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十一 太平寰宇記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
  宋 樂史 撰
  劍南西道一
  益州
  益州蜀郡今治成都華陽二縣禹貢曰岷嶓既藝沱濳既道蔡䝉旅平和夷厎績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岷山今在州界䝉水在雅州界江水在州南 縣界沱水在州西南隆唐縣界皂里江是也古梁州巴濮庸蜀之地在秦則名漢中巴蜀三郡此其境也虞舜三州亦為梁州之域周官職方氏以梁州合於雍州則為雍州之地蜀於姬周以前南夷地也尚書牧誓雲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孔安國注八國皆蠻夷戎狄國名羌在西蜀髳微皆巴蜀漢書地理志蜀廣漢本南夷周末秦並以為郡按世本山海經揚雄蜀王本紀來敏本蜀論華陽國志十二州志諸言蜀事者雖不悉同參伍其説皆言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至黃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嚳後封其支庶於蜀厯夏商周始稱王者縱目名蠶叢次曰魚鳬其後有王曰杜宇已稱帝號望帝自以功徳髙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闗為後戶玉壘蛾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時有荊人鼈冷死其屍隨水上荊人求之不得鼈冷至汶山下忽復生見望帝立以為相時巫山雍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鼈冷鑿巫山蜀得陸處望帝自以徳不相同禪位於鼈冷號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鵑鳥故蜀人聞子鵑鳴曰是我望帝也鼈冷或為鼈多子鵑為子嶲或雲杜宇死子規鳴自開明下五葉有開明尚始立宗廟時天生五丁力士能徙山蜀王負力不為戰備每一王死五丁輒為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以為墓誌今石
      里未有諡號但以五行色為王故其廟稱青赤黑白之帝史記秦恵王元年蜀人來朝後八年伐蜀滅之初苴蜀相攻擊各來告急於秦秦恵王欲先伐韓司馬錯曰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國者務博其徳三資者偹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戎狄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使豺狼逐羣羊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四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刦天子惡名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併力合謀以通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以為危也不如伐蜀恵王曰善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貶蜀王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以之益強漢髙帝六年分蜀置廣漢郡初有漢中廣漢巴蜀四郡武帝元鼎中遣唐䝉畧通西南夷更置犍為䍧牱越嶲益州四郡因分雍州之南置益州綂焉釋