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下郡國利病書 (四部叢刊本)/冊二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冊二十一 天下郡國利病書 冊二十二
清 顧炎武 撰 清 錢邦彥 撰坿錄 崑山圖書館藏稿本
冊二十三

安丘縣志論曰余觀條鞭法非即宋免役雇役者哉行之有

十利焉通輕重苦樂於一邑十甲之中則丁糧均而徭戸不

苦難一也法當優免者不得割他戸以私䕃二也錢輸於官

而需索不行三也又折閲不賠累四也合銀力二差倂公私

諸費則一人無叢役五也去正副二戸則貧富平六也且承

稟有制而侵漁無所穴七也官給銀於募入而募人不得反

復抑勒八也富者得弛擔而貧者無加額九也銀有定例則

冊籍清而詭𭔃無所容十也所謂此法終不可罷者邪然四

差合徴則力難畢完輸銀在官𫝑且輕用以難完當輕用則

折閱必多一旦有意外水旱災傷之蠲部𣲖軍興諸卒然之

務將於何取給之若欲預爲之羨以備蠲減如宋曾布所言

則浚民者將濡首焉是先病之也於郤慮豈有當哉余以爲

(⿱艹石)摉田蓋田寛則賦縮賦分則徭輕相爲低昻者也昔洪

武時嘗遣國子生武淳等覈實天下田土作魚鱗啚冊各有

定額安丘畇田得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三頃九十五𤱔有畸

已復令山東等處額外荒田盡力開墾不起科以此知安丘

之田未墾者尚多也二百年來民昌物阜其間墾者必衆而

賦不加縮何也嘗即李翺平賦書推之法半歩曰武二武曰

歩歩方六尺今鈔二百四十歩之謂𤱔三百有六十歩之謂

里方里之田五頃有四十𤱔十里之田五百有四十頃百里

之邑提封田五萬有四千頃除山澤邑居三分去一爲田三

萬六千頃安丘絶長𥙷短地方百餘里除今諸額外尚餘二

萬二千三百餘頃此豈盡荒者哉則良田匿而未盡出者容

有也今法開墾者畒科粟三升俟大造之年升其肥饒者爲

下則似亦譱矣然豪有力者所墾連阡接陌不納一粟小民

方襏襫而冀半穗乃輙履畒而糓之是爲豪有力者⿰區支 -- 敺也將

柰何今邑令熊公梢一稽察即得(⿱艹石)而頃固知法無不𡚁在

奉行者何如耳倘嗣是者無墮其績則十年之後可得田四

分之一又於良田飛詭影射者盡法傁羅使豪猾無所

則可得田五分之一緫之得弱半焉夫多一分田則減一分

 賦即折半計之亦可減租賦之十三四矣其於民力不愈寛

 哉即有意外之蠲𣲖其額當不溢於今日豈直為此廩(「㐭」換為「面」)廩(「㐭」換為「面」)

 ⿱⺾⿰𩵋禾 -- 蘇綽有雲今所爲制(⿱艹石)張弓然非平代法也後之君子孰從

 爲弛之嗚呼長民者念之哉

益都金嶺鎮係重地鎮以官兵仍選風力官領本鎮及胡田並

 孟坵山前後十數莊鎗手廵防又於柳行東西東侯髙等莊各

 立莊頭一人不時稽查以絶鉛礦之徒投寓與顔神鎮長峪道

 官兵犄角䇿應顔神鎮添設官兵防守仍選委干總督同義民

 領本鎮及八陡西河等處鎗手廵防與金嶺鎮長峪道官兵犄

 角䇿應 長峪道自臨淄起至萊蕪長三百里界両山間中通

 淄河官司罕至前此莫聞屢詢互蔽及親歴南丘朱厓馬祿太

 河源泉邀兎崖石馬直抵青石嶺始得其故俱係要地而朱厓

 源泉二集塲尤甚其民至老不識城府亦不在編民之列頑悍

 獷鷙盜賊之藪也且西去府六十里𬨨巨山十數重即通此路

 選委義勇官一住朱厓集一住源泉集各分領近地鎗手徃來

 廵防遇有盜賊及塩礦徒併力擒之仍不時差官宻訪以防𨼆

 蔽與顔神鎮金嶺鎮官兵犄角䇿應 洰洱店在縣東三十五

  里至堯溝十五里東為登萊通衢團長住堯溝防守 小澗店

  接臨朐赤澗店十五里路頗迂僻區長住赤澗防守 懶柳𣗳

  在縣東北十五里至口鋪店二十五里接昌樂塩徒經由之路

  區長住口鋪防守 鄭母店在縣東南四十里居民二千家路

  接夀光昌樂界區長守之

 臨淄 石槽城在縣東二十里東接壽光塩徒必由之路 白兎

  坵集在縣北三十里東北通樂安塩徒徃來由此 淄河店在

  縣南十五里係重要路義民恊同廵檢官守之 陸天務在縣

  西四十里通髙苑慱興長山新城界係塩徒要路

 慱興 利城鎮在縣東三十里係塩徒要路 黃店村在縣北一

  百里係盜賊之區 柳橋鎮在縣南二十里係塩徒要路 陳

  虎店鎮在縣西二十五里係盜賊之區 於家林村在縣東北

  四十里接髙家度鎮係塩徒要路

髙苑 鄭家店在縣東北三十里係塩徒必由之路 柴家店在

 縣北十五里係塩徒要路 田鎮在縣西北三十里係盜賊出

 沒塩徒經行之路 岔河至通濟橋在縣南七里係塩徒要路

樂安 南路大王橋去縣二十里居民五百家與彭家道口相連

 塩徒經由之路 東路從王家崗來𬨨髙家港𬨨王家店小張

 張郭𬨨臨淄大夫店令住王家店咽喉之地守之 西路從新

 鎮來𬨨新店田家莊新集碑寺口徃愽興縣𡧓防守 中路從

 小清河起𬨨神堂燕児口尹家店石村𬨨楊趙徃大夫店去定

 令在石村守之 塘頭寨添義民率領民壯與百戸恊守 馬

 市添義民率保甲鎗手廵守

夀光 侯鎮在城東五十里去廣陵鎮十五里通濰縣大路南通

 臨朐塩徒之路義民領民壯鎗手恊同廣陵鎮廵檢兵防守

 官⿳亠口⿱冖至 -- 臺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縣北八十里産塩義民領民壯鎗手守之 彭家道

 口夀光樂安二縣之界塩徒自官⿳亠口⿱冖至 -- 臺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髙家港新鎮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皆由此

