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72
卷七十一 ◄ | 南史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文學 |
► 卷七十三 |
丘靈鞠子:遲 從孫:仲孚 檀超附:熊襄 呉邁遠 超叔:道鸞 卞彬附:諸葛朂 袁嘏 高爽 孫抱 丘巨源附:孔廣 孔逭 虞通之 虞龢 司馬憲 袁仲眀 孫詵 王智深 崔慰祖 祖沖之子:暅之 孫:皓 附:來嶷 賈希鏡 袁峻 劉昭子:縚 緩 鍾嶸兄:岏 弟:嶼 周興嗣 呉均附:江洪 劉勰 何思澄附:何子朗 王子雲 任孝恭 顔協 紀少瑜 杜之偉 顔晃 岑之敬 何之元 徐伯陽 張正見 阮卓 |
序
[編輯]《易》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煥乎其有文章。」自漢以來,辭人代有,大則憲章典誥,小則申抒性靈。至於經禮樂而緯國家,通古今而述美惡,非斯則莫可也。是以哲王在上,咸所敦悅。故云:「言之不文,行之不遠」。自中原沸騰,五馬南度,綴文之士,無乏於時。降及梁朝,其流彌盛。蓋由時主儒雅,篤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煥乎俱集。於時武帝每所臨幸,輒命群臣賦詩,其文之善者賜以金帛。是以縉紳之士,咸知自勵。至有陳受命,運接亂離,雖加獎勵,而向時之風流息矣。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悴。」豈金陵之數將終三百年乎?不然,何至是也。宋史不立文學傳,齊、梁皆有其目。今綴而序之,以備此篇云爾。
丘靈鞠
[編輯]丘靈鞠,呉興烏程人也。祖系,祕書監。父道真,護軍長史。
靈鞠少好學,善屬文,州辟從事。詣領軍沈演之,演之曰:「身昔爲州職,詣領軍謝晦,賓主坐處,政如今日。卿將來復如此也。」累遷員外郎。
宋孝武殷貴妃亡,靈鞠獻輓歌三首,云:「雲橫廣階闇,霜深高殿寒。」帝擿句嗟賞。後爲烏程令,不得志。泰始初,坐事禁錮數年。褚彥回爲呉興太守,謂人曰:「此郡才士唯有丘靈鞠及沈勃耳。」乃啟申之。明帝使著大駕南討記論。久之,除太尉參軍。升明中,爲正員郎,兼中書郎。時方禪讓,齊高帝使靈鞠參掌詔策。建元元年,轉中書郎,敕知東宮手筆。嘗還東,詣司徒褚彥回別,彥回不起,曰:「比腳疾更增,不復能起。」靈鞠曰:「腳疾亦是大事,公爲一代鼎臣,不可復爲覆餗。」其強切如此。不持形儀,唯取笑適。尋又掌知國史。
武帝即位,爲通直常侍,尋領東觀祭酒。靈鞠曰:「人居官願數遷,使我終身爲祭酒不恨也。」永明二年,領驍騎將軍。靈鞠不樂武位,謂人曰:「我應還東掘顧榮塚。江南地方數千里,士子風流皆出此中。顧榮忽引諸傖輩度,妨我輩塗轍,死有餘罪。」
靈鞠好飲酒,臧否人物,在沈深座[1],見王儉詩,深曰:「王令文章大進。」靈鞠曰:「何如我未進時。」此言達儉。靈鞠宋時文名甚盛,入齊頗減,蓬發弛縱無形儀,不事家業。王儉謂人曰:「丘公仕宦不進,才亦退矣。」位長沙王車騎長史,卒。著江左文章錄序,起太興,訖元熙。文集行於時。子遲。
靈鞠子 遲
[編輯]遲字希範,八歳便屬文。靈鞠常謂「氣骨似我」。黃門郎謝超宗、徵士何點並見而異之。在齊,以秀才累遷殿中郎。梁武帝平建鄴,引爲驃騎主簿,甚被禮遇。時勸進梁王及殊禮,皆遲文也。及踐阼,遷中書郎,待詔文德殿。時帝著連珠,詔群臣繼作者數十人,遲文最美。坐事免,乃獻責躬詩,上優辭答之。
後出爲永嘉太守,在郡不稱職,爲有司所糾。帝愛其才,寢其奏。天監四年,中軍將軍臨川王宏北侵魏,以爲諮議參軍,領記室。時陳伯之在北,與魏軍來拒,遲以書喻之,伯之遂降。還拜中書侍郎,遷司空從事中郎,卒官。
遲辭采麗逸,時有鍾嶸著詩評云:「范雲婉轉清便,如流風回雪。遲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雖取賤文通,而秀於敬子。」其見稱如此。
靈鞠從孫 仲孚
[編輯]仲孚字公信,靈鞠從孫也。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鍾鳴爲限。靈鞠嘗稱爲千里駒也。齊永明初,爲國子生。王儉曰:「東南之美,復見丘生。」舉高第,未調,還鄕里。家貧,乃結群盜爲之計,劫掠三呉。仲孚聰明有智略,群盜畏服,所行皆果,故亦不發。爲於湖令,有能名,太守呂文顯當時幸臣,陵詆屬縣,仲孚獨不爲屈。
明帝即位,爲曲阿令,會稽太守王敬則反,乘朝廷不備,反問至而前鋒已屆曲阿。仲孚鑿長岡埭,瀉瀆水,以阻其路。敬則軍至,遇瀆涸,果頓兵不得進,遂敗。仲孚以拒守功,遷山陰令,居職甚有聲稱。百姓謠曰:「二傅、沈、劉,不如一丘。」前世傅琰父子、沈憲、劉玄明相繼宰山陰,並有政績,言仲孚皆過之。齊末政亂,頗有贓賄,爲有司所舉,將見收,竊逃還都,會赦不問。
梁武帝踐阼,復爲山陰令。仲孚長於撥煩,善適權變,吏人敬服,號稱神明,政爲天下第一。後爲衞尉卿,恩任甚厚。初起雙闕,以仲孚領大匠,累遷豫章內史,在郡更勵清節。頃之卒,贈給事黃門侍郎。喪將還,豫章老幼號哭攀送,車輪不得前。仲孚爲左丞,撰皇典二十卷,南宮故事百卷,又撰尚書具事雜儀行於世。
檀超
[編輯]檀超字悅祖,高平金鄕人也。祖嶷之字弘宗,宋南琅邪太守。父道彪字萬壽,位正員郎。超少好文學,放誕任氣,解褐州西曹。蕭惠開爲別駕,超便抗禮。惠開自以地位居前,稍相陵辱,而超舉動嘯傲,不以地勢推之,張目謂曰:「我與卿俱是國家微賤時外戚耳,何足以一爵高人!」蕭太后,惠開之祖姑,長沙景王妃,超祖姑也,故超以此議之。惠開欣然,更爲刎頸之交。
後位國子博士,兼左丞。超嗜酒,好談詠,自比晉郗超,言高平有二超,又謂人曰:「猶覺我爲優也。」齊高帝賞愛之,後爲司徒右長史。
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與驃騎記室江淹掌史職,上表立條例:開元紀號,不取宋年;封爵各詳本傳,無假年表。又制著十志,多爲左僕射王儉所不同。既與物多忤,史功未就,徙交州,於路見殺。江淹撰成之,猶不備也。
