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前缺)閻,使人即曰:只為□名□□人到,為□□(今受)罪未了,□□語驚而言曰:「憶德(得)武德三年至伍年收六十四頭□□曰,朕自親征,無陣不經,無陣不歷,殺人數廣。昔日□□,今受罪由(猶)自未了,朕即如何歸得生路?」憂心若醉。□□即引行,帝乃隨逐,入得朝門蕭立定,通事「舍□□唐天子太宗皇帝李某生魂。」使人唱喏,引至殿□□設拜,皇帝不施拜禮。殿上有高品一人喝雲:「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何不拜舞?」皇帝未喝之時,由(猶)校(覺)可,亦(一)見被喝,便即□(高)聲而言:「索朕拜舞者,是何人也?朕在長安之日,只是受□□□(人拜舞),不慣拜人。殿上索朕拜舞者,應莫不是人?朕是大□□□(唐天子),閻羅王是鬼團頭,因何索朕拜舞?」閻羅王被罵,□□羞見地獄,有恥於群臣。遂乃作色動容,處分左右,□□□閻羅□□□推勘頁過□□□唱喏,便引□□□□□□□□□長安去也。今問□□判官名甚?□□□判官懆惡,不敢道名字。帝曰:「卿近前來輕道。」「□□□姓催名子玉。」「朕當識。」才言訖,使人引皇帝至□□院門,使人奏曰:「伏惟陛下且立在此,容臣入報判官□□□速來。」言訖,使者到廳前拜了,「啟判官,奉大王處□□(分將)太宗皇帝生魂到,領判官推勘,見在門外,未敢引□(入)。」□(催)子玉聞語,驚忙起立,惟言「禍事」。兼雲:「子玉是人臣,□□遠迎皇帝,卻交人君向門外祗候,微臣子玉□□乖禮!又復見(現)任輔楊(陽)縣尉,當家伍百餘口,躍馬肉食。□是皇帝所司,今到冥司,全無主領之分,事將□怠。若勘皇帝命盡,即萬事絕言。或若有壽,□□長安,伍佰餘口,則須變為魚肉。豈不緣子玉冥司□乖。」此時催子玉憂惶不巳。皇帝見使人久不出□□(來,心)□思惟,「應莫被使者於催判官說朕惡事?」皇□(帝)□時,未免憂惶。於是催子玉忙然索公服執槐笏□□下廳,安定神思。須臾,自通名銜唱喏,走出,至□(皇)帝前拜舞,叫呼萬歲,匐面在地,專候進旨。□(皇)帝問曰:「朕前拜舞者,不是輔陽縣尉催子玉否?」□□稱臣,「賜卿無畏,平身祗對朕。」此時皇帝緣心□□,便問催子玉,「卿與李乾風為知己朝廷否?」催子玉□□(答曰):「臣與李乾風為朝廷。」帝曰「卿既與李乾風為□□(知己)朝庭,情分如何?」子玉曰:「臣與李乾風為朝庭已來,□□管鮑。」帝曰:「甚濃厚!李乾風有書與卿,見在□□。」催子玉聞道有書,情似不悅。皇帝遂取書,分付□□(催子)玉跪而授之,拜舞謝帝訖,收在懷中。皇帝問□□(催子)玉,「何不讀書?」催子玉奏曰:「臣緣卑,不合對陛下讀□□□有失朝儀。」帝曰:「賜卿無畏,與朕讀之。」催子玉既□□□命拜了,對帝前坼(拆)書便讀。子玉讀書已了,情意□□,更無君臣之禮。對帝前遙望長安,便言:「李乾風□□真共你是朝廷,豈合將書囑這個事來!」皇帝□(聞)此語,毛(無)地自容。遂低心下意,軟語問催子玉曰:「卿口書中事意,可否之間,速奏一言,與寬朕懷。」催子□□(玉答)曰:「得則得,在事實校(較)難。」皇帝又問道校難之□□意慘然。遂即告子玉曰:「朕被卿追來,束手□至,且緣太宗(子)年幼,國計事大,不忘歸生多時。如□□朕三五日間,與卿卻到長安,囑咐社稷與太子了,□來對會非晚。」皇帝此時論著太子,涕淚交流。□□(子玉)見君王惆悵,遂即奏曰:「伏維陛下,且賜寬懷。過□□臣商量。」皇帝遂衣(依)催子玉所請,進步而行。催□□(子玉)前,皇帝隨後,入得屏墻內東面,見有廿所已來,□□(皇帝)問從者,第六曹司內有兩人哭為何事,得爾許哀。□□催子玉奏曰:「不是餘人,健成元吉二太子。」皇帝聞之,□□語催子玉曰:「朕不因卿追來到此,憑何得見兄弟□?」□(催)子玉奏曰:「二太子在來多時,頻通款狀,苦請追取陛下。□□稱訴冤屈,詞狀頗切,所以追到陛下對直。陛下若不見□□,臣與陛下作計校有路;陛下若入曹司,與二太子相見,□□怨家相逢,臣亦無門救得陛下。應不得卻歸長□(安)。惟陛下不用看去,甚將穩便。」帝聞此語,更不敢□□,遂匆匆上廳而坐。其催子玉於階下立通曹官入□□皇帝,唱喏走入,拜了起居,再拜走出。帝問催□□(子玉)曰:「適來廳前拜者是何人?」催子玉奏曰:「是六曹官。」帝又問:「何為六曹官?」催子玉奏曰:「陽道呼為六曹官,□□(陰道)呼為六曹官。」皇帝曰:「卿何不上廳與朕相伴語□?」□(催)子玉奏曰:「臣緣官卑,不合與陛下同廳對坐。」帝曰:「卿至□□(長安)之日,卿即官卑,今在冥司,須□□上來。」催子玉拜了,□□□坐。皇帝既頭而看屏墻外,……亦見便識。催子玉以手招之,……走到廳前拜了,上廳立定……在長安之日,有何善事,造何……子童向前叉手啟判官雲:「皇……來並無善事,亦不書寫經像,……陰道與功德為憑,今皇帝……帝卻歸生路。催子玉又問……□□善童子啟判官曰:「皇帝……下大赦三度曲恩,催子玉曰:「……判放著三萬六千五佰五十……造多少功德?」善童子曰:「此事……量功德使即知。」催子玉問……
