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婦科玉尺/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月經

[編輯]

經者常也。女子十四歲。任脈通而天癸至。任與衝遂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髒腑。

氣血調和。營運不息。一月之間。沖任溢而行。月事以時下。此常經也。故曰。經貴乎如期。

若來時。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數月一至。皆為不調。不調則病作。甚至積而不行。則病更作。昔人謂經至。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調。不調則瘀不去。新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成腫。故雲室女憂思積想在心。則經閉而癆怯者多。然亦有因脾胃傷損者。不盡可作血凝經閉治也。只宜調養脾胃。脾氣旺則能生血而經自通。亦有因飲食停滯致傷脾胃者。宜消食健脾。若經來時。飲冷受寒。或吃酸物。以致凝積。血因不流。當以辛溫活血行氣藥通之。此經閉也。精神壯盛。陰血有餘。偶感風寒。

或食冷物。以致氣滯血凝而閉。宜以通氣活血藥導之。此氣滯也。先天不足。或病後產後失於調理。以致真陰虧損。火熱煎熬。或陰虛火旺。肝不生血。或墮胎。及產多而亡血。或因久患潮熱。盜汗耗血。乃將成癆瘵之候矣。宜以滋陰養血清火藥治之。此血枯也。故即血凝之症。當有經閉氣滯血枯三項因緣。未可概視。若專用攻伐。恐經不通而血反涸也。至如痛經一症。乃將行經而少腹腰腿俱痛。此淤血。當於臨經時血熱氣滯也。宜以通利活血藥調之。

經病大端。不過如是。而其詳則有可舉者。如經水不調。所下淡色似水者。血虛也。宜四物湯加參、 、香附。腹痛加阿膠、艾。下血色紫而成塊者。熱從火化而熱血凝結也。或離經畜血所致。經水必下多或作痛。宜四物加芩、連、知、柏、白芍。婦人室女月不調。血積堅如石者。受寒也。宜和血通經湯。婦女經不調者。或由諸般氣滯也。宜艾附丸。經不調先期而來者。血熱也。宜四物加芩、連。或涼血調經丸。經行先期腰腹發熱者。亦血熱也。宜涼血丸。經水不調。臨行時先腹痛者。氣滯血實也。宜四物加延胡索、炒枳殼、蓬術、木香、桃仁。月行時。口渴。吃水多。心痞。喜嘔。不進飲食者。脾病也。宜山梔湯。婦人年二十餘。月來不勻。來時先呵欠。腹隱痛。血色紫。食少無力者。弱也。宜黃連白術湯。經來紫黑色。一月二次。或三次。不思飲食。口乾而苦。發熱者。血熱妄行也。宜四君子湯加生地、當歸、陳皮、麥冬、白芍、木通、甘草。經來或不來。腹痛。喜食熱物者。氣痛也。宜半夏木通湯。經來時。心神不寧。四肢微熱。虛勞者。曾受驚也。宜菖蒲飲。臨經時。或食生冷酸澀。至膀胱小腹疼。腹飽悶者。血偶滯也。宜破結丸。經水後期而行者。血虛有寒也。宜四物加黃 、陳皮。或香附芎歸湯。過期太甚。膠艾丸。經水過期色淡者。痰也。宜二陳湯加川芎、當歸。有痰占住血海之地。因而不來。目必漸昏。肥人多有之。是痰礙經而不行也。

宜星芎丸。經來十數日不止者。血熱也。宜止血藥中加山梔、柴胡。經水來而不止者。氣虛不能攝血也。宜補氣固經丸。經水過多不止。平日肥壯。不發熱者。體虛寒也。宜姜棕散。

經水過多不止。平日瘦弱。常發熱者。由火旺也。宜龜板丸。經來不止及血崩者。血溢也。宜必效散。婦人四十九歲。經當止。今每月卻行過多。及五旬外。月事比少時更多者。血熱或血不歸經也。宜芩心丸、琥珀丸。婦人室女經閉。疼痛。或成血瘕者。淤積也。宜通經丸。