 義民領民壯鎗手守之姫家橋張家莊集在縣西北三十里塩

 徒徃來之路義民領鎗乎守之

昌樂 逺里店在縣東二十里接濰縣界塩徒多由此 克溝店

 在縣西二十里係塩徒經行處 唐郚店在縣南七十里接臨

 朐安丘界塩徒多由此 堝坨店在縣東南六十里接安丘濰

 縣界宜守之

臨朐 破丘在縣西八十里通八陡集經時布莊露瞳諸路本集

 居民三千家今𧇊其太半宜守黒山畧水二洞 上莊田村莊

 城東南十里塩徒小路 西菴廟在城西十里塩徒之路 穆

 陵関蔣峪辛寨店俱盜賊徃來之路 柳山集通益都縣鄭毋

 集塩徒之路以上各設區長防守白塔集在太平嶺東南牛

 沐嶺之東即安丘縣差義勇官領鎗手防禦與鎮集為犄角之

 勢又領兵䇿應以防突來之盜

安丘 東南石埠與莒州管帥店相近時有盜賊 西南牛沐店

 係莒州臨朐三界有山多盜且與太平嶺相近宜守此 景芝

 店四逹之路亦重地也委官同區長守此 馬思店在縣北二

 十里通濰縣巨盜竊𤼵宜守此

諸城 黃草関在縣西南一百里九仙山西塩徒自新泰萊蕪莒

 州沂州來者㑹此委區長防守 錦衣衞口在縣南一 百二十

 里係九仙山南口通莒州日照安東贛榆盜賊之區委區長守

此 呉太墳在縣南九十里係九仙山北路通東莞安丘臨朐

 顔神塩徒之路委區長守此 柴溝在縣東北一百里接髙宻

 且僻逺多盜委區長守此 李長集在縣北六十里與安丘接

 界委區長守此 在城並只溝集西路一路委義勇官守此

蒙隂 九女関係南北通路盜賊要區委義民在長馬莊守之

 髙都店惡溝去縣三十五里與新忝縣通塩礦徒俱由此四顧

 六七十里無人跡委義民在髙都店守之 寨手黃莊通大王

 莊多盜委義民官在寨子守之 坦埠舊寨係莒州塩徒要路

 委義民官住寨守之  魯村張莊係礦徒出沒之地委義民住

 張莊守之 桃曲店與紫金𨵿䇿應亦重地委義民住桃曲守

 之

莒州 東莞集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與安丘接係重地委區長防

 守 管帥店在州東北九十里與諸城縣接亦重地委區長防

 守 公婆山在州西三十里與沂水接盜賊徃來小徑委區長

 防守 十字路葛溝在州南一百一十里與沂州接塩礦盜賊

 要路委區長與両廵檢司恊守 屋樓鎮在州東四十里與諸

 城日照接亦隘地委區長防守

沂水 蒙山東垜児山莊集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北通𫎇隂南

 通費縣盜賊之藪山有觀菴七十二處委義勇官率鎗手三百

 各守之 下位鋪在𫎇隂坦埠集左在縣正西六十里係塩徒

 要路委區長率鎗手二百名守之 述水馬站髙橋在縣正北

 穆𨹧𨵿來路盜賊出沒無常委區長率鎗手三百名守之 蘇

 村集在縣正南五十里通郯城沂州𪧐遷響馬出沒之途委區

 長率鎗手三百名守之 河陽集在縣南一百里接連葛溝沂

 州界響馬來路委區長在本集防守 東里店在金星頭汶𫎇

 峪來路委區長及義勇官守之

日照 巨峰寨在縣西南七十里莒州邳徐塩徒要路 風史山

 在縣正南六十里通安東衛大路去濤洛場十五里 沈疃集

 在縣正西七十里莒州界塩徒盜賊小路 兩鄉集在縣正北

 五十里去九仙山錦衣衞口十五里盜賊之路 紅寗溝在縣

 西此一百里通安立小逕盜賊出入之處以上各委區長守之

長山 宰村去縣三十里 焦家橋去縣三十里各有居民三百

 家俱塩徒要路委義勇官於焦家橋防守 長白山在縣西南

 三縣之界有夫荘居民三十家董家莊居民五十家在山下囬

 路峪居民三十家在山𪋤間係盜窩委義勇官董家莊防守

 城東石村房鎮常有響馬截人設東路廵邏官防守 城南周

 村店居民三百家與淄川接界群盜走集之所設廵邏官防守

淄川 磁窯務集山南通萊蕪西通章丘去淄川二十里土人𠒋

 野盜賊之㑹龍口店在縣東南十五里居民三百家人性兇

 野萬山要地設義勇官防守王村集在縣西五十里西北去

 長白山四十里長山章丘鄒平三縣之界大山連亘盜賊淵藪

 委義勇官守之而峪莊在縣正東長峪道居民稀少立區長

 領鎗手鎮之連風水店傅家莊委義勇官守之

新泰 兩縣山在縣東北四十里與𫎇隂相按産礦東通蒙隂石

槽莊西通髙峪鋪逹青州大路設官及區長徃來兩縣山髙峪

鋪廵邏接守青泥溝一帯 張家攔在縣西北三十里去宮山

 峪十五里多塩徒設義勇官及區長守張家攔兼邏宮山峪等

處 酒臺莊在縣東南三十里東通𫎇隂汶南集二十里西通

 泰安州泉河莊七十里塩徒要路設官及區長守酒臺莊廵邏

莊兼邏汶南泉河一帶 黃草𨵿在縣西北七十里去鴈翎関

 十五里通萊蕪兗州塩徒要路近有上四莊廵檢司弓兵二十

 名添設鄉長住鴈翎関與上四莊官兵恊力防守 牛家莊洪

 溝崖橫山口西通㤗安南通泗水盜賊之區設義勇官及區長

 住橫山口鄉長住張莊在牛家莊洪溝崖兩莊之間徃來廵守

萊蕪 大王莊在縣西北六十里南去劉元帥寨十里累生變逆

 東西北三路皆阻髙山峻嶺惟南靣通劉元帥寨為泰安山顔

 神山徑僻路可以扼截若守劉元帥寨即大王莊無虞矣委義

 勇官及鄉長守之 夾谷嶺在縣西南三十里與新泰楊柳店

 接盜賊之區委義民官守之 緑荳山在縣西北九十里與章

 丘縣長春嶺接多盜賊有王許店可截委區長守之 耆山在

 縣西七十里東通緑荳山西通泰安州界北通章丘縣盜賊之

 路有水北店可截委區長守之 李新莊顔莊在城東五十里

 礦徒出沒委義民官守之 青石関經吐子口𬨨劉元帥寨下

 㤗安係要地委義民官守吐子口與寨犄角䇿應

兵防論 按青齊為京師左輔各衞所官軍分班入衞制也二百

 年來頽敝已極𥙷捄之術不𬨨曰清勾撥𥙷二者而已然清出

 者十無二三解衞者旋復脫逃是清勾難濟實用矣不得已乃

 以官舍餘丁撥𥙷徒費虛名無益行伍乆則懼其撥𥙷並見在

 者而亦逃況地方頻年水患災傷民窮財盡官府追徴錢糧京

 邉之外視為緩賦以此軍士月糧鮮有及期者勉給春班而秋

 班又至矣夫𥙷軍則衞所難堪支糧則全運難給故京操啓行

 不但額數不敷而已班軍枵腹趨役武臣坐是黜罸亦何益於

 事哉聞之昔年京操稱能辦者至京徃徃借貸招募壯勇將班

 軍𧇊欠之數盡額𥙷給赴工比其返也查扣在衛月糧陪𥙷故

 官無欠軍之罪而軍無句攝之⿰扌⿳丆⺝⿱冖友-- 擾此或一䇿也又有司追徴月

 糧一時難於輳辦而班軍戒行促迫間有借支別項者頗稱權

 宜此在有司之賢者專之耳如近日河南民兵防秋而彰徳府

 每借之河道銀以濟用旋以民兵銀追徵至日還之緩急不失

 而事體兩便此又一䇿也今(⿱艹石)於五年推選之日必擇武臣之

 賢而才者為京操官不使蹋茸媕娿之軰𠫵於其內每京班赴

 操仍三令而督責之缺伍之軍隨宜而招募之可也回班之日

 聼其查扣月糧𥙷還亦無不可蓋京營得盡人之役而本兵無

 掛班之檄與全軍等耳操官亦何憚於扣除之嫌哉月糧全給

  招募自便操官賢善侵漁可免或曰班軍缺伍招募非制也今

  邉関新軍不奉詔行之乎月糧借支非法也今邉糧起觧不那

  移倉口乎此又調停緩急不可以膠拄為也審能行之數年則

  軍士知月糧不𧇊咸有樂行向徃之念不必清勾撥𥙷而行伍

  得休飬充實之資操官免降調之苦而國家𫉬拱衞之益矣故

  曰政無全善存乎其人

登州府志 元人通海運於沙門島設監置戌其時與城北為二

社皆蓬萊之民也我國朝漕會通河海運𥨊廢二杜之民無約束

之官乏通濟之利遂移附近郭失有恆業而島嶼聿空矣然膏腴

沃壌不受耒耜亦一遺利也近分營軍屯種於中𡻕有𭣣穫後又

招民開墾滿篝滿車悉土之毛悉可以果生人之腹也於以稱生

之之衆也非乎故議復二杜之業講詢消弭之策經國者酌之

周禮遺人掌鄉里之委積以恤民之艱阨後世惟朱子之社倉得

其意焉自社倉轉為縣倉縣倉轉為郡倉去民益逺則澤不下䆒

而古意失矣國初預備倉在黃縣者凢八所在寕海州者凢五所

餘者可以類推焉夫社倉在國初已行之矣


船𨾏有淮船有遼船有魚船有塘船有太倉船有𤓰洲船船無定數以

糧為數大者載糧千餘石次七八百石又次四五百石或二三百石僱募者什之七

官造者什之三

福山志 營後墩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灶 後墩在縣北二十里

郭家庒墩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八 角墩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鷄鳴墩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白 石墩在縣西北五十里 磁 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 城 隂墩在縣西北三十里 右 七墩福山

