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03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三
[編輯]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王論品第五之一
[編輯]爾時國主嚴熾王聞大薩遮尼乾子所說正法,歡喜信受,即時問訊大薩遮尼乾子言:「大師仁慈而能遠涉遊化眾生,道路多難,不審大師,四大調和,氣力安不?眾生易化不?諸弟子眾如說行不?幸蒙大師不恥我國,今得奉見聞說正法,我心歡喜,如見慈母、如饑得食、如渴得水、如裸得衣、如貧得寶、如熱得涼、如寒得火、如盲得視、如聾得聽、如囚得赦、如賤得貴、如迷得返、如學逢師,我心歡喜,亦復如是。」復作是言:「大師當知!我從向來心自思念:『正法難聞、良師難遇、人身難得、諸根難具、正見難生、信心難發、合會難俱、自在難逢、太平難值,如是諸難我皆免離。』今遇大師,如入大海欲採珍寶,得大寶渚。我有所疑悉欲請問,惟願大師賜決所疑!」
時大薩遮尼乾子告嚴熾王言:「隨王所疑今悉可問,我當為王分別解說,除決所疑,令王開解。」
爾時嚴熾王見大薩遮尼乾子聽許問已,心生歡喜而發問言:「大師!何等生法?何等住持?於何法上而有此名?」
薩遮尼乾子言:「大王當知!所言生者,謂諸眾生;言住持者,謂器世間;言眾生者,謂五取陰聚,名為眾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陰?謂:色取陰聚、受取陰聚、想取陰聚、行取陰聚、識取陰聚。大王當知!依此五法,說名眾生,說器世間。說眾生者,謂攝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說器世間者,謂攝虛空、地、水、火、風。」
王言:「大師!誰能護此一切眾生?誰能護持此器世間?」
答言:「大王!皆是眾生自業果報,及王國主力能護持。」
王復問言:「大師!云何自業果報能護眾生?」
答言:「大王!有諸眾生自業增上果報力故,而生勝處。而彼眾生於一切物無悋護心,不生彼我、自他之心,一切所須資生之物,不加功力隨念具足,盡其命住安隱快樂,離麁病苦、寒熱、饑渴種種痛惱,亦無惡心迭相加害,亦無欺誑虛妄之心,聚落、城邑七寶莊嚴,常行勝樂妙觸境界,滿足千歲壽盡捨身,而生天上善道受樂。如此所謂北欝單越業護眾生。大王當知!復有眾生依於自業果報力故,生勝妙處,身有光明,飛騰虛空,處禪悅樂,以為美食,不入胎生,壽命無量,住世長遠,如此所謂劫初眾生。大王當知!復有眾生依自業報過去功德勝因力故生世間中,而知敬心尊重父母及家尊長,並諸沙門淨行人等,以為福田,常行善行,作所應作,畏於惡行,常受善持五戒、八戒,而作布施集諸福德。此謂劫初第二時中善根眾生。大王當知!爾時眾生善根滿足,不起諸惡,是故世間未立王法,如是名為自業果報能護眾生。」
王言:「大師!如是業護我已知竟。云何名為國主王力能護眾生?」
答言:「大王!諸王眾生是眾生主,而彼主力能護眾生。」
王言:「大師!彼諸王等何故名王?」
答言:「大王!王者民之父母,以能依法攝護眾生令安樂故,名之為王。大王當知!王之養民當如赤子,推乾去濕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當知!王者得立,以民為國;民心不安,國將危矣。是故王者,常當憂民如念赤子,不離於心。當知國內人民苦樂,以時安行,知水、知旱,知風、知雨,知熟、不熟,知豐、知儉,知有、知無,知憂、知喜,知老、知少,知病、不病,知諸獄訟、知有罪、知無罪、知輕、知重,於諸王子大臣諸官知有功者、知無功者,如是知者名不離心。大王當知!王於國內如是知已,以力將護,所應與者,及時給與;所應取者,念當籌量;役使知時,不奪民利;禁肅貪暴,民得安樂——是名攝護,名之為王。
「大王當知!王有四種:一者、轉輪王;二者、少分王;三者、次少分王;四者、邊地王。轉輪王者,有一種轉輪王,謂灌頂剎利,統四邊畔,獨尊最勝護法法王,彼轉輪王七寶具足。何等七寶?一者、夫人寶;二者、摩尼寶;三者、輪寶;四者、象寶;五者、馬寶;六者、大臣寶;七者、主藏寶。彼轉輪王如是七寶具足成就,遍行大地無有敵對、無有怨刺、無有諸惱、無諸刀仗。依於正法,平等無偏,安慰降伏。」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轉輪聖王統四邊畔?」
答言:「大王!以王四天下得自在故。」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獨尊最勝?」
答言:「大王!所出教令無違逆故。」
王言:「大師!云何護法?」
答言:「大王!修十善法,不令邪法殺生等壞,名為護法。」
