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543
禮儀部二十一 ◄ | 太平御覽 卷五百四十三.禮儀部二十二 |
► 禮儀部二十三 |
揖
[編輯]《周禮·夏官》曰:司士擯:〈詔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特揖,一一揖之,旅,衆也。大夫爵同者,衆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門右,皆北面東上,王揖之,乃就位。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趨復位。〉
又《秋官》曰: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出接賓曰擯,入贊禮曰相。以詔者,以禮告生。〉
又《秋官》曰:司儀詔王儀:南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謂王旣祀方明,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於宮。乃詔王升壇,諸侯皆就其旗而立。王揖之者,定其位也。庶姓,無親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也。異姓婚姻舉之。〉
《禮記·曲禮上》曰:揖人必違其位。〈鄭玄注曰:禮以變爲敬也。〉
又《仲尼燕居》曰: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懸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
又《表記》曰: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豰梁傳·昭公》曰:夾穀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譟而起,欲執魯君,孔子曆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
《左傳·襄公》曰:齊慶封圍高唐,弗克。〈夙沙衛以叛,故圍之。〉冬十一月,齊侯圍之。見衛在城上,號之乃下。〈衛下與齊侯語。〉問守備焉,以無備告。揖之,乃登。〈齊侯以衛告誠,揖而禮之,欲生之也。衛志於戰死,故不順齊侯之揖而還登城。〉
又《襄公》曰:衛侯入,書曰:「復歸國。」納之也。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已。〈頷,搖其頭。言衍驕心易生。〉
又《昭十二》曰: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
又《哀上》曰:衛侯游於郊,子南僕。〈子南,靈公子郢也。僕,禦也。〉公曰:「餘無子,將妾。」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三揖,卿大夫士。〉
《論語》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又《述而》曰: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對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娶於吳,爲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漢書》曰:沛公至高陽,見酈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聚徒合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
《史記》曰:郅都遷爲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
《漢書》曰:田爲丞相,中二千石皆拜謁,及黯獨揖之。
又曰:萬章爲京兆尹門下督,從尹至殿中。諸侯貴人爭欲揖章,莫與尹言者。
《後漢書》曰:崔駰上《四巡頌》,肅宗雅愛文章。自見駰《頌》後,帝嗟嘆之,謂侍中竇憲曰:「卿寧知崔駰乎?」對曰:「班固數爲臣說之,然未見也。」帝曰:「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駰由此候憲,憲屣履迎門,笑謂駰曰:「亭伯,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我?」遂揖入,爲上客。
《後漢·袁紹傳》曰:董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主上,令憤毒,〈毒,恨也。〉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衆議未安。」卓案劍叱紹曰:「竪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爲之,誰敢不從?」紹跪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上東門而奔冀州。
《漢官典職》曰:尚書丞郎見尚書,執板對揖,稱曰「明公」。尚書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左右君」。
《晉陽秋》曰:晉文帝進號爲王,太尉王祥獨長揖。王謂祥曰:「今日然後知君見顧之重也。」
《後魏書》曰:宗愛之任勢也,威振四海。嘗召百司於都坐,王公以下,望庭畢拜。高允獨升階。由此觀之,汲長孺可臥見衛青,何抗禮之有?向之所謂風節者,得不謂此乎?
《宋書·禮志》曰:漢世朝臣見三公,幷拜。丞郎見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漢儀》。
《南史》曰:袁憲,陳武帝作相,除司徒戶曹。初謁,遂抗禮長揖。中書令王勵謂憲曰:「卿何矯衆,不拜錄公?」憲曰:「於理不應致拜。」衛尉趙知禮曰:「袁生舉止詳中,故有陳汝之風。」
《白虎通》曰:朝禮奈何?君出居內門之外,天子揖,諸侯持揖,卿大夫膝下至地。天子將揖,三公面揖,卿略揖。大夫士所以不拜何?爲其屈尊者。
《說文》曰:揖,讓也。一曰:手著胸曰揖。
《風土記》曰:越俗定交有禮,皆於大樹下封壇,祭以白犬,咒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
《文士傳》曰:趙壹郡舉計吏,至京輦。是時袁陽爲司徒,宿間其名,時延請之。壹入閣,揖而不拜。陽問曰:「嘗聞下郡計吏見漢三公不爲禮者乎?」壹曰:「昔酈食其,高陽白衣也,而揖高祖。今壹,關西男子,其揖漢三公,不亦可乎?」陽壯其言,接之甚厚。
《列子》曰:范氏門徒路遇乞兒馬醫,弗敢辱也,必下車而揖之。
《尹文子》曰:越王勾踐謀報吳,欲人之勇。路逢怒蛙,下車而揖之。