備禦官軍守暸 碁掌墩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浮 欄墩在縣西

北二十里 右 二墩孫夼鎮巡檢司弓兵守暸 木作墩在縣東

北二十里 埠 東墩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熨 斗墩在縣東北三

十里 現 頂墩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清 泉墩在縣東北四十里

 右五墩竒山守禦官軍守暸

嘉靖十七年二月山東廵撫胡纘宗奏青萊登三府地方舊有元時新河一道

南北距海三百餘里舟楫往來興販貿易民甚便之比歲淤塞不通商賈皆困

原設閘座故跡猶存惟馬家濠中多頑石乃元人䟽鑿未竟者今已募夫鑿通

尚有停口窩舖淺隘者一百餘里淤塞者三十里乞動支官帑開濬永爲民利

工部復如纘宗議詔從之

三十一年十二月工科右給事中李用敬奏開膠萊新河其略謂邇者河道湮

塞深妨國計聞之膠萊之間有新河道在海運舊道之西乃無人慾開通以避

海濤㠀嶼之險而未成者先是一東廵海副使王獻憫登萊之民土瘠人稀生

理不足皆由舟楫不通嘗按元遺跡鑿焉壕石底以通淮安商賈建新河等閘

八座以畜洩水患導張魯白現諸河以濟水道見今淮安之船由淮河直抵麻

灣卽新河之南口也由海倉直抵天津卽新河之北口也自南口以至北口僅

三百三十餘里各有潮水深入中有九穴湖大沽河諸流可引其淤塞未通宜

 量加濬者一百五里宜深加濬者三十餘里元人用功已開其三今之用功當

 任其二此皆彰明可見者乞選才望官一二員㑹同撫按官亟爲修舉疏入工

 部覆行所在撫按詳議昊奏

 三十四年二月罷開膠萊新河議先是御史何廷鈺請䟽濬新河詔遣廷鈺往

 會山東撫按官勘報至是言膠萊新河一帶係元人已開故道特因馬家壕南

 北長四里內有石岡難鑿而止前海道副使王獻曹鳩工聚財焚以烈火鑿通

 此濠隨於分水嶺南北河道併力挑濬設立閘座八處工已十之三四㝷以本

 官遷去土竟未就卽今此濠舊蹟猶存特兩岸沙土日乆頽下遂致淤塞挑濬

 亦不甚難至於分水嶺地本高阜故白河之水至此分流然度其地𫝑終不甚

 峻今在南者爲積沙所淤水惟北流若加開濬深廣中間雖有碙灘瀨諸反

 亦自人力可施司諸道臣至稱舊估二百七十餘萬恐必有増無減其委官通

 判羅士賢等所估亦稱一百六十萬兩臣雖心計不足如士賢所擬數三分之

歲給一分年終總挈工費幾何而次嵗固可定矣其通海一節則中間地𫝑旣

高若必使兩潮相接須濬深及八九丈恐濱海之池鑿下數尺水泉溢出人無

所置足𫝑必難成而所費眞不下數百萬矣計惟一味引河添設上下閘座䟽

理各處泉源隨宜因勢而為之雖未免重費而視鑿通兩潮猶為稍省第現河

之流不雨卽涸而白河其流亦微遇夏秋水泛則二河自合而沙恆多其膠河

無沙視現白二河源亦稍盛顧人在分嶺以北不逹於南張魯河雖無源而中

有泉亦必從東都伯之地引之計二十餘里然後可通沾河水𫝑大而沙尤多

(⿱艹石)於呉家口閘之下因小𣲖而引之可以濟南行之水但恐沙隨水走河溢受

淤蓋新河原係人力所開南北俱潮水所入之地惟其𫝑不甚峻故水泛不甚

衝決而水因潮逆則沙雖隨水泛而流亦因水緩而停必須歲歲挑濬而後可

此司道諸臣所慮泉源者也臣意於䟽理之時廣加尋引而於王副使所設八

閘如陳村楊家圈已損壞者興而葺之其餘完存者添而修之及膠河等處之

口亦添設小閘大約共計大小十三四座所增旣密啓閉以時自足濟用若猶

慮水泉㣲小閘不足恃則如委官築垻之説亦可瀦蓄不泄諸臣乃復慮山水

驟𤼵衝激之虞及出入河海船𨾏搬剝慮患計費至此可謂纎悉無遺矣至於

南北兩海臣偹查博訪知之頗悉在北者無風可以篙行南自淮安海口由雲

梯關至馬家濠風便不過三四日之程中有鶯遊山可以灣避又沿海岸一路

係行鹽地方少加䟽逹而行尤爲穩宜且新河南北迂𢌞計二百四十餘里俱

挑深廣爲力固難然不計工費而爲之則亦無不可成者其所難者則如諸臣

之慮所引泉源恐或未足歲加挑濬其費無窮兼之此時南北兵革未寜而近

日災傷尤異常時工役今且暫停此役一興雖假以三年之從容亦須每嵗給

以銀兩五十餘萬當此財力詘乏之時何從出辦又況開河建閘所費已百萬

以上之財而三四次轉剝必須多造船𨾏其費益無所出東土窮荒公私俱竭

此河若開又必循會通河設官編夫體例方可永乆通行不無愈増虧損此則

又當相時審力而治之者也乞下工部酌其行止得㫖報罷

萬曆三年八月南工部尚書劉應節等爲⿰氵曺 -- 漕渠可虞議開新河以永禆國計事

仰惟我朝定鼎燕京𫝑極西北一切軍國重需悉皆仰給東南在祖宗時猶藉

海運之利轉輸萬里以給邊餉自會通河開海運始罷致使國家萬年之命脈

僅恃一線之咽喉於是有識之士謂冝別通海運一路與⿰氵曺 -- 漕河竝行以偹意外

之防後竟留遮洋一總者存此意也其慮遠矣矧今黃河不馴⿰氵曺 -- 漕渠多故經理

無䇿至厪宵盰萬一河流他徙轉運不通彼時倉皇而後為計不亦晚乎近該

河道都御史傅希摯有見於此廣求運道議開泇河亦思患預防之意職等愚

陋無知謬有一得敢爲我皇上陳之切謂海運之所以可慮者特以有放洋之

險覆溺之危二者而已欲去此二患而坐𭣣轉輸之利惟山東膠州一河南自

淮子口入海由齋堂㠀鷹遊口入淮以抵淮揚賈各往來殆無虛日風順不過

五六日之程亦人所共知也中間未間者不過膠州以北楊家圈以南計地約

有一百五六十里其間深溝巨浸尚居其半應挑濬之工不過百里且平原䟽

通無高山長埧之隔也畚鍤易施工費不劇非有甚勞民傷財之患也往時諸

臣建議蓋屢及之朝廷亦屢遣重臣往勘之矣然累年經營迄無成効此其故

何歟緣勘事者未暏開河之利過計未形之害止㨿見在故河而未暇別求便

道殆不知故河紆曲長亘二百六十餘里歲乆積沙闊至三十餘丈且一水中

分兩海濬之淺則潮不通濬之深則力難措水至則必淤沙高則必崩於是有

人力莫施之議潮旣不通河復淺阻於是有引水灌輸之議旣而潮必不通河

不可濬求諸遠近又無水可引於是開河之舉因而報罷茲事有因非當事臣

工任事之不力也臣等之愚以爲欲開膠河必通潮水必捨故河西㝷便道查

得膠州南自淮子口大港頭出海由州治西西抵匡家荘約四十里俱崗溝黃

土宜用挑治自劉家莊北抵擡頭河張奴河至亭口閘三十里俱黑泥下地水

深數尺宜用挑濬自亭口閘歷陶家崕陳家口孫店口至玉皇廟約六十里河

寛水淺宜從舊河之旁另開一渠玉皇廟至楊家圈二十里水𫝑漸深約五六

尺宜量行䟽濬楊家圈以北則悉通海潮無煩工程矣大抵此河以工計力之

宜開創者什五挑濬者十三量濬者什二以地𫝑論之宜挑深丈餘者什一挑

深數尺者什九以水圭測之高下悉有準以錐探之上下皆有石似的然可開

無復可疑矧此功一成幾有數利也海潮所至劃然成渠以後可免剝淺之費

挨幇之守挑濬之勞其利二也循港而行遇風而止外無放洋覆溺之害內避

黃河遷徙之虞其利三也⿰氵曺 -- 漕運之粟率鍾而致一石海運腳費旣省則免支加

耗自宜減省其利四也吳越荊湖諸省之粟杳照先臣丘濬所載議一半入海

一半入⿰氵曺 -- 漕海旣通便可復迅速彼或有滯此尚可來是兩利而俱圖之其利五

也海舟一載千石足載河舟所載之三海舟率十五人可減河舟用人之半退

軍還位俾國有水戰之偹可制海邊之冦其利六也仍查復國𥘉濟邊事例每

年改撥數萬石以濟遼薊軍餉亦可省空運之費免招買之苦其利七也要之

 以萬夫之力興數月之工掘地止數十里所費僅數金萬審時量力似無甚難

 亦何憚而不爲𫆀𥨸惟膠河之設事理甚明若往還會勘則築室通旁竟成聚

 訟若委用不得其人則推艱避事又成盡餅合無免行覆勘但簡命實心任事

 大臣一員往督其事一切河海運道查照前議並未盡事宜悉聽便宜行事應

 會議者㑹同⿰氵曺 -- 漕河撫按諸臣計議妥當而行則任用旣專膚功可奏(⿱艹石)治無効

 願請併治臣等之罪又查得班軍四枝除二枝赴邊外尚有六千在籍操練一

 枝屯住膠州一枝屯住青州及查即墨一營亦爲附近今於該營起軍數千連

 前班軍約近一萬之數然後度地以分工量工而論日免其操練專事工作仍

 於月糧之外每日給銀四五分以佐其費而作其𰚾庶衆競勸不世之功將不

 日可成矣倘𫎇聖明𠃔納勅下該部詳議速賜施行得㫖這膠萊河議節經行

 勘俱爲浮議所阻劉應節等旣的有所見不必覆勘就着徐栻改工部右侍郎

 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會同山東撫按官將開濬事宜一一計處停當具奏來

行朝廷屢議開河止爲通⿰氵曺 -- 漕與治河事務不相干渉𠕂有造言阻撓的拿來重

四年正月開濬新河工部右侍𭅺兼石僉都御史徐栻等議新河二百五十八

里中間鑿山引水築堤建閘工必不可議省⿰氵曺 -- 漕河舊䂓每方廣一丈深一尺爲

一方每方二工計工給銀四分共該銀九十萬八千七百六十六兩八錢費必

不可不儲得㫖膠河在嘉靖間該道官自行開濬工已十之六七當時未聞請

給錢糧多用夫役今特竟其未成之緒縱工費艱鉅何至動稱百萬據所委勘

各司道官多推艱避事其中工程道里丈尺大率虛估未見詳確顯是故設難

詞欲以沮壊成事且就近有司官員豈無堪用者乃委及王府長史長史以輔

導爲職豈冝侵有司事徐栻始議云何今觀其所措畫殊無誠任事之忠戶工

二部其會同原建議劉應節竝工科勘議以聞

徐栻又言前題匡家莊地委高峻難於施工改扦黃阜嶺道里梢近而高處亦

 復不減泉水仍不可通惟治都泊繇船路溝一帶原係便路相傳都泊爲水所

 滙船路溝爲行舟處似有待於今日在黃阜嶺迤北旣遠共高峻在分水嶺迤

 南又避其淤沙地形平衍水𫝑浸漫且旁有可濟之河水有可引之源泉其上

 流為沽膠等河濬之以爲血脈其下流爲張奴等河濬之以爲經絡各建閘座

 以通其咽喉廣開水櫃以滋其榮衛立堤塍以障其流沙開月河以洩其潰溢

 或遇大旱水淺仍照會通河事例預造剝船以偹剝淺每年春𥘉大挑務期通

 利其海倉口等處俱有舊設倉厫仍查復製造以備積貯是可以偹海運之長

 䇿稱轉輸之便途矣報可

 刑科給事中土道成言新河一事劉應節主通海徐栻主引泉臣愚以爲膠州

 在兩海口之中土最高厚萬一堅石隱伏挑濬安施至於⿰氵曺 -- 漕運紆長河泉脈息

 易盈易涸閘櫃徒勞況海船河船決難通用而山東錢糧不滿二萬卽南北區

 處百萬易偹使復有不足其將再請乎疏入上曰人臣任事最難已令虛心議

 處不當預爲難成之説以恐之命仍前議

 新河之工廵撫御史商爲正力言不可開劉應節亦請停止部覆委應停罷上

 令召應節及栻還應節復上䟽曰伏念臣至愚極陋無所知識頃以運道梗阻

 輒不自量越爼而陳膠河之議⿰糹⿱𢆶匹 -- 繼田當事諸臣議處未妥又𫎇皇上任使賫勅

 前往膠萊地方勘議河工臣復不自量力陳膠河可開之狀期爲我國家永建

 轉輸之利詎意衆見不同流言蠭起廟堂主持不定漫然兩可而中止焉𥨸惟

 今之運事自徐邳而南以至淮揚溢決淤塞之患蓋無歲無之矣顧黃河未至

 遽遷運道尚無大阻又其時海上多瘟疫之災國帑乏贏餘之積新河報罷孰

 曰不可但謂河不必開可也若乃歸咎於河而曰河不可開則誣甚矣河形俱

 在衆目共睹非㣲難見之物也水土之工卽庸衆與知非有神幻不可測度之

 事也是役也在元人已為之建閘置𭐏故蹟猶存比因淮子口石砑森立傷船

 甚多遂以罷運是元人之無成其患不在開河之難而在淮子口伏石之險也

 我朝嘉靖間海道副使土獻復舉而行之其用工次第不急於治河而首務於

 開山於是鑿通馬家壕無復伏石之慮矣乃南北引潮舟楫畢逹中間未及通

 者僅三十餘里而本官不留以陞遷去任是王獻之無成非河之不可盡開欲

 盡開之而無及也臣生長膠萊之間徧歷河海之上奉朝廷之簡書藉國家之

 全力目擊可爲之狀又得仕事之人乃竟不能㝷元人已試之蹟收王獻垂成

 之功徒爲此河増一不可開之案且重杜後來任事者之心臣等之罪大矣夫

 事苟利國家死生以之今河是非不明臣之心跡彌晦輒敢不避嫌怨冐昧再

 陳惟陛下少垂察焉謹按膠萊新河南北海口相照約三百里除麻灣口以南

 直抵淮揚海倉以北直抵天津賈客往來歲無虛日無容別議外其壁溝河以

 北應該量挑者約一百七十五里深挑者約五十里共二百二十五里其河兩

 岸之土如膠一水中流若練下無流沙旁無䟽土諺謂銅幇鐡底殆非虛語止

 有沽河積沙一段約長五里乗潮行舟本自無礙當事者以爲不然乃議開壁

 溝河十三里直接黑龍潭正以避沽河之沙也又有白河一道正當分水嶺之

 衝歲乆積沙約長三里𥘉議水之來處疊𭐏建閘足以障之當事者又以爲不

 然乃議創開船路溝七里正以避白河之沙也夫河之有沙猶山之有石也但

 問其爲害不爲害可治不可治而已今以數百里之河經千百年之乆流沙之

 積才有此數一除可盡則亦何害於河哉此南北全河形𫝑之大較也夫地有

 定形則高下有定準然而每一丈量則逐手高下輙至相懸臣督同部道諸臣

 約量地𫝑截水爲𭐏使𭐏𭐏水水自爲平水與海面相照乃知由麻灣而北以

 至壁溝河口地靣高於海面者才得制尺五尺由壁溝河以至呉家口地高於

 海面者約一丈五尺由吳家口以至分水嶺地高於海面者共約二丈二尺四

 寸正與王副使原丈數目相符止多四寸過此而至崔家口則漸低五尺四寸

 由崔家口而趙至家鋪則漸低一丈五尺由趙家鋪而至劉家鋪則漸低二丈

 由劉家鋪而至海倉口則漸低二丈四尺四寸又與南海平矣此以上但對海

面而言臣等先估謂當視海面仍挑深五尺使海水流通是無問潮不潮常有

五尺之水也再益以潮是常有丈餘水矣如此則引水建閘皆可勿問此南北

地形高下之大較也每地一里約三百六十歩每歩折制尺五尺共約一百八

十丈今全河應修之地二百二十五里六十六歩以深闊折筭共約四萬五百

三十三丈照依西河䂓格每地方廣一丈深一尺爲之一工共約五百七十五

萬七千四百一十四工每工給銀四分共該銀二十三萬二百九十六兩有奇

此修河相沿之通例也大約以人夫四萬爲準每日約工四萬計一百四十四

日約工五百七十五萬七千四百一十餘工可以竣事此又以深於海者言也

若乗潮放船但以海面為凖不必更深可當前工之半又或括取地方見在班

軍壯快等項可約萬餘人每月除原有月糧工食外量給鹽菜銀一二分則所

省又十之八九矣此全河總會工費之大較也夫河之爲患惟海潮不通耳海

水旣通潮水繼之朝夕而生萬古不爽非若秋水行潦盈涸無常之可慮也是

 河也地形中高幇底旣固稍加隄防功可經久非若浮沙䟽土崩決無常之可

 慮也由是新河旣成兩河竝運以居常言之在新河則南北直𨽻輸轉甚便可

 省數月之程及一切盤制折耗之費其在西河糧數旣分運事白速亦可以免

 挨幇之守與積水之艱以遇變言之彼或有滯此尚可來旣可以偹⿰氵曺 -- 漕河改徙

 之虞亦可以防姦宄意外之患其在東土則商販悉通足資貿易𮎰歉有偹不

 致流移以之而通運於邊方則薊之永平𨖚之廣寜等處一水可逹亦可免招

 買之難穵運之苦若此新河利害之大較也要知今日開河之議雖經由南海

 一日北海三五日沿涯循港萬無一失原非元人黒海開洋之比是役也係河

 運非海運係䟽導非開鑿可用海船亦可用河船有禆於西河非欲廢西河也

 若茲豈惟䆠逰者不能知卽土住者亦未之盡知況前河先係山東撫按揭報

 以爲便利臣奉命往勘亦多用諸臣之議中間但稍易其鑿湖引泉之謬轉爲

 通潮之䇿其稱海口淖沙查無蹤跡分水嶺視之海面亦尚高二丈餘別無異

