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實踐中摸索低雲規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實踐中摸索低雲規律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氣象台
1972年1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冬季低雲是我們這裡的怪氣象。當地流傳着一段順口溜:「『老天爺』,脾氣怪,風雪雲霜換着來。抬頭還是日當空,轉眼天氣就變壞。」過去,我們對冬季低雲的變化怎麼也摸不准,不是預報錯了,就是報晚了,影響了部隊的飛行。一天早飯後,部隊問我們:今天能不能搞飛行訓練?氣象員看了看天氣,風很小,也不冷,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可以說是「紅日高照,碧空萬里」了。為了保險點兒,他又查了查其他地區的天氣預報,都是「晴到少雲」,看來不會有多大問題了,於是,回答說:「天氣很好,可以飛行。」哪知飛機剛剛拖到起飛線上,準備起飛的時候,只見一團團烏雲從北面往機場壓來,半個多小時後,濃雲密布,雪花紛飛,北風整整刮了一天,低雲一直也沒有消散,飛行訓練只好停下來。象這種預報錯了的情況經常發生,指戰員們誠懇地向我們提出了批評,要求提高預報效力。

聽到群眾的反映,我們心裡十分難過。不少同志下決心要摸透冬季低雲的變化規律,可有的同志卻泄氣地說:「這裡的天氣太『絕』啦,書本上沒有說過,資料上沒有記載,靠咱們這點本事很難預報准!」

冬季低雲的變化規律到底能不能掌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一起學習《實踐論》。毛主席教導說:「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的」。我們一邊學習,一邊結合實際分析了這樣一件事:一次飛機在跑道南頭逆風起飛,忽然風向有點變,北風轉成了南風,而順風起飛、着陸最容易發生事故。我們向指揮員建議換到北頭起飛。剛到北頭,飛行員老遠就朝我們喊:「風向又變啦,這兒刮的是北風。趕快換到南頭去吧!」南頭刮南風,北頭卻刮北風,這是咋回事?為了搞清楚這種現象的來龍去脈,我們幾個氣象員從跑道的南頭走到北頭,又從北頭走到南頭,仔細地測量兩頭的風速、溫度,認真地觀察南北風交界的位置、時間,反覆地分析機場附近的氣象要素和特殊地形。經過多次的親身實踐,終於使我們了解到:由於我們所處的位置特殊,夏天,最容易在這裡形成「對頭風」。「對頭風」不會很大,位置總是隨着南北風力的大小而移動,一般都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出現,掌握了風向變化的規律,預報「對頭風」就有準頭了。我們又具體幫助飛行部隊防止了「對頭風」的影響。大家說:「對頭風」的規律以前我們不了解,但是由於我們反覆實踐,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終於獲得了預報「對頭風」的主動權。革命實踐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一道路。冬季低雲確實很「絕」,但決不是不能認識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反覆實踐,冬季低雲的變化完全能夠掌握起來。

為了掌握低雲變化的第一手資料,冬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同志們不分晝夜地站在山頂,迎着刺骨的寒風測溫度、查風向、記時間;有的同志冒着嚴寒,從山頂到山溝,仔細地觀察低雲來到時大自然的變化;還有的同志不怕麻煩,把每次低雲到來的許多情況作了非常詳細的記錄,整理成資料,定期召集大家進行分析。那個時候,我們對低雲的到來和濕度的變化到底有什麼關係弄不清,於是,氣象員每隔一個小時就跑出去觀察一次濕度計。放濕度計的百葉箱正好在風口上,寒風一吹,濕度計下面的紗布凍得硬棒棒的,顯示濕度的變化就不準確了。我們就在觀察前捧着一杯熱水逐漸浸潤紗布,使它化開,濕度計就恢復了正常。可是在風口上呆得時間一長,手凍得發紅,腳凍得發麻,北風抽打在臉上象刀割一樣痛。然而,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不吃梨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從事艱苦的實踐不能怕這怕那。我們一天二十四次觀察從不間斷,一直測量了整整一個冬天,終於獲得了完整的準確的數據。實踐出真知,干中出科學。通過實踐,我們不僅對低雲的變化有了感性認識,而且發現在低雲到來之前是有許多徵兆的。比方說,北邊天空總是有零零碎碎的雲塊陸續飄來,風速逐漸加大,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增高;有些年紀大的人感到關節酸痛;圈裡面的豬銜草做窩;等等。只要留心觀察,認真分析,並根據這些現象及時預報低雲到來是完全可能的。有一次,部隊正在進行飛行訓練,氣象值班員忽然發現天上有幾塊零星碎雲從北邊飄來,再看看北風越刮越大,機場周圍的溫度和濕度都開始變化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低雲很快就要到達機場上空啦。我們及時向指揮員作了報告,並建議停飛。戰鷹一架架迅速返回機場,當最後一架安全着陸不久,狂風卷着烏雲沒頭沒腦地向機場蓋過來,沒幾分鐘,天氣就變得陰沉沉的了。

