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履園叢話/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叢話五•景賢 履園叢話
叢話六•耆舊
叢話七•臆論 

安安先生

[編輯]

先生姓金氏,諱祖靜,字會川,一號定濤,吳縣人。雍正七年己酉,以國子生薦舉引見,授戶部雲南司主事,除廣西司員外,遷雲南司郎中。從大學士忠勇公傅經略金川,佐理軍務。奏凱,知四川敘州府事,以親老改近省,補山東濟南府知府,擢濟東泰武道,調運河兵備道,又調浙江金衢嚴道,升貴州按察使。

年七十五致仕歸。所居授經堂在金閶門內之皋橋裏,築安安室以自居,蘆簾棐幾,瓦枕藤床,宴如也。先生好讀書,老而彌篤,案頭嘗置五色筆,見載籍中有人地事跡年月先後可疑者,必厘而點乙之。時作蠅頭小楷,撮記大要,以便翻閱。書法自幼模虞永興,繼從外舅楊大瓢先生遊,專攻晉帖。四十後,由二王稍降趙集賢,而尤近文待詔。群從子弟以時相見問字,必博征古今,緣起根末,終日無倦。平居多禮而好儉,常語人曰:「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起居飲食,澹泊寡營,溽暑祁寒,不爐不扇。每日早起晚罷,向夜硯火熒熒,為苦誌明經所不逮也。所著有《定濤詩文集》十二卷,趙秋谷、沈歸愚兩先生為之序,藏於家。年八十一卒。泳年十七曾受業於先生之門,得與吳中賢士大夫遊,自此始也。

隨園先生

[編輯]

錢塘袁簡齋先生名枚,字子才。少聰穎,年十二能為文,嘗作高帝、郭巨二論,莫不異之。乾隆元年,先生遊廣西,省其叔父於巡撫金公幕。金公奇其狀貌,命為詩,下筆千言,遂大為賞歎。適是年有詔旨舉博學鴻詞科,金公專摺奏聞云:「有袁枚者,年未弱冠,經史通明,足應是選。」乃送入京師。當是時,海內老師宿儒賢達之士計九十有八人,而先生年最少,天下駭然,無不想望其豐采也。居無何,報罷,旋中戊午科順天鄉試。其明年成進士,入翰林,散館以知縣用,分發江南,年二十五耳。越十年,乃致仕,築隨園於石頭城下,擁書萬卷,種竹澆花,享清福者四十餘年。著作如山,名聞四裔。年八十二而卒,學者稱隨園先生云。

抱經學士

[編輯]

盧抱經先生名文召,餘姚人。乾隆壬申恩科進士,以第三人及第,官至翰林學士。邃於經學,所著有《儀禮新校》、《群經拾補》、《鍾山劄記》諸書。平生最喜校正古籍,為鍾山書院山長,其所得館穀大半皆以刻書,如《春秋繁露》、《賈子新書》、《白虎通》、《方言》、《西京雜記》、《釋名》、《顏氏家訓》、《獨斷》、《經典釋文》、《孟子音義》、《封氏見聞錄》、《三水小牘》、《荀子》、《韓詩外傳》之類,學者皆稱善本。

覃溪閣學

[編輯]

大興翁覃溪先生名方綱,字正三。乾隆壬申恩科進士,歷官至內閣學士,降鴻臚少卿。先生之學,無所不通,而尤邃於金石文字,著有《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考》諸書。所居京師前門外保安寺街,圖書文籍,插架琳琅,登其堂者,如入萬花谷中,令人心搖目眩,而無暇談論者也。嘗得宋板施注蘇詩,海內無第二本,每至十二月十九日必為文忠作生日會,即請會中人各為題名以及詩文歌詠,盡海內賢豪,垂三十年如一日也。嘉慶十六年,重赴鹿鳴。其明年,又重赴瓊林。卒年八十六。世之言金石者,必推先生為歐、趙焉。

山舟侍講

[編輯]

錢塘梁山舟先生名同書,字叔穎。乾隆壬申恩科進士,官翰林侍講。引疾歸,以重宴鹿鳴,加四品銜。家居六十年,博學多文,而尤工於書。日得數十紙,求者接踵。至於日本、琉球、朝鮮諸國,皆欲得其片縑以為快。余少時遊幕杭州,嘗修士相見禮謁先生於竹竿巷裡第,必縱談古今書法源流以啟迪後生,有董思翁老年風度。年九十餘尚為人書碑文墓誌,終日無倦容。蓋先生以書法見道者也。

響泉觀察

[編輯]

吾邑顧響泉先生名光旭,乾隆壬申恩科進士,以監察御史出為寧夏府知府,旋調平涼府知府,擢鞏秦道,俱有惠政。總督文公綬知其賢,奏請署四川按察使,以失出罷官。歸田後,為東林書院山長,善誘恂恂,培養後進。能詩工書,著有《響泉詩鈔》十二卷。求書必事潤筆,亦甚廉,即取以市大布製棉衣,以施寒者。凡邑中同仁堂施藥施粥施棺諸善事,先生必力為調度,以得宜而後已,鄉里稱善人焉。

西莊光祿

[編輯]

