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齋先生文集/卷三
書
[編輯]答舍弟翼昇甲午
[編輯]戀中得書。知濕熱免恙。爲慰。況得自警勉人之語。喜不能寐耳。道喪學廢。將歸貿貿。若有稍知此事者。寧不懍然而懼哉。吾儕旣得聞之家庭。且幸窺諸古訓。近年來稍稍有振作之機。此豈一家之幸。所係實重且大。而顧吾所以爲學者。有退無進。非無好之之念。而未免於因循。或發瞿瞿之端。而終歸於怠棄。以至言行相違。微顯異致。而此心之天。又不能不自省而疚焉。故發於言貌擧止者。自然有慼慼不樂之形。來書所言。正中膏肓。二豎子自知無所遁形。戚戚焉發潛痛矣。爾旣臨衝於外。吾當怒牛於內。外內夾擊。悉拔孤城。則幸之幸矣。中弟病痛。亦如所示。吾未及言。爾先發之。雖麻姑搔癢。未足喩快。其所自警者如彼。所以勉人者又如此。卽此而克之。則何求而不得哉。自此三家當協力合勢。一有受敵。則共攻而克郤之。至可至可。
答翼昇丁酉
[編輯]戀中見書。喜可言耶。且聞庭候平安。尤以爲慰。書中所言。皆切實向進之意。若此不已。則何愁不成。千萬勉哉。吾亦數日來。整理書籍。望後當入覲。金承旨丈來住鶴沙。有書欲相見。辭庭後當赴招耳。聞中弟讀朱書雲。不勝喜躍。此事外無大事。須共爲大進之計。勿墮因循。幸甚幸甚。
答翼昇
[編輯]別後雪塞。有若仙凡之隔。矯首相望。方深悵戀。忽得小奚所傳書信。及奉宗兄堂姪詩文數幅。知近日冬陰。爲況平善。且見邇來議論文藻之進。令人披讀。欣慰不能已也。先達出向龍醴間。望間當來耳。序文可爲先達至戒。故吾爲寫一通。奉示宗兄前。仍付其兒輩耳。中弟往藏六。已過七八日。雪山棲寺。想有所得。可喜。吾則近頗多擾。不得專意用力。可悶。南報知有憂端。明春似難寧靜。奈何。
答翼昇己亥
[編輯]近久阻信。伻來得書。審比日酷炎。侍學康勝。慰浣何可言。此處無事。吾亦好過。日與冠童講句讀。而於身上少得。可歎。不知連講近思錄否。恨不得往偕此樂也。聞伯氏留數日雲。想亦以此事相叩發矣。惟望勉進。以副此眷眷之望。
答翼昇
[編輯]中弟來得見書。審近日隆熱。侍學康勝。且聞日講古書。每有新得。與中弟叩之。所得頗不淺。此幸如何。近者稍有此箇端緖。深喜深喜。須勉進無已。不但爲一己之善則幸矣。此間非無來學者。此事無告語處。殊可悶。有恆不違約。誦孟子二卷。是亦不易。隆弟不別書。聞亦有志趣雲。可喜。世間寧有尙於此事者乎。勉之勉之。
答翼昇
[編輯]念中得書。知侍學平勝。甚慰鬱懷。況見論學之言,寓興之章。反復吟諷。如去酷暑而濯淸風也。古風句法。頗得作者之體。吾亦有意爲之。而無此手段。方以爲歎。今得此作。甚愜素情。尤爲愛玩。然此特餘事。近日連承家庭下書。深以此事爲念。日新之功。到今尤篤。弟等所得。漸造於高深。此甚非常不傳之絶學。或者有不墜之運而然耶。竊自悚惕而欣抃也。
答翼昇庚子
[編輯]書到。知無事行李。爲慰。相見擾不破蘊。忙未盡情。別懷茫然。吾聚徒爲一場鬧雜。於己分上無一得。可懼可悶。近將入去。說盡此情。
答翼昇
[編輯]奉書。知侍餘學味珍勝。且得規戒之言。喜可言耶。吾近無浸灌之益。而有此枯燥之患。自數日前。更取朱子書。早晩看讀。頗覺有好意思。始知聖賢之言。不可一刻離也。
答翼昇甲辰
[編輯]卽奉書問。知學味珍勝。爲慰不淺。兄依昨。曹君處答書。緣客擾。率爾爲之。恐有自誤誤人之患。深自愧懼。草本付去。幸加裁喩。在家汩汩。欲得數日之閒。今往藏六留數日計耳。
