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默先生遺稿/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天默先生遺稿
卷三
作者:李尙馨
1713年
卷四

[編輯]

與李參判景奭

[編輯]

尙馨白。伏惟冬寒。令軆萬福。前修一書。付於崔右尹令公之行。得達否。尙馨喪兒之後。宿疾益苦。連有恩命。末由赴謝。杜門俟譴。久矣。頃見筵席啓辭。惶懼益甚。未知所措。況今是非倒置。忘君負國之人。皆免刑章。而守蹈海之節者。還被訾斥。世道之橫流。誠可寒心。無作好惡。非所論於庸流。而前日錚錚者。亦主此論。引避之人。全不擧大義。病中孤懷。自不平也。衰疾蹤跡。齟齬於後進間。當此時危。進退皆難。倘有兩南閑邑窠闕。未可圖擬耶。簿書尤非痼病人所堪。而未知措身之地。生此妄計。吁可悲也。專恃眷愛。冐陳私懇。幸望留念焉。

答吳進士添慶

[編輯]

尙馨頓首白。伏承哀札。從審䨪炎。孝履支安。感慰實深。日月不居。初朞奄迫。摧痛如新。何以堪過。尙馨頑命不死於草土。病喘苟全於圍城。忍見今日事。信知辦死生之難也。廟堂無人。群策莫伸。綱紀已失。萬目皆廢。此後未知稅駕之所也。如尙馨位卑言輕。涓埃無補。城中之䟽。留中不下。三臣之箚。又命出給。盍朝之鳴。只忤於時。再䟽乞解。亦未得請。適有命牌。病未能進。例罷而還。雖似未安。幸則幸矣。此生於世。更無所望。不欲自衒孤直。厚招拳踢。祗可養疾閑中。以畢餘年。則私計可謂得矣。淸汗慾已飽矣。不必更有所事。則唐船雖或蔽海。豈有容易問罪之擧。皇朝洪量。縱無見責於他日。綱常廢絶。至今未有陳奏之事。恐或不逞之徒。因此藉口。則將何以爲計耶。只冀庚炎。從禮自愛。

答兪察訪

[編輯]

昨承一紙告別。日已昏暮。未及修謝。達夜耿耿。古人詩云。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蓋善寫情境也。尊以少年知舊。住在近隣。而身在大病中。未做一日良晤。今又告此濶別。病懷益覺悽然。尙輔令公。時在異域。歸期未定。尊歸索莫之懷。必倍於生也。只祝凍程行邁萬安。歲寒益加珍嗇。

答趙察訪

[編輯]

尙馨稽顙再拜言。伏承前後手滋。備審靜履珍勝。哀慰不已。來諭警誨。策勵良勤。期至玉成之地。深感且赧。尙馨性拙才踈。與世齟齬。遊䆠之念。不期自絶。平生所嗜。只在經訓。而不但衰老病侵。廢閣已久。朽木難雕。尙未立誠。蹉過一生。恐未免鄕人而死也。目前顯著之地。猶覺十病九痛。何能省察於細微疵吝乎。苟能知之。踐實亦不難矣。隔闊至此。山舘必靜。欲俟日暖。因事一往。而非徒衰經出入之未安。亦恐氣力之不逮也。

上沙溪金先生稟目

[編輯]

近思錄砭愚篇中。不知戒其出汝者。歸咎其不出汝者。前見退溪之釋。不知之意。止於不出汝者之下。讀之。每覺晻昧不明。以尙馨管見。則不知之意。當止於出汝者之下。蓋謂戱言戱動。出於汝者。所當自戒。而或者不知致戒。過言過動。不出於汝者。不當歸咎。而或者反自歸咎。此所以長傲且遂非也。如此讀之。則似得上下文理明白。前後語意照應。而退溪栗谷兩先生所釋。不如是。故不敢自信。近讀性理群書歸咎上有反字。註說亦分明。不似葉註之矇矓。有兩不知字也。此則尙馨之所見。偶與之合矣。商訂賜敎。如何。

答。當從葉氏及退溪,栗谷說。性理羣書。加反字非是。趙孟頫及雪菴所書東銘。有反字。皆非也。

橫渠先生說中。每日須求多少爲益。知所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止此問學上之益也。此兩段。栗谷先生。亦以爲嶢崎難讀。而尙馨前日所見。則先言一益字。以示學者日日求益之意。而分開兩益字。以言德性問學之各有所益。故須求多少爲益之下着이니。讀之者久矣。後看栗谷之釋。又聞先生之言。始悟其非。今見趙僉正遴所定講疑。亦與愚生初見偶合。然此則語句分明。雖似易讀。而全章文勢。皆不如此。更賜斤敎。如何。

答。此說。鄙自少時。從栗谷以求字釋善字下爲句絶。近年見鄭時晦之註解。改前見。以爲益句絶作이니。通德性問學二者爲益看。以退溪及鄭守夢之說。欲定之。高明之意。亦如此。恐爲得之。子集雲。栗谷解似長。蓋須求字及上下多少字。相爲收殺。頗有意味。若以益屬上句。則爲字似短。且知所亡改得少不善。語句短澁。殊無意味。上文今且將尊德性道問學爲心。日自求於問學上有所背否。德性上有所懈否雲者。只是欲學者。以是爲心而日求之。乃爲初學勸勉之言。若從退溪,守夢釋。則知所亡。改得少不善。專言行也。無點檢日自求之意。與上文將二者日自求。文勢不合。而栗谷說則雖屬於行。而專言日求點檢之事。與上文互相收殺也。愚更考之爲益句絶。文理短澁之說。果似然矣。鄭時晦之意。以知所亡。乃知之事。屬於德性上未穩。故欲避之。以他意看之。然先知後行。與栗谷之意。無異也。

買乳婢章。但有所費下。栗谷先生着니라。每讀至此。不能無疑。所謂若不幸致誤其子。害孰甚焉者。以文勢觀之。則其子。卽主人之子也。蓋謂買兩乳婢而畜養。則所費必多。然不幸而致誤其子。則誤子之害。甚於費財之害也雲爾。乳婢之殺己子。而專食主人之子。必不忍爲。以一乳分食兩兒。則不無致誤之弊。其家亦恃一乳母。而不幸乳母死。則亦有致誤之弊。所費雖多。不如買兩婢之萬全也。然則但有所費下。當着어니와。然後似爲恰好。未知如何。