附 熊襄
[編輯]時有豫章熊襄著齊典,上起十代[2],其序云:「尚書堯典謂之虞書,則附所述通謂之齊書,名爲河洛金匱。」
附 呉邁遠
[編輯]又有呉邁遠者,好爲篇章,宋明帝聞而召之。及見曰:「此人連絶之外,無所復有。」邁遠好自誇而蚩鄙他人,每作詩,得稱意語,輒擲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數哉!」超聞而笑曰:「昔劉季緒才不逮於作者,而好抵訶人文章。季緒瑣瑣,焉足道哉,至於邁遠,何爲者乎。」
超叔父 道鸞
[編輯]超叔父道鸞字萬安,位國子博士、永嘉太守,亦有文學,撰續晉陽秋二十卷。
卞彬
[編輯]卞彬字士蔚,濟陰冤句人也。祖嗣之,中領軍。父延之,弱冠爲上虞令,有剛氣。會稽太守孟顗以令長裁之,積不能容,脫幘投地曰:「我所以屈卿者,政爲此幘耳。今已投之卿矣。卿以一世勳門,而傲天下國士。」拂衣而去。
彬險拔有才,而與物多忤。齊高帝輔政,袁粲、劉彥節、王蘊等皆不同,而沈攸之又稱兵反。粲、蘊雖敗,攸之尚存。彬意猶以高帝事無所成,乃謂帝曰:「比聞謠雲'可憐可念屍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暫鳴死滅族'。公頗聞不?」時蘊居父憂,與粲同死,故云:「屍著服。」也。「服」者,衣也。」孝子不在日代哭。」者,褚字也。彬謂沈攸之得志,褚彥回當敗,故言哭也。列管謂蕭也。高帝不悅,及彬退,曰:「彬自作此。」後常於東府謁高帝,高帝時爲齊王。彬曰:「殿下即東宮爲府[3],則以青溪爲鴻溝,鴻溝以東爲齊,以西爲宋。」仍詠詩云:「誰謂宋遠,跂予望之。」遂大忤旨,因此擯廢數年,不得仕進。乃擬趙壹窮鳥爲枯魚賦以喻意。
後爲南康郡丞。彬頗飲酒,擯棄形骸,仕既不遂,乃著蚤虱、蝸蟲、蝦蟆等賦,皆大有指斥。其蚤虱賦序曰:「余居貧,布衣十年不制,一袍之縕,有生所託,資其寒暑,無與易之。爲人多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兼攝性懈墮,懶事皮膚,澡刷不謹,澣沐失時。四體獰獰,加以臭穢,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虱猥流。淫癢渭濩,無時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虱有諺言,'朝生暮孫',若吾之虱者,無湯沐之慮,絶相吊之憂,晏聚乎久褲爛布之裳,復不懃於討捕[4],孫孫子子,三十五歳焉。」其略言皆實錄也。又爲禽獸決錄。目禽獸云:「羊性淫而佷,豬性卑而率,鵝性頑而傲,狗性險而出。」皆指斥貴勢。其羊淫佷,謂呂文顯;豬卑率,謂朱隆之;鵝頑傲,謂潘敞;狗險出,謂文度。其險詣如此。蝦蟆賦云:「紆青拖紫,名爲蛤魚。」世謂比令僕也。又云:「蝌鬥唯唯,群浮闇水,唯朝繼夕,聿役如鬼。」比令史諮事也。文章傳於閭巷。後曆尚書比部郎,安吉令,車騎記室。彬性好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爲具[5],著帛冠,十二年不改易。以大瓠爲火籠,什物多諸詭異。自稱卞田居[6],婦爲傅蠶室。或謂曰:「卿都不持操,名器何由得升?」彬曰:「擲五木子,十擲輒鞬,豈復是擲子之拙。吾好擲,政極此耳。」後爲綏建太守,卒官。
附 諸葛朂
[編輯]永明中,琅邪諸葛勖爲國子生,作雲中賦,指祭酒以下,皆有形似之目。坐事系東冶,作東冶徒賦。武帝見,赦之。
附 袁嘏
[編輯]又有陳郡袁嘏,自重其文,謂人云:「我詩應須大材迮之,不爾飛去。」建武末,爲諸暨令,被王敬則賊所殺。
附 高爽
[編輯]時有廣陵高爽,博學多材。劉蒨爲晉陵縣,爽經途詣之,了不相接,爽甚銜之。俄而爽代蒨爲縣,蒨遣迎贈甚厚。爽受餉,答書云:「高晉陵自答。」人問其所以,答云:「劉蒨餉晉陵令耳,何關爽事。」又有人送書與爽告躓,云:「比日守羊困苦。」爽答曰:「守羊無食,何不貨羊糴米。」
附 孫抱
[編輯]孫抱爲延陵縣,爽又詣之,抱了無故人之懷。爽出從縣合下過,取筆書鼓云:「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麵皮如許厚,受打未詎央。」爽機悟多如此。坐事被系,作鑊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後遇赦免,卒。抱東莞人。父廉,呉興太守。抱善吏職,形體肥壯,腰帶十圍,爽故以此激之。
丘巨源
[編輯]丘巨源,蘭陵蘭陵人也。少舉丹陽郡孝廉,爲宋孝武所知。大明五年,敕助徐爰撰國史。帝崩,江夏王義恭取掌書記。明帝即位,使參詔誥,引在左右。自南台御史爲王景文鎮軍參軍。寧喪還家。
元徽初,桂陽王休范在尋陽,以巨源有筆翰,遣船迎之,餉以錢物。巨源因齊高帝自啟,敕板起之,使留都下。桂陽事起,使於中書省撰符檄,事平,除奉朝請。巨源望有封賞,既而不獲,乃與尚書令袁粲書自陳,竟不被申。沈攸之事,高帝又使爲尚書符荊州,以此又望賞異,自此意常不滿。
後除武昌太守,拜竟,不樂江外行。武帝問之,巨源曰:「古人云,'甯飲建鄴水,不食武昌魚'。臣年已老,甯死於建鄴。」乃以爲餘杭令。明帝爲呉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時又有會稽孔廣、孔逭皆才學知名。
附 孔廣
[編輯]廣字淹源,美容止,善吐論。王儉、張緒咸美之。儉常云:「廣來使人廢簿領,匠不須來,來則莫聽去。」緒數巾車詣之,每歎云:「孔廣使吾成輕薄祭酒。」仕至揚州中從事。
附 孔逭
[編輯]逭抗直有才藻,制東都賦,於時才士稱之。陳郡謝瀹年少時遊會稽還,父莊問:「入東何見,見孔逭不?」見重如此。著三呉決錄,不傳。終於衞軍武陵王東曹掾。又時有虞通之、虞龢、司馬憲、袁仲明、孫詵等[7],皆有學行,與廣埒名。
附 虞通之
[編輯]通之、龢皆會稽餘姚人,通之善言易,至歩兵校尉。