説也不意臣所措畫盡成謬妄流言飛語傳布兩京以致通⿰氵曺 -- 漕大計因而中止

夫西河之告變者屢矣廟堂岌岌求善後之䇿亦甚殷矣萬一黃河改徙運道

艱難卽有深謀遠慮之士出而應卒然之變旣將以今之公案爲後之殷鍳誰

能復仕天下事哉伏乞勅下該部將臣終議與前案竝存庶是非不淆利害易

睹卽此河今雖不開後必有開之者矣

三十七年廵⿰氵曺 -- 漕御史顔思忠䟽陳新河可開之狀先是議者以國家⿰氵曺 -- 漕運專事

會通一河欲開更膠萊以防不虞會以人情不調報罷思忠言膠萊新河南自

麻灣通南海北自海倉通北海地之相距計三百四十里中間河寛水深工力

省便者麻灣至把浪廟等處約共百九十里河窄水淺及全未挑修者把浪廟

至陳村閘等處約共百五十里分水嶺地形頗高尤宜深濬約略其費可不及

十五萬大都小沽河以灌中叚大沽河以灌陳村之南白水以灌分水嶺高旺

山河以灌新店之北以及中間諸河泊之水以濟助之凡有水來必挾沙至黃

泇二河豈無衝沙焉得一一躱避惟當倣臨清濟寜事例建閘設夫時常修濬

於大小沽河上源修置土垻以障沙未或建造斗門以防水漲因𫝑利導隨機

曲防在臨時酌量行之耳

隆慶五年河道潰決戶科宋良佐請復海運時山東廵撫梁夢龍極言可行謂

海道多潢猶陸地多岐海人行海猶陸人行陸傍海而行非橫海而渡今踏出

海道傍海居多較元人殷明略踏出之道尤屬穩捷遂以山東布政王宗沐爲

總河專司海運至萬曆元年以龍𨷖傷船七𨾏議罷海運旣罷宗沐請復遮洋

總言國𥘉海運歲運七十萬石以給遼東後會通河成海運遂廢然尚留遮洋

一總原有深意至嘉靖末年給事胡應嘉建議裁革併入山東江北諸總前制

盡罷應嘉以鄉土之故忍変成法有識者未嘗不扼腕而歎近因河道淤阻當

事諸臣復起新議勞費更多海運二年道路稍諳今雖議罷宜查復遮洋一總

卽改海運把總爲遮洋把總領兌河運北糧從之越二年亦罷

崇禎十二年十月沈廷揚奏言從高郵城北二百七十里以達廟灣入海七百

里達膠州之麻灣入新河二百七十里至海倉遶過馬家濠不惟避成山之險

而淮口陰山諸險皆避之此二百七十里皆低窪易開由海倉入海至大津一

十八十里共二十八百里則河⿰氵曺 -- 漕不如海運之便開膠萊又不如高郵徑至麻

灣入新河之尤便下部議

十三年七月臨清副總兵黃胤恩上海運圖雲海運當講者三臣見河渠淤淺

必加挑濬而海無之河水旱乾必藉湖泉而海又無之此難易審矣海中之險

共畏者成山爾山內有曲徑可通山外更大洋可行淮沙船直走大洋轉列公

㠀至登州此夷險明矣當日𨖚事𥘉起陸運費每石至二兩五錢臣改海運每

石一錢七分𨖚餉三百四十餘萬計省金四百餘萬此省費較然矣

又䟽海運將淮揚重船運至膠河輕船接至萊河其間通濬小河多造腳船如

通州抵𭐏故事於嶺上建倉駕車倣古河隂洛口之運待回空受載自淮河抵

膠自海倉抵津計日直逹卽成山一轉亦縮近倍數每年三運四運無不可者

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庶吉士畢上於德政殿召對因問曾櫻曽請開膠萊

河已𤼵銀十萬兩曾否支用昨計臣倪元璐奏有養魚池通⿰氵曺 -- 漕便道欲遣賀王

盛踏看是否可行蔣德璟對膠萊原有馬家濠元時所鑿嘉靖萬曆中皆再鑿

欲以避成山之險然尚未通陳演奏聞尚有數里徳璟奏只有十四里禾通演

奏對卽鑿通如沙潮一衝恐又淤塞璟對前倪元璐奏欲於未通處所用陸運

⿰氵曺 -- 漕米搬過亦是一䇿然兩邊船𨾏及車夫亦費區處上曰養魚池見在何處

璟對在文登縣因賀王盛曽令文登故知之上曰卽遣賀王盛去勘來並前戶

工二部所𤼵銀十萬兩通查來看先生每擬㫖行按膠萊新河開之欲避成山

之險耳忽議及文登之養魚池此賀王盛之妄

大學士丘濬海運論 海運之法自秦有之唐人亦轉東呉粳稻

 給燕幽然亦給邊方之用而已用以足國則始於元焉初伯顔

 乎宋命張瑄等以宋圖籍自崇明由海道入京師至元十九年

 始建海運之䇿命羅璧等造平底海船運糧從海道抵直沽是

 時猶有中灤之運不專於海道也二十八年立都漕運萬戸府

 以督𡻕運至大中以江淮江浙財賦府毎𡻕所辦糧𠑽運以至

 末年專仰海運矣海運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海

 門縣界開洋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村馬頭凢

 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後千戸殷明畧者又開新道從劉家

 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

 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𬨨旬日而已説者謂其雖有風濤溧

 溺之虞然視河漕之費所得蓋多然終元之世海運不廢我朝

 洪武三十年㑹通河通利始罷海運考元史食貨志論海運有

  雲民無𨌔輸之勞國有蓄儲之冨以為一代良法又雲海運視

  河漕之數所得蓋多作元史者皆國初史臣其人皆生長勝國

  時習見海運之利所言非無所徴者𥨸以為自古漕運之道有

  三曰陵曰河曰海陸運以車水運以舟而皆資乎人力所運有

  多寡所費有繁省漕河視陸運之費省十三四海運視河運之

  費省十七八河漕雖免陸行而人輓如故海運雖有漂溺之患

  而省牽率之勞較其利害蓋亦相當今漕河通利𡻕運充積固

  無資於海運也然善謀國者恆於未事之先而為意外之慮今

  國家都幽蓋極北之地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來㑹通一河

  譬則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禍況自古皆

  是轉般而以塩為傭直今則專役軍夫長運而加以兌支之耗

  𡻕𡻕常運儲積之糧雖多而征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

  不足何迂儒為逺慮請於無事之秋尋元人海運之故道別通

 海運一路與河漕並行江西湖廣江東之粟照舊河運而以浙

 西東瀕海一帯由海通運使人習知海道一旦漕渠少有滯塞

 此不來而彼來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計也家居海隅頗知海舟

 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淺不慮風而慮磕故製海舟者必

 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卒遇𭧂風轉㠶為難亟以尾為首縱其

 所如且暴風之作多在盛夏今後率以正月以後開船置長篙

 以料角定盤針以取向一如蕃舶之制夫海運之利也以其放

 洋而其險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預遣習知海道

 者起自⿱⺾⿰𩵋禾 -- 蘇州劉家港訪問傍海居民捕魚漁戸煎塩竈丁逐一

 次第踏視海涯有無行舟潢道泊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逺近

 親行試驗委曲為之設法可通則通可塞則塞可廽避則廽避

 畫圗具本以為傍海通運之法萬一可行是亦良便(⿱艹石)夫占視

 風候之説見於沈氏筆談每日五鼓初起視星月明㓗四際至

 地皆無雲氣便可行舟至於已時則止則不遇𭧂風矣中道忽

 見雲起即便昜柁回舟仍泊舊處如此可保萬全永無沉溺之

 患萬一言有可采乞先行下閩廣二藩訪㝷舊㑹通蕃航海之

 人及行廣東塩課提舉司歸徳䓁塲起取慣駕海舟竈丁令有

 司SKchar給驛遣既至訪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許以

 事成加以官賞俾其監工照依海舶式様造為運船及一應合

 用噐物就行委官督領其人起自蘇州歴揚淮青登等府直抵

 直沽濵海去處踏看可行與否先成運舟十數艘付與駕使給

 以月糧俾其沿海按視經行停泊去處所至以山島港汊𣗳幖

 幟詢㸔是何州縣地方一一紀録造成圖䇿縱其徃來十數次

 既已通習保其決然可行無欵然後於崐山太倉起蓋船厰將

 工部原𣲖船料差官於此𭣣貯照依見式造為海運尖底船隻

 毎隻量定軍夫若於裝載(⿱艹石)於大抵海舟與河舟不同河舟畏

 淺故宜輕海舟畏風故宜重假如每艘載八百石則為造一千石

 舟許其以百石載𥝠貨三年之後軍夫自載者三十稅一客啇

 附載者照依稅課常例就於直沽立一宣課司𭣣貯以為𡻕造

 船料之費其糧既從海運腳費比漕河為省其兊支之加耗宜

 量為減殺大約海舟一載千石則可當河舟所載之三河舟用

 卒十人海舟加五或倍之則漕卒亦比舊省矣此又非徒可以

 足國用自此京城百貨駢集而公𥝠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

 奏劄言廣東海路至浙東為近宜於福建廣東沿海去處招邀

 米客元史載順帝末年山東河南之路不通國用不継至十九

 年議遣戸部尚書貢師徃福建以閩塩昜糧給京師得數十萬

 石京師頼焉其後陳友定亦自閩中海運進奉不絶也況今京

 師公𥝠所用多資南方貨物之來苦於運河窄淺舳艫擠塞腳

 費倍於物直貨物所以踴貴而用度為艱此䇿既行南貨日集

 於北空船南歸者必湏物實而北貨亦日流於南矣今日富國

 足用之䇿莫大於此説者若謂海道險逺恐其損人費財請以

 元質之其海運自至元二十年始至天曆二年止備載逐年所

 至之數以見其所失不無意也竊恐今日河運之糧毎年所失

 不止此數況海運無剝淺之費無挨次之守而其支兌之加耗

 毎石湏有所減恐亦浮於所失之數矣此䇿既行果利多而害

 少又量將江淮荊湖之漕折半入海運除減軍卒以還隊伍則

 兵食兩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以制服邉海之夷誠萬世

 之利也章句末儒偶有臆見非敢以為決然可行萬世無𡚁也

 念此乃國家萬萬年深逺之慮姑述此嘗試之䇿請試用之試

 之而可則行不可則止

海道經 元至元二十年克取江南二十一年起運海糧擢用朱

 清張瑄萬戸之職押運糧船三萬五十石賜立海道萬戸府幹

 戸所百戸所虎符銅牌素銀牌面各領品職成造船隻大者不

 𬨨一千糧小者三百石自劉家港開船出揚子江盤轉黃連沙

 嘴望西北沿沙行使潮長行船潮落拋泊約半月或一月餘始

 至淮口經𬨨膠州海門浮山勞山福島等處沿山一路東至延

 真島望北行使轉𬨨成山望西行使到九洋𭣣進界河兩箇月

 餘𦂯抵直沽委實水路艱難深為繁重二十六年増益糧米八

 十萬石是𡻕正月裝糧在船二月開洋四月到於直沽交缷五

 月四還復運夏糧至八月又囬本港一𡻕兩運是時船隻鮮少

 人民恐懼二十七年朱萬戸躬請長興李福回朝奉押運指引

 自揚子江開洋落潮徃東北行使出離長灘至白水緑水經至

 黑水大洋望北㝷望延真島使轉成山正西行使流入沙門島

 開放萊州大洋𭣣進界河逺不𬨨一月之期近不𬨨半月之隄

 俱至直㳓以漕運利便是𡻕加封朱萬戸為浙江省𠫵政張萬

 戸為浙江塩運司都運之職每𡻕專從此道駕使船赴北京將

  及二十餘年至大徳七年當䝉官司招顧兩浙上戶造船運糧

  腳價一十一兩五錢分撥春夏二運延祐以來各運海船大者

  八九千石小者二千餘石是以海道富盛𡻕運三百六十萬石

  供給京師甚為昜便迤南蕃海船皆從此道貢獻放效其路矣

 預備緩急 如遇順風使㠶之時水𫝑顛猛便減㠶幔投奔港汊

  稍泊不得貪程恐風𫝑不止天時昏暮迤逞前行不知宿泊多

  有踈失不可不知遇順風正使㠶間忽轉打頭風便當使回風

  㝷港漢為穩勿得當洋抵睡指望風息恐致踈虞如緩急猝暴

  風奔港灘不及之時急搶上風多拋鐵貓牢繫䋲䌫如重載船

  則頻頻㸃看水倉怕有客水侵入隨處劄艌如小船則看風色

  如何別㝷泊處如春夏間於港汊內泊船須要多用壯䋲深打

  樁橛不以早晚恐有山水𤼵洪衝突之患

海運誌序

余徃嘉靖𨐌亥視學廣右時吏事寡暇輒取全史讀之覩古人攻戰處以按覆

輿圖其地里險夷遠近如在幾席間後移官江西羅文恭公出廣輿圖相貭正

余為刻於省中因益知海道自淮循岸嶼薄燕薊便甚宋宣和間議攻遼而諸

臣不知出此僅遣髙藥師以一舟使金徃返若陸其後元人通海運於都燕為

得䇿且悉考當時載籍無言海中壊運舟者意即有之不多故不道也藏其語

二十餘年隆慶辛未余起家復守藩山東會河漕告病  朝廷遣科臣按視

欲開膠萊河以避大海道運事不就余曰即大海可航何煩膠萊河也敘其説

上撫⿳亠口⿱冖至 -- 臺以米試之驗語聞會科臣䟽  上遂下通運之  命而余亦叨轉

督漕身踐初議募舟集糧時中外尚疑駭謂不知何(⿱艹石)乃行僅踰月十二萬石

悉安行抵岸而天下臣民始信海道之可通矣開乆廢以佐河漕安六軍之心

銷奸萌之志  國家都燕大海在左肱此專利也一百六十餘年來群臣論

 著多而未果行茲遇  聖君賢相英謨立決而㣲臣木適奉  廟略叨奔

 走再闢茲途在  國輸常暫多寡惟意𠩄施非  宗社萬年𤫊長寜遂效

 斯計耶今而後始敢布其說取前後題請移冊及海上道里行計𩔗為誌凡二

 冊檄廬州守張君大忠刻之以識大都雲 時隆慶六年七月吉  欽差總

 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鳯陽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臨海王宗沐書

 海運詳考

 山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王宗木呈為海運事近接邸報見戶科給事中李貴

 和有閒膠河之䟽隨經工部覆題奉有  欽依差工科左給事中胡檟親臨

 相度𥨸計 朝廷以邳河近年間多淤塞漕舟不通故欲為 國家慮至深遠

 別通一路以防不虞誠大計也該職查得膠萊河之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七

 年七月總管姚演奏事下丞相阿合馬與百官集議開鑿以鈔萬錠為傭直仍

 給糧食世祖從之十八年九月丞相火魯火孫又奏請免益都淄萊寧海三州

 一𡻕賦入折傭直以為開河之用三十一年御史⿳亠口⿱冖至 -- 臺言膠萊海道淺澁不能行

 遂廢而所恃以漕逹於京師者惟恃阿八失所開濟州河其後漕臣囊加䚟孫

 偉言漕海舟疾且便而右丞麥木丁亦言阿八失所開河益少損多是時漕臣

 忙兀䚟遂招集南人運逹萬石與囊加䚟孫偉言合諸臣請用軍驗試遂移阿

 八失河所用水手及軍萬人船千艘𢌿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省教習漕運以平灤船從利津專