王西莊先生名鳴盛,字鳳喈,嘉定人。乾隆甲戌進士第二人,以內閣學士降光祿卿。尋丁艱歸,遂不出,遷居蘇州閶門外之聞德橋。餘年十六七時,始識於金安安先生坐上。先生勤於著述,嘗與元和惠棟、吳江沈彤研精經學,有《尚書後案》、《周禮軍賦說》、《十七史商確》、《蛾術編》諸書,選生平交遊之能詩者十二家為《苔岑集》,自刻所為詩文曰《西莊始存稿》。年六十餘,雙瞽。越十年,雙目又明。嘉慶二年,卒於吳門。世之言學者,以先生為圭臬云。

竹汀宮詹

[編輯]

家竹汀先生名大昕,字曉征,嘉定人。乾隆甲戌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自廣東學政銜恤歸里,掌教蘇州紫陽書院者十餘年。其學無所不通,所著有《廿二史考異》、《金石文跋尾》、《十駕齋養新錄》、《潛研堂詩文全集》、《三統曆述》諸書,精深純粹,貫綜百家,是合惠、戴兩家之學而集為大成者也。余嘗謁先生於書院中,聽其言論,娓娓不倦,大江南北學者,莫不推尊先生為第一人。其弟可廬先生名大昭,為太學生。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著有《廣雅疏義》、《詩古訓》、《兩漢書辯疑》、《後漢書補表》、《說文統釋》諸書。

蘭泉司寇

[編輯]

青浦王蘭泉先生名昶,字琴德,與王西莊、吳竹嶼、錢竹汀、趙樸庵、曹習庵、黃芳亭為吳中七子。中乾隆甲戌進士,官至刑部侍郎。自儤值內廷,參與戎幕,以至秉臬開藩,躋秩卿貳,逿歷中外者三十餘年,並著懋績,與千叟宴,予告歸田。年八十三而卒。先生嘗東至興京,西南至滇、蜀,所至訪求金石,延覽人材。從征緬甸有功,賞戴花翎。而謙恭下士,著作等身。聞人有一才一藝者,即錄其姓名籍貫,細書小摺,盛以錦囊,各分門類。每與人坐談,一聞佳士,輒從錦囊中取出補之。自古憐才愛士之誠,未有如先生者也。著有《述庵文鈔》二十卷、《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又類集所知識之詩與文為《湖海詩傳》、《湖海文傳》若干卷。

二林居士

[編輯]

吳門彭尺木先生名紹升,自號二林居士,前兵部尚書啟豐第四子。乾隆丁丑科,與其兄紹觀同中進士,未殿試。迨尚書公歿後,遂閉關城東文星閣,精心禪理,闡揚淨業,不復與人閑事。著書甚多,如《居士傳》、《善女人傳》諸作,大半皆釋氏勸世普濟眾生之言。古文宗法歸震川。有《二林居集》二十四卷,內有《國朝名臣小傳》二十篇,曾以上諸史館。余嘗謁先生於文星閣,必從門外擊磬三聲,而後延入,揮麈談文,終日不倦。嘉慶元年七月,忽作《辭世偈》,一病而歿。

秋帆尚書

[編輯]

鎮洋畢秋帆先生,負海內重望,文章政績,自具國史。乾隆五十二年,先生為河南巡撫。六月廿四日夜,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潰城決,淹沒田廬,人民死者以數十萬計。七月朔日,得襄陽飛信,先生即於是日先發藩庫銀四十萬兩,星夜解楚賑濟,一面奏聞。高宗皇帝大加獎賞,以為有督撫才。不數日即擢授兩湖總督,兼理巡撫事務。泳時在幕中,親見其事。先生為人仁而厚,博而雅,見人有一善,必諮嗟稱道之不置。好施與,重然諾,篤於朋友。如蔣莘佘、程魚門、曹習庵諸公身後事,皆為料理得宜,雖千金不顧也。家蓄梨園一部,公餘之暇,便令演唱。余少負戇直,一日同坐觀劇,謂先生曰:「公得毋奢乎?」先生笑曰:「吾嘗題文山遺像,有云:『自有文章留正氣,何曾聲妓累忠忱。』所謂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余始服其言。時和公相,聲威赫奕,欲令天下督撫皆欲奔走其門以為快,而先生澹然置之。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幣帛賀之。惟先生獨賦詩十首,並檢書畫銅瓷數物為公相壽。余又曰:「公將以此詩入《冰山錄》中耶?」先生默然,乃大悟,終其身不交和相。六十年二月,貴州苗民石柳鄧、湖南苗民石三保等聚眾劫掠,人民震恐。先生聞之,即馳赴常德籌辦滅賊之計。事既平,尚駐辰州,以積勞成疾,卒於當陽旅館,年六十七。後二年,和相果伏法。先生著作甚多,一時不能盡記,尤好法書名畫,嘗命余集刻《經訓堂帖》十二卷,海內風行,至今子孫尚食其利云。

夢樓太守

[編輯]

丹徒王夢樓太守名文治,字禹卿。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第三人,以翰林侍講出知臨安府。其未第時,嘗為侍讀全公魁幕客,冊封琉球,有《海天遊草》。太守既工書法,詩亦深純精粹,遠過時流。有《夢樓詩集》二十四卷,袁簡齋太史謂其細筋入骨,高唱淩雲,非虛語也。其書亦天然秀發,得松雪、華亭用筆。至老年則全學張即之,未免流入輕挑一路,然較劉文清、梁侍講兩公,似有過之無不及耳。

竹嶼中舍

[編輯]