王言:「大師!云何法王?」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以十善道化四天下,悉令受持離十惡業、行十善道,具足成就,名為法王。」
王言:「大師!彼轉輪王依何因得第一夫人寶?云何成就?」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夫人寶與己相對,受最勝樂,名為成就。」
「云何名為受最勝樂?」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夫人身中,常出無價栴檀妙香,口中常出優鉢羅華無價之香,身體柔軟如迦陵伽鳥——迦陵伽鳥在大海渚,彼諸眾生若有觸彼迦陵伽鳥者,即得遠離身諸疲勞,亦離饑渴並諸憂惱,受最第一無極快樂——轉輪聖王見彼夫人所受快樂亦復如是。
「大王當知!彼夫人身寒時能暖、熱時能涼,世間無人手能觸彼夫人身者。何以故?以離貪心不善業道,依善根因故,一切眾生觀察敬重,如母、如女、如姊妹故,而彼夫人於轉輪王生三種心,何等為三:一者、心常尊奉於王不生異心;二者、心常恭敬於王;三者、心常念轉輪王。何以故?以王能離貪心垢故。
「復次,大王!轉輪聖王夫人寶者,離於女人五種惡法。何等為五?一者、離於女人無志輕躁之心;二者、離貪餘男子心;三者、離於慳嫉妬心;四者、離於非處起貪顛倒之心;五者、轉輪聖王命盡彼亦俱盡。
「復次,大王!彼夫人寶有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者、知念不違王心;二者、能生千子具足;三者、自然姓尊豪貴;四者、能令住處具足一切資生;五者、若王與諸女人受欲樂時,不起嫉妬、瞋恨、惡心。
「復次,大王!彼轉輪王夫人成就三種功德。何等為三?一者、離惡口;二者、離邪見;三者、若王餘行不在五欲境界不能動心。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夫人捨身,生於天上。何以故?以離貪嫉故,如是名為轉輪聖王夫人功德,令王受於最勝上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彼摩尼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第二摩尼珠寶,得受最勝光明資生無上樂故。」
「云何最勝?」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摩尼珠寶有八種功德。何等為八?第一功德者,彼摩尼寶於夜黑闇放大光明,如秋滿月,光明能照一百由旬,至於夏日眾生患熱,以摩尼寶放光觸身,得清涼故。第二功德者,轉輪聖王若行曠野無水之處,眾生饑渴時,摩尼寶即放八味具功德水,充足饑渴。第三功德者,轉輪聖王有所須者,一切皆從摩尼寶出。第四功德者,彼摩尼寶有八楞相,一一楞中出種種光,謂青、黃、赤、白、頗梨、紅、紫。第五功德者,彼摩尼寶在所,能令一百由旬所有眾生,皆離病苦常得定心,所作善業無空過者。第六功德者,彼摩尼寶所住境界,無諸惡龍能放毒氣,雹風、惡雨傷害眾生。第七功德者,一切山川、溪谷、溝澗、泉水乾竭悉令還復,樹林、草木、華果枯悴能令滋茂,鉢頭摩等池水華林一切具足。第八功德者,彼摩尼寶所在之處,人民無有疾疫諸毒非時死者,至於畜生:虎、狼、師子、蛇、鼠、貓、狸、鷹、鷂之類相食噉者,不起害心。
「復次,大王!轉輪聖王千子滿足,身體洪壯,勇猛雄傑,降伏世間,隨順王命,能護大法,隨順法行,心能慈愍一切眾生,是名轉輪聖王摩尼寶用,令王得受最上勝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三輪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輪寶,所住之處自然降伏,得大勝樂。」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得大勝樂?」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所有輪寶具足,能有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功德者,彼輪寶體純閻浮檀金,具足千輻廣五由旬,顯現世間如第二日輪。二功德者,彼輪寶去飛騰虛空無能障礙,一日能行八千由旬。三功德者,隨順轉輪王心中念欲,詣四天王行四天下——南閻浮提、西拘耶尼、北欝單越、東弗波提——時彼輪寶隨王念處,即飛虛空,在前而去,依彼輪力,四兵象馬及車步等,一切悉皆飛騰而去。四功德者,所有不伏轉輪王者,王若心念,而彼輪寶隨所念處即飛而去,悉令降伏。五功德者,彼輪寶勢無有敵對,一切小王見者降伏,以轉輪王依法修行離瞋心故,是名轉輪聖王輪寶之用,令王受於最勝大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四象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於象寶,受於第一最勝乘樂。」王言:「大師!云何名為最勝乘樂?」
