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九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一十
  宋 樂史 𢰅
  江南西道八
  撫州
  撫州臨川郡今理臨川縣春秋時為吳境秦並天下屬九江郡漢立南昌縣今州即南昌縣地屬豫章郡髙祖六年灌嬰分南昌南境為南城縣後漢和帝分南城縣西北境為臨汝縣又為臨安縣地漢書郡國志臨汝屬豫章吳太平二年以南城臨汝二縣置臨川郡更增宜黃安浦新建西平西城南豊東興永城八縣至晉改西平為西豊改西城為西寜至梁分新建西寜二縣立巴山縣更置巴山郡取廬陵之興平南昌之豊新以益之又分臨汝境置定川縣隸臨川郡陳封文帝為臨川王至三年即帝位隋平陳廢郡為州時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即以撫為名因廢巴山郡為崇仁縣屬撫州併新建興平宜黃安浦巴山西寜六縣入崇仁其豊城割還洪州又併西豊定州二縣入臨汝改為臨川縣至隋開皇十一年復割豊城屬撫州十三年又割建州邵武縣入撫州大業三年割豊城還洪州復改撫州為臨川郡唐武徳五年平林士𢎞置撫州領臨川南城邵武宜黃崇仁永城東興將樂八縣七年省東興永城將樂三縣以邵武𨽻建州八年省宜黃縣天寳元年改為臨川郡乾元元年復為撫州偽吳順義九年升為昭武軍節度皇朝因之
  元領縣四 今五
  臨川 崇仁 南豊 宜黃 金谿新置
  一縣割出
  南城為建昌軍
  州境
  東西四百七十八里 南北六百三十七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二千一百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五百里 西北至長安三千三百五里取隨州路三千九百二十五里 東至饒州餘干縣三百二十里 南至處州一千一十里 西至吉州四百二十五里北至洪州二百四十里 東南至建州八百三十七里 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洪州四百五十里 東北至饒州四百二十里
  
  唐開元戶二萬一百皇朝戶主客共六萬一千二百七十九
  風俗
  與洪州同
  人物無
  土産
  箭簳 柘木 葛 茶杉柢
  臨川縣元十二鄊本漢南昌縣地屬豫章郡後漢永元八年分南昌縣西北境立臨汝縣屬豫章吳太平二年以臨汝縣為臨川郡於郡南更置西平縣晉改為西豊梁大通二年分臨川北境置定川縣隋開皇九年併西豊定川二縣入臨川縣 峩峯山在縣西四十里出銅因號銅山天寳六年勅改為峩峯山 英巨山在縣東荀伯子臨川記雲岩內有石人坐磐石上人體有塵穢則興風潤則致雨晴日遍體涼即如玉瑩靜 靈谷山在縣東四十三里山中有石靈像因以為名按荀伯子臨川記雲懸巖半岫有瀑飛流分於本末映日望之如掣練 雷公山在縣南六十里山上有祠宇州縣四時致祭 石廩在縣東三十九里狀似倉廩其內可容千斛按荀伯子臨川記雲廩口開則歳豊閉則歳歉 連樊溪甘渚臨川記雲東興人家曾以甑漬井中乃流出連樊甘渚以得之 汝泉在縣東北一里源接時本從石門已下㳂流三百二十四里入洪州界內有湍瀬三十五 臨川水在縣東北五十里源出定川沿流三十里與汝水合本名定水天寳六年勅改臨川水 魏夫人壇在縣西北六里二百歩神仙內傳夫人姓魏名華存任城人也晉司徒舒之女少讀老莊年二十四父毋抑而嫁之歸太保掾劉文文卒夫人避俗江南遂止臨川西立壇修道成帝咸和九年夫人託劒化形而去㑹羣仙於洛陽之宮其壇在烏龜原有石龜毎犯田苗被人繋首其壇南有九曲池塘睿宗使道士葉法善祭醮仍於壇西置洞靈觀度女道士七人以奉之刺史顔真卿𢰅仙壇碑備詳其事 王右軍故宅在郡東南三里荀伯子臨川記雲王羲之嘗為臨川內史置宅於郡東髙坡名曰新城傍臨迴溪特據層阜其地爽塏山川如畫今舊井及墨池猶存毎重陽日郡守從事多遊於斯因立亭曰茱茰亭隋開皇十二年於此置九仙觀尋又為寺並廢 繙經臺在縣北四里宋書謝靈運為臨川內史於此繙大湼槃經唐大厯四年於經臺基北立寳應寺 井山在縣南四十里按閭史有花姑姓黃氏名令微臨川人也慕道出家入洪州西山訪道士胡超超曰而本州南六里烏龜源有魏夫人舊壇宜於彼脩行又南有井山魏夫人亦常往來其中花姑遂歸脩行八十餘顔色如處子時人號曰花姑嘗於井山遇一狂象為毒箭所中花姑㧞去之後常啣蓮藕來置花姑所唐開元九年姑謂弟子曰吾將化矣勿釘我棺但以絳紗幙之既而風雨晦合衆聞天樂異香但見綘紗有孔大如鷄卵發而視之唯被覆木簡而已座前奠𤓰數日生蔓結實如桃子者二刺史顔真卿撰仙壇碑具載其事 鹹池按陳書司空黃法□音椎俱反○崇仁縣人也侯景亂法□於鄉里聚徒以𦔳髙祖有功薨墓在崇仁縣巴山故老相傳雲□有竒術當欲變置鹽池於家山六十餘畆至今水味獨鹹於他水而湛然清澈禽畜不敢觸之 溫湯在縣西二十二里廣六十歩疾者浴之多愈 陶侃毋墓雷次宗豫章記諶氏豫章淦人墓在臨川南五十里抱㟠山村侃至孝感得仙人來吊化為雙鶴而去