答。若不幸致誤其子者。乳母之子也。因上文因己子。殺人之子而言也。栗谷着費니라。爲是。

通書聖可學乎章。無欲之謂誠。誠者。一而已矣。蓋心上閑念千頭萬緖。皆由於不誠。苟能持敬。而至於立誠。則私慾消盡。一理昭融。所謂無極之原。而聖人之本也。此周子極至之論。而兩程不從周子之論。又以無妄釋誠何歟。尙馨意以爲欲與妄一也。而無欲雲者。似涉空虗。老佛亦能之。妄字。兼人事上說。必改以無妄。然後徹上徹下。尤爲精密。程子之意。蓋亦以是歟。

心經西山眞氏註。論精一執中。與克復爲仁。異而同者。詳盡無餘薀。蓋人心道心。不過天理人慾之分而已。食色亦屬人心。則人心固不可全謂之人慾。然聽其自肆。而不能遏制。則終爲人慾而已。克己復禮。亦不過克己私復天理。而聖人不曰復理。必曰復禮者。豈不以理字高遠。而無下學執守處。故必以禮字言歟。禮字通於下學上達。而聖人之敎。必欲從人事上達天理。然則博文約禮之禮字。亦如是歟。先儒每於禮字謂未穩。必欲易理字而後已者。似有此意思而終不說破。抑欲學者有所自得耶。

子謂顔子三月不違仁。其餘日月至焉。仁者。大抵無一毫私意而已。蓋公者。義理之源。私者。利慾之根。必克去私意。然後義理昭著。學者持敬。一日無一毫私意。則一日不違仁也。二日無一毫私意。則二日不違仁也。積而至於一月。則所謂諸子日月至焉者也。至於三月不違。則顔子之所以幾於聖人也。用工之方。專在於程子所謂涵養須用敬。而必以進學在致知雙言之。蓋存養,致知。不可偏廢者。而致知主思。思則閑念紛起。不能寧靜。私意間出。仁之所存者幾希。此由涵養之功未熟而然耶。聖人動亦靜。靜亦靜。而常人一日不能靜。仁之日月至焉者。亦難矣。此非學者之所當痛省處乎。尙馨於致思上。用功久矣。或有通處。而心界依舊走作昏倒。未能收得。此由持敬之工間斷。而誠有未立而然歟。

子謂曾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門人問之。則曾子對以忠恕。夫忠恕。爲一貫之意。每恨未能了悟。及看二程全書。伯子所謂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變化。草木蕃。不其恕乎之語。然後始悟其一以貫之之意。然此天地之忠恕也。聖人之忠恕。亦與此同。而學者忠恕。則未可遽議。於此當有下學之工矣。夫忠者。盡己之謂。恕者。推己之謂。必盡己而後。恕可以推也。蓋吾與天地萬物。一理一氣。本爲一原。而畦畛楚越。未能相通者。私意爲之間隔也。學者。必主敬軆仁。克去己私。然後可以盡己之性而爲忠也。若有私意間隔。則父母兄弟間。亦有物我。恕安能行乎。古人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夫不獲。若己推而納之溝中者。以能盡己之性。而無一毫私意故也。然則忠者。誠之異名。而一者。誠之謂。誠則必一。一則必通於萬殊也。此忠恕爲一貫之意。而其用功之方。則必由主敬行恕。而可以到此地位否。以上四條。愚見如是。而未知必合於先儒之意。折衷賜敎如何。

答。下四條所論。大槩得之。至於第一條。通書下所謂無極之原。此言恐有病。未知無極之上。復何有原乎。其中靜虗無妄。與克己復禮。必訓作理字之說。眞佩服省念也。甚善甚善。

承重孫無後。只有曾孫妻。而婦人無主祭之禮。支孫之爲玄孫者。當奉其祀耶。

答。承重曾孫已死。則不可以其妻生存之故。計代數。若有玄孫生存者。則當奉祭祀也。

一人奉外曾祖祀者。虗其室堂一間。奉安行祭矣。及其年老無後。所居屋舍弊壞。移處蝸室後。神主則移安無所。或雲卽可埋置。只於俗節祭墓似宜。未知何以則情禮無欠耶。

答。奉外祖無子孫之主。至曾孫便埋之。似爲未安。

喪人病羸。朝夕饋奠。不得親行。則在寢房哭泣。情則然矣。但於禮貌何如。且有不得已事。離几筵在遠方。則只於朔望望哭而已乎。若在墓廬。則朝夕上墓哭乎。朱子喪中。寓在寒泉精舍。未知何以爲禮。

答。喪人有病。不得參上食。則在寢房哭泣與否。何可定禮。且在遠方。則無哭泣之所。似不得行禮也。在墓廬則朝夕當上塚哭之。若墓所稍遠。則望哭似可。朱子喪中在寒泉時。行禮節目。不能詳知。只有常在寒泉。朔望。歸奠几筵而已。

奉命出使他國。不幸身死。則以柩將命。古有其文。若聞父母喪。或使事未了。或遭變亂。値風波。未能趁時奔喪。則當行成服。而家禮無成服一節者。何耶。

答。不能奔喪。則當成服。家禮變服之變字。恐成字之誤也。

三年之喪。旣葬未久。若家有染疾。勢在避出。則朝夕上食。何以爲之。以初終襲後。卽設奠之節觀之。使神依食之意。惓惓。葬畢。神主新成。與初喪魂氣未定。不甚異也。在寓所。設几筵行之。何如。奉出神主。或有難便。書紙榜上食。亦何如。

答。以癘疫不得已出避。則奉神主。行上食似宜。書紙榜上食。又其次也。

家禮忌祭之文。前期一日。致齋而變服。不食酒肉等事。皆於忌日內爲之。世俗前期三日。素服致齋。不食酒肉。此禮近厚。從俗無妨耶。

答。忌日前數三日。素服不食肉。似爲過中。不食肉一節。前期一日不食。固無妨。鄙人壯年。前期數日不食肉。到今年深。只一日不食肉。亦未爲當也。此等禮。雖從俗可也。變服則不須從俗也。