「大王當知!彼大象寶猶如良馬,調伏柔軟,隨自在用,降伏他國。七支善住,所謂四足、首及陰、尾,是七種支善住大力,力能堪敵凡象千數,白如凝雪。譬如帝釋伊羅鉢羅象,一切凡象無能現前來嗅香者。大王!彼象能於三處有自在用,所謂虛空、水中、陸地。大王!彼象能速疾行,一日三匝行閻浮提。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乘象王者,彼時象王與王心同,隨王念處即從而去,行步平正猶如鵝王,不疾不遲、不曲不戾,凡人中行不令驚怖,乃至女人有摩觸者,心不瞋嬈。至鬪戰時,極能現大兇害之相,不可侵近。行、住、坐、臥、眠、食、拘繫,一絲能掣牽挽去住,隨順無違,是名轉輪聖王象寶之用,令王受於最勝乘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五馬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馬寶,受最迅疾第一乘樂。」
王言:「大師!云何迅疾?」
「大王當知!彼馬寶者,色白如彼拘牟頭華,天旋輪文遍滿身相,不大、不小、不高、不下,身體正足,心性柔軟,善能調伏,如帝釋王婆羅何馬隨意去住,一日三遍行閻浮提,無疲勞想。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馬寶之用,令王受於第一迅疾上勝乘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六大臣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得大臣寶,令王閑遊,得受第一無事勝樂。」
王言:「大師!云何無事第一勝樂?」
「大王當知!彼大臣者,代王理政一如王心,憂國忘身,不營私務,念護百姓,如養雙目,隨王所念,如念即辦,不礙不著,修行正道,離於非法,隨時隨處不行惱害,正依王命行十善法,不違善行,不違如法,不違如法義,皆能具足。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大臣寶用,令王得受第一勝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七主藏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主藏寶,滿王願心安隱受樂。」
王言:「大師!云何滿足安隱受樂?」
「大王當知!彼主藏寶有大功德,一切諸山、深澗、幽谷、曠野、川澤、丘陵、堆埠、坑坎高下不平之處,能以金剛寶、因陀羅寶、摩羅迦多寶、馬瑙寶等一切珍寶以用填滿,而寶不盡,何況金、銀、琉璃、頗梨不在數者。彼主藏寶心常歡喜,無諂曲相,無異心相,不生他惱,一切見者心皆歡喜。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主藏寶用,令王滿足一切願樂。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具足如是七寶用故,王四天下及諸龍王、二種天王——謂四天下、三十三天——共天帝釋分座而坐,以依離一瞋恨、惡心、不善業道,得如是等七寶具足,受用勝樂,何況具足行十善道!「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復有七種名為軟寶,所有功德少前七寶。何等為七?一者、劍寶;二者、皮寶;三者、床寶;四者、園寶;五者、屋舍寶;六者、衣寶;七者、足所用寶。」
王言:「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一劍寶,有何等用?」
