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校掛鉤,使學校與社會互相促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廠校掛鉤,使學校與社會互相促進
駐蘭州大學工、軍宣隊 蘭州大學革命委員會
1971年8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導,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合成試點班,從一九七○年三月起,與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合成橡膠廠的廣大工人、革命技術人員一起,參加工廠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開展教育革命。

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實行開門辦學,廠校掛鉤,絕不僅僅是教學場所的改變和方式的不同,而是教育戰線上的一場社會主義革命。

在開門辦學、廠校掛鉤的問題上,有些人認為,工廠以生產為主,學校以教學為主,二者有矛盾,實行廠校掛鉤,學校教學沒有主動性;工廠生產單一,產品穩定,而教學要求多樣性、完整性,會削弱理論知識的學習。我們認為,要搞好廠校掛鉤,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從路線上不斷提高師生的認識。在工、軍宣隊的領導下,革命師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指示,進一步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家認識到,學校要不要開門辦學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堅持什麼方向的問題。在工廠領導和廣大革命工人、革命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下,通過生產勞動、座談訪問和典型調查,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專業的教學方向,並從專業教學的具體要求出發,結合工廠生產的實際情況,選定了三個車間作為教學、科研、生產勞動的結合點。以後,又在工人群眾的參加下,共同制訂了參加生產勞動、教學和科學實驗的具體計劃,共同編寫了新教材。

實行廠校掛鉤,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廠和校的關係。工廠的同志,由於生產任務重,希望師生能更多地參加解決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而學校由於教學的要求,無論是時間安排,還是參加生產和科研的項目,都有一定的限制。這就要求廠校雙方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共產主義的協作精神,互相支援,合理安排。從學校方面說,在選擇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時,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工廠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需要,使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面向生產,為生產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使革命師生深入地接觸生產中的新問題,學會怎樣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又把教育革命同社會主義建設直接聯繫起來,促進工農業的發展。例如:我們在下廠之初,與工人同志一起,共同解決了從石油碳四餾分中提取丁二烯(一種橡膠的主要原料)生產中的炔烴分析方法問題,既促進了工廠生產的發展,又豐富了色譜分析方法這門新技術的教學內容。同時,我們還利用校辦工廠和實驗室加強同工廠的協作,完成了從石油餾分中提取一種新橡膠品種的主要原料——環戊二烯的科研工作,促進了橡膠新品種的生產,密切了廠校掛鉤的關係。

二、工和學的關係。有少數同志認為,學員都是工人,怕到工廠參加生產勞動會影響學習。針對這種認識,黨支部組織全體師生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認識到工人學員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不脫離工人群眾,對於改造思想和反修防修的重要意義。廣大工人學員說:「我們上了大學,這是毛主席對我們的關懷,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且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保持工人階級的本色。」同時,我們還注意引導學員從大量的生產實際問題中引出帶有理論性的問題,去學習必要的書本知識,使學員學得明確,記得牢靠,用得靈活。

三、理論和實踐的關係。下廠之初,我們把教學內容僅僅局限於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以後,我們重新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教導,把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大量的實際問題,着重從理論上加以概括,而且適當增加了講授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使學員能夠舉一反三。例如,針對苯乙烯車間生產的情況,教學中不僅涉及了生產中直接遇到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並從有機合成化學的角度對苯乙烯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進行了闡述。我們體會到,僅僅用典型產品生產任務來帶動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學員有機會參加工廠的實際工作,特別是參加一些帶有探索性的科學實驗,使學員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

四、廠校掛鉤與校辦工廠、實驗室的關係。我們認為,廠校掛鉤雖然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它不能代替校辦工廠和實驗室的建設。因此,廠校掛鉤,校辦工廠和實驗室的建設三者不應有偏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