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士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五
宋學士文集 卷第七十五 明 宋濂 撰 景侯官李氏觀槿齋藏明正德刊本
|
宋學士文集卷七十五 朝京槀卷第五
長洲練氏義塾記
皇上建大號之八年以為天下旣巳安輯而化民善俗之道
猶有未備乃下詔郡縣凡閭里皆啓塾立師守令以時程督
之扵是雖窮鄕陋壊莫不有學吳郡長洲縣之尹山民居繁
庶習俗利久不知教有司偶遺不舉大姓練壎自謂其父
文逹由睦耒居甞有志而未果今 明詔如此而塾不時
立恐非朝廷淑斯民意乃與弟箎謀夷土治材作堂三㨕閫
以為講習之𠩄㫄為四室以供𥨊處庖湢延儒士髙平范煥
為師俾里中子弟就學焉割田三十畝以食之始扵洪武十
一年正月越七月而後成具以其狀白於縣若郡郡許以為
冝壎乃遣書來請文紀成績古之為治者其法雖詳然不越
乎養與教而巳養失其道則民貧教失其道則民暴貧則流
而為盜暴則去而為邪二者皆亂之始也是以先王重之二
十五家之閭必有左右塾塾必有師師必以仕而老於家者
為之故是時無不學之民無無塾之地無邪僻靡之俗刑
罰置而不用亂亡無𠩄自而起其後強大諸矦欲圖得志相
與毀詩書六藝之籍使其教壊而不行然尚踰數百年而後
絶一民不忍叛其上教之𠯁以感人若是自秦以降無教者
亡有教者存得其道者盛以延失其道者衰以促千載一𮜿
也 皇上𡚒然閔前代之失大設學舍以教之𣣔使海
內之民皆沾沭禮義此與先王之心何異壎非有化民之貴
乃以淑其閭里是圖豈非君子㢤君子之𠩄為貴乎可法
扵世他日三吳巨族人人能竭奉上設教之意以化其閭巷
之民閭巷之民皆知尚禮義恥犯法如成周之時蓋將始扵
茲乎姑刻其事以俟
林氏詩序
君子之言貴乎有本非特詩之謂也本乎仁義者期𠯁貴也
周之盛時凡遠國遐壤窮閭陋巷之民皆為詩其詩皆由
祖仁義可以為世法豈若後世學者資扵口授指畫之淺㢤
先王道德之澤禮樂之教漸扵心志而見扵四體彂扵言語
而形扵文章不自知其臻扵盛羙耳王澤旣衰天下覩古昔
作者之盛始意其文皆由學而後成扵是窮日夜之力而𥨸
儗之言愈工而理愈失力愈勞而意愈違體調雜出而古詩
亡矣非才之不若古人也化之者不若而無其本也惟夫篤
志之士不係扵世之汙𨺚俗之衰盛獨學古之道使仁義
禮樂備扵躬形諸文辭近扵古則君子多之然亦鮮矣至
於今又鮮也求之嶺海之陬又鮮也而有林君汝文焉豈不
尤可尚乎林君居潮之揭陽學詩三百篇以求先王政教之
善治功之𨺚賢人君子性情之正道德之羙以治其身其身
醇如也以淑諸徒其徒蔚如也以形乎詩其詞粹如也林君
居乎潮非有人諄諄然告之而致力扵此其𠩄得不旣𭰹
乎潮去京師六千里林君身不出州里而余知其名其𠩄為
不旣至乎夫不資扵口耳之淺而成文者文之善者也不資
扵爵位之顯而成名者名之髙者也余是以序而論之君名
仕猷
恭題
御裂論語觧二章後
右觧論語二章乃 皇上𠩄親製以賜翰林撰臣孔克
表者也𥘉 上㽞心經籍以為經之不明傳註害之傳註
之害在乎辭繁而旨𭰹洪武六年乃 詔克表及御史中
丞臣劉基秦府紀善臣林溫取諸經要言析為若干𩔖以恆
言�之使人皆得通其說而盡聖賢之旨意又慮一二儒臣
末達注釋之凡乃手釋二章以賜克表俾取則而為之克表
等承 詔釋四書五經以上 詔賜名曰羣經𩔖要復