經閉。或但不調。血塊氣痞腹痛者。氣血滯也。宜調經湯。或煩熱肢疼體痛。口乾盜汗。嗜臥。

經不調。寒熱如瘧。痰嗽骨蒸者。血虛也。宜逍遙散。不愈。加味逍遙散。瘦弱人經閉者。

血氣受傷。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紅花、桃仁。又瘦人經閉者。或氣滯也。宜通經丸、調經湯。經壅。身體發虛。四肢無力。潮熱骨疼者。內有氣塊也。宜蒼術香附丸。經閉腹痛者。

內結腹痛也。宜歸尾丸。經事不來者。血閉也。宜調經琥珀湯。經閉不來。或過月者。血不調也。宜紅花湯。經行後作痛者。氣血虛也。宜八珍湯。婦人室女。七情傷感。至於血並。

心腹作疼。或連腹痛。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痛。血瘀作搐。或經不調。一切血氣病也。宜延胡索散。有血氣發來似刀刮攪腸胃。及心胸刺痛欲絕者。血氣衝心也。宜紅花散。有遊走至腰膂俱痛者。亦血氣痛也。宜蓬術散。有上氣沖心。變作乾血氣者。血氣久而不行也。宜絲瓜散。有乾血癆者。憂思積想所致也。宜月紅湯。有婦人血黃者。血瘀病也。宜茄子散。其總治經水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及一切氣食等症。則惟四制香附丸。或丹參散為主。經病之煩多若此。然而有宜小心者。婦人二三月經不行。宜用驗胎法以驗之。未可遽用攻伐通利之劑也。如果驗之無胎。斯可隨症而通之。或至瘦弱身熱。口乾唇頰紅色。下午尤甚。或先微寒。乃血枯經閉。陰虛發熱。將成癆瘵也。宜逍遙散。婦人之病。甚於男子。不益可信哉。

脈法

[編輯]

脈經曰。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婦人病苦月經不利。腰腹痛。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來。時亡時有。得之少時有所墜墮。尺脈滑。血氣實。

婦人經脈不利。宜服大黃朴硝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來如琴弦。少腹痛。主月不利。孔竅生瘡。尺脈來而斷續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經不通。繞臍寒疝痛。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積血為氣所衝。新血與故血相搏。故痛。腎脈微澀。為不月。李 曰。

浮澀脅傷經不利。浮絕精傷與經閉。又曰。經病前後。脈軟如常。寸關雖調。尺絕痛腸。沉緩下弱。來多要防。微虛不利。間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遲澀。居經三月。氣血不別。三月以上。經閉難當。心脾病發。關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結。又曰。腎脈沉微。氣虛也。 女子崩帶。經脈不調。

月水不調

[編輯]

陳自明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胞中。為經血之海。與小腸心為表裏。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乃經絡之餘。苟能調攝得宜。則經以時應矣。劉完素曰。月水不調。則風熱傷於經血。

故血在內不通。或內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飲食。榮衛凝澀。或大腸虛。變為下利。流入關元。致絕子嗣。李杲曰。經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症。輕手其脈數疾。

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症。陰火亦亡。見熱症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去也。用升陽舉經湯。大升浮血氣。補命門之下脫也。戴思恭曰。月水或前後。或多少。或欲來先病。或來而斷續。皆曰不調。和氣飲加香附五分。經來或不來。皆腹痛。皆血不調也。慾調血先調氣。四物加吳萸五分。痛甚。延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食積。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李曰。以期言之。對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差一二日不為害。以色言之。心主血。陰從陽。 故紅為正。雖不對期。而色正者易調。或前後多少。或踰月不至。或一月再至。當歸散、調經散、單丹參散。經前後痛。通用交加地黃丸、七製香附丸。萬全曰。經不調有三。一脾虛。

二衝任損傷。三痰脂凝塞。胃為水穀之海。血氣之母也。惟憂愁思慮。心氣受傷。則脾氣失養。鬱結不通。腐化不行。

飲食減少。斯有血枯血閉。及血少色淡。過期。或數月一行也。又脾為血海衝任之系。或嫉怒褊急。以傷肝氣。致衝任失守。血氣妄行。或血未行而妄合以動其血。或經未斷而即合。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為崩為漏。有一月再行者矣。肥碩之人。膏脂充滿。元室之戶不開。或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為無子之病者矣。

