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發揚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發揚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

——學習《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9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二十三年前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為我們黨所辦的報紙,制定了一條完整的徹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它是我們党進行新聞工作和一切宣傳工作的偉大綱領。

在這篇光輝著作中,毛主席強調指出:「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產階級應有的戰鬥風格。」毛主席倡導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朝氣蓬勃的戰鬥作風和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我們要宣傳和組織群眾,教育人民認識真理,動員人民起來為解放自己而鬥爭,就需要堅持和發揚這種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

文風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文字問題或寫作技巧問題,而是同一定的階級、一定的政治路線聯繫在一起的。任何一種文風,都是為它所從屬的階級和政治路線服務的;有什麼樣的階級和什麼樣的政治路線,就有什麼樣的文風。在我黨的歷史上,圍繞着文風問題進行的原則鬥爭,實質上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鬥爭。

毛主席在這篇光輝著作中諄諄教導我們:「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我們的報紙、刊物、電台以及其他一切宣傳工作,要擔負起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偉大任務,使人民群眾真正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了解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自覺地為實現黨的任務而奮鬥,就需要準確地表達宣傳內容,就需要有「尖銳、潑辣、鮮明」的革命文風。許多同志正是這樣去努力的。一些好文章、好報告,就是實踐毛主席教導的產物。與此相反,王明、劉少奇一類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騙子,因為手裡沒有真理,為了欺騙群眾,總是竭力歪曲客觀事物的真相,靠謠言和詭辯過日子,所以他們的文風,必然是晦澀難懂,吞吞吐吐,或者裝腔作勢,藉以嚇人。他們的這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文風,曾經給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我們的一些宣傳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準確性和科學態度,缺乏生動活潑的革命精神,這是王明、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腐朽文風的餘毒。只有徹底肅清這種餘毒,發揚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才能正確地宣傳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更好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促進革命事業的發展。

發揚無產階級的革命文風,使我們的文章做到具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經過對實際情況周密的調查研究,認真加以分析,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認清問題的性質,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寫出的文章,才能有思想性、有說服力,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講清楚問題。有些文章,題目是對的,觀點也並沒有錯,但沒有什麼切實的內容,不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原因即在於沒有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我們許多同志缺乏分析的頭腦,對於複雜事物,不願作反覆深入的分析研究,而愛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我們報紙上分析文章的缺乏,黨內分析習慣的還沒有完全養成,都表示這個毛病的存在。今後應該改善這種狀況。」(《學習和時局》)

毛主席在這篇著作中特別強調:寫文章的人要向群眾學習,要了解實際情況,「報社的同志應當輪流出去參加一個時期的群眾工作」。有的同志恰恰違背了這一點。他們的工作方法是:「坐在上面想點子,跑到下面找例子,關起門來寫稿子」。這種寫作方法不是從客觀實際出發,而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用簡單的結論來代替對客觀事物的具體分析。這樣寫出的文章,不生動,不形象,讀了以後使人感到枯燥無味,收穫不大。

這樣寫文章的同志,忘記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根本原理:只有占有不是零碎不全而是十分豐富,不是錯覺而是合於實際的感覺材料,經過分析和綜合才能得出正確的概念和結論。我們要用毛澤東思想去分析所掌握的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從分析大量豐富的材料中,一經形成正確的結論,反過來又成為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依據。用觀點統率材料,用材料說明觀點,這就是觀點和材料的辯證統一。把材料和觀點割裂開來,講觀點的時候沒有材料,或者講材料的時候沒有觀點,這都是我們所反對的。那種根據事先憑空想好的「點子」,帶上「框框」到實際中尋找例證的做法,雖然有時也可以找到一些能說明「框框」的例證,但由於從根本上違反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便不可能從事物的內部聯繫上找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能說明問題,更不能解決問題。

毛主席教導我們:「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複雜的,必須反覆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裡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反對黨八股》)一篇好文章的產生,不是靠「秀才」「筆下生花」,而是靠調查研究,靠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任何客觀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它們有共同特點,又有千差萬別,每一個事物除有同於他事物的共同本質外,都有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是同一個事物,也有它的現象和本質,有它的歷史和現狀。總之,客觀事物包含着複雜的矛盾,只有費大力氣下苦功夫,多動腦筋,反覆研究,才能準確地反映出來。如果對實際情況一無所知,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明若暗,對所論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急急忙忙去動筆,決不可能寫出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好文章。

拿我省農業學大寨的報道來說,過去有些文章,雖然談到了農業學大寨的關鍵是領導班子的問題,但是因為缺乏充分的調查研究,對這個問題不真正了解,講得不深不透。去年,報道昔陽縣學大寨的經驗時,經過深入調查,對推不開大寨經驗的社隊逐個進行了分析,找出了五種不同類型的領導班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辦法。因此,寫出來的文章,避免了概念化、一般化的缺點,具有較大的說服力,推動了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的發展。從這個事例中,我們體會到,離開對具體事物的具體分析,靠坐在上面想「點子」,儘管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但對實際工作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有些文章缺乏分析,又表現在貪大求全,追求所謂全面、系統、完整,結果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重點不明,使人看了不得要領。