裝裭𠩄賜為卷以臣漁甞與聞斯事請識其左方臣聞聖人
之治天下養之以政而教之以道民非養不生非教不明三
代以降未有兼之者也欽惟 皇上以聖智之資治民之
政壹法乎古復慮經旨晦而人不知道乃釋諸經以教之其
為後世慮者可謂詳且備矣克表適際盛時而預執筆承
明詔豈非𦍒㢤昔唐之盛時太宗有志扵教化而孔氏曰潁
達者實率諸儒為五經䟽天下至今傳而誦之不廢今
上開物牗民之心過扵太宗而克表復為諸儒首孔氏可謂
世不乏人矣他日是書之傳將與潁達之䟽無異則夫聖謨
之詳烏可不知𠩄自㢤臣故表而出之使後世知𩔖要之書
實本諸此也
恭題
御製勑符後
皇上以上智之聖延𭣄英傑置之庶位知人善任誠近世𠩄
未有洪武十一年 詔以大子正字臣桂彥良為晉王右
傳且親御翰墨為文勑之識以謹身殿寳其子中書舍人愼
裝潢成卷請臣題其後臣惟古明王之待重臣𠖥之以爵吿
之以言者有之矣然其時之文多述扵代言之人求其出扵
親製者不可得也親製者如漢武之扵吾丘壽王荘𦔳者有
之求其褒許𨺚至教告𭰹切如此者不可得也臣與彥良同
朝且同官 東宮甚久彥良之為人淳篤和易有長者風當
今廷臣鮮見其比 上甞以儗臣濂雖臣亦自以為不及
也今勑文以善學孔孟稱之望以王佐之業傳𠩄謂知臣莫
若君其此之謂歟雖然今之軄為相傅者凡數十人
上未甞以言為賜或賜以言未甞以稱彥良者許之也彥良
獨蒙聖知若是之至安可不思報乎具簿書綜獄訟他人
之者 上不以責彥良亦非彥良之𠩄以報 上也必
也輔 王以德義迪 王以忠孝使晉國有泰山之安賢王
有明哲之譽而彥良之名亦相與流扵千萬載此豈非
上之望扵彥良者歟彥良其可不勉矣
正心堂銘有序
元臨川監郡芒矦甞名其燕息之 堂曰正心矦旣以此自
治其身而化其民又推以教其子入國朝長子文縝司教成
均思嗣矦德不墜復以堂銘為請三代盛時凡有國有家者
皆不敢不學其學未甞不本扵心譬之操權衡以制輕重持
規矩以裁方圓凡有形者皆不違是以事功成而習俗羙
先王之道旣息居乎位者不知學學者不知𠩄本𥨸𥨸焉欲
以私智小數勝之而民卒不可得而治前代之事如此者多
矣而元為甚芒矦生乎其時獨取聖賢為學之道治其身
其天性之過人遠矣文縝又推之以淑諸人非善志者
㢤銘曰
昭㢤聖則厥要甚寡正其一心以對天下一心之量天容地
𭰹炯若日月孰不照臨其不正時日月方晦昏亂迷惑靡有
攸留誠其始萌乃正之功知不周物思誠曷維知克誠維
誠克正正以持身岡敢違令內以爲家外以臨民明盡禮樂
幽通神世䧏道離人鮮由學徇其私心狙伺狼攫偉茲芒
矦監於大揭聖明訓寘諸崇堂崇堂嚴嚴筵几具有人
君子陳說古道孰詭孰端曷違折以片言灼如蓍龜豈
徒其名又𠃔蹈旣政以施亦身以教侃侃嗣子先人是程
緝其休聲亶爲難勿謂巳遠千載一心聖�炳然奚古奚
今
周節婦傳
節婦姓趙氏名淑宋燕㦤王之裔安㝎郡王令詪九世孫也
令詪髙宗渡江南居越諸暨遂爲諸暨人父孟德有文學
生二女節婦長且賢愛之授論語孝經列女傳皆通其
義年十八求冝壻者得祠邑周本恭歸焉始歸而姑卒旣而
舅及兄公姒氏亦相死兄公子顯宗尚㓜節婦相夫筋䘮
治葬咸盡禮育顯宗如子歸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
宗政始生時天下亂夫嬰疾甚恐不起顧節婦曰今兵革四
興嗣子單弱如此我死尓能自保乎節婦嚙指流血泣曰天