(上缺)將來逡巡取到,放在案□□□□□□□□本院喚即須來。」六曹官唱喏,卻歸本□□□□皇帝曰:「此案上三卷文書,便是陛下命祿。及造□□,一一見在其中。今欲與陛下檢尋勾改,未敢擅□。」□(皇)帝曰:「依卿所奏,與朕盡意如法勾改。」催子玉卻據□□而坐,檢尋文部(簿),皇帝命祿歸盡。遂依命祿上□□命祿額上添祿,又註:「十年天子,再歸陽道。」催子玉添□(祿)已訖,心口思惟:「我緣生時官卑,不因追皇帝至□□,憑何得見皇帝面?今此覓取一員政官。」遂□□笏奏曰:「臣與陛下勾改之案了。」皇帝曰:「如何也?卿□速奏朕知。」催子玉又心口思惟:「我不辭便道註得『□□天子』即得,忽若皇帝不遂我心中所求之事,不可卻□□三年伍年,且須少道。」崔子玉奏曰:「微臣何無得陛下□躬到此。但臣與陛下添註命祿,更得五年,卻□陽道。」「朕若到長安城,天上應有進貢物,悉□(賜)與卿。」崔子玉又心口思惟:「此度許五年,即賜我錢物。□□更許五年,必合得一員政官。」遂再奏曰:「臣緣□□,昔言已主(註)得五年歸生路,臣與李乾風為知與(己),□□將書來苦囑,非不勤殷。臣與李乾風更與陛□(下)□五年,計十年,再歸長安城。」皇帝再聞所奏,語□□(崔子)玉:「朕深愧卿與朕再三添註,朕若到長安城,□□有進貢錢物,悉總賜卿。」崔子玉又心口思惟:「皇□(帝)兩度只與我錢物,盡不道與崔子玉官職,將知皇□(帝)大惜官職。」崔子玉見皇帝不道與官,心口思□(惟),良久不語。皇帝遂問崔子玉:「卿適來奏朕,□朕卻歸陽道。朕到長安取卿,卿須朝朕。」崔□□(子玉)曰:「臣當朝陛下。」帝曰:「卿早晚放朕歸去?」崔□□(子玉)奏曰:「伏惟朕下通一紙文狀,以為案底。」帝曰:「朕□之日,不曾解通文狀,如何通得。」崔子玉曰又心口思惟:「□不痛哧,然可覓得官職!」子玉遂乃奏曰:「陛下若□□(不通)文狀,臣有一個問頭,陛下若答得,即卻歸長安;若□□(答不)得,應不及再歸生路。」皇帝聞已,忙怕極甚,若囑□(崔)子玉;「卿與我出一個異(易)問頭,朕必不負卿。」崔子玉覓官心切,便索紙祗揖皇帝了,自出問□(頭)雲:「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七年,為甚□□(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仰答!」崔子玉書□□與皇帝。皇帝把得問頭尋讀,悶悶不已,如杵中心,拋□(問)頭在地,語子玉:「此問頭交朕爭答不得!」子玉見□□有憂,遂收問頭,執而奏曰:「陛下答不得,臣為陛下代答得無?」皇帝既聞其奏,大悅龍顏,「□(依)卿所奏。」崔子玉又奏雲:「臣為陛下答此問頭,必□陛下大開口。」帝曰:「與朕答問頭,又交朕大開口,何□?」子玉奏曰:「不是那個大開口,臣緣在生官卑,見(現)□(任)輔陽縣尉。乞陛下殿前賜臣一足之地,立死□幸。」皇帝語子玉:「卿要何官職?卿何不早道!」又□(問):「是何處人事(氏)?」崔子玉奏曰:「臣是蒲州人事(氏)。」皇帝曰:「□卿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訪使,官至禦史大夫,賜□□(紫金)魚袋,仍賜蒲州縣庫錢二萬貫,與卿資家。」崔□□(子玉)奉口敕賜官,下廳拜舞,謝皇帝訖,上廳坐定。□(答)問頭次,報:「天苻(符)使下。」崔子玉問:「何來?」使啟判官:「判官往□□授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訪使,官至禦史大夫,賜紫□(金)□(魚)袋,仍賜輔陽縣正庫錢二萬貫。今日天苻崔子玉雲。」□(皇)帝曰:「天苻早知,朕聞陰補陽授,蓋不虛矣。」崔子玉□□與皇帝答問頭,此時只用六字便答了。雲:「大聖滅族□□。」崔子玉書了似帝,歡喜倍常。崔子玉呈了收卻,又□(曰):「陛下若到長安,須修功德,發走馬使,令放天下大赦,仍□□門街西邊寺錄,講大雲經。陛下自出己分錢,抄寫大□□(雲經)。」崔子玉遂依帝命取紙一依前功德數抄寫一本,度與□□(皇帝)收得插在懷中。皇帝語子玉曰:「朕稍似饑餧(餒),如□□(何得)飯?」子玉奏曰:「陛下若饑,臣當取飯。」崔子玉左右處□□(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