祭用玄酒之意。略見於禮記。時祭有設用之文。而忌祭則無其文。三年之喪。始設於卒哭。又用於祔祭。而練祥之祭不用。何耶。

答。玄酒用之於卒哭向吉之祭。又見於祔祭及時祭矣。小大祥禫及始祖禰祭忌祭。則蒙上文上同之文。更不逐條言之。無可疑也。

家廟望日設茶之禮。國俗不用。假令得某物爲茶。非常時所用。則亦似未安。以淸醴代茶用之。何如。

答。茶非生時所用之物。不須薦用。

庶孽與士夫。每事必有等差。而至於尊其親之道。似無有異。題主稱以顯考妣無妨否。考妣者。父母死後之稱。似非崇號。去顯字。只稱考妣。何如。或曰。妾子題母之主。良人則當以母良人某氏書之。賤則以母庶人某氏書之。此說何如。

答。庶孽雖賤。尊敬父母之道。豈可異於他人。當稱顯考妣無疑矣。但妾母之子。朱子云。避嫡母。止稱亡母而不稱妣矣。母之良人庶人。爲其子者。不必分之。但初喪書銘㫌。其子不與焉。護喪之人所爲也。國法。庶人不可稱某氏。銘㫌。恐當書某姓之柩。如何。

一人家神主。遭惡少汚辱之變。至於不潔。則當洗滌而改題耶。抑亦改造耶。若必改造。則題主後。舊主如魂帛。置於其傍。設奠告辭後。埋之墓側耶。

答。若不得已改造神主。則舊主埋於墓所。似可。

人有無嫡子者。只有婢妾二人。二妾所生長子。皆癡頑悖戾。不可承祀。有次子稍賢。遺命奉祀。未及成文而沒。則以遺命傳次子耶。當據禮傳長子耶。

答。廢長立少。雖其父有文記。不可。況遺命。何可從也。

應製錄祭文、箋、敎書、不允批答

[編輯]

章陵陵上失火。慰安祭文。

[編輯]

回祿煽災。焰及寢園。言念震驚。怵惕靡安。玆遣重臣。展省兆域。告慰陟降。冀歆泂酌。

仁順王后神主改造。慰安焚香祝文。

[編輯]

德薄獲戾。天篤降割。廟貌蒙塵。木主見失。改造維新。憑依如舊。虔奉告慰。益增悲疚。

宗廟九室。慰安焚香祝文。

[編輯]

否德致禍。廟貌播越。蒙塵旣慘。忍見淪沒。舊室還安。式賴威靈。齋沐告慰。神其永寧。

肅寧殿。王世子親祭祭文。

[編輯]

銜恤異域。祥禫已闋。於我何哉。昊天罔極。再瞻梁梠。孺慕彌篤。事非獲已。行期又卜。曷月方旋。齋沐以辭。祗薦泂酌。庶幾格思。

肅寧殿。王世子親祭祭文。

[編輯]

遭國多難。銜恤異域。羹墻莫憑。霜露屢易。祥禫已闋。久闕躬享。寤寐纏痛。負罪天壤。今又遠離。孺慕彌新。逢罹靡室。追遠無因。誠文可擧。俎豆是陳。陟降如在。庶歆明禋。

金溱五子登科。致祭祭文。

[編輯]

惟靈。業精弓馬。名擅州黨。有才無命。抱恨泉壤。天錫爾類。俾熾而昌。餘慶不替。五桂聯芳。白眉腰金。尤著忠壯。墨衰臨陣。死事可尙。式擧彜典。丕示寵奬。泉臺有知。庶幾來饗。

卒監司鄭孝誠致祭祭文

[編輯]

惟靈。明剛之資。精敏之質。蒞事勤幹。寔孚名實。歷敡中外。非由科第。累試專城。到處留惠。剸劇奉公。不避㤪謗。尹釐江都。固我保障。丁卯冦深。益著貞亮。曁察湖西。亦符人望。暮齒當官。聡明不衰。氷檗自守。寧讓四知。一家父子。千載風雲。邦運極否。大亂斯臻。主將失律。滿城魚肉。爺兒並命。闔家全節。感念幽明。寤寐泉塗。英風尙烈。愧彼全軀。遭時板蕩。益軫予心。遣臣致哀。庶幾來歆。

卒寧社功臣崔山輝致祭祭文

[編輯]

惟靈。簪纓世裔。詩禮家聲。早年筮仕。不階科名。歷試郡邑。頗有聲績。慈祥留惠。廉簡自飭。往在戊辰。孽臣謀逆。炳幾先告。克施天戮。功存社稷。名映勳籍。雲胡無祿。遽至不淑。言念功載。寤寐泉塗。以子知父。缺缺無辜。不負忠孝。無愧永錫。沒有餘哀。致禮窀穸。靈其不昧。庶幾歆格。

卒同知中樞府事朴蘭英致祭祭文

[編輯]

惟靈。早起寒微。恆懷疢疾。弓刀發身。行陣展力。戊午西征。名隷部曲。元戎失律。淪陷虎口。間關歸朝。責效滌垢。銜命殊方。備甞險阻。邦家不天。大亂斯棘。周旋敵陣。寧畏斧鑕。對不易辭。竟被慘毒。死事有光。增予愴惻。惟彼偸生。能不慙靦。泉塗有知。歆此菲奠。

卒平安監司李碩達致祭祭文

[編輯]

惟靈。杞樟時材。簪纓世裔。早攀龍鱗。繼決科第。歷試郡邑。聲績居最。蒞事勤幹。臨民愷悌。律己剸煩。威惠並布。分憂保障。捴戎門戶。遊刃恢恢。盤錯利器。陞授方面。蓋亦注意。一隅長城。庶幾有截。邦家不幸。遽有斯疾。年紀方壯。猶望勿藥。旋聞玉折。天奪何速。時當艱虞。益軫痛惜。遣官致哀。庶歆泂酌。

中殿冊封。謝恩皇太子箋。

[編輯]

前星耀彩。欽願戴之仁聲。法服䟽榮。荷導宣之休命。龍光遠曁。蝶域同歡。伏念臣偏被隆私。僅紀墜緖。當桑楡之未暮。遽缺內儀。念蘋蘩之無屍。幸備中饋。豈料聖慈之曲念。不待藩奏之屢煩。冠裳旣錫。其便蕃綸綍。又申以渙汗。琅凾玉撿。燦爛七章之文。鳳翥龍騰。丁寧一札之旨。伏遇云云。令聞亹亹。成性存存。四德罔愆。孝敬克彰於震位。萬方屬望。元良允協於乾文。遂贊柔遠之猷。特頒從爵之數。臣敢不菁茅輸貢。葵藿傾心。水折必東。詎暫忘於少海。星環拱北。庶永瞻於太微。

方物箋

[編輯]