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兒者天實誅之夫卒節婦年二十九髽
跣號泣泣間含食哺諸兒不暫出戶限明年國朝克諸暨與
偽吳分邑拒戰兩兵交焚掠家貲無纎毫存節婦抱兒及顯
宗從一媵岀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窮谷間飢餓顛踣削
木膚采藜藿以食或問其艱勩勸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為
自苦耶節婦怒不與言剪髩髪示之益自裁戢厲色峻辭使
人莫敢近兵㝎而歸冨民侵至其田殆盡節婦持田籍與辦
卒頼以完知州田若賦髙其行欲上其事於朝節婦曰冝然
耳何足上聞力辭不願乃復其家節婦感泣日治麻縷為布
帛以繼乏絶市詩書教諸子夜焚松脂於室坐諸子兩㫄而
口援之或怠睡首俯輒笞咄不少恕諸子皆凜然畏憚如嚴
君覩其色變卽惴𢙢莫敢舉目視及長遣名師逰𠩄友善
士相過則喜為之置酒否則憤歎竟日節婦以兄公早沒惟
顯宗存為之昏娶先扵巳子羞服與諸子同人不知辨諸子
遜弟皆有士行宗祚入為太學生以文行稱人咸謂節婦�
教𠩄致雲
史官曰世之傳節婦者多貴殺身為難至扵守義不二者
則略而遺之餘甚惑焉鋒刄之威迫於後湯火在前有𠩄不
顧此人情𠩄勉至扵困窮災變切身凍餒顛踣而不渝其
志存人之非篤扵禮義者其孰之若周節婦是矣嗚呼
此豈特賢扵女婦而巳㢤
竹塢幽居詩序
天台裴君日英其先故䆠族好學多材甞挾其𠩄長㳺浙
水東西士大夫爭慕與交性好竹𠩄居種竹數百至它𠩄必
擇有竹家以舍扁其室曰竹䲧幽居留杭者甚久杭守聞其
名薦於京師京師爲天下大都會𠪨居櫛比求尺寸曠圡不
可得𨒫旅家僅可俯仰無得竹然裴君揭其故名不廢且
求言者詠歌之或疑裴君以爲實與名常不相違今在京
師非有園林之勝安在其有竹乎裴君曰不然有竹之竹不
若無竹之竹之羙也有竹之竹適在耳目無竹之竹適在乎
心心之𠩄得非若耳目之淺而易忘也吾方有竹時笙乎竹
簫乎竹竽乎竹簟乎竹𠩄見𠩄聞日陳吾前者皆竹也然吾
未甞知行之爲羙也今棄之而居乎此雖不接乎耳目而心
恆存焉思竹之聲以爲有虞韶之遺音思竹之挺㧞特立以
爲有壯夫偉士之節思竹之歴寒暑而不變以爲𩔖乎有道
者其虛中不窒似仁其遂似義其周扵用似才其髙自鶱
舉不屈儕𩔖下似智取而比德焉無不羙者然後知竹之不
可得也吾心日存乎竹雖謂之有竹何過乎且古之聖賢後
世慕之如神龍威鳳者以其不可見耳聖賢道德雖高使人
得接而狎之其不見慢扵恆人者鮮矣其與吾好竹之說何
異乎余謂裴君蓋善扵用物者非世俗玩物者比也記其言
於詠歌之首使覧者知其人焉
靜學齋記
三代以下人物之傑然者諸葛孔明數人而已孔明事功著
後世或儕之扵伊呂固為少褒或又以孔明與管仲並稱則
卑孔明矣以其事言之管仲輔桓公僅以齊覇孔明奉昭烈
扵艱難之中尺地一民皆奪之扵群盜之手徒以大義震撼
天下裂天下而三分之使孔明後死後主𠯁輔復漢之奮𭛌
致刑措之治扵孔明何有㢤在管仲未必尓也以其本心
論之管仲𠩄陳扵桓公而見扵行事者皆微𫞐小智雖假尊
周為名其意則冨強其國而巳固君子𠩄羞道也孔明當於
戈鞍馬間𠩄與其主論者必以德義爲先其忠漢之心至扵
瞑目而後巳至今誦其言想其人真伊呂之亞乎史氏不知
其本心謂孔明慕管仲樂毅之為人嗟乎孔明豈二子比㢤
孔明扵聖賢之學蓋有聞矣其𠩄謂學湏靜也之言信古今