名益阨也其所在之地險阨也應劭地理風俗記雲疆壤益廣故名益州王莽改益州曰庸部後漢明帝永平十二年以新附置永昌郡續漢書郡國志益州部漢中巴廣漢蜀犍為越嶲䍧牱益州永昌凡九郡靈帝又以汶江蠶陵廣柔三縣立汶山郡蜀志靈帝時太常劉焉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初焉建議樹牧伯以鎮安方夏內求交趾欲避世難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意更在益州譙周巴志雲獻帝初平元年劉璋分巴郡立永寧郡建安六年立涪陵郡二十一年劉備分巴郡立固陵郡蜀章武元年分廣漢立梓潼分犍為立江陽郡以蜀郡屬國為漢嘉郡以犍為屬國為朱提郡劉禪建興二年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廣漢屬國為隂平郡分建寧永昌立雲南郡分建寧䍧牱立興右郡分廣漢郡至是益州所部十有九郡晉恵帝光熙元年李雄攻成都遂自立十六國春秋曰李雄定成都嚴檉為蜀郡太守雄即王位遷益州刺史是也又分漢嘉蜀二郡之地立沈黎漢原二郡穆帝永和三年平蜀之後省漢原沈黎二郡又立南隂平郡改漢原為晉興郡簡文帝咸安二年符堅遣鄧羌楊安等伐蜀益州諸郡並歿於秦十二年孝武帝太元八年平蜀州郡咸復舊周地圖記雲梁大寶二年武陵王蕭紀僭號於蜀西魏帝二年平蜀二十一州並入於魏隋圖經雲仁夀三年分九隴郫孝水三縣為濛州𤣥孝綿竹金水飛為四縣為凱州陽安平泉二縣及資州資陽為簡州煬帝大業二年並廢從省來屬益州蜀中舊無兔鴿隋開皇元年蜀王楊秀鎮益州命左右齎往鴿尚稀而兔已衆矣唐武徳元年改為益州置總管府管益綿陵逢資卭雅嘉眉瀘戎㑹松翼嶲南寧昆恭十九州領成都名九隴郫雙流新津晉原青域陽安金水平泉𤣥武綿竹等十三縣又置唐隆隋江二縣二年分置卬眉普榮等五州屬總管府又置新都什邡二縣三年罷總管置西南道行臺仍分綿竹導江九隴三縣立濛州陽安金水平泉三縣立簡州割𤣥武屬梓州又析置徳陽新繁萬奉三縣九年罷行臺置都督府督益綿簡嘉陵雅眉濛犍卭十州並督嶲南㑹寧都督府貞觀二年廢濛犍二州復以濛州之隴綿竹導江來屬仍改萬春為溫江六年罷南寧都督更置戎州都督屬益州八年兼領南金州都督十年又督益綿嘉簡陵雅眉卬八州茂嶲二都督十七年置屬縣龍朔二年外為大都督府仍置廣都縣咸亨二年置金堂儀鳳二縣其年又置唐昌濛陽二縣垂拱二年分雒九隴等十三縣置彭蜀二州其年又置犀浦縣聖厯三年又置東陽縣天寳元年改益州為蜀郡依舊大都督府管劒南三十八郡十五載𤣥宗幸蜀駐蹕成都至徳二年十月駕還西京改蜀郡為成都府長史為尹又分為劍南東川西川各置節度使廣徳元年黃門侍郎嚴武為成都尹復併東西川為一節度自崔寧鎮蜀後分為西川自後不改皇朝因之為成都府
  元領縣十
  成都 華陽 郫縣 新都 溫江 新繁
  雙流 犀浦 廣都 靈池
  州境
  東西一百五十三里 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二百九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 東北至長安一千十里 東至簡州七十里 南至眉陵二州二百里 東南至簡州一百五十里 北至漢州一百里 西至彭江導江縣界八十七里 西南至蜀州一百里 西北至彭州九隴縣界七十五里 東北至漢州一百里
  
  漢朝蜀郡戶二十六萬八千唐天寳一十六萬九百五十皇朝戶主八萬九千四百三十八客二千四百四十
  風俗
  蜀記雲剛悍生其方風謡尚其文漢書曰人食稻魚俗不愁苦而輕易淫佚然地沃人驕奢侈頗異人情物態別是一方
  姓氏
  雲陽郡三姓 委 言 幸
  人物
  司馬相如成都人 張寛字叔文成都人從駕至渭橋在帝後第七車見女子浴乳長七尺心知是天星主祭祀三齋潔則見 李仲元賢人也不夷不恵居乎可否之間此揚雄之言也 王褒蜀人 何武字君公蜀郡鄲人御史大夫 揚雄蜀郡成都人 姜詩雒人母好生魚有湧泉出谷每晚出雙鯉以供二母之膳時母食須鄰母同食故云二母也 郭喬卿雒人為荊州刺史 王阜成都人為重泉令有鸞鳥集於學宮闕門遷益州太守有神馬出滇池河白鳥見 張霸字伯饒數嵗知孝養號張曾子七嵗通春秋楷即霸子隠於華隂號公超市也 翟酺字子超雒人也譜援神鈞命解 李尤字伯仁雒人文華見稱賈逵薦有揚雄之風為樂安相 任安綿竹人秦宓綿竹人 禽堅字孟田成都人生而失父及