冊命揄揚。偏承雨露之降。土物菲薄。敢獻芹曝之誠。右件物等。産異楚苞。品慚周篚。竊效雀環之獻。聊陳雞戟之儀。

敎江原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李澥書

[編輯]

王若曰。識誠臣於板蕩。疇能捍我於艱。別利器於盤根。僉曰非卿不可。誕告用亶。惟旣厥心。惟卿氷蘗家聲。箕裘世裔。安劉必勃。早抱經濟之謀。惟尹曁湯。適遇風雲之會。功勳不在人後。才德毋忝爾先。鐵券丹書。旣參麟閣之畫。朱幡皁蓋。累遷鸞棘之棲。顧玆關東之險要。實同河內之磽确。雖在豐亨之日。尙患蘇完之難。矧今塗炭之餘。尤重撫摩之責。疇膺選命。莫若勳賢。玆以卿爲江原道觀察使兼水軍節度使廵察使。卿其軆予寵章。勉乃職事。瘡痍溢目。吊死問生之當先。撫字勞心。救焚拯溺之宜急。流亡若何賑業。黜陟務盡嚴明。撰舂陵之苦詞。當效元結。擧故人於贓法。毋讓蘇章。悅民貴乎推誠。服人在於潔己。予敢多誥。卿亦熟諳。處決小官。何待奏聞。係關大辟。宜稟指揮。於戱。凡百可虞。無一足恃。言念在莒之辱。處崇高而何安。式遵分陝之規。盡忠藎而不替。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左議政缺缺再度呈辭。不允批答。

[編輯]

王若曰。安危在大臣。方切注意於篤棐。進退關時運。豈合控辭於艱難。訖可三思。毋庸再讓。惟卿才堪鼎鼐。名動搢紳。潛援五龍。辦乾坤旋轉之績。連躋九棘。著經緯密勿之能。功業莫與爭焉。朝著無出右者。頃緣邊禍之非搆。益驗神鑑之精明。悔不用蹇叔之言。貽辱宗社。仍復起張浚之廢。擢位台司。惟其抱貞亮之心。是以殫夷險之節。間關敵陣。解紛豈待於汝偕。險阻殊方。銜命不憚於吾往。念卿盡瘁靡盬。堅予委任勿疑。信如蓍龜之靈。與同休戚。待以柱石之重。毋負始終。況今時事艱危。惟待宿德弘濟。豈料仰成之際。遽上乞解之章。伊寡人倚毗之誠。雖或未盡。惟元老辭退之道。寧容自輕。綠野倘佯。在淮蔡蘯平之後。晝錦嘯詠。際慶曆亨嘉之辰。此誠何時。草動之民心靡定。事無可恃。土崩之國勢如絲。忍說入郢之羞。難忘在莒之辱。方將上下之勤恤。以期基命之維持。敷心腹腎腸。誕告予意。作股肱耳目。惟勉厥心。勿以去就爲辭。宜思輕重所係。於戱。務存大軆。毋滯細規。捍我於艱。固當爲國盡節。保後胥慼。何暇俾躬處休。丞回遐心。須軆至諭。所辭宜不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右議政沈悅呈辭。不允批答。

[編輯]

王若曰。勢未能支。方念國步之多難。義不可去。寧容家髦之遜荒。咨爾股肱惟良。聽予心腹之布。惟卿通明資稟。縝密謀猷。才合經綸。朝廷無出其右。功多翼亮。社稷所賴而安。素知致理之方。益殫匪躬之效。初司地部。調度不乏於艱虞。旋代天工。篤棐庶期於夷險。惟卿抱負也重。故予諭留之深。彌綸大業之斯期。任之專也。震撞百責之攸萃。委而裁之。何圖注意之隆。遽陳引疾之懇。豈時事之判渙。未可有爲。將予誠之薄涼。不得安位。存羊愛禮。寔欲遵於舊規。引咎潔身。夫豈合於大體。況今國步之方殆。抑亦天災之沓臻。纔經兵火之蕩殘。瘡痍未起。仍遭飢饉之薦慘。流亡可哀。須念北門之殷憂。休慕東山之高蹈。辭軒冕而自逸。此豈懸車之時。慮宵旰之方深。未知稅駕之所。永肩同休共戚之義。益軫持危扶顚之謨。桑楡暮年。固知夙夜之難任。豈弟令德。必有神明之所扶。於戱。人望難孤。予言不再。邦其淪喪之不待。卿豈在家不知。事堪痛哭者固多。予實爲君無樂。毋拘小嫌之避。務思大義之歸。丞回遐心。式副至意。所辭宜不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祭文

[編輯]

玉果縣祈雨祭文

[編輯]

敬惟明神。鎭玆近土。興雲吐霧。澤施斯普。一方受賜。雨暘時若。今也屯膏。胡至此極。節屬南訛。旱魃爲虐。山川焦竭。田疇龜坼。罪在守土。實慚罔德。澤不下究。誠未上格。獲戾神人。致咎宜然。顧玆蚩民。何辜於天。旱沴連歲。十室九匱。遑遑困頓。大命近止。耗斁又極。胡寧忍此。哀我癉人。靡有孑遺。費隱雖異。神人一理。洋洋在上。無物不體。況爾有神。主此雷封。盛德無私。有感必通。玆奠菲薄。願察誠衷。油然沛然。旣沾旣足。蘇我疲癃。生我百糓。至澤在人。報賽可期。毋我斁遺。庶幾格思。

祭沙溪金先生文

[編輯]

維崇禎四年。歲次辛未十月辛丑朔。十八日戊午。門人通訓大夫。行玉果縣監李尙馨。謹以酒果之奠。敬祭於沙溪金先生。嗚呼。先生篤實之性。明睿之資。本之天得。不自澄治。家庭詩禮。師友牛栗。淵源所自。灼有階級。上沂洙泗。下繼濂洛。折衷微言。口講心得。由粗至精。天理人事。直窮到底。若齊一指。包絡廣大。透澈精微。眞知實踐。不差毫釐。靜存動察。外方內直。循規蹈矩。自造閫域。旣明而誠。英華發外。慶雲和風。睟面盎背。德盛禮恭。見者心悅。經濟初心。丕牖民物。措諸事業。綽乎有裕。中遇艱貞。如視坦途。晩年際會。素薀暫試。法筵造膝。陳閉其志。隆平係運。進退有儀。靜養丘園。鼓缶大耋。辨註諸經。氷解凍釋。考證禮家。毫分縷析。自成一書。開我後學。小子顓蒙。晩出遐僻。奔馳科業。埴蹊徑。趍隅門庠。得聞本領。永期依歸。聊以卒業。去春歷拜。髭髮勝昔。神明所扶。庶幾無疾。豈知今日。山頹梁折。天地榛蕪。世道長夜。士夫相吊。於朝於野。曾聞此心。萬右一極。氣或澌盡。理無泯滅。庶奉遺謨。終始罔懈。雖隔儀容。不亡者在。奠斝長號。日月晦蒙。靈其不昧。庶鑑微衷。嗚呼哀哉。尙饗。