附 虞龢
[編輯]龢位中書郎、廷尉,少好學,居貧屋漏,恐濕墳典,乃舒被覆書,書獲全而被大濕。時人以比高鳳。
附 司馬憲
[編輯]憲字景思,河內溫人,待詔東觀爲學士,至殿中郎,口辯有才地,使魏見稱於北。
附 袁仲明
[編輯]仲明,陳郡人,撰晉史,未成而卒。初仲明與劉融、卞鑠俱爲袁粲所賞,恆在坐席。粲爲丹陽尹,取鑠爲主簿。好詩賦,多譏刺世人,坐徙巴州。
附 孫詵
[編輯]詵字休群,太原中都人,愛文,尤賞泉石。卒於御史中丞。
王智深
[編輯]王智深字雲才,琅邪臨沂人也。少從陳郡謝超宗學屬文。好飲酒,拙澀乏風儀。仕齊爲豫章王大司馬參軍,兼記室。
武帝使太子家令沈約撰宋書,疑立袁粲傳,以審武帝。帝曰:「袁粲自是宋家忠臣。」約又多載孝武、明帝諸褻黷事,上遣左右語約曰:「孝武事蹟不容頓爾。我昔經事宋明帝,卿可思諱惡之義。」於是多所省除。又敕智深撰宋紀,召見芙蓉堂[8],賜衣服給宅。智深告貧於豫章王,王曰:「須卿書成,當相論以祿。」書成三十卷。武帝后召見智深於璿明殿,令拜表奏上,表未奏而武帝崩。隆昌元年,敕索其書。智深遷爲竟陵王司徒參軍。免官。
家貧無人事,嘗餓五日不得食,掘莞根食之。司空王僧虔及子志分與衣食。卒於家。
崔慰祖
[編輯]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父慶緒,永明中爲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餚羞耳,如何絶鹽。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從之。父梁州之資,家財千萬,散與宗族。漆器題爲「日」字,「日」字之器流乎遠近。料得父時假貰文疏,謂族子紘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帙。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爲辭。
爲始安王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遙光好棋,數召慰祖對戲。慰祖輒辭拙,非朔望不見也。
建武中詔舉士,從兄慧景舉慰祖及平原劉孝標並碩學。帝欲試以百里,慰祖辭不就。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於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餘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朓歎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
慰祖賣宅須四十五萬,買者云:「寧有減不?」答曰:「誠異韓伯休,何容二價。」買者又曰:「君但賣四十六萬,一萬見與。」慰祖曰:「豈是我心乎?」
少與侍中江祀款,及祀貴,常來候之,而慰祖不往也。與丹陽丞劉渢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內。城未潰一日,渢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爲四十卷,半成。臨卒,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注遷、固二史,采史、漢所漏二百餘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令後世知吾微有素業也。」又令以棺親土,不須磚,勿設靈座。
祖沖之
[編輯]祖沖之字文遠,范陽遒人也[9]。曾祖台之,晉侍中。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請。
沖之稽古,有機思,宋孝武使直華林學省,賜宅宇車服。解褐南徐州從事、公府參軍。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曆,比古十一家爲密。沖之以爲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令朝士善曆者難之,不能屈。會帝崩不施行。
歷位爲婁縣令,謁者僕射。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杼[10],每行,使人於內轉之。升明中,齊高帝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之有也[11]。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車,高帝使與沖之各造,使于樂游苑對共校試,而頗有差僻,乃毀而焚之。晉時杜預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沖之造欹器獻之,與周廟不異。文惠太子在東宮,見沖之曆法,啟武帝施行。文惠尋薨又寢。
轉長水校尉,領本職。沖之造安邊論,欲開屯田,廣農殖。建武中,明帝欲使沖之巡行四方,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會連有軍事,事竟不行。
沖之解鐘律博塞,當時獨絶,莫能對者。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于樂游苑造水碓磨,武帝親自臨視。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注九章,造綴述數十篇。子暅之。
沖之子 暅之