  壯乃知父為夷所得三出徼外經六年乃遇之 唐李白字太白蜀郡人
  土産
  按十道志雲巴蜀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橘柚之園郊野之富號為近蜀丹青文采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之園紙惟十色竹則九種 卭竹 蒟醬如今之大筆撥 又郡國志雲嘉魚細鱗似鱒魚蜀中謂之拙魚蜀郡山中處處有之每年春從石穴出大者長五尺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乾為飲令人不睡 花有山茶出雅州紅𩔖海石榴 海棠花此樹尤多繁艷未開時如硃砂爛漫稍白半落如雪天下所無也 桐花色白至大有小鳥燋紅翠碧相間毛羽可愛生於花中唯飲其汁不食他物花落遂死人以蜜水飲之或得三四日性亂跳躑多抵觸便死土人畫桐花鳳扇即此𩔖也 旌節花枝直上花紅紫層際如旌節葉碧𩔖百合 千葉刺榆紅似桃花極大 長樂花紅紫小蘇許公有賦 荼䕷花香甚可以為酒 九壁錦按遊蜀記雲成都有壁村出美錦
  舊貢
  薛濤十色牋短而狹纔容八行 雪朴硝其色如玉單絲羅 髙杼衫段 交梭紗 琵琶捍撥 蜀
  漆銅盆 菜有龍葵
  今貢
  綾出成都華陽新都新繁郫縣 羅出廣都雙流溫江 髙杼布出新都 絲出郫縣 裨布衫段出新都 柘蠶絲出犀浦 絁綿絹布麻十縣皆出
  成都縣舊二十四鄉今十九鄉漢舊縣也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成都揚雄蜀本紀雲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卿徙居成都秦恵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築成都而縣之都在赤里街張若徙置少城內始造府縣寺舍令與長安同制華陽縣舊二十鄉今十六鄉本成都縣地唐貞觀十年分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在郭下乾元元年𤣥宗狩蜀駐蹕成都改為華陽縣 武擔山在府西北一百二十步一名武都山蜀記雲武都山精化為女子美而艷蜀王納為妃不習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作東平之歌以悅之無幾物故蜀王乃遣五丁於武都山擔土為塚蓋地數畝髙七丈上有一石厚五寸徑五尺瑩徹號曰石鏡王見悲悼遂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今都內及毗橋側有一折石長丈許雲是五丁擔土擔也 江瀆祠在縣南上四里漢郊祀志雲秦並天下立江水祠於蜀至今嵗祀焉 蜀山蕭廣濟孝子傳杜孝巴郡人也少失父養母以孝稱母喜魚孝曽役在成都因截一竹筒盛魚二頭以草塞之祝曰我母必得此魚因投中流婦因出渚汲見竹筒橫來觸岸異而取視之見二魚曰必我婿所寄熟進姑聞者嘆其至感 濯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錦錦彩鮮潤於他水故曰濯錦江 二江秦李冰穿二江於成都城中皆可行舟今謂內江外江是也帶二江之雙流故有雙流縣焉又按風俗通雲秦昭王遣李冰為蜀太守開成都兩江溉田萬頃江神每嵗須童女二人不然為水災冰因自以女與神為婚徑至神祠前勸酒酒杯常竭冰厲聲責之因不見良久有兩蒼牛鬭於江岸有間冰還流汗謂官屬曰鬭太極當相助也若知南向腰中正白者即我也頃復鬭主簿因刺殺北面江神從此絶其患矣後民思其恵今有祠存 都江水在府西四里一名粉水以此水作粉鮮潔於他 金堤九州要記雲金堤即李冰所築堤岸有石如豬 萬嵗池在府北八里昔張儀築都城於此取土因成池後人呼為萬嵗池 