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科委、農業部關於進一步積極推廣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報告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科委、農業部關於進一步積極推廣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報告的通知
國辦發〔1992〕6號
1992年2月14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2年/第5號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

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家科委、農業部關於進一步積極

推廣

水稻

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報告的通知

國辦發〔199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科委和農業部《關於進一步積極推廣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要求,我國糧食產量二○○○年要達到五千億公斤,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要實現這一奮鬥目標,需要不斷採用適用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包括通過引進國外智力這一途徑。根據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實踐證明,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是一項具有省種子、省水、省肥、省工、節約費用和提高產量的先進栽培技術,各地區可根據情況逐步採用和推廣這項技術,以提高我國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國務院辦公廳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四日   

 

關於進一步積極推廣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的報告

 

國務院:

  目前,我國水稻播種面積三千二百萬公頃,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30%,稻米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0%以上。如能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對於實現本世紀末糧食總產量達到五千億公斤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水稻單位面積產量,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培育優良品種,二是改進栽培技術。從當前情況看,使用改良品種已被普遍接受,但利用栽培技術能達到增產目的還未被廣泛認識。這裡主要報告一種新的栽培技術——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

  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於本世紀三十年代出現在日本北海道,因其抗病、耐寒、增產、省工、省水,以及操作簡單易行等優點受到關注。日本專家原正市等一批農學家經過十幾年研究推廣,使這種栽培技術日臻成熟,五十年代在日本普及,現占全日本水稻種植面積的90%以上。

  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是將傳統的在水田中育秧改變為在旱地里育秧,從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質,增強了抗逆性和苗髮根力,培育出根系發達的壯苗。其特點是:秧苗耐寒,生長健壯,可利用的分櫱多;延長光能利用時間,提前成熟;高產穩產;採用稀植可降低成本,省種和省水均為50%,省肥50—70%。

  八十年代初,日本著名水稻專家藤原長作、原正市等先後應聘到黑龍江省傳授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通過中日兩國農業專家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連續多年試驗、示範、推廣,這項技術已在黑龍江省產生了巨大的效益。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年,累計推廣面積達二百二十三萬公頃,七年累計增產稻米五十億三千萬公斤,新增產值二十二億五千萬元人民幣。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面積由推廣前的二十五萬公頃迅速發展到七十三萬公頃,平均每年遞增約七萬公頃,使水稻一躍成為黑龍江省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黑龍江省的成功經驗,產生了強烈的示範作用。一些地區相繼引進了這項栽培技術,並結合本地區特點進行消化吸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一九八九年開始,由國家科委會同國務院引進辦、農業部組織了「三北」地區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推廣協調指導小組,建立了組織和推廣網絡,制定了章程,編制了計劃和奮鬥目標,有組織地推廣這項栽培技術,先後在牡丹江市、赤峰市、吉林市和烏魯木齊市,召開了「三北」地區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現場推廣會,制定了三至五年內,在「三北」地區推廣二百至二百三十萬公頃的規劃目標,並在推廣運行機制上不斷探討、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北」地區共有三百八十七萬公頃水稻田,一九九一年推廣應用這項技術已達約一百六十七萬公頃,增產稻穀約十五億公斤。今年九月份又在石家莊召開了暖地推廣該項技術的現場會,收到了很好效果。現在,東北人已較普遍地吃上了大米。

  一九九○年,原正市先生應邀到河北隆化縣進行指導。在中日雙方通力合作下,當年,約12公頃示範田平均產量一舉突破七千五百公斤大關,達每公頃一萬零五十七公斤,增產率達30%,增產效果明顯超過其他措施。今年,該省推廣面積為約三萬三千公頃,平均產量達到每公頃九千七百五十公斤左右。

  寧夏、甘肅、新疆等西北省、自治區通過推廣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推動了水稻生產的發展。以甘肅省古城鄉為例,全鄉水稻種植面積為三百四十公頃,去年推廣面積為二百七十五公頃,平均產量達每公頃一萬一千八百二十公斤,最高產量達每公頃一萬二千九百七十五公斤,平均增產幅度大於40%。寧夏、吉林的個別地塊達到每公頃一萬五千公斤。

  今年,我們又嘗試把這一栽培技術原理引過長江進入我國水稻主產區,邀請日本專家原正市先生到湖南省瀏陽縣,指導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開展南方地區的試驗。首期試驗面積為四十七公頃,使用三個品種試種,在當地長期低溫、陰雨、寡照的惡劣氣候情況下,早稻平均產量仍達每公頃八千二百五十公斤,並較當地按常規栽培法種植的水稻每公頃減少投入六百六十七元五角,節水50%,每公頃增產約七百五十公斤。在湖南的試驗還表明,採用這種新方法,早稻播種期可提前二十天,成熟收割期相應提前六天,使溫光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早稻晚稻均選擇適當的遲熟品種,可望奪取兩季高產,這預示着另一個新的增產途徑。

  由日本專家原正市等開發並經我國科技人員不斷完善的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在日本主要用於寒冷氣候的地區,在被引進我國的十年實踐過程中,逐步從北向南,由寒旱地區向溫濕地帶展開,引進當中不斷有所創新,因此,它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典範。

  我國水稻的主產區在長江以南。其中,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海南、安徽、江西、福建等省、自治區有二千七百萬公頃,超過水稻總種植面積的80%,近期適宜推廣面積近六百七十萬公頃。因此,這項增產技術在南方大有可為。利用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具有降低資金投入、勞動投入和節省寶貴的水資源的優勢,在全國推廣這一技術,很容易被廣大農業生產者和普通農民接受。

  為更加紮實、迅速地在我國各水稻產區推廣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我們認為當前需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制訂切實可行的推廣計劃。從全國來說,除原定的「三北」地區推廣計劃外,在我國南方水稻產區,經過進一步研究證實後,初步考慮在「八五」期間可推廣三百萬公頃左右,每公頃增產七百五十至一千零五十公斤。各地都應制訂相應的推廣計劃。

  第二,推廣工作必須堅持因地制宜、試驗示範、由點到面、穩步發展的方針,反對一哄而起、強迫命令的做法。各地區首先應選擇一至二個領導和科技力量較強、有一定科學種田經驗、物資條件有保證的試驗點,在認真抓好試驗示範後,再向外輻射。

  第三,加強領導,做好協調工作。國家科委、農業部、國務院引進辦擬會同有關部門和技術專家,制定各階段和各地區的工作重點和推廣計劃,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各有關地區的科技、農業和引進國外智力工作部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協調,統一規劃,在試驗和推廣所需資金、技術和物資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第四,認真培養和造就一批技術骨幹,充分發揮專業科技人員和農民技術員的作用。在安排日本專家原正市等人到我國南方試驗示範基地進行指導的同時,組織中國專家小組到各水稻種植地進行巡迴指導。

  第五,深入細緻地開展多層次的宣傳教育工作。要使廣大農民真正掌握這一栽培技術,除抓好試驗點的工作外,還必須利用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也要使用掛圖、單行本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逐漸做到水稻產區的農民家喻戶曉。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轉發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執行。

 

                        國務院引進國外智力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    家    科    委 

                          農       業      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