「大王當知!彼劍寶者,轉輪聖王所王國內,若有心念違王命者,時彼劍寶即從虛空飛往詣彼,彼諸小王見即降伏,拜問劍寶,而彼劍寶不起殺心害一眾生,是名轉輪聖王劍寶功德,一切國土不加刀仗,自然隨順。」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二皮寶?」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所有皮寶者,海龍王皮出大海中,大海商主所持奉獻轉輪聖王。彼皮寶身廣五由旬、長十由旬,體淨鮮潔,光曜白日,火燒不焦,水漬不爛,猛風摧岳,吹不能動,體含溫涼,能卻寒熱,隨王去處皮寶亦去,而彼皮寶隨轉輪王所有士眾,滿十由旬遍覆其上,能作屋舍,充足一切人眾所居,而彼人眾各得別屋,不相防礙,是名皮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三床寶?」「大王當知!彼轉輪王所有床寶,立能平正安隱不動,不高不下、不廣不狹、不長不短、不坤不垤、不堅不軟、不澁不滑,柔軟得所。若王入禪坐彼床寶,即入解脫禪定三昧;若王欲起貪、瞋、癡心,坐彼床寶即時俱滅;女人見王坐寶床者,即皆得離貪、瞋、癡心,是名床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四園寶?」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若欲入於禪定之時,入彼園中即得定心;若王欲受五欲樂時,入彼園中,依王所行善業功德,諸天界中所有可樂,華果、諸鳥、泉水、流水、池水、河水、妓樂、歌舞、戲樂之具,於彼天中自然隱沒,現於王前。時轉輪王亦如諸天受諸欲樂,是名園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五舍寶?」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若入彼屋,欲見日月彼諸星宿,即彼屋內一切悉見;彼天宮殿所有種種殊異珍翫,悉見無礙;彼諸天中所作妓樂,屋中悉聞;即離憂惱一切疲勞,於睡眠中極受快樂。於其睡中,夢見種種希妙瑞相。寒時暖風,柔軟香美;熱時涼風,清冷適悅,受快觸樂。夜二分眠,第三分起,遠離睡眠,起受法樂,第四分中說法教化,是名舍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六衣寶?」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所有衣寶,無如世間絹布絲縷,縱橫文章第一柔軟,一切塵垢不能點污,著彼寶衣,即離寒熱、饑渴、病瘦、憂惱、疲極。大王當知!而彼衣寶,火不能燒,刀不能割,水不能爛,是名衣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足所用寶?」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足所用寶者,所謂鞾等,若王著者,涉水不沒,如行陸地;入火不燒,如清涼池。王欲遊行,步受戲樂,雖復遠行百千由旬,不覺疲極,是名足寶功德之用。
「大王!是名轉輪聖王七種軟寶,是十善中少分習氣功德果報,非正具足十善業道。」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遍行大地無有敵對?云何名為無有諸刺?云何名為無有諸惱?云何名為無有刀仗?云何名為依於正法?云何平等?云何名為安慰降伏?」
答言:「大王!遍行大地無敵對者,以遍大地得自在故。無諸刺者,以無惡對怨敵刺故。無諸惱者,不以強力威逼人故。無刀仗者,離於刀仗不行損害故。依正法者,以離非法貪瞋癡,使行於正法,化愚闇故。平等者,等慈眾生,如念一子不偏護故。安慰降伏者,餘王眾生各各住處,不移不奪安隱住故。何以故?大王當知!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彼時彼處所有城邑,有諸小王。彼諸小王迎轉輪王,而作是言:『大王當知!此諸大地如是安隱、如是滿足、如是大豐、如是大樂、如是無病,衣服、飲食自然而得,無諸苦惱,多諸眾生、人民、象馬,一切滿足,皆是大天聖王所有,隨王受用。
我等隨順大王教命,無敢違逆。』時轉輪王告諸王言:『汝諸王等,各安汝國,我來為汝,不為國土。汝等當依正法行化,莫依邪法,依平等心,莫依偏心。汝等國內,若邪法起速除滅者,是順我命,名受汝國;若不除滅,我當與汝極大重罪。』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護諸眾生。諸小王者,謂少分王、次少分王、邊地王,彼二種王隨順轉輪聖王教令。大王當知!如是名為大地國主王化眾生。」
王言:「大師!諸餘小王依何等法,治國養民得為如法?」
答言:「大王!諸小王等,依王論法,以道治國,護諸眾生,除轉輪王。何以故?轉輪聖王出在世時,彼時眾生離諸不善惡貪法心,離顛倒貪心,離邪見心,彼彼諸國無有非法屠獵師等。何以故?依法王法,明識罪福,心不迷悶,不疑於法,動則合理,不生過非故。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依自業力功德護持於彼世,時諸小王論一切不行。」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