之名言也止水之明風撓之則山嶽莫辨渾天之察人撓之
則晝夜乖錯況方寸之心乎古聖賢之成勲業著道德扵不
朽者未有不由扵靜者也蓋靜則敬敬則誠誠則明明則可
以周庶物而窮萬事矣茍雜然汨其中偶然應乎事卒然措
之扵謀為其不至扵謬亂者鮮㢤孔明之學惟本乎此故其
𠩄為當世無及焉至今無有非焉者而又效慕之區區覇
術之徒固不然也然世之慕古人者吾惑焉古人𠩄以為
聖賢者其道德著乎其言其才智形乎功業而存乎𠕋書非
徒以其名稱之羙而已也苟欲效乎孔明扵孔明之𠩄學必
無不學也扵孔明之𠩄必無不也而後可孔明之𠩄學
而有未至也孔明之𠩄而有未也而曰學孔明何可㢤
扵孔明且爾況乎學孔孟之學者而可徒誦其言乎㢤近代
之𠩄學者浮扵言而劣扵行孔孟之言非特言而巳也雖措
之行事亦然也學者不之察率視之爲空言扵是孔孟之道
不如覇術之盛者久矣欲如孔明者安可得乎錢唐羅宗禮
名其誦之室曰靜學庶幾慕孔明者余𣣔勉其成也辯孔
明之爲學與學孔明之道以告之
送𠃔師省母序
人之生天賦之以性父母遺之以軆德莫大焉故雖尊有天
下不敢不事天德爲聖賢不敢不事親以是身非我有實天
與親𢌿之也夫吾之身旣有𠩄本則凡吾𠩄爲者豈我之
爲㢤實天與親之𠩄命而我行之耳安可忘𠩄自而不察乎
古之少㤙者雖如申韓商鄧著書排擊尭舜孔子之道且不
敢遺其親況扵佛氏以慈仁爲教者乎故棄其親者非佛氏
之意愚者失之耳是以佛氏有報恩之經稱父母㤙甚至而
昔之賢者若陳尊宿之流多盡扵子道近世之稱名浮屠
者亦未有不孝其親者也 今上𥘉立極猶恐愚者未察
詔浮屠各拜其親定著爲律扵是習俗爲之復羙天台迪中
允師浮屠之秀者違親而師於外十餘年矣今歳至京師
戚然念親不置將別其徒而歸省謁余求序以道其𠩄𣣔行
之意迪中通內典攻書而詩其扵事親固無庸告之然四
方之學佛氏亦有久違其親者乎聞迪中之風而慕效者必
名浮屠也
徐夫人墓銘
婦德以柔順爲羙然以之䖏常可也苟無堅凝之質事變臨
之其自立者鮮矣故持之以堅貞行之以柔順斯𠯁以爲
賢婦偏一則有虐忘縦佚之失焉若徐夫人者其備婦德者
乎夫人姓余氏衢之開化人年二十適邑士徐君安越十三
年生四子徐君死舅姑皆老家莫爲主貲産頗傾蝕夫人日
奉羞膳升堂問軆安否退則率媵妾治𢇁𫃵麻枲𡻕時機杼
之聲聞於鄰裡衣服諸子務臻華好青褏綵衿少長嶷嶷然
人不知其為年七八歳委之扵學慈嚴兩至責其成績由是
諸子咸為善士而家迄以成舅姑相壽終治䘮𦵏以禮鄕
人暴強者皆畏其莫敢凌犯教女語婦必以夫人為則年
七十有八以洪武九年九月七日卒於家二十三日𦵏於淸
源里西村之原三男曰祿可詵一女適某孫男五人玄生林
璣桂生以國子生擢給事中來請銘銘曰
柔順為德斯婦常濟之堅貞家乃昌執偏或墮弱與強二者
維全保無爽猗徐夫人婦之良䘮夫秉志事尊章內外屹然
禮義防躬親織紝靡怠荒家政浸貲大穰男治書詩女衣
裳壽彌德備名譽彰孝孫刻銘闡幽光卓㢤婦則垂無𭛌
莆田黃府君墓銘
莆田黃處士有良婿曰陳熈哀處士之早亡自其行千餘
言赱三千里來京師請銘且曰處士事繼母孝庶弟出後
父父愛其女盡以田嫁之處士患弟貧割以私田之半
族人以田來鬻䖏士不忍取乞以而歸之不為生者加
衣食焉以貲多為閭里之正里中民買塩於官及科繇不
庚者出私財代輸有受誣者諍之扵縣庭得觧乃已毎𡻕首
縣次民貲力多寡㝎征歛之籍衆不決處士彂一言皆稱
平爭訟者來質是非告以理法舉酒飮之各謝而退藝田家