長洲吳竹嶼先生名泰來,字企晉,為吳中七子之一,中乾隆庚辰進士,與秋帆尚書同年。二十七年,召試,進內閣中書。先生意致蕭閑,才情明秀,作詩一本漁洋,著有《硯山堂集》十卷。五十二年,尚書為河南巡撫,延先生為大梁書院山長。余時亦在幕中,與洪稚存、方子雲、徐朗齋輩飲酒賦詩,殆無虛日。未幾卒。

穆堂侍御

[編輯]

許穆堂先生名寶善,青浦人。乾隆庚辰進士,歷官浙江道監察御史。丁艱歸,遂不出。常寓吳門,以詩文自娛。尤工於詞曲,善戲謔,舉座莫不傾倒。著《南北宋填詞譜》,吳中諸樂部莫不宗仰之者。

蘇潭中丞

[編輯]

南康謝蘊山先生名啟昆,乾隆庚辰進士,通於史學,嘗補《西魏書》,以正魏收之陋。先生官浙江布政使時,余時在轉運使幕中,蒙先生垂盻,往來甚密。著有《禮史亭詩》、《浙東小草》、《蓬巒軒草》諸刻。所交皆一時名士,如胡菉君、沈磐谷皆在幕下,唱和甚多。後擢廣西巡撫,又著《粵西金石記》十二卷。卒於任。

耘松觀察

[編輯]

陽湖趙耘松觀察名翼,幼聰穎,年十二學為文,一日成七藝,莫不異之。以直隸商籍入學。乾隆庚午中順天舉人,辛巳成進士,以第三人及第,由編修出守廣西,民淳訟簡,人民悅服。適緬甸用兵,奉命赴滇,讚畫軍事。調廣州監司。未幾,擢貴州貴西兵備道,而以廣州讞事鐫級。遂乞養,歸田十年,母既終,不復出。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作亂,李公侍堯奉命赴閩,過常時邀先生為參讚。事既平,李公欲入奏起用,先生固辭之。遂由建寧分道,遊武彝九曲,過常玉山,遍歷浙東山水之勝,與當世賢士大夫相唱酬以為樂,年八十八而卒。所著有《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陔餘叢考》四十三卷、《簷曝雜記》六卷、《皇朝武功紀略》四卷、《甌北詩抄》、《甌北詩話》、《甌北集》共若干卷,學者稱甌北先生。

筠心學士

[編輯]

吳門褚筠心先生名廷璋,字左莪,為先外祖華嶰山先生受業弟子。始以明經教授太和,旋入為中書舍人,登癸未進士,入翰林至侍讀學士。嘗奉敕纂修《西域圖志》暨《西域同文志》,於回部山川風土最為熟悉。三典省試,四校禮闈。舟車所及,山水之勝,人物之奇,莫不發之於詩,王蘭泉司寇謂過於宋之範文穆公云。著有《筠心詩鈔》十二卷。

秋室學士

[編輯]

仁和余秋室先生名集,乾隆丙戌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先生為人端雅修潔,工書畫,尤精於人物。歷典鄉會試,以病告歸,為大梁書院山長,既又為婁東書院山長。年八十餘尚能作蠅頭小楷,沒於吳門。

杜薌宮保

[編輯]

元和姜杜薌宮保名晟,字光宇,為前明給事中埰四世孫。家赤貧,忍饑勵學,中乾隆丙戌進士,除刑部主事,歷官刑部尚書、湖廣直隸兩省總督,加太子少保。吳中科第官刑部而洞悉刑名者,首推宮保與韓桂舲兩尚書云。宮保官湖南巡撫時,偶見余筆墨,遂大稱賞,屢囑屬吏馳書來聘,時余以母老辭不赴也。前後二十年中,南北往來,雖未一面,而有知己之感云。

榕皋先生

[編輯]

吳縣潘榕皋先生名奕雋,字守愚,少聰穎,年十六以商籍補仁和縣學生。中乾隆壬午鄉榜,己丑成進士,及殿試名列第七,以引見不到降附三甲末,迨御試保和殿,欽定第十名,以內閣中書用。補官十餘年,除戶部主事,遂拂衣歸。自此林居四十餘年,讀畫評詩,遊心物外,怡然樂也。道光壬午歲,重赴鹿鳴。己丑歲,又將重赴瓊林,時年已九十矣。以兩江總督、大學士蔣公攸銛奏陳,奉旨加四品卿銜,著加恩免其進京,以示體恤耆儒之至意。是年適遇覃恩,胞侄世恩以所得一品封典貤封光祿大夫,先生生一子名世璜,中乙卯探花,亦授戶部主事,兩孫俱補博士弟子員。嘗賦《紀恩詩》十首,海內名公卿和者甚眾,莫不榮之。所著有《三松堂詩文集》若干卷,行於世。泳自束髮遊吳門,與先生為忘年交,往還最密,相知亦最深。嗚呼!若先生者,可謂五福兼備者矣。

二雲學士

[編輯]

邵二雲先生名晉涵,餘姚人。乾隆辛卯科會元。五十七年,余初入京師,謁見先生於橫街寓第。時官翰林侍講,為人樸野,德行恂恂,今之召伯春也。而經學之修明,文章之通達,實鮮其匹。是時蕭山王南陔中丞尚為秀才,常在先生坐中遇之,劇談古今,每至竟日。所著《爾雅正義》可補邢昺之陋略,又有《公羊傳》、《孟子義疏》諸書,未傳於世。

黼堂少宰

[編輯]

