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契丹國志/卷二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十三 契丹國志
卷之二十四
卷之二十五 

王沂公行程錄

[編輯]

初,奉使者止達幽州,後至中京,又至上京,或西涼淀、北安州、炭山、長泊。

自雄州白溝驛度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度涿水、范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縣。度盧溝河,六十里至幽州,號燕京。子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內有元和殿、洪政殿,東門曰宣和。城中坊門皆有樓。有閔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邀朝士遊觀。城南門外有于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館,舊名碣石館,請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出北門,過古長城、延芳淀,四十里至孫侯館,改為望京館,稍移故處。望楮谷山、五龍池,過溫餘河、大夏坡,坡西北即涼淀避暑之地。五十里至順州。東北過白嶼河,北望銀冶山,又有黃羅螺盤、牛闌山,七十里至檀州。自北漸入山,五十里至金溝館。將至館,川原平廣,謂之金溝淀,國主嘗於此過冬。自此入山,詰曲登陟,無復里堠,但以馬行記日景而約其里數。過朝鯉河,亦名七度河,九十里至古北口。兩旁峻崖,中有路,僅容車軌;口北有鋪,彀弓連繩,本范陽防扼奚、契丹之所,最為隘束。然幽州東趨營、平州,路甚平坦,自頃犯邊,多由斯出。又度德勝嶺,盤道數層,俗名思鄉嶺,八十里至新館。過雕窠嶺、偏槍嶺,四十里至臥如來館,蓋山中有臥佛像故也。過烏灤河,東有灤州,因河為名。又過墨斗嶺,亦名渡雲嶺,長二十里許。又過芹菜嶺,七十里至柳河館,河在館旁。西北有鐵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鍊得成鐵。渤海俗,每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宛轉,號曰「踏鎚」。所居室,皆就山牆開門。過松亭嶺,甚險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館。惟有番戶百餘,編荊為籬,鍛鐵為軍器。東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館。八十里至鹿兒峽館。過蝦蟆嶺,九十里至鐵漿館。過石子嶺,自此漸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館,居民多造車者,雲渤海人。正東望馬雲山,山多禽獸、林木,國主多於此打圍。八十里至通天館。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庳小,方圓纔四里許。門但重屋,無築闍之制。南門曰朱夏,門內夾道步廊,多坊門。又有市樓四:曰天方、大衢、通闤、望闕。次至大同館,其北門曰陽德、閶闔。城內西南隅岡上有寺。城南有園圃,宴射之所。

自過古北口,即蕃境。居人草庵板屋,亦務耕種,但無桑柘;所種皆從隴上,蓋虞吹沙所壅。山中長松鬱然,深谷中多燒炭為業。時見畜牧,牛、馬、橐駞,尤多青羊、黃豕,亦有挈車帳,逐水草射獵。食止麋粥、粆糒。

富鄭公行程錄

[編輯]

富鄭公之使北朝也,自中京正北八十里至臨都館。又四十里至官窯館。又七十里至松山館。又七十里至崇信館。又九十里至廣寧館。又五十里至姚家寨館。又五十里至咸寧館。又三十里度潢水石橋,旁有饒州,蓋唐朝嘗於契丹置饒樂州也,今渤海人居之。又五十里至保和館。度黑河,七十里至宣化館。又五十里至長泰館,西二十里許有佛寺民舍,雲即祖州,亦有祖山,山中有阿保機廟。又四十里至上京臨潢府。自過崇信館,即契丹舊境,蓋其南皆奚地也。入西門,門曰金德,內有臨潢館。子城東門曰順陽,入門北行至景福門,又至承天門,內有昭德、宣政二殿,皆東向,其氈廬亦皆東向。臨潢西北二百餘里,號涼淀,在漫頭山南,避暑之處,多豐草,掘丈餘,即堅冰雲。

余尚書北語詩

[編輯]

余靖尚書使契丹,為北語詩,契丹愛之。再往,益親。余詩云:「夜筵設罷臣拜洗,兩朝厥荷情幹勒。微臣稚魯祝若統,聖壽鐵擺俱可忒。」國主舉大杯,謂余曰:「能道此,為卿飲。」復舉之,國主大笑,遂為醻觴。

刁奉使北語詩

[編輯]

刁約使契丹,為北語詩云:「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