歸粟入以小量遇凶𡻕則減賈以大量糶之𥘉郡南有僻壌
盜常狙伺以剽行旅䖏士構廬棲僧夜則然燈逹曙盜散去
復施貧死者棺三年至二百餘野無𭧂骨元末兵亂縣命處
士帥兵扼險畫捕賊䇿陳於上民藉以安處士讀書有識待
物恕以和其生也鄕人教其子俾取為法及其沒識之者無
不弔弔者𡘜必哀至今言善人者稱焉熈又日䖏士之善蓋
多其粗如此其使人感且化者不得而知亦不得而言也然
其大者旣不可言倘可言者又不得托文以傳焉則何以使
為善者慕敢請余曰䖏士之行誠可傳矣余言之不文烏𠯁
以傳耶雖然不可辭也處士諱巳字景陽自唐屯田員外郞
潛之子朂不仕王審知始自光徙莆在宋稱書詩之族髙祖
審再以進士舉於鄕與兄某州通判君亮皆有名曾祖文
子以五經為州學諭祖來鄕貢進士父元壯母陳氏繼母鄭
氏俱名族處士娶林氏無子先二十年卒再娶李氏生子男
四人興祖振祖光祖麒祖女三人長壻卽熈其二適吳某王
某孫男五人隆庸洪某某處士𥘉為長女求壻富人爭𣣔問
名不聽聞熈儒士許妻之或謂熈貧非偶處士曰我志決矣
卒妻熈熈今為連江儒學教諭有文名君子又多處士善處
其女也處士年四十二卒元至正十八年八月廿九日後五
年殯鳩山下廿七年十月十二日權山之西今洪武十一
年十二月廿八日始克𦵏於白砂之原銘曰
人不患財之弗贏而患善無可稱善集於身雖賤為恆垊歴
千載而有聲身為鄙夫雖位居九卿溘旣死而誰名維處士
君𠯁不出州里而化者衆身服乎韋布而德可程斯之謂死
而如生
上海夏君新壙銘
國朝有天下忠吏之病細民公卿廷議以為吏它郡人與民
情不孚又多蔽扵黠胥宿豪民受其病固無恠莫若立巨室
之見信扵民者為長使主細民土田之稅而轉輸於官扵是
以巨室為糧長大者督糧萬石小者數千石制㝎而弊復生
以法繩之卒莫禁是時惟蘇之沈氏以奉法稱
天子親召與語賜之酒食時減免其田賦名聞四方而上海
有夏君者尤畏謹好禮繇賦皆先時而集不煩徵索愛恤細
民銖兩無𠩄妄取民咸恱而德之聮事者皆以為則其𠩄為
蓋無愧沈氏而名未若沈氏之顯者聞於上則勢隆而易彰
欎扵下則雖善而莫著此余囙夏氏之請而欲揚之者也君
諱宗顯字叔明自其曽祖叅祖駟父祥皆居華亭君年十五
六䘮母以達禮聞服終請於父出從傳朱學數年學有名逰
上海樂其土俗遂之長人鄕置田宅徙家以居旣而家日殷
富益敦行義兄及孀姊老而窶歳時奉粟帛養之𦵏其䘮而
䘏其子撫異母弟有恩事外舅姑盡子壻禮聘名士為師故
人子就學者飮食之旦則冠帶坐堂上子孫盛服入揖立兩
序俯首聽教命君各授以事會食遣去至夕取古今事可為
法戒者辨析講說勉以為善子孫恭謹愿慤不敢嬉遨�縦
凶𡻕鄰里皆君乞粟帛藥餌嫁娶䘮災者取資焉故巨室
之以長厚稱者必曰夏氏見君者慕其善與君逰者服其才
聞君卒者莫不痛惜之也𥘉君年未四十卽穿壙為冢於舍
西北若干歩及年六十有六而卒遂𦵏焉君之卒以洪武十
二年正月二十一日𦵏以二月九日娶王氏二男曰應炎應
霖三女長適趙志學次適趙以仁一在室孫男三人翟彪麟
女三人曽孫男一曰緜緜銘曰
周法旣壊經界隳群氓相啖䑕與狸吏庸俗澆𨗿不知赤子
顚踣吁可悲聖神造謨立治規俾大育小勢相維孰嚚戾法
肆攘欺利猶在吻身巳離惟吳夏君懲衆非畏愼奉上仁以
綏凶歳彂賙困飢帛寒藥疾棺載屍居家孝友此其推子
姓願謹習禮儀鄕閭愛戴莫敢違爲冨好仁曷追天錫尓
㣧當蕃滋嗟㢤巨室宜相師𣣔考令德徵銘詩
東陽貞節處士蔣府君墓銘
府君諱玄字子晦別字若晦姓蔣氏𥘉周公庶子伯齡受封
