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如是我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如是我聞
本作品收錄於《古書隱樓藏書

如是我聞(關竅要旨)

無名氏授 天水子錄佩閔一得小艮氏重訂

曰 " 如是 " ,蓋謂所授功訣也。曰 " 我 " ,無名氏之自謂。其曰 " 聞 " 者,蓋明得自口授也。授道而隱姓氏,品高而志謙也。得取寂體而精味之,仙道人道,剖示昭然。編中援引,屢標我祖泥丸李翁,疑編出自西川陳翁口授。然則天水子,或即欽劉郭翁之隱號,藏有習坎精義歟 ! 況按編中載有 " 我宗東華 " ,又有 " 齋心習坎訣說 " ,而竟曰 " 祖仿 " ,則此編出陳翁門下無疑。惜所訂本決非天水手錄,故多魚魯,乃為息心體訂,是為我宗一家言也。

道光癸巳天中日後學閔一得謹跋於金蓋之書隱樓

金丹說

[編輯]

金丹之道,全在靜定其心。若不靜定,則神志錯亂,難調真息。其息不住,身中先天炁隱。三才真炁,無朋不歸,行無補益,將何以生藥 ? 是以遇事制心,凡有所為,順聽自然。事若未至,不生行念 ; 事若過去,釋同冰化。務令此心常若無事,則心靜矣。靜則自定。

以此定心,獨處靜室,少坐片時,盤膝握固,塞兌垂簾,迴光返照,內觀其心,存其心若嬰兒,端坐心舍——所謂 " 端坐 " 也者,不過寂靜 ;" 存如嬰 " 者,不過內外混穆、無識無知之義 ; 所謂收心舍者,不過此中虛朗,況若舍然,只可覺不可見也。倘若泥文執象,便墮幻妄,非真清靜矣 !

如法內觀,乃見其心,行造自然而然,方是其心真況。

況者,體也,體即道體。泥凡氏曰 :" 道本至虛,體本至無。 " 學知悟此,方可與言其心,而觀訣得矣 ! 未得真況,只自無念,必覺鼻息若無,而息歸心臍,斯造真況。

既適真況,方可與意歸海——海乃元海。歸海念純,胎息亦息,才可舉念大闔辟。乃是以我真神運我真氣,何關何竅之不開哉 ? 而法惟以意後透。斯時坤爐火發,兩腎湯煎,心液下注,海陰化陽,騰騰上升,立破尾閭、夾脊雙關,次於風府,而上朝昆侖矣。而其得效之由,由於神遊水府,然屬意迎元旺,未可謂之天人合發也——丹書名曰 " 玄影 " 。以之乳哺,用以溫養,如是如是,謂之神凝胎結、一複一粒——泥丸氏謂 " 自欺 " 雲。學者須謹志之,金丹真幻所由分也,何可忽乎哉 !

開關說法

[編輯]

人之一身有三關 : 尾閭、夾脊、玉枕是也、閭關在脊盡頭處。此一關也,內通腎竅,髓路一條從此關起,號曰漕溪,又曰黃河。按即人道,謂之督脈,竅曰黑道,直由夾脊雙關上至腦後,謂之玉枕關,而又謂之鐵壁,是以此處竅細而關堅,故有是名。行循穿竅入腦,謂之正透。有或逾嶺降入,似無不可,然屬二氣歸黃之仙徑,大非初學所可躐等者 ; 有或犯之,後凡雜入,流弊無窮,故須痛戒也。夫此仙徑,升由閭前海後,中有一竅,直升達頂,透至蓋骨,存留融化,化自直下氣海 ; 或有分循任脈而下,分駐絳闕中黃,統歸氣海,一任自然,勿忘勿助,古哲皆名歸化聖功。個中微妙,皆非一言可盡者。

若循黑道,須破三關。三關之中,各有洞房,乃神棲息之所,種種生化寓焉。故有上田上宮、中田中宮、下田下宮之名。上田曰泥丸,中田曰土釜,下田曰華池。

上田方圓一寸二分,虛開一穴,是乃藏神之所。其穴在眉心入內三寸正中之地。眉心為天門,入內一寸為明堂,再入一寸為洞房,更晉一寸為泥丸,是為上田三宮。眉心之下謂之鼻柱,內有金橋,下有兩竅,達口通喉,謂之鵲橋。蓋喉有內外兩管——外有硬喉,謂之氣管,乃氣出入之喉 ; 內有軟喉,謂之食管,乃咽飲食通膈入胃之喉也。其氣管有十一節,名曰重樓,直達肺竅,以至於心。心下有一竅,名曰絳宮,是乃龍虎交會之處;直下三寸六房,元英居左,白元居右。亦是空開一穴,內亦方圓一寸二分,乃是藏炁之所、養丹之地——直至臍後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萬四千里。人自心至腎有八寸四分 : 天心三寸六分,地腎三寸六分,申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 ? 臍門曰日門,內有七竅通外腎,乃精氣洩漏之竅。臍後腎前正中處,名曰偃月爐,又曰氣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華池,乃是下丹田,是為藏精之所、采藥之處——左有明堂,有有洞房。亦是虛開一穴,方圓一寸二分。此處有二竅通內腎,中有一竅通尾閭。一身有形有所之大關大竅則如此,而皆不可認為玄牝也。