答翼昇丙午
[編輯]見書。得諦近日侍況平善。爲慰不淺。吾歸巢服藥。得免他擾耳。疏辭搆草否。聞有恆言上道製疏者。亦以眞疏已作。不欲復製云云。而亦非好議論。觀其風色。恐終有可虞之端。深用憂懼。第搆之以觀勢如何。監司欲減本道逋欠。自相位顯加譏斥。至於言之上前。監司上疏自明。其辭甚峻。不少假借雲。似此氣象。非復盛世事。可慮可慮。相見在幾日。
與翼昇丁未
[編輯]相對無甚議論。別後益覺茫然。冒熱涉險。爲況若何。庭候近復何如。慕仰無已。兄近幸無他。而年來所業荒墜。恐因此遂成悠悠。乍見秋風。不能無感耳。所欲言甚多。忙不盡布。
答翼昇戊申
[編輯]梴姪來見書。足慰戀懷。庭下連得平安。喜幸無已。但居處不適。以此爲悶。梴也得賢婦。且得交遊之益。甚喜甚喜。天休投書寄詩。甚非尋常。和韻亦好。深歎近日得朋之勝也。吾近緣多事。全廢看書。甚愧餘力學文之義。可懼可懼。別將相見。未能從容。但聞京中飢民數千。仰食濟廳。日日致死。自上雖撥穀斛。而卿相家中間牟利。飢民無一分蒙惠。詬辱大臣如奴隷。而大臣不知羞恥雲。殊可憤歎。中弟疏。方伯不爲上送。亦可觀世變也。
與翼昇
[編輯]因來信。聞陰雨中侍奉平勝。爲慰。吾免恙。近始對卷作課。而懶習已成。不能自撥。深歎無已。前伻必有書。今兩度無書。無乃中間失之耶。新水滿池。綠竹成陰。恨不得相對一玩也。
答翼昇
[編輯]戀極見書。蘇慰倍常。金溪行。四弟六阿並轡雲。可喜。朝有張龍見丈歷訪。聞其子璶學行之美。令人喜甚。今世亦有此好樣人。故及之。
答翼昇己酉
[編輯]昨得書。知炎熱。侍奉眷集平勝。爲慰。吾左手麻痺之證。有時而劇。以此不能無慮耳。記文看看漸好。甚有作者之體。可喜。但此文本非大作。而文字太似盛長。此意亦不可不知也。如何如何。戚促以悲之句。上應佚樂以豫之語。但著以字似尋常。下以字。易以而字如何。曾子任弘毅之責之責字。雖無病似可疑。易以重字如何。此外無可疑者。草本留此。爲時時玩賞之資耳。
與諸弟戊戌
[編輯]近無來便。鬱陶何可言。不審酷熱。僉侍況何如。四弟五弟。觸熱遠去。喫辛空返。身免疾恙否。吾久欲入去。而人馬無暇隙。姑待念後耳。汩於憂故。道義之心漸薄。閒懶之習益成。奈何奈何。可懼可懼。俟面當悉。
答舍弟應中問目
[編輯]正心是存養之工。修身是省察之工。知有所忿懥等而心不得其正。則必敬以直之。以求其未發之不偏。所謂存養也。知之其所親愛等而辟爲。而身不修。則必加察焉。以求其已發之不偏。所謂省察也。惟其未發時不偏。故已發亦得以不偏。未發時若無敬直之工。則所謂省察。無自而施。方發時不加省察之工。則所謂敬直。亦無所據。此所以敬義相資而心正身修也。譬諸水焉。誠意。是從源頭著手。浚其査滓。導其淸流也。正心。是就其淸淨處。防護鎭定。使之常常恬靜也。修身。是就恬靜不動處。決之東決之西。決之前決之後。隨遇而應。盈坎而止。無汎濫泄漏之患也。以是推之天下國家皆然。此修身。所以爲誠正之極。治平之本也。