在這些文章的作者看來,似乎文章不大就沒有分量,不全就不能解決問題,不長就不能作分析。這是一種從形式上看問題的片面認識。文章的質量不在於篇幅的大小,文字的長短,而決定於有沒有切實的內容。沒有切實的內容,對客觀事物沒有中肯的分析,即使把文章寫得很長很長,也只能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一堆空話。文章短就不能分析嗎?怎麼不能呢?馬、列的書和毛主席著作中有不少文章就很短,但對所論述的問題,卻分析得極其精闢,極其透徹。我們所說的全面、完整,就是對所論述的客觀事物一分為二,把這一事物矛盾着的兩個方面的辯證關係揭示出來,找出它的規律。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只好接過「黨八股」的老辦法,開「中藥鋪」,甲乙丙丁,羅列現象,拼湊冗長繁雜的條文。這是毛主席早就批評過的那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反對黨八股》)寫這種文章,表面上看,好象很費氣力,實際上是不動腦子,是一種懶漢的做法。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着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反對黨八股》)寫文章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也就是解決矛盾。文章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它的重點,也就是它所要突出解決的主要矛盾。其他的有關問題,都只能從屬於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不能平起平坐,更不能喧賓奪主。突出重點,就是要從紛紜複雜的現象中,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要害;從雜亂無章的材料中,找出與重點有關的材料,捨棄與重點無關的材料。在這裡,必須下決心「割愛」,沒有所棄就沒有所得,想把所有問題都當成重點,就等於沒有重點。只有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才能使我們從煩瑣哲學中解放出來,以精練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思想,寫出有分析、有說服力的文章來。

有些文章缺乏分析,還表現在對所論述的問題不做辯證的全面分析,而愛作絕對的肯定或絕對的否定。講成績的時候,忽視了存在的問題;宣傳先進人物的時候,忽視了群眾的作用;提倡共產主義風格,忘記了黨在現階段的政策;發揚敢想敢幹的革命精神,不注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強調以糧為綱,丟掉了全面發展,如此等等,都是片面性的表現,即把什麼事情都看成是絕對的、靜止的、孤立的。

在某些同志看來,好象只有把問題講得過頭一點、誇張一些,才能顯示「尖銳潑辣」、「旗幟鮮明」,才足以引起讀者的重視。事情恰恰相反,這不僅不能做到尖銳潑辣、旗幟鮮明,而且往往會歪曲黨的方針政策,損害黨的事業。這同毛主席提倡的生動、鮮明、尖銳的無產階級革命文風是根本不相容的。《談話》在強調尖銳、潑辣、鮮明的時候,明確地指出了要克服「弓弦拉得太緊」的缺點。毛主席教導說:「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鬥的科學態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反對黨八股》)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我們要以堅定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和滿腔的革命激情,宣傳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我們要以鮮明的馬列主義原則立場和無產階級的革命義憤,批判資產階級,批判修正主義,批判一切反動思想。我們的這種批判的革命精神,是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分析,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鮮明的批判精神和嚴肅的科學態度的統一,也就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這是無產階級文風的根本特徵。

要避免片面性,就必須對文章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證的分析。毛主席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對於所論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好就有壞,有先進就有落後,有成績就有缺點。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寫文章也要這樣。在注意到一種主要傾向的時候,也要注意到可能掩蓋着的另一種傾向。這樣才能防止片面性,努力做到看問題比較符合客觀實際。

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的鏡子。文風上的某些不正之處,反映了我們某些同志思想上的不正之風。端正文風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端正思想,改造世界觀的問題。毛主席在這篇光輝著作中指出:「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同志們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往往不懂事,對於實際事物往往沒有經歷,或者經歷很少。」在從事宣傳工作的知識分子中,雖然有一部分人比較熟悉馬克思列寧主義,立場比較堅定,但就其大部分來講,還缺乏工農兵的感情,世界觀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造。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認真看書學習,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必須深入到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去,從偉大的群眾的革命實踐中呼吸新鮮空氣,吸取政治營養,從思想感情到文風,來一個根本的轉變,把立腳點真正移到工農兵方面來。隨着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運動的深入發展,大批革命知識分子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奔赴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觀,思想面貌正在經歷着一場巨大的變化。這是改造世界觀的必由之路,也是改進文風的根本途徑。我們要永遠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這條光輝道路走下去。我們要努力提倡和學習毛主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文風,把它作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群眾運動的內容之一。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我國各條戰線上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新的問題不斷提出,迫切要求我們用準確、鮮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更多有分析、有說服力的文章來,鼓舞和激勵人民的革命鬥志,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向前發展。讓我們認真搞好思想革命化和科學化,更好地擔負起這一偉大的歷史任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