於蔣子孫氏其國在漢居杜陵者最著兗州刺史詡有名
詡四世孫山亭鄕矦澄徙居義興之陽羨澄七世孫樞仕晉
爲吳郡太守復南徙台之仙居唐末五季之亂樞裔孫勛避
地婺之東陽仕吳越錢氏爲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
史大夫遂家焉府君蓋其後也曽祖諱天廙宋紹㝎中入粟
佐邉授迪功郎祖諱沐元南康路建昌縣主簿父諱吉相少
俶儻負氣甞事仁宗於東宮擢典用監知事出為㐮陽路榖
城縣尉以卒府君生於燕都兒時嶷嶷嶄聳不妄狎咲八齡
就師讀書終日據案端坐未甞㫄顧其師竒之使察諸生怠
肆者諸生畏憚歛戢莫敢譁年十六侍榖城之官杜門絶賔
客不交晝夜攻學母夫人閔其勞節膏油不多與俟母𥨊以
衣衾蔽牅而誦夜叅半乃巳穀城涖官剛嚴府君囙事進諫
多𠩄匡𥙷出遇其吏民恂恂退抑人不知其為尉子也旣冠
而歸時許文懿公謙以道德為學者師府君而受其說識
悟過人辨析精確內㴠外日超月異先軰皆自謂不及然
府君務見躬行以禮齊其家奉先祠謁拜祀奠取朱子𠩄
儀文行之歳時率族人祭始遷祖墓祭畢序長㓜列坐告之
親睦之道屬之近者朔望必㑹貧者歳周以兩月之粟建
昌𠩄創義塾延師儒教其子姓至於鄕人毎歳冬至殺牲置
酒㑹長老俊人行鄕飮禮府君為之講嘉謨偉行使𦗟之
曰為父兄子弟當如是鄕民莫不化服細民寠者貸以粟不
取其贏待以炊者常數十家東陽多宋貴臣挨民藝其田者
旣入粟半復畝徵其絲民頗苦之府君倡其鄕人曰君子以
養野人奈何厲之遂罷不徽人用是德府君稱其善不虛口
遇事無大小皆立決不形扵謀議𠩄為輙出人意表𥘉延祐
中惡少結邏卒誣平民為偽鈔破其家意府君儒生可侮以
語撼之兾得賂乃止府君怒赱白大府逮惡少窴於法害遂
絶由是宿豪文吏揺手相戒不敢過其門府君益刻苦為條
法使後嗣可守室廬械噐皆預為數世計各極其精善人服
其才而惜其不獲施於世也府君饒扵貲産脫去華靡習聚
書萬卷致力其中著四書箋惑大學章句纂要田書述義通
若干卷治平首䇿二卷學則二十卷韻原六十卷府君懲士
習淪於夷俗獨製古冠衣服之揖譲歩趨必以禮法人望之
神情夷朗如逸民髙士及即之則雍然和與之語出仁入義
愈久而愈無窮年四十有七以至正四年六月辛酉終於家
學者私謚貞節先生十二月壬申葬縣乗騘鄕御史里焉
䲧之原娶葛氏宋𠫵知政事端獻公洪之玄孫子男四人大
同興宗嘉亨𠃔升女四人適葛實李𮗚及東陽儒學教諭李
思文其一蚤卒孫男十人昭暉旭曄昇昱昺昻景旲孫女二
人適許益亨鄭格曽孫男五人鈞鑾鎕鎭某女三人𠃔升甞
黃文獻公溍逰有文用薦者授慶元路儒學正早死而二
次子亦繼卒獨大同存善承其家學以故國子𥙊酒許元狀
來請銘余未壯時甞拜府君於家多其言語儀貌儼然成德
人也蓋今四十年而余亦老矣銘烏敢辭銘曰
柏之丸丸或朽於山堂之巖巖或病於顛天産其良不需其
完人慍以咨我恬以安聖之源禓道之瀾不諧一時千載
之傳
叢桂樓記
叢桂樓在杭天龍寺之左偏主僧大道禪師作之大道諱善
平越漁浦人初受業寺之慶菴吉公㝷升天目山問道扵普
應國師巳而來歸閔天龍之廢且久也然有興復之志時
瓦礫荊𣗥散漫左右幾無𠩄容𠯁而大道槖無錙銖獨操一
鉢日赱市中得食舁歸以食衆上得錢以易材木金石百用
之具不四三年而佛殿三門兩廡皆成四方學徒之來者皆
仰以食扵是復以其餘作斯樓左丞周君伯𤦺以叢桂扁之
旣而大道以至正辛邜七月十一日示寂其徒奉全身諸
