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的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實施
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
建設工程的意見

皖政辦秘〔2021〕37號
2021年4月14日
發布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質量推進全省國土綠化,全面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加快構築江淮大地更加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緊密銜接鄉村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等國家重大戰略,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動力,全面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整體提升流域生態系統功能,把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為全省綠色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二、主要目標

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保育結合,綜合治理、區域聯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系統開展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到2023年,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兩側各15公里範圍內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植樹造林,兩岸廢棄的碼頭、廠礦和沿線的滑坡山體、裸露地塊全部完成復綠,實現宜林還林、應綠盡綠。完成增綠擴量39.2萬畝,提升森林質量493.2萬畝。

到2025年,四條江河沿線有條件的城鎮、鄉村基本達到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標準,森林質量持續提升,各類自然保護地和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修復,形成連續完整、結構優化、功能完備、景觀優美的生態廊道,流域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健康。帶動長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區、江淮分水嶺地區和皖西大別山區、皖南地區完成增綠擴量80.2萬畝、提升森林質量1552.1萬畝。

三、建設任務

(一)整體提升長江生態廊道,帶動沿江流域生態修復。圍繞建設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持續開展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專項行動,全面完成沿岸廢棄的碼頭、廠區、礦山等復綠任務,加快推進長江干支流兩側宜林荒山荒地、石質山地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積極營造護堤護岸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採取工程、生物等多種措施進行流域生態修復,有效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濕地保護率。嚴格保護天然林和公益林,大力開展森林撫育經營,優化森林結構,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綜合生產力。全面提升皖江森林城市群和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水平,讓八百里皖江山青岸綠城美,打造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的安徽樣板。

(二)全面完善淮河生態廊道,優化皖北農田防護林體系。圍繞建設淮河(安徽)生態經濟帶,全面加強淮河干支流兩側植樹造林,進一步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深入推進沿淮蓄滯洪區、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持續實施採煤塌陷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和石質山綠化攻堅行動,不斷提升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優化林網布局和林帶建設方式,全面構建優質高效的農田防護林體系,促進農林多業融合發展。積極採用優良鄉土樹種,高質量推進農村「四旁」和城鎮「四邊」綠化,讓經果林進庭院,加快建設森林城鎮、森林村莊,促進沿淮和皖北地區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三)加快建設江淮運河生態廊道,促進江淮地區生態改善。圍繞江淮運河「一河清泉水、一條經濟帶、一道風景線」建設目標,全面推進沿線丘陵崗地和荒坡荒地造林,積極營造護堤護渠林、生態景觀林和特色經濟林,加快改造低產低效林,加強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不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提升森林質量效益,着力構建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發揮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濕地城市的引領作用,充分利用城鎮周邊的閒置隙地和村莊範圍的零星空地,實施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違還綠、庭院增綠,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和城鎮鄉村綠量,推動江淮分水嶺地區生態系統質量穩步提升。

(四)精心建設新安江生態廊道,推動皖南地區森林質量升級。圍繞建設新安江百里畫廊,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培育,通過優化結構、樹種更替、補植補造、撫育間伐、封山育林、退化修復等措施,切實解決現有林分過純、密度過大、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和功能提升。採取帶狀改造、塊狀更新、針闊配置等方式,積極營造混交林,形成層次豐富、季相分明、色彩多樣的森林景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穩步改造松樹純林,嚴密防控松材線蟲病災害,有序推進疫木伐除區生態修復,整體提升森林健康水平,打造皖南地區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升級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生態廊道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納入各級林長履責內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各級林長要牽頭抓總,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層層抓好落實。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推進機制,形成生態廊道建設強大合力。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

(二)完善政策引導。省財政統籌相關資金支持生態廊道範圍內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各地政府設立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專項資金,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創新支持方式和建設模式,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完善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認真落實好「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調動各類主體投入生態廊道建設,帶動全社會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各地在生態廊道工程建設中,要推動「五綠」並進,更加注重「用綠」「活綠」,把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有機結合,積極發展森林碳匯、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努力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

(三)強化科技指導。省林業局編制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總體規劃,加強科技指導和監督檢查,全程跟蹤問效。各地要科學編制實施規劃,加大耐濕耐旱樹種和優良鄉土樹種的選育推廣力度,強化林木良種供應保障,優化生態廊道樹種配置和經營培育模式,實施工程化管理。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主動服務,聚焦生態廊道建設的關鍵技術難題,組織科研攻關,加強科技成果儲備和組裝配套,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及時總結推廣科技強林興綠的先進經驗。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4月10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