 事海運而濟河亦廢夫以元人之虐用其民其開膠萊河史臣稱其所費不貲

 而卒無成效固不能強以全盛之力與河爭利者此其終不可成之明驗也夫

 邳河既末能猝通而膠萊又恐不足以濟故以愚見莫如徑通海運今誠得二

 萬金以六千餘造船六𨾏以餘銀募登萊海島居民約船大小每船湏五十人

 上下以三𨾏自登州而北至直沽三𨾏自登州而南至淮安毎船皆給以公文

 及齎帶重物到彼處官司交投為驗還歸登州凢可徃返三兩轉即係海道通

 行然後通議造船派運之法悉依元人規制詳見後條銀𤼵海右守巡及海道

督造募招毎船給一大牌通書船上水手姓名又毎人給一小牌俱書年甲籍

貫以防改替仍毎船給𦘕工一人以便圖錄摽記停泊山崖之名則明年之春

即可以所造之船先赴淮安兊運止數萬石如元人初年之例其事之必可成

及悉查歴代成算與較量 本朝河運利害俱逐𣢾開載於後職以為有十二

利焉自古運漕以建都為向徃漢唐都秦則通渭宋都梁則通汴我 朝定𪔂

幽燕地𫝑極北所恃者在邳河一線之路近又淤塞有識寒心今所費不多而

別通海運兩漕竝輸國計益足彼不來而此來先臣丘濬固已言之此 國

家至深至遠之計一利也漕河身狹閘座珠䏈漕船𫝑必立幇以防爭越挨守

日乆則百弊生而軍食費今海運開洋不必挨幇二利也查㩀議單毎𡻕漂流

掛欠不下數十萬掛欠由人漂流由天然即漂流之中論之有人船米俱在者

有人在而船米亡者有船壊而米尚可撈扵濕者情態萬狀報入戶部不𬨨行

勘然有司之勒停與吏書之𨼆匿有實漂流而以為虗至死獄中而責償不𫉬

有不漂流而以為實各分其利而虧損在官今海運既通則雖有漂流而無掛

欠而漂流亦不待於勘報稽違以悞總計三利也今漕河浙江蘇柗常鎮寜國

太平共糧一百八十六萬石毎石扣過江米七升共該費米十三萬二百石而

入淮以後遇淺盤剝腳價之費不與焉今海運既通則過江米與夫盤剝之費

省者不下數十萬四利也漕河運軍兌米已畢憚於空歸牽挽之勞徃往將船

鑿沉而逃每𡻕計費不貲今海運無船將不能歸則沉船可省五利也宋人運

船歸則帶鹽丘濬亦有此論其事體未敢⿺辶䖏議然今各軍有行糧有賞鈔有安

家今誠通海運舟大而人多訐其稍帶南貨免其抽稅而漸減行糧諸色毎𡻕

之省亦不可計六利也漕河運軍行糧有派在水次隨支者毎毎徴収不齊其

後改徴本色四五錢不等而官給不時守候頗艱今通海運則湏盡給而後開

幇凢一應料價輕齎月糧等項有司皆不容緩料理自齊七利也議單浙江江

西湖廣隨船耗米毎石至七斗六升其餘道里漸近雖有遞減輕齎然其費亦

 不貲矣所以然者為其行日乆而耗多故也今海運乗風𫝑甚汛急則耗米亦

 可稍議裁節其嬴亦多八利也京師王畿四方走集近者累𡻕為行戶市買民

 間負累輔臣曽形章奏今海運既通百貨合湊則物價稍輕行戶亦寛自成富

 盛徃唐陸贄當徳宗之亂以京師米賤奏請出糶𨵿中為之價平今 國家承

 平萬無此理然以貨推米則深計者所不廢九利也遼東孤懸餉饋甚艱徃年

 災𮎰  天子為之宵旰東顧海運既通則遼東緩急可餉如洪武三十年

 事十利也歴朝漕運皆率顧募而惟 本朝用軍歴朝漕運率皆轉搬而惟 本

 朝直逹軍無更休而直逹路遠在途更時牽挽疲勞還家未煖席而官司已㸃

 再運矣今海運既通則毎行五皷開船而已時即泊每𡻕止春𥘉入兊而夏盡

 即休疲困亦蘇十一利也兊運之時軍弊百出盜賣侵尅甚或官軍俱逃其有

 軍市而官不知則拖欠之官在刑部獄者徃往相比也今海運自開洋之後欲

 盜而誰與為市已盜而逃將焉徃十二利也 國家承平二百年矣私憂誠不

勝惓惓頃𡻕乆臥林下頗考其詳茲輒因膠萊之議用布始末以仰慰 廟堂

不惜帑費為 國家建長遠不㧞之盛心此係元人與 國𥘉已享之成利猶

之耕熟田也而管見迂踈又以為萬萬必可成就所有考㩀利害詳悉俱載後

條伏惟 鈎⿳亠口⿱冖至 -- 臺賜裁擇焉倘可轉聞再加酌議見之施行則  宗社幸甚職

愚無任仰望昧冐之至

 計開

一海運在先朝始末 查得海運之說倡自唐咸通中議而未詳至宋神宗熈

寜七年京東路訪察鄧⿰氵閠 -- 潤甫等言山東沿海州郡地廣豐𡻕榖賤募人為海運

山東之粟可轉之河朔以𦔳軍興詔京東河北路轉運司相度卒不果其後元

世祖至元十九年伯顔思㓕宋時載圖籍由海之事以為海運可通力請於朝

遂命上海總管羅璧朱清張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運糧四萬六千餘石從

海道至京師然剙行海洋沿山求㠗風信失時明年始至直沽朝廷未知其利

是年十二月立京畿江淮都漕運司二仍各置分司以督綱運每𡻕令江淮漕

運司運糧至中灤京畿漕運司自中灤運至大都二十年又用王積翁議廣開

新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損壊民亦苦之於是罷新開河頗事海運立萬戶

府二以朱清為中萬戶張瑄為千戶忙兀䚟為萬戶府逹魯花赤二十四年始

立行泉府司專掌海運増置萬戶府二總為四府二十五年內外分置漕運司

二其在外者於河西務置司領接運海道糧事二十八年又用朱清張瑄之請

併四府為都漕運萬戶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屬有千戶百戶等官分為

各翼以督𡻕運至大四年遣官至江浙議以嘉興柗江秋糧幷江淮江浙財賦

府𡻕辨糧全充運海漕之利至是始慱而到京者已三百萬有餘矣𥘉海運之

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路通州海門縣黃連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

㠗而行抵淮安路鹽城縣歴西海州海寜府東海縣宻州膠州界放𤫊山洋投

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村馬頭凢一萬三千

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明年千戶殷明略又開新道

從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氷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

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

𬨨旬日而已視前二道為最便雲但風濤不測糧船漂溺者間亦有之然視河

漕之費則其所得蓋多矣歴𡻕既乆弊日以生水旱相仍公私俱困疲三省之

民力以𠑽𡻕運之恆數而押運監臨之官與夫司出納之吏恣為貪黷腳價不

以時給収支不得其平船戶貧乏耗損益甚兼以風濤不測盜劫覆亡由是𡻕

運之數漸不如舊至正元年益以河南之粟通計江南三省所運止得二百八

十萬石二年又令淛行省及中正院財賦總管府撥賜諸人寺觀之糧盡數起

運僅得二百六十萬石而已及汝潁倡亂湖廣江右相⿰糹⿱𢆶匹 -- 繼䧟沒而方國珍張士

誠𥨸㩀淛東西之地雖縻以好爵資為藩屏而貢賦不供剝民自奉於是海運

之舟不至京師者積年矣至十九年朝廷遣兵部尚書伯顔帖木兒戶部尚書

齊履亨徴海運於江淛由海道至慶元抵杭州時逹識帖睦邇為江淛行中書

省丞相張士誠為太尉方國珍為平章政事詔命士誠輸粟國珍具舟逹識帖

睦邇總督之既逹朝廷之命而方張互相猜疑士誠慮方氏載其粟而不以輸

於京也國珍恐張氏掣其舟而因乗虗以襲已也伯顔帖木兒白於丞相正辭

以責之巽言以諭之乃釋二家之疑先率海舟俟於嘉興之浦而平江之粟

展轉以逹杭之石墩又一舎而後抵浦乃載於舟海灘淺澁躬履艱苦粟之

載於舟者為石十有一萬明年五月始抵京是年秋又遣戶部尚書王宗禮等

至江浙二十一年九月又遣兵部尚書徹徹不花侍𭅺韓祺往徴海運一百萬

石二十二年五月運糧赴京視上年之數僅加二萬而已九月遣戶部尚書脫

脫歡察爾兵部尚書帖木至江浙二十三年五月仍運糧十有三萬石入京九

月又遣戶部侍𭅺慱羅帖木兒監丞賽因不花徃徴海運士誠託辭以拒命由

是東南之粟給京師者遂止於是𡻕此載在元史大略也又考元臣羅璧傳曰

璧與朱清張瑄首部漕舟由海洋抵楊村不數十日入京師賜金虎符進懷逺

大將軍管軍萬戶兼管海道運糧二十四年乃顔叛璧復以漕舟至遼陽洋海

抵錦州小凌河至廣寜十寨諸軍頼以濟加昭勇大將軍二十五年督漕至直

沽倉潞河決水溢㡬及倉璧𣗳柵率所部畚土築堤捍之陞昭毅大將軍王艮

傳曰艮遷海道漕運都萬戶府經歴時紹興之官糧入海運者十萬石城距海

十八里𡻕令有司拘民船以備短送吏胥得並縁以虐民及至海次主運者又

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執言曰運戶既有官賦之直何復為是紛紛也乃責運

戶自載糧入運船船為風所敗者當覈實除其數栘文徃返不絶艮取吏牘

披閲即除其糧與鈔運戶乃免於破家王克敬傳曰克敬擢湖南道亷訪使調

海道都漕運萬戶是𡻕當天暦之變海漕舟有後至直沽者不果輸復漕而南

還行省欲坐罪督運者勒其還趨直沽克敬以謂脫其當年而徃返若是信可

罪今蹈萬死完所漕而還豈得已哉乃請計石數附次年所漕舟逹京師省臣

 從之黃師㤗傳曰師㤗江浙行省叅知政事二十年朝廷除戶部尚書俾分部

 閩中以閩鹽昜糧由海道轉運給京師凢為糧數十萬石朝廷頼焉張思明傳

 曰𥘉立海道運糧萬戶府於江浙受除者憚渉險不行思明請陞等以優之因

 著為令又查得宋史開載建隆中女直甞自其國之蘇州泛海之登州賣馬故

 道猶存至重和元年漢人髙藥師者泛海來言女直建國屢破遼師登州守臣

 王師中以聞詔蔡京童貫共議遂使武義大夫馬政同藥師由海道如金金主

 與粘沒喝議遣渤海人李善慶女直散覩持國書並北珠生金等物同馬政來

 修好詔蔡京等諭以攻遼之意善慶等唯唯居十餘日遣政同趙有開齎詔及

 禮物與善慶等渡海報聘行至登州有開死會諜者言遼已封金主為帝乃詔

 政勿行止遣平海軍校呼慶送善慶等歸金職惟元人開國幽燕享海運之利

 已㡬百年其全盛之時固無庸論及至正之末天下分崩猶能使張士誠運給

 數年(⿱艹石)夫宋之趙有開馬政又以孤舟鑿空開道由海徃來報命則海道之可

通又不待元而始可信矣

一海運在 本朝始末 查得我 朝洪武三十年海運糧七十萬石給遼東

軍餉永樂五年禮部㑹官議北京合用軍餉本處稅糧子粒幷黃河漕運未能

周急必藉海運然後足用即目海船數少每𡻕運不過五六十萬石且未設衙

門專領事不歸一莫(⿱艹石)於蘇州太倉城內專設海道都漕運使司堂上官於文

武中擇公勤㢘幹者以𠑽行移與布政司同各䖏衞所見有海船拜出海官軍

俱屬提調以時㸃檢如法整治奉  太宗文皇帝聖㫖運糧的事再議了來

説至九年以濟寜州同知潘叔正言  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等𤼵山

東丁夫十六萬五千濬元會通河自濟寜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於是漕舟始

逹通州十年禮以海船造辦太迫議造淺船五百艘由會通河運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徐兗等

處𡻕糧一百萬石以𥙷海運一年之數十二年平江伯陳瑄等始議原坐太倉

𡻕糧蘇州並山東兗州送濟寜倉河南山東送臨清倉各交収浙江拜直𨽻衞

分官軍於淮安運至徐州京衞官軍於徐州運至徳州各立倉厫収囤山東河

南官軍於徳州接運至通州交收名為支運一年四次十三年増造淺船三千

餘艘海運始罷遮船每𡻕於河南山東小灘等水次兌運糧三十萬石內六

萬石於天津等衞倉収二十四萬石內十四萬石連耗折銀六錢俱從直沽入

海轉運薊州倉収其後巡撫侍𭅺周忱言裏河民運多失農月請如永樂𥘉令

民運於淮安𤓰洲𥙷給腳價兌與軍軍民兩益衞所出給通𨵿付繳從之宣徳

八年叅將呉亮言江西浙江湖廣江西船各回附近水次領兌南京江北船

𤓰淮領兌其淮徐臨徳諸倉仍支運十分之四浙江蘇柗等船各本司府地方

領兌不盡者仍於爪淮交兌其北邊一帶如河南彰徳府於小灘山東濟南州

縣於濟寜其餘水次倣此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議罷𤓰淮兌運裏河官軍雇

船於江南水次交兌民加過江之費視遠近為差十年議淮徐臨徳四倉支

運糧七十萬石改就水次兌與軍船名為改兌毎年議𣲖多凖其數然不為常

例又查得平江伯陳瑄傳載永樂初𠑽總兵帥舟師海運𡻕米百萬石餉京師

遼東請建百萬倉於直沽尹兒灣城天津衞籍兵萬人戌守舟經海島下令交

市人不敢譁兩便之江隂侯呉禎傳載戌定遼時總舟師數萬由登州轉餉海

道險遠禎善調度兵食𠑽足未㡬召還自此遂罷海運然山東登州衞海船

設一百𨾏正綂十三年減免止存十八𨾏𡻕撥五𨾏裝運青登萊三府布花鈔

錠一十二萬餘斤至遼東餘泊海濱以備海冦弘治十六年又減四𨾏其十四

𨾏分派湖廣江西各四𨾏就彼成造浙江福建各三𨾏每𨾏觧銀五千兩赴部

買料成造正徳四年題革各布政司每三年徴價觧部三府布花准収折色正

徳五年仍舊打造嘉靖三年本部議得海船之設本為裝運布花防禦海冦今

布花已収折色(⿱艹石)資此以為戰艦恐遇風則奔馳莫止臨陣則重大難旋題請

停罷夫登州船嘉靖三年而始革遮洋船嘉靖四十五年而始廢今漕河

船亦自海運四百料鑚風船改造則海運雖罷不行而其餘規尚有考故職

 以為譬耕熟田者誠以  二祖之神謨不可終廢也

 一漕運既乆𫝑必變通查得開國定都必通漕運運法既乆𫝑湏變通故歴

 代漕法因時改張漢人尚矣唐都𨵿中江淮漕租米至東都陸運至陜而水行

 至開元十八年裴耀卿始一變而為轉搬自江淮漕者皆輸河隂倉自河隂倉

 西至太原倉謂之北運韋堅二變迨漢隋運渠起關門抵長安通山東租賦乃

 絶㶚滻竝渭而東至永豐倉與渭合劉晏三變由⿰氵閠 -- 潤州陸運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簿送至河