嘉善家黼堂少宰名樾,中乾隆壬辰進士,歷官至吏部左侍郎。少工書法,歷踐清華。年七十餘,自營生壙,一切飭終之具,皆自經理。一日早起,命家人將書籍、筆硯、字畫、什物及生平玩好之具,盡行點檢,關鎖封固,若將有遠行者。遂坐後堂,倏然而逝。余見少宰為翰林時,其貌絕似趙榮祿畫像。過五十後,兩耳下忽添長鬚。至七十餘,鬚髮俱白,惟兩耳下鬚尚黑,亦罕見者。少宰歿後二十年,其令子熙屬余刻神道碑,立於墓左,裴回丙舍者三日而去,時道光壬辰四月也。

芝岩太史

[編輯]

吳縣范芝岩太史名來宗,字翰尊,為宋文正公後。中乾隆乙未進士,入翰林,告歸,時年五十餘矣。范氏故有義莊,積逋累累,不能資族中,咸推先生為主奉,清釐整頓,一秉至公,不三十年增置良田一千八百餘畝,市廛百餘所,每歲可息萬金。文正公墓故在河南洛陽縣之萬安山,文正祖墓在蘇州之天平山,俱煥然一新。而子孫之窮困者,例給錢米,一切喪葬助恤、考試之費俱倍加。自此義莊又復振興,皆先生力也。年八十一卒。著有《洽園詩稿》十八卷。

魚山比部

[編輯]

馮魚山先生名敏昌,廣東欽州人。中乾隆戊戌進士,入翰林,改戶部主事。丁外艱回籍,為南海書院山長,卒於羊城。先生之學,經經緯史,而詩歌、古文、金石、書畫亦靡不貫綜。欽州在中華極南地,接連交趾,有明至今從無科第,得之自先生始也。京師士大夫咸稱為南方之學云。

杜村觀察

[編輯]

吳杜村先生名紹浣,安徽歙縣人。世以鹽筴為業,寓揚州已百餘年,家道殷富。乾隆乙未、戊戌兩科,先生與其兄紹爍同中進士,入翰林。先生精於賞鑒,所藏法書名畫甚多。當時如彭南昌、董富陽、王韓城、劉長沙諸相國所貢圖籍書畫,必經先生品題而後奏進。家有顏魯公《竹山聯句》,徐季海、朱巨川告,懷素小草《千文》,王摩詰《輞川圖》,貫休《十八應真像》,皆世間希有之寶。至宋、元、明人,其次焉者也。嘉慶初年,余每到千阝上,輒主其家,而先生喜余之至,亦必掃榻以待之。後家事中落,不得已報捐觀察,補河南南汝光道。卒於官。

秋史侍御

[編輯]

揚州江秋史侍御,前安慶太守恂子,中乾隆庚子恩科進士第二人。博雅能詩,尤嗜古碑帖,自周、秦、兩漢、魏、晉、六朝、唐、宋、元、明金石文字,搜羅殆遍。余於乾隆壬子年在京師始識之。時秋史丁太守公艱,賦閑無事,時相過從,語必終日,不知誰為賓主也。忽以青田石一塊,高二三寸許,硺為漢碑,式極古雅,上刻云:「君諱德量,字量殊,江都人,太守君之元子也。舉進士,官御史,世精古文、金石、竹素,靡不甄綜。乃於乾隆五十七年霜月之靈刊茲嘉石,以傳億載。」其明年將服闋,卒於京師,咸以為碑讖云。

平階中丞

[編輯]

清平階中丞名安泰,滿洲鑲黃旗人。中乾隆辛丑進士,為人謙雅,能詩歌,清新有法。喜隸書,亦蒼勁入古。而政事修明,雖猾吏莫能煬其灶也。中丞歿後,公子尚幼,其青衣李某為刻其詩,菊溪相國序之。

淵如觀察

[編輯]

孫淵如觀察名星衍,陽湖人。父勳舉人,為山西河曲令。觀察生之夕,祖母許夢星墮於懷,因以名之。幼聰穎,年十餘齡,能背誦《昭明文選》,不遺一字。比長,肄業金陵鍾山書院。袁簡齋太史屢稱之曰:「天下清才多,奇才少。今淵如乃天下奇才也。」一時名士,如楊西禾、洪稚存、顧立方、錢獻之、汪容甫、趙味辛、呂叔訥、楊蓉裳、黃仲則、何南園、方子雲、儲玉琴、汪劍潭輩,皆為傾倒。觀察尤好山水之遊,金石之學,錯綜經義,泛覽百家,以及釋道諸書,莫不賅貫,原始要終。先達中如王西莊、朱竹君、錢辛楣、王蘭泉、姚姬傳、趙雲松諸先生,亦莫不賞異之也。

乾隆五十一年,始舉於鄉。明年成進士,對策稱旨,以第二人及第,授編修,充三通館校理,散館以刑部主事用。旋升員外,除郎中,總辦秋審處。每有疑獄,平反核讞,全活甚多。出為山東兗沂曹濟道,權臬使,治行廉平,活死罪誣服者十餘輩,亦不以之罪縣官,曰:「縣官實不盡明刑律,皆僚幕誤之也。」是以山左吏治為之一變。