祭丁晩軒

[編輯]

惟靈。儒林喬嶽。學海宗盟。道德內積。文章外形。器量宏深。河海混淵而難名。儀形傑魁。龍虎變化而不測。半世工程。尋嫡緖於濂洛。一生心期。效嘉猷於稷契。涵虗義理。致察事物。發言中倫。吐辭爲經。豈徒天質之粹美。抑亦學問之琢成。直道行藏。隨時伸縮。遇事剛果。少不徇物。黃離元吉。大車宜載。賢路由來。難進易退。卷而懷子乃老。樂天命於丘壑。謹言行於家庭。成敎化於鄕國。三朝受恩。一心拱北。德卲耉造。年高耄耋。從容晝夜。鼓缶離昃。考祥惟終。啓手何怍。嗚呼哀哉。天生大賢。初若有意。德可長民。文堪賁治。使鴻漸於亨衢。施心上之經綸。臨大事兮決大議。措國勢於泰山。銘彜鼎兮被絃歌。垂盛勳於無窮。嗟齎志於下僚。竟德施之未弘。救浙東之飢荒。監汝州之酒稅。自前修而稱屈。寧獨歎於今世。非先生之不幸。抑吾民之無祿。然皇天之降才。必損之而後益。窮其身而空乏。博其利於家食。模楷士類。典刑邦國。維持衰世。綱紀頹俗。開後進之盲聾。闡先聖之幽賾。道有依而不墜。學有賴而啓開。九十年兮人間。係時運之盛衰。嗚呼哀哉。惟我先生。剛大受氣。來旣有爲。逝豈無以。塞浩然於玄黃。亘萬世而不沫。游咸池兮略扶桑。與日月而爭光。乘白雲兮入帝鄕。煥星斗之文章。嗚呼哀哉。小子冥行。無相𥌒矇。忝先生之門館。承鐫誨之發蒙。依道德之休光。免禽犢之冠裳。恩再世之有加。德一生之難忘。那知今日。梁木其摧。幽明永隔。德容難陪。失所怙之餘生。何不天之此極。曾歲月之未周。慘師喪之再哭。聞靈輀之將駕。痛此生之永訣。無涯長痛。有淚難窮。文以酹奠。豈盡鄙悰。然不在文。惟告以誠。不亡者存。庶鑒衷情。嗚呼哀哉。尙饗。

祭李二相直彥

[編輯]

惟靈。端嚴之資。明睿之質。不待澄治。蓋其天得。混沌眞源。聖賢精薀。兼事科文。瞭然透盡。人千己一。實由寡慾。見諸行事。不負所學。事君忠愛。律己淸勤。鐵面臨臺。琴鶴蒞郡。內不欺心。外不欺天。神明所勞。壽祿俱全。八旬康寧。位至二公。德冠耆俊。寵命日隆。鄕在明宣。賢才騈生。氷淸玉潔。公與完平。儀式三朝。夷險一節。國家蓍龜。朝端喬嶽。考命惟終。在公何恨。世無元老。士失刑憲。小子質魯。難雕朽木。早失活溪。於何考德。庶蒙鐫誨。毋忝門風。滯疾南鄕。遽聞報凶。沒未臨殮。葬未執紼。無涯長慟。何處向泄。秋水精神。霽月顔色。長留夢想。如接冥漠。甞聞正氣。剛大不屈。充養已久。肯隨化滅。應爲星斗。耿照中宵。或作山河。以杜本朝。今哭公私。蓋亦不達。氣或澌盡。理無間隔。前後聖心。萬古一極。旣無古今。焉有幽明。不褻不慢。守公典刑。雖失儀容。永保實地。敬奉遺謨。庶幾無墜。造次顚沛。或負此說。九原他日。更何面目。費隱雖殊。誠通則一。洋洋在上。庶幾歆格。嗚呼哀哉。尙饗。

祭朴秘巖以恆

[編輯]

維年月日。李尙馨。謹以酒果之奠。倩祭於處士朴丈之靈。嗚呼哀哉。惟我秘巖。今果亡矣。凶音初遽。曾是不意。旣驚又疑。猶未謂然。俄聞擇吉。將閟黃泉。幽明一隔。音容靡接。萬事亡羊。九原難作。嗚呼哀哉。盡哀以情。不忘以德。賦質亢介。不撓於俗。早尋師友。知所立腳。倘無君子。斯焉取斯。一部入德。平生心思。硏幾極深。冞入閫域。旁遊諸藝。不師而得。縱未純如。盡緫其略。愛人溫和。寒谷成燠。疾惡嚴厲。春叢零葉。守拙居貞。惟義是視。生今慕古。慷慨其志。嗚呼哀哉。殊方流落。幾悲桑梓。雲外孤鴻。失序哀淚。生涯淡泊。半世迍邅。一簞一葛。矻矻窮年。人所不堪。公視泰然。曾聞天道。善類扶植。信公於達。終未能達。信公於壽。壽亦終嗇。修善有人。福善無天。自古如此。公豈獨然。公以命安。我爲公寃。嗚呼哀哉。與我先君。情若昆季。去年丁憂。痛迫叩地。公卽來顧。旣吊又挽。羨公強健。謂公長筭。那知今日。公又繼逝。風樹餘淚。又爲公灑。嗚呼哀哉。顧余無似。辱知門墻。追隨几杖。接袂連床。春山朝榮。秋溪夕涼。間以村觴。終以玄談。或經或史。惟古惟今。貫辨融會。極博以詳。餘音屬耳。至今鏗鏘。懽娛如夢。悔恨方來。羊胛未熟。薤露含哀。五更殘夢。九地消息。舊遊回首。已成陳跡。嗚呼哀哉。寡婦無賴。衆稚何託。堂帷索寞。溪山悽愁。竹林無人。蘿月千秋。悲涼浮世。一夢南柯。天道如何。呑聲者多。嗚呼哀哉。病未執手。沒未視襲。今將永訣。又孤臨穴。代奠以詞。豈盡悃愊。然不在文。惟告以誠。幽明一理。庶鑒衷情。嗚呼哀哉。尙饗。