 隂李泌四變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橋遂罷南路陸運牛仙客五變為和糴

 而其後遂終唐世宋人都大梁𥘉開四河以漕而汴為重開寳八年一變而為

 綱運嘉祐三年二變而為造船𥙷卒團本路綱熈寜二年薛向三變而為募客

 舟與官舟分運元豐五年陳佑甫四變而為汴河量綱崇寕三年曽孝廣五變

 而為直逹綱而亦終宋之世我 朝初仰海運永樂十一年始為海陸兼運⿰糹⿱𢆶匹 -- 繼

 而為支運為兌運為改兌即今不惟運之在官軍者弊端百出耗折數多而河

 之漸南徙者決壅不常梗塞為病酌時事之急以求必濟之經舎海運則安所

 求哉通計河海二運俱不能無利害然聖人立法不能使天下之純有利而無

 害惟酌其多寡之分而決其權使不可窮而已河運之利在腹裏無盜賊之警

 在安流無風濤之險然近年風水之漂流官軍之侵盜𡻕亦不下十餘萬在戶

 部不𬨨扣羨餘起存各項以𥙷足四百萬之額然直逹之曠日持乆則軍無寜

 𡻕洪河之轉徙無定則期限難必而況侵盜而逃利歸刁奸之手攤𣲖及衆償

 出在運之人是以官軍交病𡻕漸凋瘵以職前所述十二利者詳籌度之則利

 在海行為多而其所患者不過風濤之漂沒而已行之既乆灣泊得地占風順

 時則可以保自完歸而毎年早定兌期必開洋於首春之𠋫則又不待規避而

 猛惡之風濤亦不相逮矣且又計之今運河之梗見儲於邳州之下者已三十

 餘萬而停之二年即使海河二運利害相當猶當詢求以紓 南顧之憂而又

 況其利害相十五也伏惟 籌國者幸加意焉

一初㝷海道之議查得浮運不行已近二百年固未敢⿺辶䖏造舟載糧而長往

也自閩浙而至蘇柗自蘇柗而至淮安自淮安而至登州其間雖未直逹而本

界往來固未嘗乏絶特自登州而至直沽則已絶北海途遙而利寡民或未之

常經爾即今春半則自登州𤼵舟尚可南北分行北盡直沽南盡淮安即如前

募人造舟可以㝷導而驗試之稍渉夏初則但可北行而南向之舟不可𤼵𫝑

湏自淮安𤼵舟㝷道至登州今登膠之間徃往有淮貨則民間小舟未嘗不通

故識謂募人𥘉試僅二萬金而足者此也如募人而自有舟則兼給以其舟之

直齎持百給皆應優厚但欲使人樂於應募而通行凢中道礁梗之處停泊之

島悉加摽記往來三數次則即可載糧以試舟為引導可也以試舟之水手分

布糧船亦可也又行之二年則人益習其險而糧舟因可雲集故元𥘉止四萬

而其後乃至三百萬餘我 朝一綂而南運為富即今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以及江西湖廣皆

仍舊由儀真入河而但以浙江蘇柗常鎮寜國太平自海運出則固已一百八

十六萬矣自此進退損益惟吾所欲而尚何難之有哉𥘉造試海船人與費皆

不多無庸設專官及估費故不悉道

一海道既通造船通運之議 查淂海道前已試驗通行因可造船開運但山

東登州頗㩀海道之中北入直沽而南至淮安約量適均但登州無木舟但可

以小試而不可以供載糧登州人寡募但可以𥘉試而不可以足漕數則湏於

江淮間更造船𨾏而別選水手此其所當議者一也元初水道稱劉家港在今

嘉定縣元末貢師㤗則出福寜州我 朝永樂間則漕粟皆頓太倉州見今河

漕則淮安為聚集擬運海運則湏定起幇之地此其所當議者二也漕舟既通

南貨漸富則盜賊出沒𫝑不能無故元有仙鶴哨船而國𥘉環海列有備倭屯

戌徼廵之官兵所必脩復此其所當議者三也運船帶鹽始自宋人其後丘濬

亦有此議然於鹽法不無稍礙而運軍航海冐險非有以稍酧之又無以使之

鼓舞而盡其力非鹽則貨此其所當議者四也河運用軍則各衞自有官綂押

故可但以都御史紏䋲之而已(⿱艹石)海運風濤官非乆習則輒昡吐不支故元人

設專官為都轉運司秩正三品而朱清張瑄但加職而不昜職此其所當議者

五也海行習險必海旁之人故元人雇募水手移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尤須教習而丘濬亦

雲湏募閩廣之人募則有費抑移河運之軍糧以𠑽募乎抑寜教習水軍乎此

其所當議者六也河運以近多淤塞故求海運而元人亦以江南諸郡糧𠑽運

額如必以淤塞為慮也則湖廣江西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真慶皆在黃河之南以及白糧船祿