[編輯]暅之字景爍,少傳家業,究極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妙,般、倕無以過也。當其詣微之時,雷霆不能入。嘗行遇僕射徐勉,以頭觸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歷時尚未行,梁天監初,暅之更修之,於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
暅之子 皓
[編輯]暅之子皓,志節慷慨,有文武才略。少傳家業,善算曆。大同中爲江都令,後拜廣陵太守。
侯景陷臺城,皓在城中,將見害,乃逃歸江西。百姓感其遺惠,每相蔽匿。廣陵人來嶷乃説皓曰:「逆豎滔天,王室如毀,正是義夫發憤之秋,志士忘軀之日。府君荷恩重世,又不爲賊所容。今逃竄草間,知者非一,危亡之甚,累棋非喻。董紹先雖景之心腹,輕而無謀,新克此州,人情不附,襲而殺之,此一壯士之任耳。今若糾率義勇,立可得三二百人。意欲奉戴府君,剿除凶逆,遠近義徒,自當投赴。如其克捷,可立桓、文之勳;必天未悔禍,事生理外,百代之下,猶爲梁室忠臣。若何?」皓曰:「僕所願也,死且甘心。」爲要勇士耿光等百餘人襲殺景兗州刺史董紹先,推前太子舍人蕭勉爲刺史,結東魏爲援。馳檄遠近,將討景。景大懼,即日率侯子鑒等攻之。城陷,皓見執,被縛射之,箭遍體,然後車裂以徇。城中無少長,皆埋而射之。
附 來嶷
[編輯]來嶷字德山,幼有奇節,兼資文武。既與皓義舉,邵陵王承制除歩兵校尉、秦郡太守,封永甯縣侯。及皓敗,並兄弟子侄遇害者十六人。子法敏逃免,仕陳爲海陵令。
賈希鏡
[編輯]賈希鏡,平陽襄陵人也。祖弼之,晉員外郎。父匪之,驃騎參軍[12]。家傳譜學。宋孝武時,青州人發古塚,銘云:「青州世子,東海女郎。」帝問學士鮑照、徐爰、蘇寶生,並不能悉。希鏡對曰:「此是司馬越女嫁苟晞兒。」檢訪果然,由是見遇,敕希鏡注郭子。
升明中,齊高帝嘉希鏡世學,取爲驃騎參軍、武陵王國郎中令。曆大司馬司徒府參軍。竟陵王子良使希鏡撰見客譜,出爲句容令。
先是,譜學未有名家,希鏡祖弼之廣集百氏譜記,專心習業。晉太元中,朝廷給弼之令史書吏[13],撰定繕寫,藏祕閣及左戸曹。希鏡三世傳學,凡十八州士族譜,合百帙,七百餘卷,該究精悉,皆如貫珠,當時莫比。永明中,衞將軍王儉抄次百家譜,與希鏡參懷撰定。
建武初,希鏡遷長水校尉[14],傖人王泰寶買襲琅邪譜,尚書令王晏以啟明帝,希鏡坐被收,當極法。子棲長謝罪,稽顙流血,朝廷哀之,免希鏡罪。後爲北中郎參軍,卒。撰氏族要狀及人名書,並行於時。
袁峻
[編輯]袁峻字孝高,陳郡陽夏人,魏郎中令渙之八世孫也。早孤,篤志好學。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紙數不登則不止。訥言語,工文辭。梁武帝雅好辭賦,時獻文章於南闕者相望焉。天監六年,峻乃擬揚雄官箴奏之[15]。帝嘉焉,賜束帛,除員外郎,散騎侍郎,直文德學士省,抄史記、漢書各爲二十卷。又奉敕與陸倕各制新闕銘云。
劉昭
[編輯]劉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晉太尉寔九世孫也。祖伯龍,居父憂以孝聞,宋武帝敕皇太子諸王並往弔慰,官至少府卿。父彪,齊征虜晉安王記室。
昭幼清警,通老、莊義。及長,勤學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相稱賞。梁天監中,累遷中軍臨川王記室。
初,昭伯父肜集眾家晉書注干寶晉紀爲四十卷,至昭集後漢同異以注范曄後漢,世稱博悉。卒於剡令。集注後漢一百三十卷,幼童傳一卷[16],文集十卷。
昭子 絛
[編輯]子絛字言明,亦好學,通三禮,位尚書祠部郎,著先聖本記十卷行於世。
絛弟 緩
[編輯]絛弟緩字含度,爲湘東王中錄事。性虛遠,有氣調,風流疊宕,名高一府。常云:「不須名位,所須衣食。不用身後之譽,唯重目前知見。」
鍾嶸
[編輯]鍾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父蹈,齊中軍參軍。
嶸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嶸齊永明中爲國子生,明周易。衞將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建武初,爲南康王侍郎。時齊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於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莫不爭自啟聞,取決詔敕。文武勳舊皆不歸選部,於是憑勢互相通進,人君之務,粗爲繁密。嶸乃上書言:「古者明君揆才頒政,量能授職,三公坐而論道,九卿作而成務,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書奏,上不懌,謂太中大夫顧暠曰:「鍾嶸何人,欲斷朕機務,卿識之不?」答曰:「嶸雖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職事,各有司存,今人主總而親之,是人主愈勞而人臣愈逸,所謂代庖人宰而爲大匠斲也。」上不顧而他言。
永元末,除司徒行參軍。梁天監初,制度雖革,而未能盡改前弊,嶸上言曰:「永元肇亂,坐弄天爵,勳非即戎,官以賄就。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劄以招六校。騎都塞市,郎將填街。服既纓組,尚爲臧獲之事,職雖黃散,猶躬胥徒之役。名實淆紊,茲焉莫甚。臣愚謂永元諸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澆競。若吏姓寒人,聽極其門品,不當因軍遂濫清級。若僑雜傖楚,應在綏撫,正宜嚴斷祿力,絶其妨正,直乞虛號而已。」敕付尚書行之。
