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志畧/卷九
安南志畧/卷八 ◄ | 安南志畧 卷九 |
► 安南志畧/卷十 |
|
唐安南都督都護經略使交愛三郡刺史
[編輯]李大亮
[編輯]貞觀初,為交州都督。
李壽
[編輯]唐宗室。為交州都督,貪冒得罪。
盧祖尚
[編輯]字季良,光州人。貞觀初,李壽得罪。太宗思求良牧。朝臣咸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召至。帝謂之曰:「交州大藩,須賢牧撫之。前後都督皆不稱職。卿有安邊之略,為我鎮之!勿以道遠為辭。」祖尚既謝,而復悔之,以疾辭。上遣杜如晦諭旨,祖尚固辭;又遣其妻兄週範往諭曰:「匹夫相許,猶存信;卿面許朕,豈得悔之!宜可早行,三年必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對曰:「為嶺南多瘴癘,去無還理。」太宗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為政!」命斬於朝堂。尋悔,復其官蔭。
李道興
[編輯]唐宗室也。封廣寧郡王,以屬疏降封縣公。貞觀九年,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癘,憂卒於官。△李道彥
貞觀中,為交州刺史。山僚叛,道彥平之。
李鑑
[編輯]襄邑王神符子也。為交州刺史。
柳楚賢
[編輯]蒲州人。貞觀中,為交、桂二州都督。
杜正倫
[編輯]相州人。太宗素知名。為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以太子承乾敗,貶正倫交州都督。
竇德明
[編輯]唐愛州刺史。
寧達
[編輯]則天時,愛州刺史。
褚遂良
[編輯]字登善。錢塘人。亮子也。為中書令。貞觀末,遷潭州、桂州都督。後,許敬宗、李義府誣奏遂良不軌,武后怒,貶愛州刺史。歲餘卒。二子延甫、延仲,亦流愛州,皆殺之。咸通五年,高駢平安南,始表歸葬陽翟。
柴哲威
[編輯]高宗朝,坐弟令武與房遺愛反,流邵州。起為交州都督。即餘慶。為吏清而刻。累遷御史中丞。引御史唑與議論,因左遷交州刺史。
劉延祐
[編輯]垂拱三年,為安南都護。舊俚戶歲半租稅,延祐責全入。眾怨,謀反。延祐誅其渠李嗣先,而餘黨丁建殺延祐,據交州。桂州司馬曹植靜討建,斬之。
劉祐
[編輯]唐安南都護。家巨富。每養豬雞死,則勒奴僕倍填,自口腹未嘗。客出遷載遺補。
光楚客
[編輯]江陵人。開元初,遷安南都護。同楊思勗平蠻渠梅叔鸞之叛。
宋之悌
[編輯]之問弟也。長八尺。開元中,歷劍南節度使、太原尹。坐事流朱鳶。時蠻陷州,就授交州總管,擊平之。
杜朋舉
[編輯]□陽人。唐景龍末,為濟源尉。夢中入一府,見一碧衣,相揖甚恭,曰:「少府當為安南都護。某,安南編戶也。故先致恭,願自保。」後果為安南都護。
何履光
[編輯]桂州人。天寶十五年,為安南都護。統兵伐雲南。收復安寧城。再立馬援銅柱,以定疆界。
張伯儀
[編輯]唐安南經略使,始築大羅城。
康謙
[編輯]北方商人。為安南都護。
朝衡
[編輯]日本人。開元中,奉幣來朝。慕中華之風,因留焉。改名朝衡。歷使中國。永泰二年,為安南都護。時生蠻侵德化、龍武二州境,詔朝衡往勞之。
輔良交
[編輯]德宗建中三年,為安南都護。時演州司馬李孟秋、峰州刺史李彼岸叛,自稱安南節度。良交斬之。
