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地質工作要努力為礦山建設服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地質工作要努力為礦山建設服務

——雲南省地質局多快好省找礦的調查
雲南省革委會報道組 地質局調查組 聯合調查
1971年10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對於地質工作來說,找什麼礦?在哪裡找礦?怎樣找礦?雲南省地質局多年的實踐,充分說明了這裡有兩條路線的鬥爭。需要什麼礦

就找什麼礦[編輯]

找什麼礦?是他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個東西就什麼都好辦了。」雲南省地質局從自己的實踐中認識到,「以鋼為綱」,是發展我國工業唯一正確的方針,也是發展地質工作唯一正確的方針。因此,他們給自己提出了以鐵為主,綜合找礦,力爭礦產資源配套的明確目標。

這樣做,是經歷了一場激烈鬥爭的。一九五八年,在大辦鋼鐵的群眾運動中,雲南省發現了一千一百多處鐵礦點,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可是,到了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劉少奇一夥借「調整」工業之名,行扼殺地質工作之實。當時有個隊正在勘探一個鐵礦,鑽孔剛打了半截,就被迫拔鑽轉移。一九六一年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這個局只有少數地質隊找鐵礦。這樣,就使雲南的礦山建設長期處於停滯狀態,鋼鐵廠的高爐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因為鋼鐵產品滿足不了需要,以致全省工業品自給率一直很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徹底批判了地質勘探不為礦山建設服務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這個局的地質隊伍才重新投入了為鋼鐵工業找礦的戰鬥。

他們集中了全局百分之七十的力量找鐵礦,找為鋼鐵配套的礦產。這樣做的結果,五年時間探明的鐵礦工業儲量,就等於過去十年的六倍。地質勘探的發展,促進了礦山建設的發展。由於首先滿足了當前建設的需要,從而使他們得以騰出手來,高瞻遠矚,加強戰略和戰役偵察,又為國家建設新的工業基地提前準備了礦產資源。 有了可靠的鐵礦資源,還得要有足夠的燃料和輔助原料。他們提出了:「國家需要什麼礦,我們就找什麼礦」的豪邁口號。一個正在建設的鋼鐵廠需要一種煉焦的配煤,他們聞風而動,立即投入了找這種配煤的戰鬥,終於,保證了這個鋼鐵廠的按時投產。目前,全省發展鋼鐵需要的各種礦產資源如錳、石灰石、白雲石、耐火粘土和煉焦用煤,絕大部分可以得到滿足。

在狠抓鋼鐵資源的同時,也不放鬆其它礦產的勘探工作。他們根據國家工業建設的當前需要和長遠需要,根據云南省有色金屬礦產豐富的特點,有計劃、按比例地安排了各種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探工作,積極開展綜合找礦和綜合評價。這樣,他們對近兩千個礦點進行過普查勘探,探明了一批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為全面發展雲南省的工業建設準備了必要的礦產資源。

努力找「近、富、淺」礦[編輯]

在哪裡找礦?是他們碰到的第二個問題。這也是有過深刻教訓的。昆明鋼鐵廠附近曾發現有二十多個鐵礦點,但是由於當時片面追求儲量的增長,一心想搞「驚人的名堂」,根本看不上近在眼前的這些小礦點,卻跑到一千公里以外,花了兩年時間,找了一個據說儲量差不多夠昆明鋼鐵廠「吃」一百年的大鐵礦。

結果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遠在一千公里以外找到的大鐵礦由於交通不便,無法開採;昆明鋼鐵廠附近的小鐵礦由於沒有探明,也無法開採。致使這個廠的有些高爐長期不能投產,投產的高爐也長期不能吃飽。一九六八年,這個局的革委會成立後,馬上集中地質隊伍,配合原來就在這裡進行勘探的冶金部門地質隊伍,在這個鋼鐵廠的附近和較近的地區,迅速探明了一批埋藏較淺的中、小型富鐵礦,使探明的富礦儲量大為增長,不僅保證了這個鋼鐵廠已建高爐全部投產,而且還為它的擴建準備了鐵礦資源。

實踐證明,地質工作要很好地為工業建設服務,就要努力多找快找近的、富的、淺的礦。近,就是距離已建或將建的工礦企業近,或靠近鐵路兩側,江河兩岸,便於運輸,利於戰備;富,就是礦石的品位高,可以減少運輸量,有的可以直接入爐冶煉;淺,就是距地表近,容易建設,容易開採。多找這樣的礦,可以省去大批設備,節約大量投資,加快建設速度,大大有利於礦山建設的多快好省。

對於不具備近、富、淺三個條件的礦體,也不是一律不去勘探,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有一個近而淺的貧礦,長期未被開採利用。他們經過反覆調查研究,終於在貧礦中探明了部分富礦的儲量。有的近而淺的貧礦,還可以實行綜合利用,使「貧」變「富」。有個近而淺的鉑礦,所含幾種貴重金屬都不夠開採品位,他們就和有關科研、生產單位,積極研究試驗,使這個礦體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無用成份」得到綜合利用,相對地提高了礦石的品位。使這個礦從沒有開採價值變成很有開採價值。

對雖遠但又淺又富的礦,也要探明,以便當地群眾開採,促進地方工業發展,遠也就變成近了。幾年來,地質勘探的成果,對雲南一些地方的「五小」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遠而深的大富礦,只要戰略地位重要,有利改善工業布局,也有必要探明,以便興建礦山,修築鐵路,遠又轉變為近了。他們探明的一個大型鉛鋅礦,就具有這樣的價值。

根據近、淺、富這一原則,雲南地質局曾對過去發現的礦點,進行了全面複查,首先探明那些靠近廠礦和鐵路沿線的淺而富的礦,以便礦山建設儘快利用。

集中力量快速找礦[編輯]

怎樣找礦?這是他們碰到的第三個問題。過去,他們在勘探工作中,常常是不分主次,分兵把口,曠日費時,不見成果。文化大革命中,他們為了儘快探明礦山建設迫切需要的資源,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教導,組織區域調查、物理探礦、化學探礦、普查等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兵力,聯合作戰,用較短時間,出較大成果。

例如,為了就近解決一個鋼鐵廠需要焦煤的問題,他們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僅僅兩年的時間,就探明了一個儲量很大的優質煤田,保證了這個鋼廠的需要。距離比探了十二年還未探明的另一煤田縮短了百分之九十七。由於採取這種辦法,勘探的時間大大加快,過去往往需要兩三年才能探明的鐵礦,現在不到半年時間就探明了。

在加快地質勘探的過程中,他們堅持邊勘探,邊收集資料,邊綜合整理,及時提交地質成果。一般在勘探結束後不到一個月,即可編寫出地質報告。

雲南省地質局的廣大職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全心全意為工業建設服務,堅持以鋼為綱,先近後遠、先富後貧、先淺後深的找礦方針,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取得了顯著成果,完全改變了勘探脫離建設,建設等待勘探的狀況,大大促進了冶金工業的發展。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探明的礦藏利用率僅百分之三十二,文化大革命中探明的礦藏利用率達百分之八十八,提高了一倍以上。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