樓右而建塔其上且請同菴禪師述其故屬余以記斯樓樓
乃大道憇息之𠩄將以致其思焉而余獨感大道之立志堅
而成功速也今夫有威力以使人者莫過乎有司有貨財以
使人者莫過乎富室然其有𠩄興作皆集衆謀役羣力而為
之猶且磨以歳月多者數十年少者十餘年而後成今大■
纍然一僧非有貨財威力之可使人獨用口舌化導市井之
民取其財與力以為巳用成宏偉勝大之功若易易焉者雖
曰佛氏之教𠯁以動人之信聽然非大道之有志不也蓋
人惟患無志有志矣患守之不堅有志而堅事無不可為
者況一寺乎余甞病有志者之寡而扵大道𭰹有感焉嗚呼
後之居斯樓者孰非大道之倫㢤讀余言而思大道之為人
則斯樓與斯寺不廢矣請記者曰圓浄圓如皆彬彬雅飭有
志扵禪觀者今居斯樓雲
王指揮像賛
眞人龍興山川降精杖劔來莫非豪英維時王公實將家
子乕吼鷹揚萬夫披靡成功錫爵遂鎭一方㢮其武威佩玉
冠裳何以𮗚之有燁其像益懋厥勛配古良將
蘇都事伯䕫像賛〈子由後平仲父〉
才𠯁以行志智𠯁以成事也苟盡施扵時必有大過扵人而
得位以行者僅出其一二也年齒之高林泉之𧼈皆公之𠩄
宜有固天報善人之𠩄致也惟有子之甚賢以文鳴於治世
𠯁以繼絶學於前人楊休聞於不墜也此吾甞私為之善誦
長公之言擬公扵晁氏之君成而知其無愧也
景㝎諫䟽序
吾婺𡚒稱禮義之郡士生其間皆存氣節仗忠義而東陽為
盛自宋中世以來以道著稱朝列於國史者甚衆雖布
衣下位之士不在諫諍之軄而上封事者亦往往有之豈其
人皆善為言論㢤德澤之𠩄漸濡師友之𠩄講說風俗成扵
下而至扵斯盛也余自少時好觀宋史凡吾郡聞人事有可
稱者輙識之旣而復歎士之幸獲見扵史者如此不幸而遺
軼不傳者蓋多有矣往年在翰林始得見東陽賈廷佐上高
宗䟽廷佐為桐廬主簿憤秦檜主和議紹興戊年上䟽論之
其辭甚切而史不載至七世孫權出以示人世之士大夫
爲文以稱其忠廷佐之名始顯於天下廷佐之鄕人杜士賢
在理宗時爲武學生景㝎甲子秋囙星變求言士賢上䟽力
攻賈似道誤國今年秋其曾孫實亦以示余其事與廷佐相
𩔖然士賢𥘉無一命之爵其言請黜退似道歴數其罪切
頗同扵廷佐而實又趨京師遍求賢薦紳文辭以白之且
將刻梓以傳或非廷佐後人𠩄及余扵是又歎忠義之士
天雖抑之扵當時天毎扶植其子孫使昭其聲光於不朽是
豈智力𠩄及㢤當似道擅權時威𦦨𠯁以生死人士賢彂憤
言之不至於殺身者毫𩬊間耳今似道之後不聞有爲士者
而人亦羞稱之士賢之子孫方守其遺業不墜而聞士賢之
風者雖野人稚子皆嗟慕以爲賢善惡之公昭明也如是則
夫有志扵忠義者尚何𠩄憚而不爲㢤然則是䟽之傳非特
可𥙷史氏之闕爲人臣者皆可以鑒矣士賢字希聖後中武
科授武岡軍新寧縣簿尉遂攝其令轉綏寧旰𣅿兩縣令以終
贈浩然子敘引
交神明有道乎曰有無妄而巳矣然則𠩄謂無妄者何也曰
其中有物非思慮葛之可搖奪也非聲利沉酣之可變易
也至虛而神與道合眞放之無垠收之則存歷代以來恆有
其人也今之近扵此者其唯吾浩然子乎浩然子與余同姓其
名爲宗眞遂以其稱浩然者爲之字學道扵京城報恩光孝
觀得靈寳法而知神之情狀嗣天師知其賢號為軆玄
妙道純素法師提𮗚事㑹朝天宮虛席中書以為言 上
召見奉天殿命太官賜饌俾之住持時洪武五年秋七月也又明
年正月七日儀曹奉常同傳 旨諭之曰凡有事郊社及山川
百神當令宗眞帥其徒十人前期𤋲芳香潔豆籩以俟臨事
之日仍令宗眞法服與𥙊浩然子拜命惟謹蓋以其精潔
