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實踐 實現預想的結果
反覆實踐 實現預想的結果 鐵道兵某部九連四班 1971年3月6日 |
|
我們班在隧道施工中負責爆破工作。剛接受這項任務時,有些同志把爆破看得很簡單,認為整天過手的儘是些雷管、炸藥,只要敢裝藥敢放炮就行了。以後事實告訴我們,要真正把炮放好並不那麼容易。一次,我們爆破隧道的斷面,結果,該炸的地方沒有完全炸掉,不該炸的地方卻炸掉了。打混凝土時,不得不在多炸的地方把運出去的石頭再運回來補填,在少炸的地方進行補炮再炸。這麼轟轟補補,浪費了很多勞力和時間。
失敗的教訓引起了我們深思。為什麼看來很容易做的工作,做起來卻不容易呢?毛主席教導說:「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性。爆破工作也有自己的規律,如果不去細心摸清它的性質和規律,在實踐中就會失敗。我們進行了分析,發現多炸和少炸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在裝藥時沒有區別石質的好壞,一律裝同樣多的藥,所以,石質松的地方炸多了,石質堅硬的地方炸少了。以後我們就在石質堅硬的地方多打炮眼、多裝藥,在石質松的地方少打炮眼少裝藥,效果很好,使成炮率由百分之五十上升到百分之八十,加快了隧道施工進展。
工程步步推進,石質不斷變化。實踐常常給我們爆破工作提出新的問題。不久,隧道施工由山邊進行到山裡,我們還按在山邊爆破的方法辦,結果成炮率逐漸下降。一次,我們裝了八十多個炮,有四十多個炮象開了口的鞭炮——嗤掉了。為什麼在同一個山上施工,用同樣的辦法爆破,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呢?我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由於實踐中發現前所未料的情況,因而部分地改變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的事是常有的」的教導,認識到,事物是在不斷發展的,做任何工作都必須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和變化了的情況來確定工作方法,否則就會在實踐中失敗。我們想,實踐是掌握事物規律的唯一方法,只要我們刻苦鑽研,反覆實踐,不怕挫折,就不愁山裡的硬石炸不下來。我們白天在工地邊干邊分析,晚上回來就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地研究。後來,我們從爆破一塊孤石上得到了啟發。炸孤石,一公斤炸藥就能炸三立方米,而炸隧道斷面才炸一立方米。這說明,石頭炸得多與少,同石頭的臨空面多少有關係。山邊石頭之所以好炸,是因為石頭裂隙多,臨空面有幾個。山裡面石頭不好炸,主要是因為臨空面只有一個,加上山上壓力大,石頭結構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就在增加隧道斷面臨空面上想辦法。在討論會上,人人想辦法。根據同志們提出的各種不同方法,我們都一一做了試驗。我們在反覆實踐中,掌握了大量的材料,為分析、總結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每放一次炮就總結一次。經過不斷實踐,摸索出了先在隧道斷面中心炸一個長方形的洞,然後再炸周圍石頭的爆破方法。通過試驗,效果很好,為國家節省了人力物力,加快了施工速度。我們認識到:只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敢於實踐,不怕挫折,就沒有認識不了的事物和攻不克的難關。
放炮這工作,不能怕苦怕累,否則,就放不好炮。我們在放炮中,經常出現幾個不響的炮,同志們管這叫「瞎炮」。我們想,如果找出發生「瞎炮」的原因,避免出「瞎炮」,不就能為國家節省炸藥、提高爆破效率嗎?要找出「瞎炮」的原因,就要把「瞎炮」摳出來研究分析,可是有人不敢這樣做。我們學習光輝的「老三篇」,馬上覺得這種思想不對頭。怕苦怕死,不就是資產階級的「私」字作怪嗎?「私」字多一分,為革命敢於實踐的勁頭就少一分。關鍵時刻思想不過硬,這怎麼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不行!同志們懷着忠於毛主席的一顆紅心,不管炮眼多高,都要攀登上去細心觀察。共產黨員盧庭林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用手抓住突出的岩石,攀上隧道斷面陡壁,仔細地檢查每個瞎炮的炮眼,由於岩石鬆動,摔了下來。這時,同志們勸他休息一會兒,換一個人上去。他說,「為革命摔一下怕什麼!」他又向陡壁攀去,決心弄個水落石出。我們經過反覆調查,找出了發生「瞎炮」的主要原因:炮眼是由帶水針風槍打的,在裝藥時由於有的炮眼的水沒有排淨,炸藥雷管受潮失效。以後我們裝藥時,首先把每個炮眼的水吹乾,選擇乾燥的炸藥雷管裝,這樣一來瞎炮就逐漸減少了,成炮率也逐漸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八。實踐告訴我們,必須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敢於實踐,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
幾年來,我們運用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指導隧道爆破,由被動變主動,逐步掌握了隧道爆破的規律。我們深深體會到,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反覆實踐,反覆認識才能夠完成。「許多時候須反覆失敗過多次,才能糾正錯誤的認識,才能到達於和客觀過程的規律性相符合」。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變失敗為勝利,逐步掌握事物的規律,實現預想的結果。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