月閉 陳自明曰。或醉飽入房。或勞役過度。或吐血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經自通。若小便不利。

頭眩腰背痛。足寒時痛。久而血結於內。變為 瘕。若血水相並。脾胃虛弱。壅滯不通。變為水腫。若脾氣衰弱。不能制水。水浸肌肉。變為腫滿。當益津液。大補脾胃。方可保生。張從政曰。月不通者。經曰。胞脈閉也。胞脈者屬火。

而絡於脬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也。茶調散吐之。吐訖。玉燭散、三和湯、桂苓白術散。量虛實選用。慎勿服峻熱藥。致變肺痿骨蒸潮熱。咳嗽咯膿嘔血喘逆。尿澀寢汗不已。漸至脈大形瘦。必不救。李杲曰。二陽之病發心脾。

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死不治。婦人脾胃久虛。形羸氣血衰。致經不行。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液枯。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此症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閉絕。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內經所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 瘕。為沉。脈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故云為 瘕為沉也。或因勞心。心火上炎。月事不來。安心和血瀉火。經自行矣。故經雲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故月不來也。又曰。凡婦女之病。經水適斷。俱作少陽治之。傷寒雜病皆同。經雲。身有病而有邪。經脈閉也。經脈閉者。尺中不至。胞脈閉者。生化源絕。二者皆血病也。厥陰主之。厥陰病則少陽病矣。治法或實作大熱。或變成癆。脈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藥有表裏和之不一。察其在氣在血。定其行陰行陽。使大小得宜。輕重各當。則可萬全。此少陽一治不可不知也。朱震亨曰。陰虛。經脈久不通。尿澀體痛。四物加蒼術、牛膝、陳皮、甘草。

又用蒼莎丸料加蒼耳、酒芍藥為丸。就用前藥吞下。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煩疼漸瘦。潮熱。脈微數。四物去芎、地、加澤蘭三倍、甘草半分。王倫曰。經不行。有由脾胃損傷者。不可便為經閉死血。輕用攻破藥。須審脾胃如何。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伐藥。傷其中氣。致血少不行。只宜用白朮為君。苓芍為臣。佐以黃 、甘草、陳皮、麥芽、柴胡、芎、歸等。脾旺自能生血。而經自行。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亦宜消積補脾。若脾胃無病。果有血結。方可行血通經。李 曰。經行時。餘血一點未盡。或外被風寒。濕冷暑熱。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食燥熱。以致火動邪盛而精血衰。曰血枯。經後被驚。血氣妄行。上逆則從口鼻出。逆於身則水血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 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變為 瘕。凡此變症百出。不過血滯血枯而已。但血滯血枯。俱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之。輕則經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總而言之。經水不通。不出虛熱痰氣四症。不調亦相似。則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若以毒藥攻逐。必死。又曰。經閉腹大。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或腹痛。必是蟲症。

雄砂丸主之。李時珍曰。經閉有有餘不足二症。有餘者血滯。不足者傷肝。素問雲。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鬱肝傷。故月來衰少。或不來。治之以烏賊骨四蘆茹一。此正血閉不足之病也。萬全曰。經閉而骨蒸潮熱。脈虛。用增損八物柴胡湯。熱甚。服此不平者。加乾姜灰神效。經閉發熱咽燥。唇乾脈實者。四物涼膈散。張介賓曰。血枯血隔本不同。

蓋隔者阻隔。枯者枯竭。阻隔者邪氣隔滯。血有所逆也。枯竭者衝任虧敗。源斷其流也。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間。

未有不經閉者。正因陰竭所以血枯。枯之為義。無血而然。故或羸弱。或睏倦。或咳嗽。或血熱。或飲食減少。或亡血失血。及一切無脹無痛無阻無隔。而經有久不至者。皆血枯經閉之候。欲其不枯。無如養榮。欲以通之。無如充之。此誠要義但使血行。則經脈自至。乃醫者不論有滯無滯。多兼開導之藥。其有甚者。則專以桃仁、紅花之類通利為事。

豈知血滯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乎。是宜知之矣。

經血暴下

[編輯]