丁母艱,後不復出,買屋金陵,築五松園,將為終老計。當道延為主講,如揚州之安定、紹興之蕺山、西湖之詁經精舍,造就後學,問字者千餘人,一時推為學者。嘉慶八年,為貧起官補授山東督糧道,請開東省水利,宣泄衛河,以滋漕運;增給兵米,以恤滿營。又以先儒伏生、鄭康成有功聖學,直在唐、宋諸儒之上,請立博士,俾膺承襲,上之撫部。其後劉學使鳳誥又以邱氏為左邱明後,與伏、鄭並置博士。俱奉部駁未得行。公事之餘,惟與二三同志稽古論文,著書刻書為事。他如伏犧陵、陽陵、柳下惠、閔子、曾點、澹臺滅明諸墓,以及季桓子井,皆搜求遺逸,立石表之,俾不失墜。又創建吳將孫子祠於虎邱,重建烈湣祠於金陵,於金壇九里鎮拓得孔子延陵十字碑,於句容得三國《吳葛府君碑》,及梁天監井欄文,於德州得北魏《高湛碑》,插架盈箱,神與古會。十六年辛未,引疾歸金陵奉侍河曲公。又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六。公生平最喜刊刻古書籍,有《平津館叢書》若干卷。

蘭士太守

[編輯]

靈石何蘭士太守名道生,與其弟元烺俱中乾隆丁未進士。其為人也,溫純縝密;其行事也,胸襟爽朗;其為詩文也,磅礴渾灝,不名一格,要能鎔鑄古今,以自抒其性靈。嘉慶五年,嘗為山東巡漕御史,適余由水路入都,歡聚於南池行館者凡四五日,飲酒賦詩,為一時佳話。後出知九江,丁外艱。服滿,遷知寧夏,卒於官。著有《方雪齋詩集》十二卷。

宜泉太史

[編輯]

大興翁宜泉太史名樹培,覃溪先生子。乾隆丁未進士,入翰林。博雅好古,能傳家學。尤明於錢法,凡古之刀幣貨布,皆能辨識。所著有《泉幣考》,較洪遵《泉志》精博殆過之。聞某處有一古錢,雖遠道必躬自往訪以為快,其天性然也。後記名,以繁缺知府用,未至官而卒。

仲子教授

[編輯]

淩仲子名廷堪,海州板浦人,其父係海上灶戶也。仲子年十餘歲未嘗上學,至十三四,偶逢讀書人,輒喜切三問四。遂以《水滸傳》熟讀,通部不移一字。廿餘歲遊京師,始見知於翁覃溪先生。自此淹貫百家,邃於《三禮》、天文、律算之學。所作詩歌,沉博絕麗,古文經解,亦皆有根據,而尤長於詞曲,雖老宿見之,亦為俯首。都人士知其才,咸佽助之捐監。應順天鄉試不中。乾隆戊申歲,余往汴梁,遇於畢秋帆中丞幕中,兩眼若漆,奇談怪論,咸視為異物,無一人與言者。嘗與余同居一室,聽其言論之刻,觀其文章之妙,遂謂仲子曰:「以君之才,必中進士。然少福澤,當自勉之耳。」至壬子癸丑,果連捷,中會榜第四,後補寧國府教授。丁母艱,窮甚,竟無子。

香杜舍人

[編輯]

長洲蔣香杜舍人名廷恩,初名棠,字萼輝。乾隆四十年,餘年十七,始見舍人於吳門井儀坊胡恪靖公家。舍人長餘七歲,當時已為吳中名士,與顧西金、張清臣、吳玉松、石竹堂、韓聽湫、王鐵夫、沈芷生輩齊名。迨諸公相繼登弟,鐵夫亦應召試舉人,而舍人仍困場屋,不得已走京師,館質郡王府。至嘉慶庚申,始中順天鄉榜,旋充正黃旗覺羅官學教習。屢試禮部不第,乃竊自念曰:「今潘芝軒世恩、吳棣華廷琛兩殿撰,皆見其為兒童嬉戲時,今且為大僚矣。擬取廷恩兩字改名,或有得也。」乃己卯恩科果中進士,朝考列第二,授內閣中書,時年已六十八矣。

舍人少聰穎,十一歲嘗謁沈文愨公於里第,公以近作詩命和,舍人援筆立成,有「馬依古道嘶殘月,蟬寄高枝噪晚風」之句,遂大加稱賞。舍人之學,無所不精,所著有《晚晴軒筆述》二十卷、《愛日堂文稿》二卷,又《晚晴軒詩集》,並駢體文集各數十卷,俱未刻。道光壬午十一月,舍人薄遊淮甸,猶與余相遇於揚州,歸而卒於家,年七十一。

鶴侶比部

[編輯]

長洲褚鶴侶先生名寅亮,字搢升,乾隆十六年召試舉人,官刑部員外郎。傳惠氏之學,一以註疏為歸,精於《三禮》,兼通《公羊春秋》。蓋何休之學,久無循集者,惟先生與武進莊侍郎存與能會其說。年六十餘乞假回吳,為龍城書院山長,著書甚富,俱未刻。子鳴翽,號觀亭,以孝廉為湖北通山縣知縣,能傳家學。

十蘭判官

[編輯]