祭堂叔李同知

[編輯]

維萬曆四十一年。歲次癸丑四月十五日癸卯。堂姪李尙馨。敬祭於從伯父嘉善夫夫。同知中樞府事李公之靈。嗚呼哀哉。日月不居。三蓂已謝。玄宅畢營。素輀晨駕。去向何方。來在何辰。口呼不應。手挽無因。一日之行。一月之別。言語刺刺。猶不忍決。富貴之樂。骨肉之愛。棄何容易。視何邁邁。幽明分路。死生異歸。此生攀拜。浩渺無期。諸孤㷀㷀。何怙何恃。親戚踽踽。誰依誰庇。言念至此。痛哭何已。嗚呼哀哉。寬厚之性。嚴肅之行。孝於家庭。睦於宗黨。端方之器。明敏之質。察於處事。厚於接物。其在平昔。疇不欽服。今也則亡。孰不痛惜。惟姪所痛。有甚於玆。家世南遷。宗族素稀。繼以喪亡。其餘無幾。顧我險釁。早失庭誨。伯叔之行。惟恃公在。所依而安。所仰而賴。撫恤之深。提撕之切。恩踰骨肉。義重山嶽。默禱遐壽。庶幾永陪。餘生無祿。樑木遽摧。自今以後。余將疇依。嗚呼哀哉。富實無爲。貴亦不期。官至貳秩。財積千倉。榮慶連因。蘭玉滿堂。公侯有樂。五福兼全。積德收報。夫豈偶然。感應不爽。福善有天。雲胡嗇壽。獨不期頤。去冬微疾。初未之危。神氣猶茂。起居自適。中心喜幸。百歲是祝。那知一朝。禍至此酷。嗚呼哀哉。從容晝夜。鼓缶大耋。隨化而歸。在公何慽。獨行涼涼。伊我何託。觸事興感。滿目增疚。華堂晝掩。萬象依舊。陳跡荒涼。已成千古。百歲瞻望。惟彼墟墓。臨奠長慟。肝摧膓蝕。人間情事。只此一酌。不亡者存。庶幾歆格。嗚呼哀哉。尙饗。

雜著說、題後、記、銘、頌、通文、勸諭文

[編輯]

名諸孫說

[編輯]

易曰。聖人作而萬物覩。是故。聖人作則四靈畢至。方今國家。否運已極。聖作物覩之時也。藏用生得東方寅卯辰靑龍之氣。故名以聖龍。字曰龍卿。神龍負圖出河。伏羲之瑞也。兒名藏用者。用卽龍之神珠也。以人言之。則才德是也。易以藏用爲難。伊,呂,周,召之後。能藏其用者。惟老子,張良也。孔子見老子曰。老子其猶龍乎。邵子論張良曰。智哉留侯。善藏其用。思慮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能藏用之謂也。皇朝劉基不能藏用。故不得善終也。藏器生得西方申酉戌白虎之氣。故名以聖虎。字曰虎卿。召乕爲周名臣。文武之瑞也。兒名藏器者。器卽乕之爪牙也。以人言之。則智勇是也。藏六生得北方亥子丑玄武之氣。故名以聖龜。字曰龜卿。天文書曰。玄武者。龜蛇也。神龜負書出洛。夏後之瑞也。兒名藏六者。六卽首尾四足也。龜蛇能蟄藏嚥氣。故能壽能靈也。藏玉生得南方寅午戌朱雀之氣。故名聖鳳。字曰鳳卿。天文書曰。朱雀鳳也。文王時。鳴於岐山。周之瑞也。兒名藏玉者。玉乃鳳所食琅玕之類也。鳳能食玉。故溫潤和粹。外有九苞之文章。內有九德之咸備也。藏一生得中央艮丑坤申土金之氣。故名聖麟。字曰麟卿。帝舜時。遊於郊藪。虞之瑞也。兒名藏一者。一太一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故麟能具萬物之象。而德亦無所不備也。爾等顧名思義。退則以仁義禮智信五德。藏修待用。進則亦以五德立身揚名。盡忠報國可也。甲申仲春淸明日。書。

知天說

[編輯]

世之求天者。以天爲天。求之於九萬之上。噫。天亦遠矣。其所見者。蒼蒼而已。其所知者健行而已。生成萬物。謂之天則可。謂之知天則不可。運行四時。謂之天則可。謂之知天則亦不可。蓋天在吾心。而求之於杳冥之中。不亦迂且遠乎。天之理。卽吾心之理。天之氣。卽吾心之氣。在天者。軆也。在吾者。用也。而人能充吾之理。和吾之氣。使天地位萬物育。則在吾者。反爲軆。在天者。反爲用。大哉。聖人之功用也。試甞言之。吾心之喜。卽天之陽和也。吾心之怒。卽天之肅殺也。吾心之明。卽天之高明也。吾心之廣。卽天之廣大也。故易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知天之效。至此而盡矣。天乃不言之聖人。聖人乃能言之天。則天與人。果有異乎。噫。無私。天德也。至誠。天道也。人能立誠則無私。無私則與天爲一。天果遠乎。人果異乎。故邵子曰一身還有一乾坤。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此則所謂古之知天者乎。

題韓非說後月課

[編輯]