成無己曰。婦人年及五十以上。經血暴下者。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內經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憂結驚恐之致。切不可作冷病治。用峻熱藥。必死。止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更用蓮殼灰、棕灰以滲於下。然後用四物加延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是也。

來止腹痛 張從政曰。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鬱而血滯。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若血結成塊。萬病丸。劉完素曰。氣衝經脈。月事頻並。臍下痛。芍藥六合湯。

若經欲來。臍腹絞痛。八物湯。朱震亨曰。經候過而作痛者。乃虛中有熱也。經將來作疼者。血實也。四物加桃仁、黃連、香附。臨行腰疼腹痛。乃鬱滯有瘀血。四物加紅花、桃仁、蓬術、延胡、木香、香附。發熱加黃芩、柴胡。紫色成塊者熱也。四物加黃連、柴胡。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痛。四物加延胡、沒藥、白芷為末。淡醋湯下。經不調。心腹疼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經欲行。臍腹絞痛。四物加延胡、檳榔、苦楝、木香減半。又曰。月候不調之中。

有兼疼痛者。或常時痛。或經前痛。血積也。或經後痛。血虛也。有兼發熱者。或常時熱積也。或經來時熱。血虛有熱也。王肯堂曰。仲景治帶下。月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此散乃破堅下血之劑。觀此則經不及期。有因瘀血者矣。前論所未及也。然欲知瘀血。須以小腹滿痛為憑。又曰。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張介賓曰。凡經期有氣逆作痛。全滯而不虛者。須順氣。宜調經飲。甚者。排氣飲。氣血俱滯。失笑散。若寒滯於經。或因外寒所逆。或平日不慎寒涼。致凝聚作痛。而無虛者。須祛寒。宜調經飲加姜、桂、吳萸。或和胃飲。若血熱血燥。滯澀不行作痛。加味四物湯。或保陰煎去續斷、加減。以上諸症。但察其有滯無虛。方是真實。若兼虛不得任行克伐。若痛在經後。多由血虛。八珍湯。

然必察其寒熱虛實以為佐使。自效。其有餘滯未行者。決津煎最妙。若但遇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嘔吐。肢體睏倦。

或兼寒熱。是必素稟不足。八珍湯。虛而寒甚者。理陰煎漸加培補。久必愈。有因帶濁多而虛痛者。大營煎。隨寒熱加佐使主之。

血色痛塊 朱震亨曰。經水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也。血為氣配。其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氣之滯也。來後作痛。氣血俱虛也。色淡亦虛也。錯經妄行。氣亂也。紫者氣熱也。黑者熱甚也。人但見紫黑痛塊。率為風冷。而用溫熱。必敗。夫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李 曰。色紫風也。黑者熱甚也。淡白虛也。或挾痰停水混之也。如煙塵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帶黃混濁模糊者。濕痰也。成塊作片。色不變。氣滯也。 或風冷乘之也。色紫黑。血熱也。大概紫者。四物加白芷、荊、防。黑者。四物加香附、芩、連。淡白者。古芎歸湯加參、 、白芍、香附。有痰。二陳加芎、歸。如煙塵。二陳加秦艽、防風、蒼朮。如豆汁。四物加芩連。成塊。

四物加香附、延胡、陳皮、枳殼。通用琥珀調經丸。

熱入血室 李杲曰。晝則明了。夜則譫語。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治自愈。甚則四順飲子。桃仁承氣湯。症相似。當不妨用之。羅天益曰。熱入血室而成結胸。由邪氣傳入經絡。與主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適來適斷。

邪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迫入於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何則。婦人平日水養木。血養肝。

未孕為月水。既孕則養胎。既產則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並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李 曰。婦女傷寒。寒熱似瘧。經水適斷者。亦名熱入血室。其血必結而不行。小柴胡湯。或黃龍湯。加丹皮、桃仁。婦人此症最多。切忌汗下。若見喜忘如狂。腹滿泉清。當以淋血法治之。又不可拘於不下也。男女均有此。男由陽明而傳。女人則隨經而入。武之望曰。邪入血分。則發在暮。且譫語屬胃經者多。恐誤犯之。故仲景雲。無犯胃氣也。又曰。凡經行後似瘧譫語。便是熱入血室。又曰。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又曰。潮熱有時為內傷為虛。無時為外感為實。虛者大溫經湯。熱者四物加芩連。骨蒸者大胡連丸。五心潮者四物加黃連、胡黃連。經前潮熱血虛有滯。逍遙散加丹皮、桃仁、延胡。經後潮熱血虛有熱。逍遙散去柴胡加生地、地骨皮。此方加減。為退熱聖藥。