嘉定家十蘭先生名坫,字獻之,兄塘,中乾隆庚子進士。先生以國子監生中式乾隆甲午順天副車,就職州判。巡撫畢公奇其才,奏留陝西,補乾州直隸州州判。先生自幼通於小學,及長博極群書,於漢、唐先儒之學,無不洞悉底蘊,穿穴訓詁,斷以謹嚴。著作宏富,無一字苟率,非深信確據者,不著於篇也。尤精篆籀之書。頗自負,嘗刻一小印曰「斯冰之後,直至小生」。晚年病風痹罷官,以左手作書,饒有古趣。所藏金石文字三千餘種,既老且貧,皆以易米。其初仕關中時,嘗貽余書云:「奉七十五歲之老親,作三千餘里之羈客。」官二十年始歸,而母夫人康健如故也。初,先生在關中,兼理武功縣印,值白蓮教匪滋事,溢出郿縣斜谷口,直躪盩厔,距武功不過六十里,中界渭河,嘯聚往來,焚燒殺掠,邑之民大恐。先生率縣人武進士楊君糾鄉勇萬餘人,分據要害,賊觀望不敢渡,時嘉慶三年正月二十日也。至廿六日二更,忽有騎馬賊二十餘突至縣之北門,先生急啟門縱兵殲之,生擒其三人,旋訊伏梟示,益增置軍器弓弩,淬以毒藥,晝巡夜守,凡十二日未嘗解衣,賊始去,危城以全。州人宋某者有富名,有地當衝衢,州民爭之者前後數百人,訟起於乾隆七年,其家已易兩世,屢定讞屢控不已,案牘山積。先生至,獨不以利動,曲折諭之,宋乃悅服,竟捐地為衢,訟以息。此皆卓然可紀者,未可以文章而掩其功績云。

蓉莊都轉

[編輯]

吾邑秦蓉莊先生名震鈞,幼貧苦,以國子生充謄錄,得議敘,授山東臨清州判。值賊匪王倫作亂,陷壽張、陽谷,逼近州城。時先生權州事,戒備堅守,不為動,凡十七晝夜。會欽差大學士舒公赫德統大兵會剿,適是夜大霧,哭聲震野,城中執火視之,見數千人奔城下環呼乞命,官軍疑為賊,將發槍炮。秦曰:「不可,來城下者,皆難民也。開門納之,苟有不測,吾任其咎。」然猶懼奸人之溷入也,乃使勁兵數百人排列城門左右,兵刃如雪,隻許老弱及婦女先進城,其餘留在城外,天明再盤查而後入,分置各廟住宿,給以食,全活者無算。賊既平,以守城功擢州刺史,繼調高唐、平度,升陝西平涼府知府,旋擢督糧巡道,至兩浙都轉運使。嘗仿範文正義莊之例,置田千畝,以贍族人。秦氏自有明以來,科甲而富有者無算,未嘗有此舉也。先生能書,得張天瓶司寇法,嘗聚古今名跡,刻《寄暢園法帖》十卷。

香洲先生

[編輯]

吳縣蔣香洲先生名耀宗,字思彥,前光祿少卿文瀾孫,刑部員外曰梁子,以國子生遵豫工例報捐知縣,歷任廣東、湖南知縣,升廣州府同知,又升澧州,皆以事去職。先生任石城時,有監生曹某以殺人繫獄,曹故鄉居,比鄰張某素無行。縣役詣張催糧,張不能應,時已薄暮,偕役告貸於曹,推戶入,則張之父死門內,血跡淋漓。張遂大呼曹殺其父,急告縣中。先生閱案牘,宣言曰:「死於門內,曹殺何疑,當就鄉親勘。」忽命輿大搜張室,得木杵於床下,血痕殷然,盡寸與格傷合,遂定以淩遲詳報。蓋子致父死,潛納屍門中,役適踵至,詭言告貸,實欲其作證,人雖疑張,莫之肯直也。曹感再生恩,且悔過,乃輸金修其村中之觀音閣,旦夕焚香,曰:「我非自求福,願祝我蔣父母子子孫孫富貴壽考也。」後令邵陽,署祁陽,皆有惠政,民德之。子厚培,官廣西桂林府通判;元復,乾隆丁酉舉人,官山西榆次縣知縣;萬寧,嘉慶辛酉進士,官河南封丘縣知縣。先生有堂弟名曾爚,字德昭,亦積學礪行,有醇儒風,余總角時尚見其在學舍中誦讀也。後兩子俱成進士,長泰階由中書歷官監察御史,次慶均由庶吉士歷知河南杞縣,升補知州,年八十三而卒。

艮庭徵君

[編輯]

余於乾隆甲辰、乙巳之間,教授吳門,始識江艮庭先生。先生為惠松崖棟入室弟子,時年七十餘,古心古貌,崇尚經學。余嘗雪中過訪,見先生著破羊裘,戴風巾,正錄《尚書集注•音疏》,筆筆皆用篆書,雖尋常筆劄登記,亦無不以篆,讀者輒口噤不能卒也。嘗言許氏《說文》為千古第一部書,除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之外無字,除《說文》之外亦無學問也,其精信如此。畢秋帆尚書聞其名,延至家校劉熙《釋名》,亦用篆書刻之。生平不作詩賦時文,而好填詞,有《烏雲》、《春山》、《櫻桃》、《藕簪》、《金蓮》諸闋,柔情旖旎,又絕似宋、元人筆墨。潘榕皋農部云:「觀艮庭所學,決非西漢以後人,不謂其老樹尚能著花也。」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年八十餘而卒。

懋堂明府

[編輯]