米倉府部等衙門糧米將拜歸海運乎此其所當議者七也江南海運粟輸太

倉開洋此永樂間故事計亦以避丹陽奔牛一帶淺澁也幷歸淮安出海則船

厰總運皆聚於一處若江南仍自劉家港太倉啟行則厰官𫝑必分建此其所

當議者八也海運糧船至直沽交卸元人於此置廣運倉停頓轉搬各有經費

擬今河運議單桃花淺以北事體或官另設船或雇民經紀其所當議者九也

元人分滎陽等綱為三十毎綱皆設押綱官二員毎船三十𨾏為一綱船九百

 餘𨾏運糧三百餘萬石船戶八千餘戶綱官以常選正八品爲之此元人全額

 也今截淮北之糧歸扵河運則船之大小與戶之多寡差有節裁此其𠩄當議

 者十也事當新建則百議俱出規條紛拏必當䆒盡利害始可以乆自十事之

 外有未詳者俟運行議運之日博採群䇿以成畫一固不得憚扵更張而坐失

 大計也夫海運之利較著如此而乆不及者夫豈狃扵河運之安行且憚於更

 張之煩費哉戶部總司天下之大計而必得在外任事之臣淮漕雖㨿運道之

 中樞而未悉登州以北之路談風濤之險則聽者昜容戒首事之端則言者唶

 舌然不知乆而狎之自當益習此趙充國𠩄以雲屯田乆住從枕席上過師也

 不然元人立國固亦有六宮百司之餉給而自至元以迄至正享其利已㡬百

 年而雖  二祖之冠絶百代猶不能棄其成功而㩀其見利故職謂欲切時

 務而慮深遠以為足國之資計無便扵此者矣

 海運里程

 第一程自淮安府開船至八套口共計三百餘里係河道可爲一程

 第二程自八套口開船至鶯逰山共約二百四十里用東南風一日可到爲

  一大程如風不便九十里可投五丈河又西北一百餘里可投狹口灣泊

  容船五百餘𨾏

 第三程自鶯逰山起東北遠望瑯琊山前投齋堂島灣泊約四百里用西南

  順風一日可到爲一大程島西靣泥灘二里可容船百餘𨾏如船多島東

  北三十里有龍灣口可泊船二百餘𨾏中間所過水靣東北濤落口約一

  百九十里可容船十餘𨾏又東至夾倉口二十里可容船二十𨾏廻避望

  海石又東至石臼海口三十里可容船六七𨾏廻避石臼攔胡家攔曲伏

  桃花攔又東至龍王口四十里可容船三十𨾏廽避黃石攔又東至龍潭

  二十里可容船百餘𨾏廻避木𤓰島又東至二十餘里廽避胡家山以上

  堪灣泊海口五處應廽避七處俱用西南風廻避西北東北正北風其餘

  滴水口沙灣口二處係西南徑過避路如遇緊急亦可灣泊

 第四程自齋堂島等處開船正東由膠州靈山島東北望遠勞山前投福島

  灣泊共約二百餘里用西南順風半日可到為一大程此島方圓二十里

  西南有泥灘二里半可灣船六七十𨾏如船多島迤西五十里董家灣闊

  大堪灣船三百餘𨾏中間所過水靣東四十里回古鎮海口可容船三百

  餘𨾏廻避梅子嘴又東至靈山島五十里島西南嘴可容船二十𨾏廻避

  東北正東風島東北鼓樓圈容船十餘𨾏廻避正北西北風此處雖可容

  船不冝乆住又東北至唐島六十里可灣船二百餘𨾏避東北正北風迴

  避露明石又東至小青島五十里可容船三十𨾏避正北東北風又至董

  家灣六十里廻避捉馬嘴以上堪灣泊海口五處應廻避三處俱用西南

  風避西北正北東北風

 第五程自福島開船東二里廻避老君石遠望田橫島約一百五十里用西

   南順風為一大程半日可到此島方圓三十里河灣船二百餘𨾏如船多

   島東北十里有闊落灣容船二百餘𨾏中間所𬨨水靣東北由小管島六

   十里可容船二十𨾏又東由大管島十里可容船十餘𨾏又東至田橫島

   七十里以上堪灣泊二處廽避一處餘有淮口港可容船十餘𨾏係背路

   遇緊急亦可灣泊

  第六程自田橫島由青黃島遠望槎山前投玄真島灣泊共約四百餘里用

   西南順風一日可到為一大程島東西長五里遇北風灣南靣遇東風灣

   北圈可容船百餘𨾏東北岸下水底三孤石傍多𨼆石該廽避遇船多島

   迤西五里朱家圈可容船百餘𨾏又西五里宋家圈與草島前可容船五

   六十𨾏中間所過水靣東十二里闊洛灣容船二百餘𨾏又東至楊家溝

   港三十里可容船三十餘𨾏又東至十里廻避劉家嶺又東至草島嘴三

   十里可容船五六十𨾏又東至青島三十里西圈可容船十餘𨾏又東至

   黃島三十里西南灘可容船十餘𨾏又東北至宮家島三十里可容船三

   四十𨾏又東徑過蘇島直至玄真島朱家等圈一百五十里𢌞避朱家圈

   西栁蒲與沙嘴玄真島西嘴與島東岸三孤石以上灣泊六處廻避五處

   其餘行村寨馬公島與何家馬頭乳山寨上港口及靖海衞北張濛島皆

   是背路去處如遇緊急亦可灣泊廽避靖海排乂石裏島娘娘廟嘴

  第七程自玄真島開船稍放洋行東轉杵島嘴北過城山頭西北望威海山

   前投劉公島灣泊二百四十餘里用南風為順風一日可到為一大程容

   船六七十𨾏如船多島迤西十里威海東門口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頭塢口可容船三四

   百𨾏中間所過水面東至鏌鎁島西頭季家圈三十餘里可容船二三十

   𨾏避東北東南風南三里廽避𥖎石又東三里鹿島可容船一二十𨾏避

   北風與東風又東七八里廽避凹屋港又東十五里廽避墨石島又北十

   餘里廻避楊家墳又北二里廽避餓狼鴟石又西北四十餘里飬魚池可

   容船二百餘𨾏避東風與東北風又東北二十餘里黃埠嘴可容船一百

   餘𨾏避東北與北風又東南一里廻避成山頭又東七八里廻避殿東頭

   此二處稍險湏放洋遠避𬨨此轉西三十餘里駱駝口圈裏東岸下可容

   船七八十𨾏避東北風又西三里李SKchar嘴可容船二三十𨾏避西北風又

   西十五里栁夼海口可容船五六十𨾏避西北東北風又西七八里廽避

   青鷄島與鷄鳴島相聨水底礁石又西直至劉公島一百里廽避島東南

   礁石嘴又西六七里黃泥崖可容船二三十𨾏又西六七里沙嘴兒可容

   船二三十𨾏俱避東北正北風又西二里小黃島裏口可容船三十𨾏避

   四面風又西十里衞東門口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頭塢口灣船四百𨾏避西北風以上灣

   泊十處廽避十處其餘寜津所西北崮山海口㝷山所西南青魚灘家鷄

   汪皆是背路去處如遇緊急亦可灣泊

  第八程自劉公島開船西北十餘里廻避王家嘴又西十餘里廻避靖子嘴

   又西十餘里廻避小杵島遶遶嘴西南遠望芝罘島灣泊共約二百餘里

   為一大程用東風東北風為順風半日可到島東西長二十里東頭廻避

   勝子嘴圈又西大口婆婆口可容船一百餘𨾏避北風西北風又西三里

   廻避宅窠如船多島迤東三十餘里崆峒島前可容船二三十𨾏廻避東

   南沙港又北三里夾島可容船六七十𨾏避北風中間所過水面迤西一

   百四十里飬馬島東抦上老鴉港可容船三四十𨾏避西北風又島西頭

   廻避煉石嘴又轉島裏龍王廟前可容船二三百𨾏避西北東北正北風

   又西北五十里係崆峒島又西三十里係芝罘島以上灣泊四處廻避六

  處

  第九程自芝罘島開船西六十里過龍洞直西遠望長山島西投沙門島灣

   泊共約一百八十里為一大程用東南風一日可到島東南汪周圍二三

   里可容船一百餘𨾏避西北東北正北風如船多島迤東南六十里新河

   海口可容船五六十𨾏口外不宜住船口裏避四靣風中間所𬨨水靣西

   六十里八角嘴可容船六七十𨾏避西北正北風又西五里廻避龍洞嘴

   又西五十里廻避四石又一二里八劉家汪海口可容船一百餘𨾏避四

   靣風又西二十里逥避灣子口東北沙港又西二十里廻避抹直口金嘴

   礁石又西三里入新河海口廽避觀音嘴石西北四十里廻避長山島東

   南嘴沙港又西十里係沙門島以上灣泊三處廻避六處

  第十程自沙門島開船西南遠望三山島約二百餘里計為一大程用東風

   為順風半日可到島南靣黒港可容船三四十𨾏避北風中間所過水靣

   南三十里廻避大石攔又西六十里桑島前面可容船五六十𨾏避東北

   西北正北風廻避島東北二處礁石又西四十里㟂屺島廽避島東西北三

   處礁石島南宋港可容船四五十𨾏又西四十五里廽避羊攔礁石又西

   十五里係三山島以上灣泊二處廽避四處

  第十一程自三山島開船過芙蓉島直西投大青河口灣泊共約四百餘里

   計為一大程用東風與東北風為順風一日可到可容船五百餘𨾏避北

   風與東北風中間所過水靣西五十餘里芙蓉島廻避東沙港轉西南靣

   可容船四五十𨾏避東北風又西五十餘里廻避虎頭崖與東北碎石又

   西五十餘里廻避海倉口樁木閘石又西一百一十里係洱河口河口外

   有沙嶺船難進泊又西四十餘里係小清河船難進泊以上灣泊二䖏逥

   避三處還有三䖏小河口俱不堪灣泊

  第十二程自大清河開船投大溝河約一百六十里用西南風一日可到為

   一大程可容船一百餘𨾏如風不便六十里投䧏河可容船二百餘𨾏又

   至大沙河三十里可容船一百五十𨾏靠北岸有沙崗廻避以上灣泊三

   處廽避一處

  第十三程自大溝河開船投大沽河灣泊約二百餘里可容船二百餘𨾏如

  風不便七十里投乞溝河灣泊可容船一百餘𨾏俱無廻避其桑句河窄

  小不堪灣泊

  自淮安府起至張家灣止海道水程共計三千四百五十里

欽差整𩛙登州海防總理海運兼管登萊兵廵屯田道山東等處提刑按察司

副使陶朗先為海運事照得海運𥘉行 廟議止令三犋牛交卸本道以三犋

牛陸路抵𨖚陽七百餘里腳費尚多且一路山徑﨑嶇恐不能急逹因查出由

登萊直抵蓋州套一途在水運者未免獨任其勞而由蓋套至𨖚陽止二百七

十里陸運者實大省其費業已查完海內運道全圖刋布員役不拘南北直𨽻

山東𨖚東凢可通舟檝之處一一載入圖中不啻詳矣但前圖合海內而言則

於山東不能獨詳故止及路徑而不及各屬上載海口搬運里數也今東省糧

數加至六十萬石而沿海州縣皆屬凋罷甚至新𣲖承運者且目眩心駭而未

知所措動稱離海窵遠轉輸不便押運員役因而任意躭延衆口一詞惟不運

 之為快殆未知水陸路程非澷無稽查之物遼左一區亦非星河天漢必不可

 到之鄉也今本道通將濟青登萊四府逎糧州縣各上糧海口及運行里數逐

 一考鏡編輯併海路𦘕圖及風候口號彚為全書刋𤼵州縣暨運官運役令其

 省覽遵行其淮安截漕由海入山東界者自鶯逰山以西皆屬通衢本道於鶯

 逰山以東接引入𨖚天津截漕由海入山東界者大沽河以北皆屬通衢本道

 於大沽河以南接引入𨖚俱另設員役撥給嚮道其程圖亦即具此冊中矣湏

 至冊者

  計開

 濟南府運糧州縣

  齊河縣 東門外大清河上載 至洛口四十里 至濟陽縣八十里 至

  齊東縣八十里 至蒲䑓縣一百五十里 至利津縣五十里 至牡礪嘴

  一百二十里至大海口十五里至絲汪口七十里 至汪河口七十里

  至米河口三十里 至魚兒舖淮河口八十里 至海倉四十里 至芙蓉

  島一百二十里 至三山島八十里 至㟂𡼠島一百二十里 至桑島八

  十里 至廟島七十里 至鼉磯島一百七十里 至羊砣島二百五十里

  至皇城島一百里 至鐡山六百五十里 至西北老貓圏五十里 至牧

  羊城一百里 至羊頭凹八十里 至䨇島六十里 至豬島一百五十里

  至中島二百五十里 至北信口一百八十里 至蓋州套三百二十里

  歴城縣 正北陸路十八里洛口上載 至濟陽縣八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濟陽縣 東門外大清河上載 至齊東縣一百五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齊東縣 北門外大清河上載 至蒲䑓縣一百五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青城縣 正北陸路二十里大清河上載 至蒲䑓縣一百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武定州 正南陸路六十里大清河上載 至蒲䑓縣七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陽信縣 正南陸路一百二十里大清河上載 至蒲⿳亠口⿱冖至 -- 臺縣七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章丘縣 西北陸路六十里至濟陽縣上載 至齊東縣八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濵州 正南陸路二十五里大清河上載 至利津縣五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蒲䑓縣 北門外大清河上載 至利津縣五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利津縣  東門外大清河上載 至牡礪嘴一百二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海豊縣  東北陸路八十里大沽河上載 至綘河一百二十里 至牡礪

  嘴七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霑化縣  東北陸路九十里九山河上載 至綘河十五里 至牡礪嘴七

  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青州府運糧州縣

  髙𫟍縣  西北陸路五十里大清河上載 至牡礪嘴一百八十里前進與齊河縣

  

  慱興縣  東北陸路六十里三岔鎮上載 至牡礪嘴一 百五十里前進與齊河縣

  

  樂安縣  西北陸路一百里至蒲䑓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夀光縣 東北陸路八十里米河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臨淄縣 西北陸路一 百二十里至蒲䑓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益都縣 西北陸路一百八十里至蒲䑓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臨朐縣 西北陸路二百里至蒲䑓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昌樂縣 正東陸路一百三十里魚兒舖淮河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安丘縣 東北陸路一百五十里魚兒舖淮河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日照縣 西南陸路四十里淘洛口上載 東南陸路二十里夾倉口上載

   至宋家口五十里 至齋堂島二百里 至塘島一百里  至青島九十

  里 至符島四十里 至管島六十里 至田橫島八十里  至蒲島一百

  四十里 至黃島三十里 至坑島四十里 至瓮島六十里  至靖海衞

  張家口四十里 至馬頭嘴四十里 至嘉鷄汪一百二十里 至倭島二

  十里 至飬魚池六十里 至成山嘴六十里 至招羊口四十里 至鷄

  鳴島四十里 至劉公島六十里 至養馬島一百六十里 至芝罘島四

  十里 至八角口八十里 至廟島一百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諸城縣 東南陸路一百二十里董家口上載 正東陸路一百四十里夏

  河城上載 至齋堂島二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莒州 正南陸路一百六十里夾倉口上載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沂水縣 東南陸路二百里夾倉口上載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蒙隂縣 東南陸路一百四十里至沂水縣轉運夾倉口陸路二百里上載

  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萊州府運糧州縣

  濰縣 正東陸路一百二十里魚兒舖淮河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昌邑縣 正東陸路六十里魚兒舖淮河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平度州 正北陸路一百二十裏海倉口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掖縣 西北陸路五十里新河口上載 東北陸路八十里三山海口上載

  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膠州 東門外陸路三里淮子口上載 東南陸路六十里女姑口上載

  至青島九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即墨縣 西南陸路五十里女姑口上載 正南陸路九十里董家灣上

  載 正東陸路六十里金家口上載 至蒲島一百五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高密縣 東南陸路二百里淮子口上載 至青島八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登州府運糧州縣

  招遠縣 正北陸路一百里㟂𡼠島上載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黃縣 東北陸路二十里黃河口上載 至廟島六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蓬萊縣 正北天橋口上載 至廟島六十里前進與齊河縣同路

 棲霞縣 西北陸路一百五十里至天橋口上載東北陸路一百二十里

 八角口上載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福山縣 西北陸路四十里八角口上載 至廟島一百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寕海州 正北陸路十里飬馬島上載 西北陸路二十里龍門港上載

  至芝罘島四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西 南陸路一百三十里乳山塞上載 東

 南陸路一百三十里𭅺𭅺口上載至馬頭嘴七十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文登縣 正南陸路五十里望海口上載 西南陸路八十里長灣口上載