  崇仁縣西一百二十里舊十二鄉今九鄉三鄉入宜黃縣本後漢臨汝縣地屬豫章吳太平二年分臨汝為新建縣屬巴山郡梁大同二年分巴山郡之新建西寜二縣立臨川郡分廬陵之興平南昌之豊城以益之至隋開皇九年廢巴山郡為崇仁縣改臨川𨛦為撫州崇仁縣隸焉又廢宜黃安浦二縣合入崇仁縣豊城縣還洪州大業十四年陷入林士宏唐武徳五年分興城縣還吉州貞觀八年以巴山縣偏僻併入崇仁縣即今理寳蓋山在縣南一百二十一里山影如寳蓋一名華蓋山上有浮邱先生壇王郭二真人上昇之地 臨川山在縣南六十一里舊名巴山天寳六年勅改為臨川山豐村山在縣西一百一十九里本名麻山天寳六年
  勅改為豐村山荀伯子臨川記雲登之者望廬嶽彭蠡皆在其下出黃蓮厚朴怛山又有楓𣗳數千年者如人形眼鼻口全而無臂入山者往往見之或斫之即出血俗呼為槐子鬼 崇仁山在縣西四十一里舊名羅山天寳六年勅改為崇仁山 杯山在縣西南一百四十五里以山頂如覆杯為名 巴水源出巴山沿流合寳塘水 西寜水在西南一百七十里源出仙蓋鄊㳂流至縣入汝水 廢巴山縣在縣西南二十一里梁大同二年置以巴山為名隋開皇九年併入崇仁縣 廢巴陵縣在縣西南一十三里隋大業九年置十四年廢廢新建縣在縣西南九十五里吳太平二年置隋開皇九年廢併入崇仁縣 廢安浦縣在縣西南二百六十里吳太平二年置以安浦村為名隋開皇九年併入崇仁縣 廢西寜縣在縣南六十三里吳太平二年置以寜水為名隋開皇九年廢併入崇仁縣
  南豊縣東南二百六十里元九鄉吳太平二年置隋開皇九年廢入南城縣唐景雲二年又置先天二年開元七年刺史盧元敏奏田地豐饒川谷重深時多剽刦乃復置南豐縣 軍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下有神祠能興雲雨歲旱祈禱皆應地出班竹 百丈嶺在縣南八十里髙百丈與建州將樂縣分界 梅嶺在縣西南一百三十五里與處州處化縣分界百梅嶺水出焉譚山在縣西南一百二十四里其山出箭簳 旴水在縣西南源出南當山當南流經縣下至南城縣入州宜黃縣西一百五十里元三鄉本臨川縣地梁大同二年置巴山郡因立宜黃縣於宜黃水側以水為縣名隋開皇九年廢郡並縣入崇仁乾徳六年李煜割崇仁之仙桂崇賢待賢三鄉復立宜黃縣 宜黃水在縣東南二百六十三里源出黃土嶺沿流合章水至西津與汝同流
  金谿場東南一百二十里二鄉本臨川縣上莫鎮其山岡出銀礦唐嘗為銀基址猶存至周顯徳五年析臨川近鎮一鄉並取饒州餘干白馬一鄉立金谿場名俱置鑪以烹銀鑛
  建昌軍
  建昌軍理南城縣本撫州南城縣開寳二年偽唐置建武軍皇朝太平興國四年改為建昌軍
  領縣一
  南縣
  軍境
  東西一百四十里 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圖經未有至東西二京里數 東至邵武軍三百二十八里 南至南豐縣一百一十八里 西至崇仁縣一百里 北至撫州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邵武軍三百七十四里 西南至崇仁縣二百五十五里西北至崇仁縣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饒州五百九十里
  
  舊戶載撫州籍
  風俗
  與撫州同
  人物無
  土産
  吳茱萸 承露仙俗謂白藥
  南城縣元十三鄉東臨旴水按漢書地理志雲髙帝六年命大將軍灌嬰立豫章其年分豫章南境立南城縣以其在郡城之南故名南城吳太平更分置臨汝改為臨川縣至開皇年中廢南豐永城二縣入南城縣屬撫州唐武徳五年依舊置永城東興二縣武徳七年省東興永二縣併入南城縣 麻姑山在縣西南二十二里山頂有石鼓壇相傳麻姑得道於此壇東南有池池中有紅蓮曽變為碧壇邊杉松皆偃蓋時聞鐘磬歩虛之音東南有瀑布源下三百餘尺山頂上有石螺蚌或雲桑田所變也西北有麻源謝靈運題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曰銅陵映碧澗石磴㵼紅泉即此處刺史顔真卿按神仙傳撰仙壇碑備詳其事 南城山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舊名覆船山天寳六年勅改為南城山 飛猿水在縣東南二百三十三里源出建州邵武縣界飛猿嶺沿流入旴水 落峭石在縣東南六十五里去飛猿館一百一十五里在飛猿水邊巍峩嵌崆數里可望謝靈運題詩云朝發飛猿嶠暮宿落峭石即此處也旴水在縣東二百一十歩源出南當山西北沿流至臨川縣石門改為汝水漢書地理志雲旴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也旴音杳於切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一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