衡陽王元簡出守會稽,引爲寧朔記室,專掌文翰。時居士何胤築室若邪山[17],山發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存。元簡令嶸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遷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嶸嘗求譽於沈約,約拒之。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爲評,言其優劣,云:「觀休文眾制,五言最優。齊永明中,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約。於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范雲名級又微,故稱獨歩。故當辭密於范,意淺於江」。蓋追宿憾,以此報約也。頃之卒官。
嶸兄 岏
[編輯]岏字長丘,位建康令卒。著良吏傳十卷。
嶸弟 嶼
[編輯]嶼字季望,永嘉郡丞。
周興嗣
[編輯]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也。世居姑孰,博學善屬文。嘗歩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謂曰:「子才學邁世,初當見識貴臣,卒被知英主。」言終不測所之。齊隆昌中,侍郎謝朏爲呉興太守,唯與興嗣初談文史而已。及罷郡,因大相談薦。
梁天監初,奏休平賦,其文甚美,武帝嘉之,拜安成王國侍郎,直華林省。其年,河南獻舞馬,詔興嗣與待詔到沆、張率爲賦,帝以興嗣爲工,擢拜員外散騎侍郎,進直文德、壽光省。時武帝以三橋舊宅爲光宅寺,敕興嗣與陸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帝用興嗣所制。自是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並使興嗣爲文。每奏,帝稱善,賜金帛。後佐撰國史。興嗣兩手先患風疽,十二年,又染癘疾,左目盲。帝撫其手,嗟曰:「斯人而有斯疾。」手疏疽方以賜之。任昉又愛其才,常曰:「興嗣若無此疾,旬日當至御史中丞。」十七年,爲給事中,直西省。周舍奉敕注武帝所制歷代賦,啟興嗣與焉。普通二年卒。所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文集十卷。
呉均
[編輯]呉均字叔庠,呉興故鄣人也。家世寒賤,至均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相稱賞。梁天監初,柳惲爲呉興,召補主簿,日引與賦詩。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爲「呉均體」。均嘗不得意,贈惲詩而去,久之復來,惲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薦之臨川靖惠王,王稱之於武帝,即日召入賦詩,悅焉。待詔著作,累遷奉朝請。
先是,均將著史以自名,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奏之。書稱帝爲齊明帝佐命,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十條,竟支離無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已畢,唯列傳未就,卒。
均注范曄後漢書九十卷,著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唐先賢傳五卷,續文釋五卷,文集二十卷。
附 江洪
[編輯]先是有濟陽江洪,工屬文,爲建陽令,坐事死。
劉勰
[編輯]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也。父尚,越騎校尉。勰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佑居,遂博通經論,因區別部類,錄而序之。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
梁天監中,兼東宮通事舍人,時七廟饗薦已用蔬果,而二郊農社猶有犧牲,勰乃表言二郊宜與七廟同改。詔付尚書議,依勰所陳。遷歩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深被昭明太子愛接。
初,勰撰文心雕龍五十篇,論古今文體,其序略云:「予齒在逾立,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大哉,聖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靈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其爲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既成,未爲時流所稱。勰欲取定於沈約,無由自達,乃負書候約於車前,狀若貨鬻者。約取讀,大重之,謂深得文理,常陳諸几案。
勰爲文長於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誌,必請勰制文。敕與慧震沙門於定林寺撰經證。功畢,遂求出家,先燔鬚髮自誓,敕許之。乃變服改名慧地云。
何思澄
[編輯]何思澄字元靜,東海郯人也。父敬叔,齊長城令,有能名。在縣清廉,不受禮遺,夏節至,忽牓門受餉,數日中得米二千餘斛,他物稱是,悉以代貧人輸租。
思澄少勤學工文,爲遊廬山詩,沈約見之,大相稱賞,自以爲弗逮。約郊居宅新構閣齋,因命工書人題此詩於壁。傅昭嘗請思澄制釋奠詩,辭文典麗。