所論正心是存養。修身是省察者。似不然。夫敬以直內。固是存養之工。知有所忿懥等而察之者。非省察之事乎。之其所辟焉而加察焉者。固是省察之事。而齊明盛服。非禮勿動者。非持敬之方歟。故外不方則不足以存其心。心不存則亦無以撿其身。此內外交養之法也。大凡人心動而後。善惡形焉。大學之敎。常因動而加工。只言省察而未及乎存養之說。朱子乃以敬以直之者。爲存心之要。而指示其用工之地。所以發言外之意。而補經文之闕也。讀者不深察焉。因謂之正心是存養而修身是省察。則其可乎。且夫省察者。無處不在。省察於方發之初。而禁止其自欺。則眞無惡實有善而意得其誠矣。省察於本原之地。而不容其期待係滯之病。收斂其放逸流蕩之心。則虛靜明直而心得其正矣。省察於處事之際。而克去其偏勝之私。則事皆中節而身得其修矣。故章句。於誠意則曰審其幾。於正心則曰一有之而不能察則欲動情勝。於修身則曰不加察則陷於一偏。然則自誠意至於修身。無非省察之事。獨指修身爲省察。則不無滲漏之病也。其中方發之雲。卽是誠意地頭。亦不可謂修身事。蓋修身則已是見於外者。不可以方發言也。喩水一段。亦似未安。蓋心比則水也。正心者如禹之治水。順水之性而行其所無事也。故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可也。若防護鎭定之太過。則不幾於湮塞而汩陳乎。誠意亦若因其流而浚滌之耳。若其源頭自淸澈。固無著手處也。凡此所論。皆未曾犯手而強探言之。故問者固有未通。而答之者亦無一定之見。自此益當我征爾邁。同入於九層塔中而討其虛實。不可徒徘徊睥睨於外面而強自指點也。如何。
與應中
[編輯]頃者翼昇之還。聞前日所講。尙未有端的可據之說。何其論議層生。彌久而彌不合耶。竊嘗因其說而反復之。天卽理也。陰陽五行卽氣也。氣爲之形而理賦於中。人得是氣之秀。而理之在中者。粹然全具。物得是氣之偏。而理之在是者。亦隨而偏。此則人物之所以爲殊也。然自其稟賦之初而言之。則人與物同出一原。人之理無異於物之理。不害謂同有五常之德也。故朱子釋中庸天命之性。則曰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爲健順五常之德。此則論萬物之一原而不分人與物也。解告子生之謂性。則曰知覺運動之蠢然者。人與物同。而仁義禮智之粹然者。豈物之所得而全哉。此則觀萬物之異體而言人物之不齊也。言雖不同。而意實相貫。此所謂同而異。異而同者也。今吾弟之言曰。元亨利貞者理也。金木水火者氣也。物物皆有五行之氣。則物物皆有五常之德。是則推原一理者也。語固無病。至謂人之性。仁義禮智也。物之性。則其所以爲知覺運動者。卽五常之德則不可。夫物之知覺運動者氣也。所以知覺運動者。固理也。然卽其一物之形而言之。則只可謂一物之理。而不可謂五常之德。何者。理之全體。本自具足。隨其所在。用各不同。是故理具於虛靈之體。則隨感發見。端緖粲然。而爲大本達道之樞紐統會。理墮於偏嗇之地。則雖或有一點之明。而梏於形氣之偏。不能通貫乎全體。豈可以其理之本同而指之爲仁義禮智之性哉。若以知覺運動之理。直謂之仁義禮智之性。則人之知覺運動。無異於物。人旣有仁義禮智之性。而復有所謂五常者耶。夫所謂知覺運動之理者。周子所謂各一其性。張子所謂氣質之性是也。近取諸身。則耳之性目之性。各異也。遠取諸物。則犬之性牛之性。不同也。蓋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焉。自萬物而觀之。萬物各一其性。而性無不在者。可知矣。自太極而論之。沖漠無眹。萬象森然已具。則天下無性外之物者。又可知矣。今吾弟曰。太極只有元亨利貞而已。何嘗有萬理。此又不可。夫理總而言之。則曰太極。分而言之。則太極之動元亨也。其靜利貞也。此所謂陰陽之理而陰陽一太極也。又分而言之。