蓋陽曰玄、陰曰牝,總之為玄竅 ; 不在身,卻在身,有無之根、虛實之鼻、陰陽之蒂——儒曰太極、道曰金丹、釋曰圓覺是也。只可虛極而現、靜篤而辟,萬難擬而現、運而辟,法惟直養而直入焉。蓋可意會,不可言傳。

故爾此竅而外,皆可一依前法 : 握固而冥心,回光而返照,待息一定,隨機發意,直下湧泉,機升隨升,機止隨止,自得化生。謂必升至外腎,會合左有,由臍七竅入存氣海,降由下田,仍歸腎府 ; 轉攻尾閭,閭穿脊透,關破壁穿而入腦。則自任督相會同下金橋而入口,或由眉心鼻柱略存迎罡,匯放入口——口為上池,均宜上池略存。然後經樓達闕——樓乃重樓,闕乃闕盆,胸膺是。由闕留宮而息息——宮乃絳宮,息乃氣息。曰 " 息息 " 產,氣息若無,靜之至,然正以煉液而化血也。個中有真況,涼趣盈宮,方由心後分注兩腎。蓋此心後,生有二絡,從絡至腎,血自化精,陰生陽也。原心心血,義屬真陰,法惟靜極,液乃化血。此步聖功,萬不可缺,古哲未之泄也。有或闕前,放灌臟腑,所以潤脈絡、和營衛,亦是要著 ; 有或心後心前。一同注放,而自匯歸氣海,以烹以煉者,所以煉精化氣,氣盛關開,直若無陰然。然上種種,均屬自然而然,故能功步後先,絲毫不爽,無或紊遺。

謹按功步,一循人道。蓋其升則循督,降則循任。而任為赤道,督為黑道。學必爾循者,呂祖有言 " 欲修仙道,先盡人道。 " 又曰 " 人道不修,仙道遠矣 " 。是以一身三寶,皆屬後凡,不返不化,終歸滅沒。而或攝升攝降,無非有形濁質,識神以馭,不匯歸爐,每每散滯關竅,適足填黃,攻之忌器,導化不從,為禍非細。法惟用意率氣,掃除赤黑二道,撫恤關竅流離,焚賊巢穴,殲賊魁從。故有穿閭破關人行,又有息心止念聖功,所以除暴安良,正以化後返先也。故有 " 欲修仙道,先盡人道 " 之玄訓。是似人自情竇開後,玄關竅閉,真元身隱,一身關竅,賊眾嘯聚,黃中黃道,伏有後凡,勢必靖人。故有 " 人道不修,仙道遠矣 " 之棒喝。無如世學悟會,泥丸氏憫之,故為宣釋如此。此是入門至要之訣,學者必當謹省。

然斯人道,功訣步驟,示若指掌,循行似易,而純屬有為,通理則能,化返不得,非道究竟,道圓無日。且究繁瑣如何而可 ? 泥丸氏曰 :" 學於斯道,初則備目,伏揣無遺。如是,一身關竅,舉則洞現,入則曆循,止則釋如,惟空亦無,繼則循體循觀而循無,終則循若勿循,造至不循自循。此是假法,如是假循,一值時至,真機頓現,斯可隨機而順運焉。個中微妙,全在心清,方識其來非影,我采非妄,歸之存之,載生載化、載沉載浮 ; 而況非假況,寂以存之,忘以凝之。金凡作用,可說只此。 " 此乃千聖不泄之聖訣,泥丸氏乃於開關說中泄者,是憫世失心傳,冒禁而泄。得當寶秘寶秘,非僅慎傳也。得而不行、行而不勤,是皆褻秘,天律良可畏也。