天監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舉學士入華林撰遍略,勉舉思澄、顧協、劉杳、王子雲、鍾嶼等五人以應選。八年乃書成,合七百卷。思澄重交結,分書與諸賓朋校定,而終日造謁。每宿昔作名一束,曉便命駕,朝賢無不悉狎,狎處即命食。有人方之樓護[18],欣然當之。投晚還家,所齎名必盡。自廷尉正遷書侍御史。宋、齊以來,此職甚輕,天監初始重其選。車前依尚書二丞給三騶,執盛印青囊,舊事糾彈官印綬在前故也。後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兼東宮通事舍人。時徐勉、周舍以才具當朝,並好思澄學,常遞日招致之。後卒於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文集十五卷。
初,思澄與宗人遜及子朗俱擅文名,時人語曰:「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聞之曰:「此言誤耳。如其不然,故當歸遜。」思澄意謂宜在己也。
附 何子朗
[編輯]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周舍每與談,服其精理。嘗爲敗塚賦,擬莊周馬棰,其文甚工。世人語曰:「人中爽爽有子朗。」卒於國山令,年二十四。集行於世。
附 王子雲
[編輯]王子雲,太原人,及江夏費昶,並爲閭里才子。昶善爲樂府,又作鼓吹曲。武帝重之,敕曰:「才意新拔,有足嘉異。昔郎惲博物,卞蘭巧辭。束帛之賜,實惟勸善。可賜絹十匹。」子雲嘗爲自弔文,甚美。
任孝恭
[編輯]任孝恭字孝恭,臨淮人也。曾祖農夫,宋南豫州刺史。農夫弟候伯,位輔國將軍、行湘州事,並任將帥。
孝恭幼孤,事母以孝聞。精力勤學,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外祖丘它與武帝有舊,帝聞其有才學,召入西省撰史。初爲奉朝請,進直壽光省,爲司文侍郎,俄兼中書通事舍人。敕遣制建陵寺剎下銘,又啟撰武帝集序文,並富麗。自是專掌公家筆翰。孝恭爲文敏速,若不留思,每奏稱善,累賜金帛。少從蕭寺雲法師讀經論,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而性頗自伐,以才能尚人,於流輩中多有忽略,世以此少之。
太清二年[19],侯景寇逼,孝恭啟募兵,隸蕭正德。正德入賊,孝恭還赴台,台門閉,侯景獲之,使作檄。求還私第檢討,景許之,因走入東府。城陷,景斬銼之。文集行於世。
顏協
[編輯]顏協字子和,琅邪臨沂人,晉侍中含七世孫也。父見遠,博學有志行。初,齊和帝鎮荊州,以爲錄事參軍;及即位,兼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見遠不食,發憤數日而卒。帝聞之,曰:「我自應天從人,何豫天下士大夫事?而顏見遠乃至於此。」
協幼孤,養於舅氏。少以器局稱。博涉群書,工於草隸飛白。時呉人范懷約能隸書,協學其書,殆過真也。荊楚碑碣皆協所書。時又有會稽謝善勳能爲八體六文,方寸千言,京兆韋仲善飛白,並在湘東王府。善勳爲錄事參軍,仲爲中兵參軍。府中以協優於韋仲而減於善勳。善勳飲酒至數斗,醉後輒張眼大罵,雖復貴賤親疏無所擇也,時謂之謝方眼。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協家雖貧素,而修飾邊幅,非車馬未嘗出遊。湘東王出鎮荊州,以爲記室。時呉郡顧協亦在蕃邸,與協同名,才學相亞,府中稱爲二協。舅陳郡謝暕卒,協以有鞠養恩,居喪如伯叔禮,議者甚重焉。又感家門事義,不求顯達,恆辭徵辟,游於蕃府而已。卒,元帝甚嘆惜之,爲懷舊詩以傷之。
協所撰晉仙傳五篇,日月災異圖兩卷,行於世。其文集二十卷,遇火湮滅。子之儀、之推,並早知名。
紀少瑜
[編輯]紀少瑜字幼瑒,丹陽秣陵人也。本姓呉,養於紀氏,因而命族。早孤,幼有志節,常慕王安期之爲人。年十三,能屬文。初爲京華樂,王僧孺見而賞之,曰:「此子才藻新拔,方有高名。」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
年十九,始遊太學,備探六經,博士東海鮑皦雅相欽悅。時皦有疾,請少瑜代講。少瑜既妙玄言,善談吐,辯捷如流。爲晉安國中尉,即梁簡文也,深被恩遇。後侍宣城王讀。當陽公爲郢州,以爲功曹參軍,轉輕車限內記室,坐事免。大同七年,始引爲東宮學士。邵陵王在郢,啟求學士,武帝以少瑜充行。
少瑜美容貌,工草書,吏部尚書到溉嘗曰:「此人有大才而無貴仕。」將拔之,會溉去職。後除武陵王記室參軍,卒。
杜之偉
[編輯]杜之偉字子大,呉郡錢唐人也。家世儒學,以三禮專門。父規,梁奉朝請。之偉幼精敏,有逸才。年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僕射徐勉嘗見其文,重其有筆力。
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捨身,敕勉撰儀注[20]。勉以先無此禮,召之偉草具其儀。乃啟補東宮學士,與學士劉陟等抄撰群書,各爲題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之偉爲序。後兼太學限內博士。
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釋奠於國學,時樂府無孔子、顏子登歌詞,令之偉制文,伶人傳習,以爲故事。再遷安前邵陵王刑獄參軍。
之偉年位甚卑,特以強識俊才,頗有名當世。吏部尚書張纘深知之,以爲廊廟之器。陳武帝爲丞相,素聞其名,召補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領大著作。及受禪,除鴻臚卿,餘並如故。之偉求解著作,優敕不許。再遷太中大夫,仍敕撰梁史,卒官。文集十七卷。
顏晃