室女寡婦師尼 李 曰。女子十四月至。必近二十方可配。陰氣不易成也。或恣食咸酸熱燥。致氣血上壅不通。

紅花當歸散、大黃膏、紫葳散。如逾年未下。或年未及而思男。思傷心血。火炎脾虧。肺爍腎枯。而血閉成癆者難治。

四物加柴、芩。逍遙散加芩、連、山梔。以養血涼血。降火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制香附丸加黃芩、生地。因驚者。抱膽丸。又曰。寡婦鬱悶百端。或想夫。或門戶不支。或望子孫。心火頻熾。加之飲食濃味。遂成痰火。其症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自汗。肝脈弦長。當抑肝之陰氣。柴胡抑肝湯、抑陰地黃丸、越鞠丸。貧苦食淡者。四製香附丸。每日上午。神思昏憒。怕見明處。惡聞人聲。至午後方可。及頭昏腹痛驚惕。稍涉勞動。及經來時尤劇。此不得遂志也。宜清神養榮四物湯。加人參、茯神、陳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萬全曰。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寵之外家。

寡居之婦。庵院之尼。欲動不能遂。感憤不得言。多有經閉之疾。含羞強忍。不欲人知。致成癆瘵難治者。宜四制香附丸、參術大補丸。攻補兼行。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難以法治者也。張介賓曰。張氏雲。室女月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醫家多以室女為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不可不知。若經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癆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當養血益陰。毋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羅天益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

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癆瘵也。武之望曰。師尼寡婦之癆。專主肝經。以相火寄於肝也。男女之慾。皆從此出。觀天地之氣始於春。則知慾火之動亦由於肝也。鳥獸孳尾亦然。故治此者。

當以柴胡湯為法。

治月經病方

[編輯]

大黃朴硝湯 治經年月水不行。胞中有風冷所致。宜下之。 大黃 牛膝各五兩 代赭石一兩 樸硝 丹皮 甘草 紫菀各三兩 虻蟲 水蛭 桃仁 乾姜 細辛 芒硝各二兩 麻仁五合 水一斗五升。煮五升。去渣。納硝。分五服。五更為首。去一炊頃。自下後將息。忌見風。

小柴胡湯 治婦人經病間用此加減。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姜 棗二陳湯 治女人經病。有痰在中脘。飲食少進。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一錢 炙草五分

八珍湯 治氣血兩虛。 人參 茯苓 白術 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調經湯 治瘀積經閉。 當歸 延胡索 白術各二錢 香附 白芍 生地各一錢 川芎 陳皮 丹皮各八分 甘草六分 益母草三錢 經來日。空心服。

逍遙散 治血虛經閉。 當歸 柴胡 白術 白芍 茯苓 甘草加味逍遙散 治血虛經病。

逍遙散加山梔 丹皮必效散 治婦人月經不調。及崩漏不止。 棕皮燒 木賊炭去節各二兩 麝香一錢 另研。每二錢。空心酒服。

大溫經湯 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胎產瘀血停留。小腹急痛。 五心煩熱。並皆治之。但此溫劑。納冷者宜。 當歸 川芎 人參 阿膠 桂心 白芍炒 淡吳萸 丹皮 炙草各一錢 麥冬二錢 半夏二錢半 姜五片 食前。稍熱服。

八物湯 治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者。氣滯血澀故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延胡索 苦楝碎炒,各一錢 木香 檳榔各五分 食前服。

和血通經湯 治因受寒而經不調。或閉。 當歸 三棱各五錢 蓬術四錢 木香 熟地 官桂各三錢 紅花 蘇木各二錢 血竭另研一錢 共為末。酒下。

艾附丸 治由氣滯經不行。 蘄艾四兩 香附一斤 當歸四兩 半酒半醋炒醋糊丸。有氣。加枳殼、陳皮四兩。肌瘦。加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茯苓三兩。身熱。加柴胡四兩。