袁淮《正論》曰:太祖破呂布,袁渙在軍中,陳群父子見上拜,惟袁渙獨高揖,不爲禮。上嚴敬之。
釒
[編輯]摯虞《決略錄要注》曰:小會殿就席,皆釒頭而後坐。釒,頭伏地也。欲起亦先釒頭。
賀
[編輯]《周禮·春官上·宗伯》曰: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鄭玄注曰:異姓,王婚姻甥舅也。〉
《禮記·玉藻》曰:有慶,非君賜不賀。〈鄭玄注曰:惟君賜爲榮。〉
《左傳·僖下》曰: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暌,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於,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
又《昭三》曰:叔弓如晉,賀虒祁也。〈賀宮也。〉游吉相鄭伯以如晉,亦賀虒祁也。史趙見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賀之。」子太叔曰:「若何吊也?其非惟我賀,將天下實賀。」〈言諸侯畏晉,非獨鄭。〉
《國語》曰:晉簡子問於杜馳茲曰:「東方之士孰爲愈?」〈杜馳茲,東方人。爲晉大夫者,蓋吳人也。愈,賢也。〉杜馳茲拜曰:「敢賀。」簡子曰:「未應吾問,何賀乎?」對曰:「臣聞之,國家之將興也,其君自以爲不足;其亡也,若有餘。今主晉國之政,而問及小人,求乎賢人,吾是以賀。」
《史記》曰: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中。豪傑吏聞令有客,皆往賀。蕭何爲主吏,令諸吏曰:「不滿千錢,坐堂下。」高祖爲亭長,素易諸吏,乃往,爲謁曰:「賀錢千萬。」實不掛一錢。
《漢書》曰:田肯賀上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如淳曰:時山東人謂關中爲秦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次以下兵於諸侯,譬猶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琅琊、即墨之饒,南有太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懸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也。」上曰:「善!」賜金五百斤。
又曰:盧綰與高祖同里。綰親與高祖親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與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里中嘉兩家。及家親相愛也,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後漢書》曰:光武謂馮異曰:「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悸。」異因下席,再拜賀曰:「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慎重之性也。」異遂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東觀漢記》曰:上傳聞朱鮪破河內。有頃,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諸將軍賀,因上尊號。
謝承《後漢書》曰:鄭弘爲臨淮郡,兩鹿隨車。主簿拜賀曰:「聞三公轓盡作鹿,明府必爲宰相。」弘果爲太尉。
《漢雜事》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生,君道衰,故不賀。
《魏志》曰:王粲爲丞相掾,太祖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司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回心,望風願治,文武幷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
《吳志》曰:顧雍迎母於吳。旣至,孫策臨賀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又往慶焉。
王隱《晉書》曰:泰始五年,龍見武庫井中,車駕親幸,有喜色。內外議,咸雲︰「當賀。」劉毅獨表:「舊典無賀龍之禮。」詔報:政德未修,慶賀之事,宜詳依典義。
《晉中興書》曰:武帝時,甘露降,公卿奏賀。詔曰:「三代盛隆,猶自戒勿休。況自頃懸象告變,盜賊充斥,百僚司牧,不能存職匪解。使道有寄,雖麟鳳至,慶有餘矣。此道未弘,雖四靈在郊,吾猶懼然,何甘露之足賀?其停之。」
《晉書·禮志》曰:永和二年,納後,議賀不。王彪之議曰:「婚禮不樂不賀,《禮》之明文。《傳》稱子罕如晉,賀夫人,旣無經文。又《禮》雲︰娶婦三日不舉樂。明三日之後自當樂。至於不賀,無三日之斷,恐三日之後,故無應賀之禮。」
《會稽典錄》曰:盛憲字孝章。嘗出,逢一童,容貌非常。憲怪而問之,是魯國孔融。融時年十餘歲。憲下車執融手,載以歸舍,與融談,知其不凡,便結爲兄弟。因升堂見親,憲自爲壽以賀母。母曰:「何賀?」憲曰:「母昔有憲,憲今有弟。家國所賴,以是賀耳。」融果以英才煒艶冠世。
《晏子》曰:景公探爵鷇,弱,故返之。晏子逡巡再拜,賀曰:「君有聖人之道矣。君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此聖人之道也。」
《韓子》曰:晉孟獻伯拜上卿,叔嚮往賀。門有御馬,不食禾。向曰:「子無二輿,馬不食禾,何也?」獻曰:「吾觀國人,尚有饑色,是以不秣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輿。」向曰:「吾始賀子拜卿,今賀子之儉也。」
《呂氏春秋》曰:人主得地百里則喜,四境皆賀;得士則不喜,不知相賀,不通乎輕重。
《新序》曰: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何爲交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愛其里也。無所恃也。今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衆,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劉向《與子歆書》曰:董生有雲︰「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憂則恐懼,敬事則有善功。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