高正平
[編輯]安南經略。△張應
唐安南經略。卒於官。其佐李元度阻兵,脅州縣為奸賊。唐帥李復渝擒元度,南裔肅然。
趙昌
[編輯]字洪祚。為虔州刺史。會安南酋獠杜英翰叛。拜昌為都護,夷落向化。居十年,足疾請還。以兵部郎中裴泰代之。未幾,州將王季元逐泰。德宗召昌問狀。年逾七十,佔對精明。帝奇之,復拜安南都護。書至,人相賀,叛兵即定。
裴泰
[編輯]見上
張舟
[編輯]始為安南經略判官。憲宗元和三年,遷為都護、經略使。安南大羅城,前經略張伯儀築,才高數尺,今城高二丈二尺。都開三門,門各有樓。東西門各三間,南門五間。上置鼓角。城內造左右十宮。裴泰時,、愛二城,被環王攻毀殆盡。環王,占城王也。舟又築之。初,軍中器械八千事;三年以來,計三十餘萬事。令左右起甲仗樓三十間貯之。先有戰船數十艘,且遲鈍。舟造成艟艨三十二艘。每舡載水手二十五人,棹手二十三人,車弩二枝。棹船向背,迅疾如風。自占城、真臘,悉修貢職。舟歿,柳子厚作祭文。
馬總
[編輯]字元會。元和間,以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清廉不撓,用儒術教其俗。夷獠安之。建銅柱二柱,鑱著唐德,以明總為伏波裔。(韓愈送行詩:「紅旗照海壓南荒。」)
李象古
[編輯]唐宗室。為安南都護,貪縱不法。會黃家洞反。象古授州刺史楊清兵三千助討。清還,襲殺象古。
桂仲武
[編輯]唐都護。平楊清亂。
裴行立
[編輯]唐安南經略使。時環王國叛人李樂山謀篡其君,來乞師。行立斬之,歸其屍,蠻人悅服。部將杜英策、範廷芝者,溪洞豪也,隸於軍。他經略使多假借,暴恣難治。行立每持其罪,貸之,許自效。故英策效力。廷芝嘗沐浴,久不還。行立召之,約曰:「軍法,逾日者斬。」異時復然。遂笞殺,以屍還范氏。更擇良子弟代之。於是威風盛行。徙桂管觀察使。黃家洞叛,行立平之,代桂仲武為安南都護。
李原善
[編輯]為安南都護。寶歷初,奏移府於北岸。
韓約
[編輯]為安南都護。文宗太和二年,峰州刺史王昇朝叛。約討平之,後為亂軍所逐。
馬植
[編輯]字存之。文宗開成初,為安南都護。以文雅徇飾,其政清靜不煩,民安之。化諸酋,皆來納款。
武渾
[編輯]為安南經略。會昌三年,為亂軍所逐。
田早
[編輯]洪正子也。太和間,為安南都護。
王式
[編輯]宰相起子也。宣宗時,為安南都護。初,田早作木柵,歲率緡錢,既不時完,而□□益急。式至,樹為木柵,為浚濠,週植刺竹,寇不敢犯。後蠻兵入略錦田步,式令譯者諭之,蠻夜引去。謝曰:「自縛叛獠,非為寇也。」初,都校羅行恭,久專府政,式杖黜之。
崔耿
[編輯]大中六年,為都護。為褚遂良別立碑記。
田在宥
[編輯]布子也。為都護,頗立邊功。
李琢
[編輯]大中時,為都護,貪暴。以一斗鹽易一馬,夷落怨叛,結南詔蠻段酋遷,號「白衣效命軍」,攻安南府。起居郎張雲疏曰:「令狐用李琢鎮安南,首亂南方,贓虐流著,天下兵戈,調斂不給。」(皮日休作詩刺之)
李鄠
[編輯]為都護,屯武州。咸通初,為蠻所攻而遁。懿宗斥鄠。
王寬
[編輯]代李鄠為經略招討使。李琢奏罷防冬兵六千人,謂桃林西原七綰洞首領李由獨可以遏蠻入寇。□□是蠻酋妻由獨子,遂降,眾附蠻。寬不能製。
蔡襲