[編輯]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使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爲善對。
侯景之亂,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陳天嘉初,累遷員外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掌詔誥。卒,贈司農卿,諡曰貞子。
晃家世單門,傍無戚援,而介然修立,爲當世所知。其表奏詔誥,下筆立成,便得事理。有集二十卷。
岑之敬
[編輯]岑之敬字思禮,南陽棘陽人也。父善紆,梁世以經學聞,官至呉甯令,司義郎。
之敬年五歳,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咸加歎異。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經義,擢爲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之流,乃應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邪。」因召入面試。令之敬升講坐,敕中書舍人朱異執孝經,唱士孝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從橫,左右莫不嗟服。仍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
十八,預重雲殿法會,時武帝親行香,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博士。尋爲壽光學士、司義郎。太清元年,表請試吏[21],除南沙令。
承聖二年,除晉安王宣惠府中記室參軍。時蕭勃據嶺表,敕之敬宣旨慰喻。會魏克江陵,仍留廣州。陳太建初還朝,授東宮義省學士。累遷南台書侍御史,征南府諮議參軍。
之敬始以經業進,而博涉文史,雅有詞筆,不爲醇儒。性謙謹,未嘗以才學矜物,接引後進,恂恂如也。每母忌日營齋,必躬自灑掃,涕泣終日,士君子以篤行稱之。十一年卒。有集十卷行於世。
子德潤,有父風,位中軍呉興王記室。
何之元
[編輯]何之元,廬江灊人也。祖僧達,齊南台書侍御史。父法勝,以行業聞。
之元幼好學,有才思,居喪過禮。梁天監末,司空袁昂表薦之,因得召見。累遷信義令。其宗人敬容,位望隆重,頻相顧訪,之元終不造焉。或問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寵於觀起,有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敗,吾恐不獲其利而招其禍。」識者以是稱之。
侯景之亂,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舉兵東下,之元與蜀中人庶抗表請無行,王以爲沮眾,囚之元於艦中。及武陵兵敗,之元從邵陵太守劉棻之郡。俄而魏克江陵,劉棻卒[22],王琳召爲記室參軍。及琳立蕭莊,署爲中書侍郎。王琳敗,齊主以爲揚州別駕,所居即壽春也。
及眾軍北伐,湘州刺史始興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齎書召之。之元始與陳朝有隙,書至大惶恐。讀書至「孔璋無罪,左車見用」,遂隨咸至湘州。再遷中衞府諮議參軍。
及叔陵誅,之元乃屏絶人事,著梁典,起齊永元元年,迄於琳遇獲,七十五年行事,爲三十卷。
陳亡,移居常州之晉陵縣。隋開皇十三年,卒於家。
徐伯陽
[編輯]徐伯陽字隱忍,東海人也。父僧權,梁東宮通事舍人,領祕書,以善書知名。
伯陽敏而好學,善色養。家有史書,所讀者近三千餘卷。梁大同中,爲候官令,甚得人和。侯景之亂,至廣州依蕭勃。勃平,還都。陳天嘉中,除司空侯安都府記室參軍。太建初,與中記室李爽、記室張正見、左戸郎賀徹、學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郎王由禮、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郎賀循、長史劉刪等爲文會友,後有蔡凝、劉助、陳暄、孔範亦預焉,皆一時士也。游宴賦詩,動成卷軸[23]。伯陽爲其集序,盛傳於世。
後除鎮北新安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南徐州別駕,帶東海郡丞。鄱陽王爲江州刺史,伯陽常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嶺置宴,酒酣,命筆賦劇韻三十,伯陽與祖孫登前成,王賜以奴婢雜物。後除鎮右新安王府諮議參軍事。聞姊喪,發疾卒。
張正見
[編輯]張正見字見賾,清河東武城人也。祖善之[24],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父修禮,魏散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
正見幼好學,有清才。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讚賞之。梁元帝即位,爲彭澤令。屬喪亂,避地匡俗山。陳武帝受禪,正見還都。累遷尚書度支郎,撰史著士,卒。有集十四卷,其五言尤善。
阮卓
[編輯]阮卓,陳留尉氏人也。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岳陽王府記室參軍。
卓幼聰敏,篤志經籍,尤工五言。性至孝,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載柩還都,度彭蠡湖,中流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以爲孝感之至。