蒼朮香附丸 治氣塊。 蒼術 三棱 神曲 姜濃樸 生地 莪術 當歸 香附各二兩 明礬半斤麩炒黑

歸尾丸 治血塊。 檳榔 秦艽 歸尾 延胡索 姜炭 木香 桃仁 丹皮破結丸 治經閉。由過食生冷酸澀。 琥珀 延胡索 降香 五靈脂 莪術 生膝各五錢 桃仁 歸尾各一兩 肉桂心 血竭各三錢

涼血調經丸 治血熱經病。及熱甚經閉。 黃芩 黃柏 白芍 鱉甲 杞子 歸身 樗皮涼血丸 治經行先期。 枇把葉 白芍 五味子 生地 青蒿 甘草 山萸 黃柏 川斷 杜仲 阿膠山藥打糊丸。

香附芎歸湯 治經行後期。 川芎 當歸 香附 白芍 蘄艾 熟地 麥冬 杜仲 橘紅 甘草 青蒿若太甚。並半邊頭痛。加甘菊、 本、荊芥、童便。去艾、杜仲、香附、橘紅。

膠艾丸 治經行後期太甚。 香附 生地 枳殼 白芍 砂仁 艾葉 阿膠 山藥糊丸。

越鞠丸。 治鬱傷氣滯。胸膈痞悶。肚腹膨脹。飲食少思。吞酸噯腐。女人經病。 香附 蒼術 川芎 山梔 山楂 神曲 等分。神曲糊丸。食遠。白湯下。

桃仁承氣湯 治月事沉滯。 桃仁十二個 官桂 甘草 芒硝各五錢 粗末五錢。水煎。

黃連解毒湯 治經血暴下。 黃連 黃柏 黃芩 山梔 等分。每粗末五錢。水煎。

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調。右尺按之空虛。輕手數疾。舉指弦緊或澀。 柴胡根 當歸根 白朮 黃 各三錢 羌活根 防風根 本各二錢 紅花 白芍各五分 獨活根 細辛各六分 桃仁去皮尖十枚 川芎 熟地 人參 炮附子 甘草梢各一錢 肉桂心秋冬五分夏不用 每 咀二錢。空心水煎。稍熱服。諸藥言根者。近根處去苗便是。

補氣固經丸 治經病由氣虛。 人參 炙草 茯苓 白術 黃 砂仁姜棕散 治虛寒經病。 棕炭一兩 炮姜五錢 為末。酒煎。烏梅湯下。若初血崩尚有火。宜槐子灰。用醋湯下。

龜板丸 治經水來而過多不止。 龜板醋炙 條芩 白芍 椿根皮各一兩 黃柏蜜炙三錢 蜜丸。淡醋湯下。

芩心丸 治年老月行不止。 芩心二兩 醋浸七日炙乾。又浸炙七次。醋糊丸酒下。

琥珀丸 治同上。 黃芩炒黑 便香附二兩 當歸 川芎各一兩 三棱 琥珀各五錢 黃米飯丸。空心服。

柴胡抑肝湯 治寡居獨陰。寒熱似瘧等症。女人陰病。 柴胡二錢半 赤芍 丹皮各一錢半 青皮二錢 連翹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 香附 蒼術 山梔各一錢 川芎七分 神曲八分 甘草三分

山梔湯 治脾病。 山梔 木通各錢半 黃芩一錢 白術 陳皮各二錢 甘草三分

半夏木通湯 治氣痛。 白術 茯苓 木通 半夏 甘草黃連白朮湯 治月經來止。多少不勻。 白術四錢 黃連 陳皮各二錢半 丹皮二錢 木通 茯苓 山萸 人參各錢半 炙草三分