[編輯]咸通三年,代王寬為安南經略。十一月,南詔蠻圍交趾。襲嬰城固守,救兵不至。四年正月,蠻攻急,城陷。襲闔宗死者七十人。襲與其下徒步力戰,欲趨監軍船,船已離岸,襲溺水死。荊南將士四百人,走至城東水際,虞侯元惟德謂眾曰:「吾輩無船,入水則死。不若還與蠻戰。」遂還向城,殺蠻二千餘人而死。惟幕府樊綽取襲印,先走渡江得免。南詔兩陷交趾,所掠且十萬人,留兵十二萬,使其將楊思縉據安南。
宋戎
[編輯]咸通四年,為都護,與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嶺南不進,虛費饋運。陳磻石請造千斛大舟,自福建運米以餉南軍。從之。軍食遂足。
高駢
[編輯]字千里。初,南詔蠻陷安南。宣宗詔立行交州於海門。益兵二萬,以容管經略使張茵收復安南。茵逗留不進。遂以兵授駢,拜為都護。駢選士卒五千先進,約監軍李維周繼進。維周擁眾壁海門。駢次峰州,破蠻於南定縣,斬張詮等,降萬人,收所獲贍軍。捷奏至海門,維周匿之,奏駢玩敵不進。上怒,以右武衛將軍王晏權代之。是時,駢復破賊眾,進圍交州城。十餘日,蠻困蹙甚。會得晏權牒,駢以軍事授監軍韋仲宰,而與麾下百餘人北歸。先是,駢遣曾袞入告安南捷。至海中,望見旌旗東來,雲新經略使與監軍也。袞意維周必奪其表,乃匿島間;維周過,即馳詣京師。上得奏大喜,加駢工部尚書,復鎮安南。駢至海門,還舊任。晏權暗懦,維周兇貪,諸將不為之用。蠻聞駢至,遁去大半。駢復勵將士攻城,克之。斬蠻帥段酋遷三萬餘級。土人先降蠻者,率眾來附。於是詔置靜海軍於安南,授駢節度使。
附:天威徑新鑿海派碑(見《邕志》)△靜海節度掌書記朝議郎侍御史內供奉賜緋魚袋裴釒刑撰
巨浸無涯,接天茫茫,狂飆卷蹙,駭浪屹起。若流堆而起雪岫,瞬息萬里。皚皚然,縱天吳之神威,亦不能抑遏其勢。長鯨憂其蹭蹬,巨鰲困其擺闔。水族之偉者尚不能安,況橫越之舳艫,焉能利涉耶?即摧檣裂帆覆溺而不可拯,有之乎?今天威徑者,自東漢馬伏波,欲翦二徵,將圖交趾,煎熬饋運,回闊滄溟,乃鑿石穿山,以避海路;及施功用,死役者不啻萬輩,竟不遂其志。多為雷震,山之巨石,自巔而咽之。伏波無術,不能禁,乃甘其息。自唐皇立都護,聆舊跡,俱扼腕忿禁,盡欲繼其事。遂命疊燎,資殫物耗,踵前功而不就。又各殞數千夫,積骸於徑之畔。邇者,無有敢議其事者。
自僕射渤海公,翦盪蠻夷,跨逾滄漲,削平交趾,克復郡城;錯磨鋌殳,駐罩卒伍。然運粟走食,尚用洪濤。召術徵謀,未閱長策。渤海公曰:「再有丹徼,重闡皇風,聚兵安人,須便於事。」遂命攝長史林諷、湖南軍都將餘存古等,部領本將兵士並水手等一千餘人,往天威徑而疏鑿之。渤海公渝之曰:「天道助順,神力扶持。今鑿海派,用拯生靈;苟不徇私,何難之有?前時都護,乃犒師不至,持法不堅,博約營私,人維惰怠;今我則不然,則永濟其王事耳。」諷等遂唯而去。
自咸通九年四月五日起手,操持鍬鍤,豐備資糧,銳斧剛鏨,刊山鑿石。是石堅而頑,盤而厚;並手捐折,聚力鐫槌。踰月之間,似欲開濟。但中間兩處,值巨石,嶄嶄焉,繚亙數丈。勁硬如鐵,勢不可減,鑿下刃卷,斧施柄折。役者相顧,氣沮手柔,莫能施其巧矣!至五月二十六日當晝,不覺狂雲興,怒風作,窺林若暝,視掌如瞽。俄有轟雷奔電,自勵之廳,大雷數百聲,役者皆股慄膽動,掩聰蔽視。移時而視,四境方廓,眾奔驗視,其艱難之石,倏而碎矣!或有磊磊者、落落者,約人而不能舉者,皆為雷之攫拿,擲於兩峰。又其西堅確之石,至六月十一日,復大震如初,雷霆之赫怒迅烈,復如於東所震之者。眾複驗之,自以磨滅,若有所失;旁之盤陀者,亦碎裂十丈。又其西復值巨石,亦不可措手,人皆息攻,仰恃穹昊,亦有所恃。復興雲雷,又大震,疊石乃墮裂,甘泉道出,味如酣醴。