七星橋華陽國志雲太守李冰造七星橋以上應七星故光武伐公孫述謂吳漢曰安軍宜在七星間其鐵釘皆從荊州載來作此橋 南江橋亦名安樂橋在城南二十五步宋李武以橋為安樂寺改名安樂橋十六國春秋李特將起童謡雲江橋頭闕下里成都北門十八子蓋指李特也江橋即此橋七星橋之一 萬里橋在州南二里亦名篤泉橋橋之南有篤泉也漢使費褘聘吳諸葛亮祖之褘歎曰萬里之路始於此橋故曰萬里橋又按唐史𤣥宗狩蜀至成都適萬里橋上問橋名左右對曰萬里橋上因嘆曰開元末僧一行謂朕曰更二十年國有難陛下當巡遊至萬里之外此是也由是駐蹕成都七星橋之二 笮橋去州西四里亦名夷里橋又名笮橋以竹索為之因名 市橋在州西四里常璩雲石牛門曰市橋下有石犀潛淵中李膺益州記雲漢舊州市在橋南因以名華陽國志雲後漢大司馬吳漢征公孫述述妺婿延岑偽遣皷角麾幟渡市橋挑戰漢兵爭觀延岑縱兵出吳漢軍後襲擊大破之即此橋是也七星橋之五 昇仙橋在城北十里華陽國志雲昇仙橋送客觀即司馬相如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乗赤車駟馬不過汝下 竺橋華陽國志曰萬里橋西上曰夷里橋徐康晉志桓溫伐蜀戰於竺橋㕘軍襲護戰沒衆欲退而皷吏誤鳴進皷於是乗之遂入少城 學射山一名斛山在縣北十五里李膺益州記斛石山有兩女冢 汶江一名竺橋水一名流江亦曰外江西南自溫江縣界流入漢溝洫志蜀中李冰穿二江成都中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田民享其利 成都城周地圖經雲初張儀築城城屢壊不能立忽有大龜周行旋走巫言依龜行處築之城乃得立所掘巡成大池龜乃伏於中每出則州境有賊刺史或病 西門樓任豫記曰諸樓年代既久榱桷非昔唯西門一樓獨有補葺張儀時舊猶存 文翁學堂一名周公禮殿華陽國志雲文翁立學精舍講堂作石室一作玉堂在城南後學堂遇火太守陳留髙朕更修立又增造一石室任豫雲其藥爐節制猶古建堂基髙六尺廈屋三間皆圖畫古人之像及禮器瑞物堂西有二石李膺記雲後漢中平火延學觀廂廊一時蕩盡惟此堂熛焰不及搆制雖古巧異特竒 少城在縣南一百步李膺記雲與大城俱築唯西南北三壁東即大城之西墉故蜀都賦雲亞以少城接於其西揚雄蜀本記成都本赤里街張若陟置少城內張孟陽詩鬱鬱小城內峩峩百族居即聞揚子宅相見長卿廬 陽城門李膺記雲少城有九門南面三門最東曰陽城門次西曰宣明門蜀時張儀樓即宣明門樓也重閣複道跨陽城門故左思賦雲結陽城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寧蜀城臧塋緒晉書穆帝紀永和八年平西將軍周撫攻涪八月戊午尅之蕭敬文益州平以三蜀流人立寧蜀晉昌二郡 石牛輿地誌雲鄧艾廟南有牛即秦恵王遺蜀王者 石犀李膺雲市北有石牛李冰所立華陽國志外作石犀以厭水精穿石犀鎮以江南命曰犀牛里 武擔山俗曰石筍在郭內州城西門之外大街中益部耆舊傳雲公孫述時武擔石折任文公嘆曰西方智士死吾當應之嵗中卒 千秋池任豫記在城東冬夏不竭名曰千秋池𭥦遷水李膺記雲𭥦遷水起自始昌堰堰有兩人中
  流即𭥦遷 青羊肆蜀本記雲老子為闗令尹喜著道徳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以成都郡青羊肆尋吾今為青羊觀也 二臺益州記雲昇遷亭夾路有二臺一名望鄉臺在縣北九里 孔子廟昔司馬相如教授於此 健兒廟後漢朱遵拒公孫述戰死後吳漢破述乃為立廟今係祀典 相如宅在州西四里蜀記雲相如宅在市橋西即文君當壚滌器處又益部耆舊傳雲宅在少城中笮橋下有百許步是也又有琴臺在焉今為金花等寺 讀書臺在縣一里諸葛亮相蜀築此臺以集諸儒兼以待四方賢士號曰讀書臺 章城門路西今為乗煙觀 嚴君平宅在州西一里耆舊傳曰卜肆之井猶存今為普賢祠 子雲宅在少城西南角一名草𤣥堂 錦城華陽國志雲成都夷里橋南岸道西有城故錦宮也命曰錦里 赤里街蜀都記雲成都之南街名赤里 貞移觀即方平得道處也 秦宓漢之名儒蜀守夏侯纂三謁不見因名其里為造里 東陵即蜀先主劉備陵也今有祠存號曰東陵神 汙池一名摩訶池昔蕭摩訶所置在錦城西 望帝祠在府西南五里齊永寧末刺史劉仲連置 