  東南陸路一百二十里馬頭嘴上載正東陸路一百里倭島上載前進與日

 照縣同路

 萊陽縣 正南陸路一百一十里金家口上載 東南陸路一百里行村寨

 上載 至黃島一百里前進與日照縣同路

 一附潮汐

潮汐乃天地呼吸之𰚾即運艘趨避之關舟人泛洋不可不察以南海而言毎

月二十七日潮生漸長至𥘉一日寅時大潮辰時潮退大潮自𥘉一𥘉二𥘉三

𥘉四日漸消至𥘉五日潮落小信潮至十三日十四日潮生子時潮滿丑時潮

退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大潮十九日漸消二十日小信潮午時滿未時退毎

月如此東海亦然以北海而言與二海稍異毎月十三日大潮漸長至十七日

午時潮滿申時退二十日退潮至二十七日為小潮二更潮滿寅時退至二十

八日又漸長為大潮至初一日𥘉二日午時長滿未時退初三日漸退初四十

二日退為小潮二更潮滿寅時退週而復始每月如此

 一附占候

  八卦定八門八門用九星得三竒

 八門訣曰甲戊壬子居坎丁辛乙卯坤傳戊庚甲馬震相連丁癸辛鷄巽伴丙

 庚䑕行乹位己癸𫑗至西邉丙壬𮪍馬去逰山乙已鷄飛離面 九星訣曰甲

 子囬頭起艮甲戌飛入離宮猿猴走入水晶宮甲午坤中不動曽見龍興震地

 更㸔虎嘯生風九星各自顯竒功主曜臨之𤼵用

 一宮休門居坎水八宮生門居艮土三宮傷門居震木四宮杜門居巽木九宮

 景門居離火二宮死門居坤土七宮驚門居兊金六宮開門居乾金以上八門

 屬五行觧坎宮天蓬水艮宮天任土震宮天衝木巽宮天輔木離宮天英火坤

 宮天內土兌宮天柱金乾宮天心金中宮天禽土以上九星屬五行解冬至起

 陽遁九局用事夏至起隂遁九局用事遁時法語所謂甲巳還加甲乙庚丙作

 𥘉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俱戊癸推壬子遁時從子數是也以年月節候照此

 法推之以定吉凶百不失一

 凡孤虛之鄉及日時俱忌之

 年孤虛 甲子旬中孤在戌亥乾虗在辰已巽 甲戌旬中孤在申酉兊虗在

 寅卯震 甲申旬中孤在午未離虛在子丑坎 甲午旬中孤在辰已巽虗在

 戌亥乾 甲辰旬中孤在寅𫑗震虗在申酉兊 甲寅旬中孤在子丑坎虛在

 午未離

 月孤虗 正月孤在艮虛在離 二月孤在艮虗在坤 三月孤在震虗在兊

  四月孤在巽虛在乾 五月孤在巽虛在乹 六月孤在離虗在坎 七月

 孤在坤虗在艮八月孤在坤虗在艮 九月孤在兊虗在震 十月孤在乾

 虗在巽 十一月孤在乹虗在巽 十二月孤在坎虗在離

 日孤虛 子日孤在亥虗在辰 丑日孤在子虗在午 寅日孤在丑虛在未

  𫑗日孤在寅虗在未 辰日孤在𫑗虗在酉 已日孤在辰虗在戌 午日

 孤在已虗在戌 未日孤在午虗在子 申日孤在未虗在寅 酉日孤在申

 虗在寅 戌日孤在酉虗在𫑗 亥日孤在戌虛在辰

 時孤與日同 東 方朔占子日東風卯日雨丑日東風辰日雨寅日東風已

 日雨𫑗日東風午日雨辰日東風未日雨已日東風申日雨午日東風即日雨

 未日東風申日雨申日東風子日雨酉日東風丑日雨戌日東風寅日雨亥日

 東風辰日雨 又曰甲子日雨丙寅日止乙丑日雨丁𫑗日止丙寅丁𫑗日雨

 即日止戊辰日雨夜半止已已日雨立止庚午日雨辛未日止辛未日雨戌時

 止壬申日雨即日止癸酉日雨甲戌日止甲戌日雨即時止乙亥丙子日雨即

 日止丁丑日雨至夕止戊寅已𫑗庚辰日雨即時止辛已日雨壬午癸未日止

 壬午日雨即止癸未日雨甲申日止甲申日雨即止乙酉日雨丙戌日止丙戌

 日雨夕止丁亥日雨即時止戊子日雨庚寅日止已丑日雨壬辰日止庚寅日

 雨即時止辛𫑗日雨癸已日止壬辰日雨辛丑日止癸已甲午日雨夕止乙未

 日雨丁酉日止丙申日雨夕止丁酉日雨已亥日止戊戌日雨辛丑日止已亥

 日雨即時止庚子日雨壬寅日止辛丑日雨壬寅日止壬寅癸𫑗甲辰日雨卽

 日止乙已日雨丙午日止丙午丁未日雨即時止戊申日雨庚戌日止已酉日

 雨辛亥日止庚戌日雨即時止辛亥日雨癸丑日止壬子日雨癸丑日止癸丑

 甲寅日雨即時止乙𫑗日雨丙辰日止丙辰日雨丁已日止丁已日雨即時止

 戊午已未日雨即時止庚申日雨甲子日止辛酉壬戌癸亥日雨即時止 又

 曰子日雨立止不止寅日止丑日雨寅日止不止至𫑗日止寅日雨立止不止

 𫑗日止𫑗日雨立止不止已日止辰日雨立止不止戌日止已日雨未日止不

 止申日止午日雨立止主十日隂未日雨申日止不止戌日止申日雨夕止見

 月不見月主乆隂酉戌亥日雨立止不止俱主乆隂 又曰五嶽之風以納音

 為論甲子壬申甲午庚辰壬寅庚戌為陽啇乙丑癸酉辛亥乙未辛已癸酉為

 隂啇丙寅戊子甲辰甲戌丙申戊午為陽徴丁𫑗已丑乙已乙亥丁酉已未為

 隂徴戊辰庚寅壬午壬子戊戌庚申為陽角已已辛卯癸未癸丑已亥辛酉為

 隂角庚午丙戌戊申戊寅庚子丙辰為陽宮辛未丁亥已卯已酉辛丑丁已為

 隂宮甲申壬辰丙午甲寅丙子壬戌為陽羽乙酉癸已丁未丁丑乙卯癸亥為

隂羽宮風當日雨啇風七日雨角風九日雨徴風三日雨羽風五日雨 又曰

宮風近十里中百里遠千里徴風近七里中七十里逺七百里羽風近六里中

六十里遠六百里啇風近九里中九十里遠九百里角風近八里中八十里遠

八百里又曰凢風彂𥘉遲後疾者其來遠𥘉急後緩者其來近動葉則十里

鳴條則百里搖枝二百里落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六百里飛沙走

石千里㧞木五千里又曰凡大雨非常滿三日三夜者又下盡風也一日一夜

者千里之風也 京房曰乾位西北風從乹來為折風主人不利坎位正北風

從坎來為大罡風宜先𤼵同𤼵主人不利艮位東北風從艮來為小罡風主人

不利震位正東風從震來為䆒風亦名嬰兒風主人利巽位東南風從巽來為

小弱風宜後𤼵主人利離位正南風従離來為大弱風宜後𤼵主人利坤位西

南風從坤來為諫風宜後𤼵主人利兊位正西風從兌來為衝風宜先𤼵為客

利 凡子日風從午上來午日風從子上來甲日風從庚上來壬日風從丙上

來皆為衝破甲乙日風從庚酉辛申上來壬癸日風從辰戌丑未上來皆為刑

克餘皆倣此 李淳風曰凡海中𰚾如魚龍形或如積土或如累盆朝東暮西

日或掩之此皆風雨之𰚾也 朝視日上有黒翳如霧或日色旁射或𢡖淡黃

白者其日有風雨己晚日𣣔有之其夜風雨雲𰚾如亂穣大風將至視𠩄從來

避之 雲厚而⿰氵閠 -- 潤大雨𭧂至 四始之日有黒雲𰚾如陣厚重而⿰氵閠 -- 潤者旬中多

雨 日始出有暈如車者其日雨 雲𰚾如黒蛇衝日者其下有大風雨 月

𥘉生色青多雨白而⿰氵閠 -- 潤者大雨 蒼白𰚾入斗門者多大風 黃雲蔽北斗明

日雨 白𰚾掩北斗三日內雨 青𰚾掩北斗五日內雨 天無雲而北斗上

下獨有雲五日內雨 日入後有白光如𰚾自地至天直入北斗其夜必有大

風 太白出𰚾必有風雨所指處必有變 辰 星出𰚾大雨水 先雷後雨其

雨必小先雨後雷其雨必大 蒼黒雲細如櫛綿蔽日月五日內雨 雲如兩

人提鼓持桴有𭧂雨 黒𰚾如群羊奔如飛鳥五日必雨 黒𰚾如浮船必雨

  黒𰚾如牛⿱彐⿰垁凡 -- 彘主𭧂雨 黒𰚾如水牛不出三日有大風 四望見青白雲名

 曰天塞之雲雨徴也 六甲日無雲一旬少雨 月離畢之隂則雨離畢之陽

 則晴日旁有赤雲如珥不有大風必有大雨

 世俗出行有大小紅沙之忌大紅沙曰春鷄亥子忌行裝夏兔龍蛇不敢當秋

 馬未羊冬牛狗行船走馬謹湏防小紅沙曰孟月常居酉仲月已上加季月歸

 丑上此是小紅沙

 海上舟人不辨南北教之趨避睯然罔知編有口號歌以教之 其占晴曰早

 起滿天晴日出漸漸明早晨霧露雲晌午日蒸曛日光明又彩久晴定可待暮

 日光燭天晴明且又炎暮㸔西邊清次日主晴明紅雲日暮起晴明便可許夜

 𮗚魁斗淨明日天色正電光起西南明日天炎炎逰絲天外飛久晴定可期白

 虹(⿱艹石)下䧏惡霧盡消亮西南北㣲風可喜天晴融 其占風曰魁罡𰚾白黃隄

 防風𫝑狂早間日曬耳狂風即時起早白與暮赤飛沙及走石午前日忽昏北

方風怒嗔午後日昏暈風起湏當慎日月忽然圓風來不等閑雲掩日不動風

𫝑如山重返照色黃光明朝風必狂天道忽昏𢡖狂風時下感天色黃復赤狂

風在頃刻黒雲片片重眼底主狂風黒紫雲如牛狂風急似流雲𫝑(⿱艹石)魚鱗來

朝風不輕黒雲北方簇𭧂頭風太毒黒雲半開閉大𩗗隨風至雲起亂行急風

𫝑難支直亂雲來似絞狂風來不少辰闕電光飛大𩗗必可期連日霧朦朧必

㝎起狂風星辰(⿱艹石)晝見頃刻狂風變 其占雨曰雨自雲中出湏兼風信測節

令方位從便知吉與㐫春嫌逢虎嘯夏忌龜蛇到乾亥怕交秋純金冬更愁先

風後復𤍠雷雨將訇砉風東雲𨚫西大雨不須疑日落雲堆𥚃晴明未敢許朝

霞照地紅午後雨相逢海水忽然黒恐有蛟龍出黒雲風後生湏㬰雨不輕白

鳥桅杆站半夜天湏變雨腳忽斜連三日雨綿綿雨後風仍𭧂來朝還有

後色仍昏來朝雨必傾虹見雨不止䨙霖從此始雷重電不髙次日雨滔滔月

暈明而𨶕來朝雨可決太白角放光風髙雨亦狂忽然腥風噴大難𭠘逩無

 端寒𰚾衝風雨闘蛟龍海魚吐沬起越日必風雨黒霧𦋐船頭湏防風雨稠雨

 中黒復亮傾盆難計量細浪忽廽環前途風雨澷其占報曰正月三至八行

 船去還泊十三至十七觀燈風最急二月二與九玄武風必有三月三日晴還

 要過清明四月浴佛雨𥘉八十八𥚃五月端午前風髙雨亦漣二九是分龍湏

 防風雨沖更有雪至忌即將正月記六月忌彭祖十二前後數七夕䧏黃姑望

 後風始和八月大潮日南北各不一七八兩月中三日一換風九月重陽

 子湏停棹前三與後三𭄿君莫等閑十月忌𥘉五海豬要起舞十一二月間鐡

 漢也停船

海運故道一自南京開洋出龍江関靠東邉行使到𮗚音山中洪一路好

行至𥖎山北有淺灘中洪可行望方山東邉中洪一路淺灘直過斬龍廟止

至鰣魚廠東路至龍潭驛一路水𦂳北邉中洪可過徑到儀真中洪北到金

山寺西首十里餘水緊不可拋貓寺北中洪都可行到焦山門仔細戳水行

西南嘴有淺灘喚做姜婆沙西北下戳水中洪好行南有淺灘過山中洪一

路好行轉徃南有水是洪至丹徒縣南有隔壁沙灘中洪行使到五聖廟中

洪好行圍山西南嘴一路淺灘中洪到孟子河西南好行東北中間淺灘沙

嘴占多是洪有蘆青嘴東南衝出有三四里轉過南中洪戳水行使便是黃

山東北淺灘衝出大江中洪行使望西邉𦂳水洪過東有馬䭾沙西南嘴衝

出帶一條東南也有沙帶一路中洪可行南有江隂縣地方拋𦨣江隂縣西

邉是夏港過江隂縣中洪到巫子門淺塞打外洪過喚做寳船洪望見西北

蝦䗫山可轉中洪到蝦䗫山西有淺灘望北好行南是谷瀆港中洪有淺灘

舟行多礙可防占南有洪照黃思舖占南岸行使到夷舖港南有淺灘北邉

是洪到福山港中洪到白茆港北有狼山望東北戳水中有淺北有洪徑到

瞭角嘴南路於劉家港拋泊 海運新道 元史初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

港入海經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海寧安東海縣宻州膠州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

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州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至

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復開生道自劉家港開洋至撐腳沙轉沙

嘴至三沙洋過匾擔沙大洪又過萬里長灘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經黒水洋

至成山過劉家島至之罘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為徑直

明年千戶殷明畧又開新道從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

黒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當

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視前二道為最便云然風

登州衞墩六座曰蓬萊閣曰田橫寨曰西莊曰林家庒曰抹直口口教塲

劉家汪寨墩五座曰繳家庒曰灣子口曰淋嘴曰西峯山曰城児嶺 觧宋

寨墩三座曰木基曰觧宋曰虗里 楊家店廵簡司墩三座曰黃石廟曰城

後曰石圈 髙山廵簡司墩二座曰大山曰髙山 蘆洋寨墩六座曰郭家

庒曰磁山曰鷄鳴曰八角嘴曰城隂曰白石 孫夼鎮廵簡司墩三座曰旗

掌曰塔山曰崗嵛 福山備禦中前千戶所墩二座曰灶後曰營後 竒山

 守禦千戶所墩四座曰木柞曰埠東曰熨斗曰現頂 清泉寨墩二座曰清

 泉曰石溝 寕海衞墩六座曰後至山曰草埠曰小峯曰𭟼山曰貉子窩曰

 馬山 金山備禦千戶所墩五座曰廟山曰鳯凰曰小峯山曰駱駝曰金山

  威海衞墩八座曰遶遶曰麻子曰斜山曰磨兒山曰焦子埠曰陳家庒曰

 古陌頂曰廟後 辛汪寨廵簡司墩一座曰辛汪 百尺崖備禦後千戶所

 墩六座曰望天嶺曰蒲䑓頂曰百尺崖曰嵩里曰老姑頂曰曹家島 溫泉

 鎮廵簡司墩二座曰可山曰半月山 成山衞墩十座曰白峯頭曰狼家頂

 曰髙礎山曰仲山曰太平頂曰奪姑山曰馬山曰崮嘴曰俞鎮曰裏島 㝷

 山備禦後千戶所墩八座曰青魚曰葛樓山曰馬山曰楊家嶺曰小勞山曰

 黃連嘴曰古老石曰長家嘴 寕津守禦千戶所墩八座曰慢埠曰龍山曰

 羊家島曰芝蔴灘曰萬古曰柴家山曰青埠曰孟家山 赤山寨廵簡司墩

一座曰田家嶺  靖海衞墩二十座曰柘島曰鐸木曰郭家口曰石崗山曰

唐浪頂曰標杵頂曰苽蔞寨曰狗腳山曰石腳山曰路家馬頭曰赤石曰長

會口曰紅土崖曰明光山曰青島嘴曰姚山頭曰峯窩曰浪曰大灣口曰

黒夫厰 海陽守禦千戶所墩七座曰乳山曰㡌子山曰驢山曰白沙曰峯

子山曰城子港曰小龍山 乳山寨廵簡司墩一座曰裏口 大嵩衞墩七

座曰望石山曰擒虎山曰草島嘴曰辛家寨曰劉家嶺曰麥島曰楊家嘴

大山寨備禦千戶所墩二座曰大山曰虎巢山 行村寨廵簡司墩三座曰

髙山曰田村曰靈山 福山備禦中前所堡二座曰福山曰芝陽 竒山守

禦千戶所堡二座曰黃務曰西牟 寕海衞堡一十二座曰宋家曰曲水曰

管山曰板橋曰石子現曰栲栳𮗚曰湯西曰脩福曰杏林曰峯山曰辛安曰

蕪蔞 金山備禦左千戶所堡四座曰鄒山曰清泉石石溝曰朱家 威海

 衞堡四座曰曹家庒曰豹虎曰峯山曰天都 百尺崖備禦千戶所堡三座

 曰芝蔴嶺曰竇家崖曰轉山 成山衞堡九座曰神前曰𥙊天嶺曰報信口

 曰堆前曰歇馬亭曰洛口曰石礎曰北留村曰張家 㝷山備禦後千戶所

 堡七座曰曲家埠曰勝佛口曰大水泊曰老趐曰紀了埠曰蒸餅曰青山

 寕津守禦千戶所堡九座曰㡌子山曰崮山寨曰髙樓山曰拖地崗曰王家

 舖曰大頂山曰土現口曰龍虎山曰崮山 靖海衞堡八座曰蒸餅曰孤西

 曰憨山曰望將曰墳䑓曰店山曰葫蘆山曰起雨山 海陽守禦千戶所堡

 十座曰山曰豬港曰扒山曰桃村曰孤山曰黃利河曰孔家莊曰両山

 曰老埠港曰湯山 乳山寨廵簡司堡二座曰長角嶺曰髙庒 大嵩衞堡

 五座曰小山曰黃山曰青山曰管村曰界河 大山寨備禦千戶所堡二座

 曰䨇山曰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