愚甞讀易。至咸九五。而始知感人之道。惟在於以心感心。至於上六之感輔頰舌。則所謂尙口乃窮。豈無莫益或擊之禍乎。何者。說人以言。而其感在心。心者出言之本。而吉凶禍福之主也。心苟正則其言順理。其說易感。所說者之心。雖有萬不同。而愚者說之。智者行之。吾見其易。未見其難也。心苟不正。則雖錦繡其口。笙簧其說。而詖淫邪遁。終不可掩。愚者疑之。智者怒之。非徒怒之。又從而戕之。終歸於鸚鵡之階禍。猩猩之執死。此遊說之所以難也。韓非。韓之諸公子也。氏族韓也。父母韓也。骨肉毛髮。無非韓也。所謂貴戚之臣。死生以之者。而欲託虎狼之秦。以覆祖宗之國。則實天下萬世之罪人。而其心之險陂也。草譬則鉤吻也。禽譬則䲭鴞也。鉤吻之根。不生芝蘭之莖。鴟鴞之口。不出鳳凰之聲。則人誰愛之。人誰聽之。以此心。以此說。而欲遊說於列國。吾知其困且難也。而況好善惡惡。天下同情。故不善之物。不善者亦惡之。鉤吻生階。其有不鋤者乎。鴟鴞入室。其有不殺者乎。此非之所以見戮於秦。而說之不行。固不足議也。噫。觀非之說。反覆百端。有多少商量。有多少權變。自以爲投機應會。發無不中。則何其妄也。心者。發言之權度。而非旣失之。舌者。斬身之利刃。而非自蹈之。是無權而稱輕重。去度而量長短。宜乎不識其心。又不識所說者之心。而如癡蛾之赴火。逆獍之啖父。爲天下戮。爲萬古笑者也。太史公譏非之不免。而觀其所論。亦多繆戾。一部評議。有違正理。終至於爲降將遊說。屈遺軆受辱。此何異笑百步於五十步也。嗚呼。以心感心。聖人感天下之道。而非固難責。遷亦不知。後之不讀聖賢經訓。不務本領功程。而馳騖於諸家。修餙其言貌者。尙監於玆哉。

空中樓閣記月課

[編輯]

有好樓居先生。挾天風。抱明月。周流六合之內。欲觀天下最高樓而後已。歷岳陽而玩朝暉夕陰。過黃鶴而賞白蘋紅蓼。猶以爲未也。最後到洛陽。步天津橋。而得所謂空中樓閣者。眞天下萬世之大觀也。高出人間之上。逈臨八荒之外。以天地日月山河大地。爲雙眼底物。所謂所立卓爾者。而其廣大高明。足以協吾心之素願也。詳觀夫樓之勝狀。仁山在上。上接尼丘。智水在傍。傍連伊洛。城有不夜。近曾晳之舞雩。院有長春。倣虞氏之南薰也。叩其所藏。則髣髴乎夫子墻。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而三十六宮。棊布星列。萬象森然。無物不在。虗明生白。一塵不到。眞吾人之安宅也。觀其結搆。則以太極爲棟梁。陰陽爲柱石。五行爲榱桷。軒豁正直。少無邪曲。千門萬戶。次第洞開。升堂入室。愈入愈邃。快若登天。非俗人所可階而升也。前瞻無窮。卻眺無極者。斯樓之廣濶也。手探天根。足躡月窟者。斯樓之高爽也。鳶飛魚躍。斯樓之勝觀也。雪月風花。斯樓之佳景也。登斯樓也。則大而乾坤之闔闢。日月之盈虗。四時之來往。世代之變遷。微而鬼神之屈伸。風霆之出沒。人物之死生。草木之榮悴。千變萬化。靡有紀極。而莫不昭然森布,於目中也。樓之址在洛陽。洛陽。天下之中。而中和之氣所萃也。樓之創在大宋。大宋午會之中。而文明之運所旺也。以如許好基址。際如許好運會。則斯樓之作。夫豈偶然哉。乃與主人翁披襟而迎楊柳之風。把酒而邀梧桐之月。論羲文之心。聞孔顔之樂。超鴻矇混希夷。眞可與天地同流也。徘徊遐想。悟道軆之無窮。悲往者之易逝。覽物興懷。所感者多矣。古今天下。衆生之萬起萬滅者。紛不知其幾許。而甘爲瓮裏醢雞。煎熬火宅之中。曾不知有此樓之勝。樓之一毀。更無建者。豈不悲哉。噫。樓有成毀。而樓之景。萬古長存。先天地而權輿。後天地而不滅。後之欲修斯樓者。矻矻孜孜。築高自卑。先治夢覺之關。則可以知此樓之階級矣。終透人鬼之關。則可以盡此樓之光景矣。主人雖去。門戶猶存。留與萬世。大庇天下。使後之人。隨其力量所到。無不得一覩之快。則主翁之惠後人。可謂至矣。而作斯樓者。其亦有意乎。主人者誰。安樂無名公也。

貫道之器銘幷序○月課

[編輯]

易繫曰。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蓋道者。無形之理。而器者。有形之物也。理乘氣而成形。形抱氣而藏理。則無形者。固爲有形之本。而有形者。實爲無形之器也。有形者爲器。故凡天地萬物之成象者。皆可謂之器。而其中文字。乃有形中尤精微者也。無形者爲本。故凡天地萬物之賦形者。皆本於道。形形色色。雖各不同。而未甞有道外之物。況文字雖出於天機。實吾人之專爲明道而設。則是固寓道之器也。爲文而無道可徵。則將焉用彼器哉。易始於三皇。書始於五帝。詩始於三王。春秋始於五覇。是實器之奇者。而皆所以載皇王帝覇之道。使天下後世。因斯器以考其道也。斯文旣喪。大道亦晦。世之爲文者。徒知有器。不知有道。癖如元凱。工似相如。非無勤苦之功。綺麗之觀。而反爲無琴之匣。無珠之櫝。或者自以爲奇珍。而永欲傳天下誇後世。豈不悲哉。昔方臯之相馬。不識牝牡驪黃。越人之醫人。不計肥瘠苦歇。得其無形之妙。而忘其在外之器。所以謂之神也。文亦貴乎造道。苟深於道。則所謂理達之文。不期工而自工。何待於器之雕餙乎。大抵自太極觀之。則陰陽亦爲器。自五行觀之。則天地日月山河草木凡萬形之可見者。皆爲器。其爲器不亦工乎。而是孰使之工哉。實有一以貫之之道。存乎其間焉耳。爲文者苟得乎此。則藏器於身。左右逢原。操縱闔闢。亦不離於道。而庶幾乎作者之聖矣。然此可與不器者道。非斗筲小器所可窺測。故作斯銘。明其義。而因以自警。銘曰。

先天有物。本無聲臭。神聖議擬。人文始備。闡發幽深。推明玄秘。無微不貫。大哉斯器。王風一死。知道者鮮。鸚鵡其言。燕石自衒。繁文滅天。大道墜地。天球非寶。瑚璉奚取。所貴於器。一以貫之。有德有言。文不在玆。

土堦頌月課

[編輯]

惟皇作極。至德無私。垂衣拱手。沕䅣何爲。天地自然。帝乃則之。堦不甎石。襲土之宜。莫謂堦卑。三皇我域。莫謂堦隘。八荒我闥。薰風吹階。蓂莢葳蕤。瑞雲籠階。鳳凰來儀。治臻大同。澤流雍煕。斯階一頹。至道日衰。刻民自私。彼何人斯。瓊宮瑤臺。九層猶卑。簡易大業。邈焉難追。於虖帝德。與天無疆。賡歌擊壤。千載洋洋。