金壇段懋堂先生,余於乾隆五十年三月始識之。後先生卜居吳門,時相過從。其學無不貫綜,初受業於戴東原,以顧亭林、江慎修兩家之學考證音韻,定古音為十七部,條分縷析,成為一書,曰《六書音均表》,實能窮文字之源流,辨聲音之正變。復以許叔重《說文解字》十五篇為之註疏,且以發明二徐,為《說文解字注》,衤乏諸家之說,祛後學之疑,孜孜矻矻,垂三十年始得成書。自有《說文》以來,莫有備於此者。先生名玉裁,字若膺,以孝廉官貴州玉屏縣知縣,有政聲。

端卿刺史

[編輯]

元和顧端卿先生名元揆,中順天鄉試,為果親王賓客,除浙江龍泉令,擢紹興府南塘通判,顏其堂曰吏圃,自課其子,日坐堂皇,據案著書,儼如學舍。升羅平州知州,未赴任,適丁繼母憂。服闋,起補黔西州知州。端卿居官,不名一錢,而清俸無多,猶時時分給寒苦,雖盎無儲粟弗顧也。老年益自刻勵,終日賦詩作畫,猶不輟云。

子居明府

[編輯]

武進惲子居明府名敬,乾隆癸卯舉人,其先為漢平通侯楊惲,因名為氏。惲之子梁相遷毗陵,自漢至今未嘗他徙,南田翁其族也。子居以官學教習出為浙江富陽知縣。其為官也,剛方正直,清廉自守,而訟斷如流,雖老吏莫能窺其奧,一時有神君之目。與同邑張皋聞為莫逆交,兩人俱以古文自命。而子居之文尤為傑出,以韓、歐為宗,以理氣為主,如長江大河,浩乎其不可測也。丁艱起服後,歷官江西瑞金、新喻知縣,卒以剛方為上官所忌詿誤。後隨一僕遨遊山水間,數年而卒。余嘗有書寄之云:「昔司馬子長有言:『如方枘欲納圓鑿,其能入乎?』」良可歎也。

春噓叔訥兩明府

[編輯]

陳春噓名昶,陽湖人,入籍大興,中式順天鄉試,出為浙江知縣,歷署桐鄉、秀水、餘姚諸縣事,皆有惠政。在餘姚時,有仙壇一所,相傳陽明先生嘗降此壇。春噓素不信,為駁詰數事,乩中俱能辨雪,乃大服,請受業為弟於。一日早起,忽見陽明先生現形,修髯偉貌,高冠玉立,而面如削瓜,遂下拜,已不見矣。因手摹一像,凜凜然有生氣。余嘗見之,雖老畫師不及也。春噓學問淹博,不特明於政事,凡古文、詩賦、詞章,及書畫、藝術諸家,無不通曉,而尤邃於地理及兵家言,真經濟才也。後補奉天錦縣,縣中俱習武,俱不讀書。春噓為立書院,涵濡教育,不二三年中式者數人。嘉慶十一年,仁宗巡幸關東,獻賦者十六人,文教從此大興。任錦縣七八年,圖治益精,士民感德,為立生祠。卒於官,年未五十耳。

呂叔訥名星垣,為毗陵七子之一,國初呂殿撰宮之後也。以明經官海州學正,得保舉為直隸邯鄲縣知縣。余戲寄一詩云:「自笑書生骨相寒,出門何處是邯鄲。早知富貴原如夢,誰肯將來作夢看。愁緒苦長須發短,功名容易別離難。君家老祖如還在,為我先求換骨丹。」叔訥著書甚富,尤長於詞曲。嘉慶己卯萬壽,嘗填《康衢新樂府傳奇》,為世所稱。

大紳先生

[編輯]

吳郡汪大紳先生名縉,其先休寧人,入籍為吳縣學生。好為古文,覃思奧賾,遊刃百家,積滿而流,沛然無阻。嘗為建陽書院山長,以正學導諸生。生平志趣,殆不可測,自作《無名先生傳》,與瑞金羅台山、長洲彭尺木為莫逆交,三人皆通禪理,大約以釋氏為指歸者也。

青湖先生

[編輯]

杭州朱青湖先生名彭,工詩,著有《抱山堂詩集》十卷,武林名士半出其門。先生又有《南宋古跡記》若干卷,搜羅頗富,寄託遙深,一生心力盡萃於此。嘉慶丙辰冬,不戒於火,惜哉!

謙士侍郎

[編輯]

侍郎為上海趙光祿文哲少子,名秉衝,字硯懷,號謙士。由國子生召入懋勤殿行走,以勤慎著,欽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南書房供奉,久曆部科卿寺,累官戶部右侍郎,加翰林銜,亦異數也。侍郎博雅嗜古,工篆隸,能模印,尤好金石書畫之學。嘉慶十三年七月,余在英相國所寓之近光樓時,侍郎亦在澄懷園,朝夕往還,以金石相切磋,怡然樂也。十九年卒於京師,有恤典。

味辛司馬

[編輯]

趙懷玉字億生,江南陽湖人。為恭毅公申喬曾孫。少讀書刻厲為學,家本素封。以乾隆四十五年高宗皇帝南巡獻賦,賜內閣中書,擢侍讀,出為山東青州府同知。以母憂去官,家漸貧,益自刻勵,發為文章,粹然而純,淵然而雅,一以韓、歐為宗。所著有《亦有生齋文集》二十四卷、詩詞集若干卷。

淥飲先生

[編輯]