蒼莎丸 調中散鬱。 蒼術 香附各四兩 黃芩二兩 蒸餅丸。姜湯下。

失笑散 治經水時行時止。心痛。 蒲黃 五靈脂 等分 每末二錢。醋調膏。水衝服。

加味四物湯 治血分有熱。 四物加柴胡 丹皮 山梔抱膽丸 治室女經將行。驚邪蘊結。並治男女一切驚恐風狂神效。 黑鉛兩半 水銀二兩 硃砂 乳香各一兩 先溶鉛化。入水銀。候結砂子。再下朱乳末。柳枝錘研勻。丸芡子大。每一丸。空心井水下。病者得睡。莫驚動。 醒即安。二服除根。

雄砂丸 治蟲症經閉腹痛。 鶴虱 蕪荑 乾漆 殭蠶各三錢 榴皮 貫仲各五錢 硃砂 雄黃 雷丸 甘遂各錢半 米粉糊丸。 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時粥飲下。一方。加麝香少許尤妙。

紫葳散 治經不來。發熱腹脹。 紫葳 肉桂 赤芍 白芷 延胡索 當歸 劉寄奴 丹皮 等分 紅花少許 酒一水二煎。

玉燭散 治二便閉塞。月事不行。

四物湯加芒硝 大黃 甘草 姜三片

萬病丸 治經不行。繞臍痛。 乾漆 酒浸牛膝焙,各一兩 以生地汁一升。入末。熬至可丸。每二十丸。空心米飲下。一名萬痛丸。

土瓜根散 治帶下經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至者。 土瓜根 白芍 桂枝 蟲各七錢半 每末方寸匕。酒下。日三服。

溫經湯 治血海虛寒。月水不調。 川芎 當歸 白芍 莪術各錢半 人參 牛膝各二錢 桂心 丹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菖蒲飲 治驚恐而致經病。 人參 菖蒲各一錢 茯神 遠志各錢半 麥冬 山藥各二錢 真珠 琥珀各三分 金箔一片 膽星五分 牛黃二分 麝香五厘 天竺黃 雄黃 硃砂各二分 為末。薄荷姜湯下。

紅花湯 治經行過期。及不月。 紅花 琥珀 白芍 麝香 沒藥 當歸 桂枝 桃仁 蘇木調經琥珀湯 治不月。 三棱 蓬術 白芍 劉寄奴 當歸 熟地 官桂 甘菊 延胡索 蒲黃痛甚。加炮姜、紅花、桃仁、牛膝、蘇木、香附。

星芎丸 治痰滯經病。 南星四兩 便香附四兩 川芎 蒼術各三兩

紅花散 治血氣。 當歸一兩 沒藥 紅花 官桂 赤芍 蘇術 青皮各二錢半

蓬術散 治血氣遊走。 蓬朮 乾漆 胡桃 共末。酒下。

茄子散 治血黃。 黃茄子陰乾為末。酒下。

絲瓜散 治血氣不行。 乾絲瓜燒存性。研末酒下。

丹參散 治月候不准。 丹參曬為末。酒下。

交加地黃丸 治月不調。血塊。氣痞肚腹痛。 生地搗汁存渣 老薑搗汁存渣各一斤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二兩 沒藥 木香各一兩 桃仁人參各五錢 香附半斤 共為末。先以薑汁浸地黃渣。地黃汁浸姜渣。曬乾汁盡。共十一味。作一處曬乾。研細。醋糊丸。空心姜湯下。

桂枝桃仁湯 治經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 白芍 生地各二兩 桃仁四十枚 甘草一兩 每咀片五錢。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延胡索湯 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致血與氣併。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經候不調。但是一切血氣疼痛。並可服之。 延胡索 酒當歸 赤芍 炒蒲黃 官桂忌火,各五錢 薑汁炒黃連 木香忌火 乳香 沒藥各三錢 炙草二錢半 每咀片四錢。加姜五片煎。食前服。如吐逆。加半夏、橘紅各五錢。

三和湯 治熱結血閉。 生地 白芍 川芎 當歸 連翹 大黃 樸硝 薄荷 黃芩 山梔 甘草各七分 此方乃集四物涼膈調胃承氣三方為一方。

通經湯 治月閉。

四物湯加大黃 官桂 濃樸 枳殼 枳實 黃芩 紅花 蘇木各七分 烏梅一 姜三 棗二通經丸 治月候不調。致成血痢。 桂心 炮大黃 青皮 炮姜 川椒炒出汗 炮川烏 莪術 乾漆 酒當歸 炒桃仁各一錢 雞子清丸。每二十丸。淡醋湯下。加至三十丸。

