科學也。康南海先生著《物質救國論》,與余之首重科學,大意相同。而或人之論,則謂康氏此書,若誤解之,亦足爲中國前途之障,蓋吾人今日不當徒置重於物質科學也。清之末造,獎厲西洋學生之學理科、工科、農科、醫科者,而輕視西洋學者之習文科、法科者,前者補給官費,後者則否,蓋亦崇尙物質科學之意;而不知前數科者固爲重要文科法科其影響則更有大焉者但患所派之非人非此二科遂無研究之必要也個人必有主義國家必有時代精神哲學者社會進化之原動力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哲學思想欲改造現在之時代爲較爲進步之時代必先改造其哲學思想吾國近來之變革雖甚爲急激而爲國民之根本思想者其實尙未有何等之變化正如海面波濤洶湧而海中之水依然平靜欲喚起國民之自覺不得不有待於哲學之昌明。此余之所感者四也。

日本法學博士浮田和民之言曰:「國家之獨立以學問之獨立爲一大要素,如英、德二國者,可謂學問獨立者也。英國有英國之文學、哲學、科學;德國有德國之文學、哲學、科學。世界各國重要之書籍,在英、德二國莫不有其本國文之譯本。生於其國者可以不出戶而知天下此之謂學問獨立如日本今日則尙未得雲學問獨立也。」余則謂日本雖不得雲學問獨立,而經此四五十年之進步,其所吸收所儲蓄,亦大有可觀。西洋之名箸,譯成日本文者,亦復不少。吾輩縱不能讀西文所箸之書但能通曉東文即不患無研鑚之資料所患者無求學之志耳。中國人士,游學日本,通曉和文者甚多,謂宜利用其所長間接求之東鄰以爲發達文明之助夫囿於東洋之思想固不免有狹隘之譏然幷此而棄之則學問將毫無進益豈不可重惜哉!此余之所感者五也。

以上所云,皆爲有外國文字知識者而言,而國內之人,此類人實居其少數。吾之爲此篇也,實欲勸國內大多數之人共勉於學;所希望於能通本國文學者,其意尤殷。區區愚誠,當爲讀者所共諒。吳君稚暉之初往英國也,貽書國內友人,謂「苟無普通科學與外國語言之豫備則不必急急西遊苟求學之志堅則雖在國內凡西洋之學問皆可曲折而求得之」。此誠扼要之言也。余嘗聞人言:「在內地無師無友,不得其門而入。」心竊怪之。凡豪傑之士皆無師無友挺然獨立而能自有所發明諉於無師友倘亦不能自力之咎與!余嘗見有人留學日本,因資斧不繼,不得已而歸國者,自歎失求學之機會,余亦心非之。蓋誠能有志即在國內未嘗不可爲學也。余曾留學日本,又曾留學西洋,受益孔多,良堪自幸。然以余自知之明,余即不往西洋專在日本亦可以爲學且即令不往日本專在本國亦未嘗不可爲學諉於無出洋留學之機會而自畫者祇足見其無志而已矣。吾國出版界寂寥已極,微特比之歐美各國不免汗顏,即較之東鄰,亦大有遜色,然吾覽商務印書館之圖書目錄,見其中新譯印行者,非無可以觀覽之書。猶記余未出洋之時,讀製造局與廣學會之譯本,亦復多有所得。今試問吾國之能讀書者果已悉所有譯本而盡讀之乎抑猶未也有譯成之書而不能讀而徒歎國內之無書誣亦甚矣吾願有志於學者悉取現在所有之譯本而披閱之將來學問之途大開譯箸之書踵出則源源購讀新機且日引而日深豈非人生之樂事乎!此余之所感者六也。

且夫學問非必悉求之於他國也吾國有固有之文明經史子集義蘊閎深正如徧地寶藏萬年採掘而曾無盡時前此之所以未能大放光明者尙未諳取之之法耳今以新時代之眼光研窮吾國之舊學其所發明蓋有非前代之人所能夢見者吾人處此萬國交通之時代親睹東西洋兩大文明之接觸將來渾融化合其產生之結果蓋非吾人今日所能預知吾人處此千載難逢之機會對於世界人類之前途當努力爲一大貢獻。王君靜庵嘗論國學,謂戰國之時,諸子幷起,是爲能動之發達;六朝隋唐之間,佛學大昌,是爲受動之發達;宋儒受佛學之影響,反而求之六經,道學大明,是爲受動而兼能動之發達今吾國第二之佛敎來矣西學是也乃環觀國人不特未嘗能動而且未嘗受動,言之有餘慨焉。吾之所望者,在吾國人能輸入西洋之文明以自益復輸出吾國之文明以益天下旣廣求世界之智識復繼承吾國先民自古遺傳之學說發揮而光大之此誠莫大之事業非合多數人之聰明材力累世爲之莫能竟其功也。此余之所感者七也。

今欲研究國學,其中亦有多數之派別,不得不就之一言。儒術爲國學之正宗,與之對立者,戰國之時有楊墨,西漢之時有黃老。及佛法東來,思潮乃益爲壯濶。儒術之所傳爲六經因解釋之異同而有宋學漢學之分。宋學派之經說,薈萃於《通志堂經解》,漢學則以唐代所定之《十三經註疏》爲主,而薈萃其說於《學海堂經解》,與《皇清經解續編》。而宋學派之中,又有程朱派與陸王派之分;漢學派之中,又古文學派與今文學派之分。各樹一幟,互相非毀。今將合東西兩洋之文明一爐而冶之此等門戶之爭早已不成爲問題矣余本服膺孔子之道然旣不欲爲專宗孔子罷黜百家之愚復不欲爲攘斥佛老駁擊耶回之隘余本自宋學入門而亦認漢學家考據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門而亦認陸王卓絕之識此則吾對於各派所取之態度可爲海內人士正告者。子思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莊子曰:「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陸象山曰:「各尊所聞,各行所知。」穆勒·約翰曰:「言論自由,眞理乃出。」吾願承學之士各抒心得以破思想界之沈寂期於萬派爭流終歸大海。此余之所感者八也。

以上所陳,悉本胸臆,茲值《公言》雜誌出版之初,略貢其愚,以就正有道。海內君子,庶有不棄葑菲進而敎之者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