而扵敬恭明神為冝浩然子由是簡在 上心屢䝉 召對
且賜白玉眞仙像二十餘軀以鎭山中 龍光赫奕光動林
谷采眞之士無不歆𧰟之餘甞見浩然子扵冶城山風度凝
簡執謙而有容澹然無𠩄累其心𠩄謂其中有物不為思慮
聲利之𠩄惑者誠近之此𠩄以遭逢 盛際而眷遇有加焉
然而忠君尊上臣子之職也浩然子益冝振祓精明傾竭誠
慤以頌禱 國祚扵無疆非特敬恭明神而巳誠如是雖身
居方外而乃心 王室法服以與朝紳之列非僥偉也實
宜也浩然子其尚朂之洪武六年冬十有一月金華宋某序
桑仁卿傳
桑惠字仁卿婺之武義人其先居麗水桑溪南渡後有景昭
者始遷婺歴四世皆不墜書詩仁卿㓜䘮父獨奉母居不
與人浮沉介然自守遇人則翼然恭未甞往叩富児門唯日
夕訓諸子弟雞𥘉號輒呼起懸燈誦書食時使師或值雨
淖親持蓋𠊱之還人咲其愚勸曰子貧若是甑將生塵矣何
不學他技藝朝出門暮可即得錢讀書固佳其効乃如𥙷風
耳仁卿咲曰信如子言吾家學將絶於吾乎矣寧餓而死不
也乃召其子以時謂曰此妄人耳其愼母聽吾之貧由
天扵讀書何預㢤策勵比前為急及見以時明經文辭
鄕校迎為學者師仁卿撫幾自慶曰吾將有以見祖宗地下
矣仁卿無𠩄扵食質田扵里翁已而失其劵乃以計紿仁卿
至家使重書之或其跗曰愼勿言翁劵失矣仁卿歎曰吾
實得錢言猶在耳而因失劵之為計固得如內媿何一里
譁然稱曰桑仁卿其誠慤人㢤未幾卒貧不歛手𠯁鄕人
惜其賢裒錢以塟仁卿娶同縣人項寄瑗其賢絶仁卿固安
貧終日樵蘇不㸑項無纎介見扵容色澹然相歡凍餒日
不自免聞有佳書必掇𠩄織布帛貿之使讀自時厥後以時
以賢良徵主𡊮分宜之簿州里槜酒將來賀曰仁卿夫婦不
教子今得官歸矣項曰得官不𠯁榮不官斯為榮耳
以時在分宜數督運萬里外兢兢自持無𠩄遺失𠕂轉為溫
州判官遣𠊱人迎養將及門而卒今以三轉為䕫州府通判
陛至某郎益用政事聞於時論者謂父母之善教雲賛曰子
弟不患無俊良非父母竭力教之終不有成也有如仁卿
忍貧教子至樵蘇不㸑一不變其志澹如也卒奮彂有耀
於前人則吾𠩄謂父母不力教子子未必有成誰不謂然因
作小傳以為世𭄿焉
送王明府之官序
我 國家重扵民社之寄雖遐州僻壌必慎選守令以撫摩
其人民蘇息其彫瘵而擢用人才之道必以常事扵朝廷
省部者為先以其歷練之精而𭰹達扵民情政體也會稽王
君元凱受命出宰䕫之開縣告行扵余徴言為贈兩川入㢤
版圖未久其民新脫扵鋒鏑之餘自非善扵承流宣化者未
易以𣷉煦生息之也廟堂之議以為元凱久以文墨議論賛
佐春官儀文禮法諳集有素其為人持身砥行又端謹清
克稱茲選故有是命余聞昔子㳺氏之為武城也以禮樂為
教而聖人喜之此千載牧民之良法而近世以來為縣者率
以法度束縛而操切之故禮教之澤不下流扵民而醇風羙
俗罕或見之今元凱之往不惟使其百里之內政平訟理而
安於田裡其𠩄以化導全安之者要必有其道矣他日𮗚風
之使有言扵朝者曰西蜀之地有萬家之邑其令之治先政
教而後刑罰其民之俗好辭讓而恥闘爭以故絃歌比屋而
囹圄空虛雖在數千里之外而藹然不異乎畿之中是冝
旌褒其縣大夫之以為在職者𭄿若然必元凱之𠩄治也
余在禮部常知元凱之為人今守職詞林秉筆史舘晨入夜
歸無敢暇逸故扵元凱之請不及綴緝文辭為贈而姑道其
𠩄期望者如此朂之元凱其勿以余言為簡也是為序洪武
六年九月旣望金華宋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