調經散 又名溫經湯。治月不調。 麥冬二錢 當歸錢半 人參 半夏 川芎 白芍 丹皮各一錢 阿膠 炙草各七分半 吳萸 肉桂各五分 姜三四製香附丸 能調和經脈。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一鹽水薑汁煮。略炒。主降痰。一醋煮。略炒。主補血。一山梔四兩同炒。去梔。主散鬱。 一童便洗。不炒。主降火。川芎 當歸各二兩

麵糊丸。每五七十丸。隨症作湯下。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

七製香附丸 治月事不調。結成 瘕。或骨蒸發熱。 香附米足十四兩。勻七分。一同當歸二兩。酒浸。一同蓬朮二兩。童便浸。一同丹皮、艾葉各一兩。米泔浸。一同烏藥二兩。米泔浸。一同川芎、延胡各一兩。水浸。一同三棱、柴胡各一兩。醋浸。一同紅花、烏梅各一兩。鹽水浸。 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曬乾。只取香附為末。以浸藥汁打糊為丸。臨臥。酒下八十丸。

導經丸 治經閉不通。腰腹痛。 大黃二兩 川芎 當歸 白芍 官桂 桃仁 甘草各一兩 血竭二錢半 紅花一錢 斑蝥糯米同炒二十個 蜜丸。酒下。

琥珀調經丸 治婦人胞冷無子。能令經調。 香附一斤分各半童便醋各浸九日和淨熟艾四兩再加醋五碗砂鍋內炒乾 琥珀一兩 川芎 當歸 熟地 白芍生地 沒藥各二錢 醋糊丸。每百丸。空心艾醋湯下。

當歸散 治婦人久積 痛。小便刺痛。四肢無力。 當歸 酒赤芍 劉寄奴 枳殼 延胡索 沒藥 等分。每末二錢。熱酒調下。不拘時。

柏子仁丸 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贏瘦而生潮熱。兼治室女思慮成癆。經閉。切毋以毒藥通之。宜此。兼服澤蘭湯。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 卷柏 澤蘭 川斷各二兩 熟地三兩 搗泥加蜜丸。

澤蘭湯 治同上。 澤蘭三兩 酒當歸 白芍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咀片五錢煎。 單大黃膏 治婦人乾血氣。 大黃四兩為末。

醋熬膏。成丸芡子大。每一丸。酒化。臨臥。溫服。大便一二行。紅脈自下。是調經之仙藥也。一方。加歸頭。一方。加香附二兩。童便浸炒為末。入膏。丸桐子大。酒下四十丸。

抑陰地黃丸 治寡婦癆瘵。 生地二兩 赤芍一兩 柴胡 黃芩 秦艽各五錢 蜜丸烏梅湯下。

芎歸湯 亦治妊娠先患冷氣。忽中心腹痛如刀刺。 人參 川芎 吳萸 茯苓 酒當歸 桔梗各三兩 濃樸 白芍各二兩 水煎。分三服。

和胃飲 兼治孕婦胃寒氣實。胎氣上逼者。 濃樸 陳皮各錢半 炮姜一二錢 炙草一錢

理陰煎 治婦人髒寒忽嘔。胎氣不安。亦治產後脾氣虛寒。嘔吐食少腹痛。又治產後陽虛中寒。或外感寒邪。 以致心腹痛嘔吐厥逆。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炙草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姜炒黃一二錢 煎。熱服。或加桂。

保陰煎 兼治胎氣熱而不安。亦治產婦淋瀝不止。 生地 熟地 白芍各二錢 山藥 川斷 黃芩 黃柏 生草各一錢 食遠。溫服。

決津煎 兼治產後。及胎氣已動。勢有難留。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 澤蘭錢半 牛膝二錢 肉桂一二錢 烏藥一錢 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 如氣血虛弱。不用烏藥。

驗胎法 驗胎之有無。 川芎二三錢。炒為末。 艾湯下。停一二時。小腹內微動者胎也。如不動。再一服。又不動。則非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