陳天康元年[25],爲新安王府記室參軍,隨府轉翊右記室,帶撰史著士。及平歐陽紇,交址夷獠往往聚爲寇抄,卓奉使招慰。交址通日南、象郡,多金翠珠貝珍怪之產,前後使者皆致之,唯卓挺身而還,時論咸伏其廉。
後爲始興王中衞府記室參軍。及叔陵誅,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至德元年,入爲德教殿學士。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話聘隋。隋文帝夙聞其名,遣河東薛道衡、琅邪顏之推等與卓談宴賦詩,賜遺加禮。
還除南海王府諮議參軍,以目疾不之官。退居裏舍,改構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賓友,以文酒自娛。陳亡入隋,行至江州,追感其父所終,遘疾卒。
論
[編輯]論曰:文章者,蓋情性之風標,神明之律呂也。蘊思含豪,遊心內運,放言落紙,氣韻天成。莫不稟以生靈,遷乎愛嗜,機見殊門,賞悟紛雜,感召無象,變化不窮。發五聲之音響,而出言異句,寫萬物之情狀,而下筆殊形。暢自心靈,而宣之簡素,輪扁之言,未或能盡。然縱假之天性,終資好習,是以古之賢哲,咸所用心。至若丘靈鞠等,或克荷門業,或夙懷慕尚,雖位有窮通,而名不可滅。然則立身之道,可無務乎。
校勘記
[編輯]- ↑ 在沈深座:「沈深」南齊書作「沈淵」,此避唐諱改
- ↑ 時有豫章熊襄著齊典上起十代:李慈銘南史札記:「十代恐是宋代之訛。」按下序云:「尚書堯典謂之虞書,則附所述通謂之齊書。」觀其以虞書通堯爲範例,則齊書所通者當止於宋,安得「上起十代」以附所述?李説可從。
- ↑ 殿下即東宮爲府:「爲」字各本並脫,據通志補。
- ↑ 復不懃於討捕:「於」各本作「之」,據南齊書改。
- ↑ 彬性好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爲具:「好」字各本並脫,據太平御覽九七九引補;「具」各本作「肴」,據通志改。按杬木皮厚,與瓠瓢皆可製爲容器,故彬以之爲酒具。
- ↑ 自稱卞田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六四引何焯曰:「當作『田君』。韓翃用文韻押君字,可知其誤。」
- ↑ 又時有虞通之虞龢司馬憲袁仲明孫詵等:張森楷南史校勘記:「按下文言仲明撰晉史未成卒,則即南齊書王智深傳所附之袁炳叔明也。炳字避唐諱而去,仲、叔未知誰是。」
- ↑ 召見芙蓉堂:「芙蓉堂」各本作「扶容堂」,據南齊書、通志改。
- ↑ 范陽遒人也:「遒」南齊書作「薊」。
- ↑ 有外形而無機杼:「機杼」南齊書作「機巧」。
- ↑ 馬鈞以來未之有也:馬鈞」各本作「馬均」。按三國志魏志方技杜夔傳註:「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絶世。」又引傅玄序云:「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輕重。」是「均」當作「鈞」,今從改。
- ↑ 賈希鏡平陽襄陵人也祖弼之晉員外郎父匪之驃騎參軍:南齊書「賈淵字希鏡」,此避唐諱而稱其字。王僧儒傳弼之作弼;淵作深,則又以避唐諱而改字。
- ↑ 晉太元中朝廷給弼之令史書吏:「太元」、「書吏」各本作「泰元」、「書史」,並據南齊書及本書王僧孺傳改正。按太元,晉孝武帝年號。
- ↑ 建武初希鏡遷長水校尉:「建武」各本作「建元」,據南齊書改。按上出「永明中」,永明之前爲建元,永明之後爲建武,南齊書是。
- ↑ 峻乃擬揚雄官箴奏之:「官箴」各本作「言箴」,據梁書及冊府元龜一九二、八三九改。後漢書胡廣傳:「初,揚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篇亡闕。」
- ↑ 集注後漢一百三十卷幼童傳一卷:按今本范曄後漢書一百卷,益以司馬彪續漢志三十卷,凡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卷」各本作「一百八十卷」,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二九訂其誤,今從改。「幼童傳一卷」梁書、冊府元龜五五五並作「十卷」。
- ↑ 時居士何胤築室若邪山:「若邪山」梁書同。按梁書處士何胤傳:「胤以若邪處勢迫隘,不容生徒,乃遷秦望山。」是築室於秦望非若邪。
- ↑ 狎處即命食有人方之樓護:「樓護」各本作「婁護」。按漢書游俠樓護傳:「是時王氏方盛,五侯兄弟爭名,其客各有所厚,唯護盡入其門,鹹得其驩心。」西京雜記謂「護傳食五侯間」,此即用其事。今改正。
- ↑ 太清二年:「二年」各本作「三年」,據梁書改。
- ↑ 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捨身敕勉撰儀註:「中大通」各本作「中大同」。按徐勉卒於大同元年,中大同在大同之後。又據梁書武帝紀,蕭衍於同泰寺捨身凡三次,一在大通元年,一在中大通元年,一在太清元年。無中大同元年事。觀下出「大同七年」,則此爲其前之「中大通元年」無疑,今訂正。
- ↑ 表請試吏:「請」字各本並脫,據陳書補。
- ↑ 之元從邵陵太守劉棻之郡俄而魏剋江陵劉棻卒:張森楷南史校勘記:「梁書敬帝紀書盜殺邵陵太守劉棻,而此云卒,蓋誤。陳書作劉恭,故於此云劉恭卒。」按通鑑紹泰元年紀作「劉棻」。
- ↑ 動成卷軸:「動」陳書作「勒」。
- ↑ 祖善之:「善之」陳書作「蓋之」。
- ↑ 陳天康元年:「天康」各本作「天嘉」,據陳書改。按文帝諸子傳陳伯固封新安王在天嘉六年,阮卓爲新安王記室參軍當在天康元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