由於我們逐漸摸索到了冬季低雲的一些規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大大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同志錯誤地認為,低雲的變化規律我們掌握的已經「差不多」了。但是不久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早晨,天陰沉沉的,低雲布滿了機場上空。象這種天氣,飛行訓練肯定是搞不成了。可是為了響應毛主席關於「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偉大號召,早日練好殺敵本領,飛行部隊焦急地問我們:下午會不會轉晴天?能不能飛行?我們查了查頭天發出的預報,這天將全天低雲,心想:冬季低雲的脾氣被我們摸到了,預報起來就好比「臉盆里摸魚——十拿九穩」,出不了啥錯。於是隨口回答:「天氣一時半會兒變不了,今天就別準備飛啦!」不巧,這次偏偏預報錯了。午飯後,雲消日出,天氣格外晴朗,是飛行訓練難得的好天。但由於沒有提前準備,錯過了機會,影響了飛行訓練。

這件事為我們敲起了警鐘。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再次學習《實踐論》。毛主席教導我們:「從事變革現實的人們,常常受着許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學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客觀過程的方面及本質尚未充分暴露)。在這種情形之下,由於實踐中發現前所未料的情況,因而部分地改變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變的事也是有的。」

通過學習,原來認為「差不多」了的同志深有體會地說:客觀事物是複雜的,人的認識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一次正確,兩次正確,不等於「一貫正確」;一次成功,兩次成功,不等於「全部成功」。「差不多」的思想是形而上學的「一次完成」論在我們頭腦里的反映。認識提高了,再回頭檢查過去的工作,大家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有時低雲維持在機場北邊,但並不影響機場的天氣?為什麼有時低雲來勢迅猛,風雪交加,但不久就雲消雪停?為什麼有時低雲很少,但在機場上空停留的時間卻很長?……這麼一分析,提高了我們繼續實踐,繼續認識的自覺性,同志們再也坐不住了。為了弄清低雲的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規律,我們分頭到遠遠近近十幾個氣象站把幾年的氣象資料抄回來,又對駐地周圍的地理環境作了進一步調查。許多同志不畏數九嚴寒,跑出幾十里地堅持觀察測量,還到很遠的氣象台去請教。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冬季低雲的秘密進一步被揭開了。原來,我們這裡經常受到北方寒流的襲擊,這些寒流經過機場北邊的特殊地形,底層溫度升高,水氣增加,升到空中,形成低雲。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們這裡低雲的多少和停留的時間主要由寒流的強弱和持續的時間來決定。如果寒流不強,和南邊氣流的勢力差不多相等,低雲就會被截在機場北邊,遠遠望去好象就在周圍,可機場附近的天氣卻很好。如果寒流只是一陣子,在機場上空停留的時間很短,低雲很快就會消散,天氣迅速轉好。如果寒流勢力強,「占領」了機場上空,低雲就會在機場北邊形成後源源不斷地移過來,長期籠罩着機場。從這個認識出發,再預報低雲的時候,我們就反覆比較南北氣流的強弱和變化,預報出低雲的多少和停留時間。就這樣,我們對冬季低雲變化規律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

現在,廣大指戰員都親切地稱讚我們是「觀測風雲的紅哨兵」。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天氣變化的特殊規律我們沒有掌握。但是我們相信,只要堅持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道路,就沒有掌握不了的規律,就能當好「觀測風雲的紅哨兵」。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