此乃乾坤拯助,神力扶持,回換險艱,一瞬夷坦。皆渤海公心無私契,精格上玄,使列缺之與豐隆,矜神功而誇妙用。靈祗陰相,增益勳庸,感應如斯,古無儔匹。遂使決洩一派,接引兩湖,中間合流,無纖阻滯。經過卒校,梯溟漲而不艱危;饋運儲序,棹舟航而無覆沒。
凡交趾履危之地,其處三焉:宋洞沙之鏵觜,耕其洛漣;女漚灣之石頭,湧其沸騰;大蒙神之山腳,蹴其洶湧。舟人所歷,毛髮自寒。今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於戲!渤海公之功績,與鑿汴渠、開桂嶺,可等肩而濟其寰區耳。諷與存古,勤潔奉公,精專辦事;指麾之外,更能審曲面勢,伐山徵材,結構商亭,創修公館;泉驅來而走碧,橋架構而橫虹。神室雷祠,道堂僧署,無不克備,皆顯宏世。其年九月十五日畢工。諷、存古等堅請立石紀功,以彰曠代。渤海公因命掌書直書其事。釒刑謬當秉筆,不敢退讓。銘曰:
天地汗漫,人力微茫。廢厄走食,昌隆駕舡。脫免者稀,傾況是常。我公振策,勵山鑿石。
功施艱難,雷霆震激。洩海成派,泛舟不窄。溟漲坦夷,得餉我師。天道開泰,神威秉持。
咸通十一年正月十三日建。
交趾南南故封,咸通中,渤海公高駢南征,開治糧道。其助真順震師,巨石勒功徑上,皇名「天威」。下迨昭、僖,中原多故,遂置疆場之外。我宋因之,以威德懷得不治。外□道霍侯守邕,霍中謹也,偶得模本,慮在異域,堙廢無傳,於是命工刊石於大廳之右;蓋其意者,欲示遠人,使知皇家聖度,歲修職貢而不怠也。
紹聖五年正月二十一日。
高潯
[編輯]從高駢收復安南有功,□代之治,拜節度使。
曾袞
[編輯]高駢裨將也。嘗為駢告安南捷。乾符四年,為安南都護。時南詔王酋龍卒,子法嗣,自號大封人,舉眾侵安南。袞奔邕府,戍兵潰。會僖宗幸蜀,陳敬瑄議和親於南詔。盧攜、豆盧彖乃譎說帝雲:「咸通□來,蠻始叛命,入安南、邕管、黔州、西川,天下騷動,十有五年,賦輸不納京師者過半,中藏中空;士死瘴癘,燎骨傅灰,人不念家,亡命為盜,可為痛心!況安南戍客單寡,涉冬寇禍可虞。誠命使者臨報,縱未稱臣,巳伐其謀,外以縻服,內得休息也。」帝曰:「然。」會黃巢平,不果。
敬彥宗
[編輯]唐愛州人,刺史。
崔立信
[編輯]為安南都護,其婿裴維岳攝州刺史,貪暴無度。宋交州轉運使、安撫使。
侯仁寶
[編輯]太師益子也。宰相趙普以妹妻之。普以仁寶分務西洛,十年不易其地。盧多遜與普有隙。會普出鎮,多遜參知政事,即遷仁寶知邕州,凡十年不得代。仁寶自度必死徼外,因進平交之策;且言其主帥被害,國亂,可以偏師乘時取之。遂求入朝。疏入,太宗大喜,令驛召之。多遜奏曰:「交趾內攘,此天崩之時也。朝廷發兵,出其不意,所謂迅雷不及掩耳。今召仁寶,以洩其謀,彼知為備,依阻山林,不可更久取也。可因授以轉運使,俾經度之選,特發荊、湖卒一二萬人,長驅而入,勢必萬全,易於摧枯拉朽也。」上然其言。授仁寶交州水陸路轉運使。前軍發,遇賊鋒甚盛,援兵不繼,遇害死江中。太宗聞之,甚悼惜,特贈工部侍郎。
邵曄
[編輯]□□二年,為假光祿卿、交州安撫國信使,復改為沿邊安撫、轉運使。□□三年,交帥黎桓卒,國亂。詔曄與廣州凌策同經略便宜以聞。八月,曄上《邕州至交趾水陸圖》。真宗示近臣曰:「交州瘴癘之地,若興兵攻取,死傷必多。且祖宗開疆,廣大如此,當慎守而已。」即選曄為兵部員外郎,以安撫交趾。事畢,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