則太極之動之始元也。動之極亨也。靜之始利也。靜之極貞也。此所謂五行之理而五行一太極也。又分而言之。則千條萬緖。無非太極之理。而萬物由之以生。此所謂萬物一太極也。猶人之性。合而言之則曰性。分而言之則曰健順。又分而言之則曰仁義禮智。又細分之則曰萬理皆備於我也。故元亨利貞。天道之大目。而萬物之理。無所不具。仁義禮智。人性之大綱。而萬事之理。無所不該。天體物而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也。百千萬億。無一物之非天。三千三百。無一事之非仁。以孝弟言仁非也。而所以爲孝弟者仁也。以萬物言太極非也。而所以爲萬物者太極也。何嘗無是理而有是事物者哉。當日面講之際。吾言太極之理。雖不可見。而見牛則知有牛之理也。見馬則知有馬之理也。蓋欲因其已然之故。明其至微之理也。朱子論太極曰。自理而言之則不可謂有。自物而言之則不可謂無。吾言蓋出於此。而吾弟非之何耶。大抵吾儕不博於學。而遽欲說到至約之地。故言多而愈不中。不若益讀聖賢之書而沈潛其理。體乎身而見之行。以待夫怡然理順渙然氷釋之爲得也。如吾病慵學退。不欲有所論說。而惟以源頭錯會處。不可不一言以確其當否。故如是云云。而亦不敢自以爲是。如有不可。則勿以長大之言而痛加鐫砭。吾則不吝於舍吾之見也。如何如何。
答應中
[編輯]卽見大全論中和第一第二書。則有曰。人自有生。卽有知識。事物交來。應接不暇。念念遷革。以至於死。其間初無頃刻停息。擧世皆然。又曰。日用之間。凡感之而通。觸之而覺。蓋有渾然全體應物而不窮者。是乃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機。又曰。一念之間。已具此體用。發者方往。而未發者方來。了無間斷隔截。又曰。熟玩中庸。只消著一未字。〈未發之未〉便是活處。只是來得無窮。便常有未發底耳。若無此物。則天命有已時。生物有盡處。氣化斷絶。有古無今矣。此所謂天下之大本。凡此數條所論如知識全體具此體用等語。卽所謂直截根源也。念念遷革生生不已方往方來等語。卽所謂傾湫倒海氣象也。見得如此氣象。故其日用之間。如此做去也云云爾。來喩所謂此身落在動底一邊。故有傾湫倒海氣象雲者。稍進前說。似乎得矣。而朱子本意。則直言人心天命之流動不息。有傾湫倒海氣象。非謂此身落在動邊而後有此氣象也。直截根源。固佛家語。朱子借用言此大本則曰直截根源。言其氣象則曰傾湫倒海也。本語雖是直截於根源雲爾。而朱子借用則不必如此也。觀乎初年所見及上下文義。可知耳。至廖子晦書中所引。又是一義。不可以彼而疑此。且古人引用文字。亦有如此處。幸更詳之。
與從父庶兄別將後吉○辛亥
[編輯]不意凶變。尊嫂奄忽下世。慘痛何可言。緬惟千里久別之餘。聞此凶音。伉儷之義。悲痛之情。何以堪勝。尊嫂入門五十餘年。行無過擧。大爲父兄宗族所愛重。不幸當此無前之饑。獨處空廬。糟糠不繼。而竟遘毒癘。一臥不起。且聞臨絶之言。重以不見家長爲念雲。令人聽之。不勝悲咽。想兄之懷抱益難支遣。卽日隆炎。不審寓居服履何似。瞻傃區區。徽逸草土餘生。厄會猶重。首比兩親。俱以染疾。十分危重。幸賴天佑。得出亨途。驚悸之念。至今不弛於中。用是尙闕問慰。深恨無已。卽今乾淨已久人物始通想必遄來慰此耿耿無依之魂魄。惟日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