丁卯胡變通諭本道文佐郞吳暹。撿閱金汝鈺。正字辛應望。聯名。

[編輯]

嗚呼。國事至此。痛哭之外。夫復何言。此誠臣子竭力盡瘁之秋也。某等隻手殘力。圖報無路。只以一死爲決耳。昔在壬辰之變。七路蹂躪。廟社西遷。惟我本道。幸得完全。忠義之士。金千鎰,高敬命父子,崔慶會諸賢。咸能奮發。糾合義旅。推鋒爭死。通國家之命脈。成恢復之根基。三戶湖南。實是晉陽。至於今日。又遭罔極之變。追踵前人之武。以急君父之難。豈非吾輩之責乎。念我諸君子忠憤大節。素所蓄積。固不待人言。而以義相勉。不得不爾。伏願一邊募粟。一邊募軍。同心戮力。弘濟艱難。幸甚。

玉果縣勸諭文

[編輯]

臨民之責。莫先於正風俗。風俗之正。莫先於立倫紀。自廢朝以來。三綱滅。九法斁。人心風俗。日至傷敗。列邑皆然。本縣尤甚。名爲士大夫。而或廢父子君臣之倫。猶不知其極惡大罪。則矧有望於夫婦有別。長幼有序乎。凌辱鄕長。虐使正妻。多行不忍聞不忍言之事者。比比有之。其他捏造虛言。誣陷地主。橫聚結卜。侵虐小民。尤是此邑之惡風。而其來舊矣。太守德薄才拙。猥佩縣符。尋常職事。亦不能糾擧。況能淑人心正風俗乎。然在官一日。則當盡一日之責。而舊染之習。不可猝變。姑擧兩條。以示梗槩。諸約正。悉心擧行。從實論報。庶使爲善者勸。爲惡者懼。則庶不至禽獸之歸也。

勸勉德業

[編輯]

所謂德業者。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和於夫婦。睦於親族。親於公上。悌於鄕黨。篤於操行。勤於學業。兩班守靜。小民力農。

禁抑過惡

[編輯]

所謂過惡者。不孝於父母。不友於兄弟。不和於夫婦。不睦於親族。不忠於公上。不悌於鄕黨。浮薄敗行。奸妄造言。貪鄙好利。忌克害物。士族侵虐小民。小民凌辱士族。

瑣言凡十一條

[編輯]

夫天地之初。惟一物而已。一物本自無聲無臭。何甞有彼此爾我之間哉。自一分而二。二分而四。以至於十百千萬。愈分愈細。愈細愈繁。始各有萬物之名。而畦畛逈隔。方寸楚越。始相角焉。終相戕焉。此一本之化。所以不行。而萬物皆失其所也。原夫太極分而爲乾坤。乾坤分而爲六子。六子化生萬物。自未分而言。則天地萬物皆一理一氣而已。自旣分而言。則天地一物。日月星辰。各一物也。江河山嶽。亦各一物也。微而至於昆蟲草木之細。亦各爲一物。而位育之化不行。漸至大朴之散矣。此天地之所以蕭索。而日就於澌盡也。故窮神知化者。洞悟一本之妙。天地亦一我也。日月星辰亦我也。山河草木亦我也。所以必欲萬物之各得其所也。以此啓之。如何。右。答玉堂奉傳敎所問。

孔子到乾卦。顔子到泰卦。蓋天理人慾消長。與陰陽消長同焉。一月三十分。而陽一分長。則陰一分消。自冬至至四月。則陰皆消盡。而純陽爲乾。是孔子也。自冬至至正月。則三陽漸長而爲泰卦。天理主張。人慾退聽。工夫已造乎聖域矣。自然過二月大壯。三月夬。而到乾。所謂顔氏之子。其庶幾乎。有不善。未甞不知。知之未甞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右。答鄭愚伏經世論十二辟卦。

先天卦。離在正東卯也。坎在正西酉也。春秋陰陽之氣。始盛於寅申。故以寅申爲陰陽之限也。卯酉則已盛故不取。蓋怕處其盛之義也。右。論玉齋胡氏坎離陰陽之限者。就寅申而言。

太極者。理也。理一而已。陰陽者。氣也。氣有動靜之殊。四象者。形也。形有五形。八卦者。數也。數有吉凶。

通書曰。太初。理之始也。太虗。氣之始也。太素。形之始也。太一。數之始也。而太極者。理氣象數之源也。中庸註曰。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此之謂也。雖出於理。而死生禍福吉凶。皆決於數。所謂八卦定吉㐫也。

水者。氣之始。火者。氣之再也。故一六爲水。二七爲火。一者。生數之始。六者成數之始也。二者生數之再。七者成數之再也。水以成形。無火則不成。水火相濟。然後有形有成。故張橫渠曰。水火氣也。故炎上潤下。與陰陽相爲升降。土不得以制焉。木金者。土之華實。其性有水火之雜。故木之爲物。水漬而得生。火燃而不離。蓋得土之浮華於水火之交也。金之爲物。得火之精於土之燥。得木之精於水之濡。故水火相得而不相害。爍之則反流而不耗。蓋得土之精實於水火之際也。土者。物之所以成始成終者也。

陽數生萬物。始於一而終於九。陰數成萬物。始於二而終於十。故洛書之數。有九宮。虛十數。萬物成則必死。皆由十數之宮也。天有八門。地有八方。合中宮爲九宮。故天有九星。地有九山。八卦合中宮爲九宮。

易繫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易以陰上陽下爲泰。乾坤虛中。八卦。皆以中畫。爲太極。以上下二畫。爲用。則巨陽巨陰。故爲老陰陽。未能生成。坎離虛中。則上下巨陽巨陰。故未能生成。震兌虛中。則陰上陽下。天地交泰之象。如男女成婚生成之道也。艮巽虛中。則陽上陰下。雖曰不交。如人之未婚嫁。男女將來無窮。故亦爲旺相卦。

凡山川者。五行也。五行者。陰陽也。

所謂天者。星辰。星辰。氣也。所謂地者。山川。山川。形也。形氣相屬。故曰山川。本是星斗形。星斗本是山川精。山陽也。炎上。水陰也。潤下。故水又過山脈之虗處。地中有山脈則不得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