泥丸又曰 :" 所事關竅,確有方位,所得征驗,確有真況。 " 即如氣海,時到氣臨,便覺下田火熾,兩腎湯煎,頂則露灑昆侖,上池泉湧,露滴闕涼,絳湧心液,流合坤火,遍體沖和,下池應之,金波澄澈。其穿閭也,如蛇內鑽,一旦透脊,升若車輪 ; 及其枕透腦臨,聲若海潮,款乃音承,鐘磬協焉 ; 已而甘霖霈灑,流池若注,味香而甜 ; 及到眉心,便覺掣脹。斯時以神入心,天門隨開,便覺我身八萬四千毫竅、三百六十骨節一齊爆開。此即所謂一竅開百竅齊開、大關開眾關齊開歟 ! 法於此際,使意引氣入鼻柱、降金橋,覺有涼水盈池,切忌用意以吞,只宜隨機而咽,自流入肺。倘有些兒氣逆,此是平日順行慣了,一且逆行便不順從。是宜息心靜俟,頃即自順。則此精氣自然灌溉五臟,不僅達胃,又使複歸於腎,故得謂曰 " 歸根 " 。自腎而轉尾閭,複自尾閭而上泥丸,自泥丸而降絳宮,故得謂曰 " 複命 " 。自此而行之,日久,不勞費事,一存一周天,蓋有意到杌行之妙。若能行住坐臥常常默運,則精氣在內周流旋轉,絕無漏泄之患 ; 兼之內氣既轉,鼻中氣息自微,且自三才真氣從鼻而入,下接我腎祖氣,與之混合,被我一齊運行,自上而下、下而複上,自然補益真氣,正是 : 竹破須將竹補宜也。

此一真氣,正是融化我人日逐穀氣所生精液化成真精。精盛自化真氣,氣盛自化真神,斯三充滿一身,而大藥自產。然後踵行採取,亦可自結靈丹,然僅得夫玉液耳 ! 其故何也 ? 純以導引入手,則所辟所生,關非玄關、竅非玄竅。故其所產,產自色身,不由法身,則所生物,於身則先天,於道則後天。世學不察,故有妄指命門,或指泥丸,或指口鼻,或指上池下池,認為玄牝。豈知斯竅斯關,實屬色身有形有所之玄牝,則所得夫天地間氣,實屬天地間可見之有、可覺之無,於世則先天,於道則後天。學必得夫太極所生,乃可與天地參。此真氣也,只可於無啃中得,不可於有心中求。古哲亦常棒喝,聞而得悟者鮮。然非由假,不能造真,上故曆為詳述功步,並非秘真而泄假也。

金丹要旨

[編輯]

夫人一身屬陰,惟此先天一氣屬陽,乃自 huo 的一聲,便落下田氣海。此一海也,左陽右陰,太極影具 : 故得亦號玄牝。然究屬夫後天,敢雲其非影乎哉 ! 影則成影,敢謂金丹乎哉 ? 耍知五臟六腑,精液氣血,皆非真陽。而此先天一氣,不是吹虛呼吸之氣,亦無形影氣象,故悟真先生以為可見不可用、可用不可見。

此身未受氣之先,在母胎中先受此物 ; 受此物,然後生二腎,繼生兩眼,由而生心生肝生肺生脾、生九竅百骸四肢,而後人象具足。從此化化生生,儼然一小天地。而人第從流,不識還返,故有生老病死。哲人憫之,乃示齋心習坎成訣 : 誠以心即乾也,身即坤也,而離位在心,汞所自出 ; 坎位在腎,有鉛以生者。其中有竅日命門,南有黃庭,北有關元,古哲言之詳矣,謂此中氣便是大藥者。

即身而論,命門一竅,左陽而右陰,具有太極玄牝玄影,不獨氣綜一身,本與天地玄牝一孔通融。而人每患間隔者,以無真意,且由念雜耳 ! 故凡從事長生,只即命門一地,寂存不貳,時到機隨,降降升升,行行止止,一任自然,勿忘勿助,數周運圓,先自歸先,後自歸後,不勞導引,亦自還返。能循不怠,後全返先,水仙可必。

蓋以命門前乃氣海,後乃尾閭,閭骨有竅,任督之總經,穿竅後透,謂之循督。透脊達關,會於風府,上朝泥丸,複由泥丸下明堂、開天門、經鼻柱、由鵲橋降,合任於上池,共下重樓,直達絳闕,生生化化,放歸下池,合汞入爐,一憑橐龠於中鼓動,謂之在大陶大冶,是為窮極人功。於斯而後,方可升從海後閭前——虛穴而升,名曰歸黃,蓋以斯穴,黃道之天關,天仙之總持,承而應時采結,乃為聖胎 ; 從而乳哺溫養等等,概有成說,學宜詳慎,乃得胎圓欲出時也。

然亦遺有成說,學須自間何如耳 ! 倘或孟浪順出,為禍非細。若未初用繼用終用玄訣、祖蓋仿夫攢年簇月一訣也,踵而循行,步驟功況,曆成熟徑。學只一循道體, " 有而不有,覺而勿著,隨機靜動,則曆關竅,自造玄玄,更有何後之得雜,何凡之不化乎 ? 準是行去。自造胎無凡後,故自無況非真,而嬰兒出入,有何方所遠近高下凡勝乎哉 !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