先主祠在府八里恵陵東西七十步齊髙帝夢益州有天子鹵簿詔刺史傅覃修立而卑小故相國李囘在鎮更改置守陵戶四時祭祀 諸葛武侯祠在先帝廟西府城西有故宅 闗侯祠張飛祠俱在府西南七里恵陵左右宋廬陵王立李冰祠在府西南三里為蜀郡太守有功及唐節帥李徳裕重立祠宇 瞿君祠在縣東六里得仙與家人別繫龍於此 李膺宅在府西三里或雲是姜維宅 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今為乗煙觀有祠在觀內 蔣琬宅在縣東七里杜甫宅在郭西外地屬犀浦縣按浣花溪地有百花潭 玉局潭在城南栁堤玉局觀內張道陵得道之所其一也
  郫縣西五十里依舊三十六鄉古郫邑也秦滅蜀後因而縣之漢地理志郫屬蜀郡李膺記郫縣益州之勝邑古城在今縣北隋仁夀三年分置濛州以縣屬之大業二年州省縣益 連理竹梁天監起居注云十六年連理竹生益州郫縣王家圍外連理並幹 郫江一名都江一名成都江
  新都縣東北西十八里依舊三十鄉本漢舊縣屬廣漢郡後置新都郡故城在今縣東太康中又為縣隋移於此治 麗元山平地特起四絶髙三丈有石鏡雙廣五尺常掘其下至水而未臻其極 新婦泉李膺益州記雲在縣東北五里有新婦泉什邡縣界亦有新婦水初二婦勤於奉養晨夜負汲不憚冰雪久之泉為湧出故以名泉 八陣圖在縣北三十里蜀志諸葛亮傳曰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李膺益州記雲稚子闕北五里武侯八陣圖上城西門中起六十四魁八八為行魁方一丈髙三尺也
  溫江縣西五十七里依舊二十四鄉本漢郫縣地周地圖記後魏於此置溫江縣屬蜀郡隋為萬春縣唐貞觀五年為溫江縣 大江在縣西二百步自清城界流入俗謂之溫江也 冺江在縣西二里
  新繁縣西北六十里舊三十鄉今二十八鄉本漢繁縣蜀志劉禪延熙十年涼州胡率衆降禪居之繁縣以縣戶於此而繁俗謂之新繁至是縣名因俗而改 三菁山山下有桃闗 沲江禹貢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孔安國注云江東南流沱東行鄭注云此沱尾入江不於江出漢書地理志禹貢江沱在郫縣西東入大江爾雅雲江為沱李巡注江溢出流為沱郭璞爾雅音義雲沱水自蜀郡都水縣湔山與江別而更流晉太康地誌雲江沱在繁縣蕭廣濟注江賦雲觸玉壘山東為沱據漢書溝洫志郫江郡秦時蜀守李冰所鑿非禹貢之江沱明矣
  雙流縣西南四十里舊三十鄉今二十鄉本漢廣都縣地華陽國志元朔二年置蜀屬郡避隋煬帝諱改為雙流縣以縣在二江之間故以名縣 宜城山在縣東南一十里李膺益州記雲宜山在牛飲水南三十里今按紫草岡岡阜相屬髙百餘步連八陵州貴平縣界也清水在縣北十里改名牛飲水李膺益州記雲牛飲水之末流也水名客舍昔程鄭家於此每羣牛飲江為之竭故名 色水在縣西五里源出岷江李膺益州記雲鴨虵橋西五里枇杷橋也 公孫述墓在縣西四十里髙三丈墓內銅作網結雖遭亂世莫能侵毀
  犀浦縣西二十七里舊二十四鄉今二十鄉周垂拱二年割成都之西鄙置蓋因李冰所造石犀以名縣 蔣橋益州記雲蔣琬宅於此因以名橋
  廣都縣南二十七里舊二十四鄉今十六鄉蜀志雲漢元朔二年置李膺益州記雲成都新都蜀都號三都此都即一也隋仁夀元年避隋煬帝諱改為雙流唐龍朔二年長史喬師望奏析雙流縣又置廣都縣於舊縣南一十二里 大塔山隂引道益州山川圖引李膺記雲阿育王使鬼兵造八萬四千塔雒縣廣都晉原各有一也 盤古祠徐整三五厯記雲天地渾沌如鷄子盤古生其中八萬四千嵗天地開闢清陽為天濁隂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盤日長一丈如此滿八萬四千嵗天極髙地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也
  靈池縣東六十里依舊十五鄉本漢新都縣地唐聖厯三年分屬縣置為東陽縣天寳元年改為靈池縣 分棟山在縣東上十五里北連秦隴南入資瀘州東地入靜戎軍 靈泉池在縣南三十五里唐初泉湧出縣因此為名 石虎池在縣南二十里池上有怪石如虎形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