鮑廷博字以文,安徽歙縣人。少習會計,流寓浙中,因家焉。以冶坊為世業,而喜讀書,載籍極博。乾隆三十八年詔求天下遺書,廷博獨得三百餘種,齎浙江學政王傑上進,奉旨以內府所刻《圖書集成》一部賜廷博,鄉里榮之。廷博嘗校刻《知不足齋叢書》二十四集,嘉慶二十年流傳禁中,仁宗見之,傳諭撫臣曰:「朕近日讀鮑氏叢書,亦名知不足齋,為語鮑氏勿改,朕帝王家之知不足,鮑氏乃讀書人知不足也。」迨廿五至廿八集進呈,有旨欽賜舉人,傳為盛事。年八十四卒於家。

晉齋文學

[編輯]

趙巍字晉齋,浙江錢塘人,諸生,精於金石文字,今之趙明誠也。家貧無以為食,嘗手抄秘書數千百卷,以之換米,困苦終身。

曼生司馬

[編輯]

陳鴻壽字曼生,浙江錢塘人。以明經朝考得知縣,揀發廣東,兩江總督鐵公保奏留南河效力。久之補溧陽縣知縣,多惠政,擢河工海防同知,卒於任。曼生幼聰穎,能詩工畫,精篆刻,得丁敬身之法。雅好賓客,傾襟聯襼,所在咸集,逌然樂也。年五十餘卒。

枚庵先生

[編輯]

吳枚庵先生名翌鳳,長洲人。少為諸生,工詩,家甚貧,以館穀自給,嘗手抄秘書至數十百卷無倦色。乾隆五十年,吳中大饑,乃攜其母夫人暨妻子出遊,歷湖北、湖南、廣東、江西諸省,凡二十餘年無所遇,母已百歲,枚庵亦七十餘矣。余嘗書楹帖贈之云:「賣賦卅年惟奉母,浪遊千里為尋詩。」晚年家居,仿漁洋《感舊集》之例,選平生交遊之詩曰《懷舊集》十八卷,又《邛須集》十八卷、《吳梅村詩集箋注》二十卷。

二陸先生

[編輯]

吳門陸西屏先生名超曾,幼通文史,補長洲學生。家本素封,能詩嗜古,所藏法書名畫甚多,與其弟白齋先生更唱迭和,殆無虛日。所居曰鴨藍半舫,每得一書一畫,必相對終日,怡然樂也。後以子侄輩不克家,各移居處,圖籍亦星散無餘矣。

陸白齋先生名紹曾,字貫夫,工篆隸書,精於賞鑒。余幼時喜八分,嘗師事之。先生平生所見碑帖字畫皆為抄錄成編,凡二十四函,曰《續鐵網珊瑚》,曰《吉光片羽》,又有《不惑編》、《名扇錄》、《遊杭書畫錄》、《刻碑姓名錄》,及《搴雲籠煙記》之類,皆作小楷書,其精勤於翰墨如此。畢秋帆尚書以千金購得之。

雪樵總戎

[編輯]

陳廣寧字靖侯,號默齋,浙江山陰人。少讀書能詩,乾隆五十二年,得其從父聖傳難蔭世襲雲騎尉,諮部引見,著回標學習,期滿攝紹興都司。時製府伍公閱兵至浙東,廣寧執弓矢五發俱中,以是知名。五十八年四月,又攝象山左營守備。象山在東海中,忽有大樓船三停泊錢倉,疑海寇至,合城驚駭。廣寧乃攜二卒,駕小舟出洋查詢,乃西洋英吉利夷船來貢獻者也。遂上船呼其譯者,夷人皆窄衣羽帽,兵刃如雪,廣寧從容語譯者,先宣我中華大皇帝威德,故特遣官護視汝國來朝之意。宣畢就賓席,晤兩貢使,兩貢使點頭讋服。頻行,以金盤奉寶貨數種,一無所受。

嘉慶元年,有詔舉孝廉方正,鄉先生同為保薦,廣寧力辭不就,曰:「盛名非所宜當,今供職軍門,報恩有藉,豈敢與耆儒競進耶?」是歲溫、台所屬屢遭海寇剽掠商民,巡撫吉公親赴督剿,廣寧隨往,一切軍書奏摺皆出其手。蕆功旋省,補海昌海防守備。其地濱海,風雨潮汐,出入尖山、塌山、范公塘等處,每歲修築動費巨萬,撫軍諭廣寧分任其事。八年春,援工賑例捐升階級,選福建督標右營參將。旋以大府保舉,擢本標中軍副將。時海盜蔡牽正弄兵海嶠,劫掠民船。廣寧從事軍需局,旋奉大府檄出五虎門巡視洋面,颶風大作,波濤山湧,不避險阻,遍歷島嶼。隨壯烈伯李公長庚商滅賊計,目營指畫,咸中款要,李大悅,視廣寧有文武才。

十二年冬,署汀州鎮總兵官,又繼署建寧、漳州兩鎮總兵官,皆能整飭兵弁,巡邏海島,聲威肅然。十八年,有旨擢安徽壽春鎮總兵。入覲,仁宗召對,詢廣寧出身履歷,頒賜克什。抵任未幾,又調山東兗州鎮總兵。其明年,兗屬洊饑,廣寧與郡守捐廉施粥,又預貸府庫,普加賑給,活者甚眾。九月十日,忽得直隸長垣教匪倡亂之信,即挑選精兵起行前往。行至巨野,又聞定陶、曹縣有戕官陷城之事,而金鄉又復告急,當即分兵派守,一面飛調各營兵齊赴曹州,聽候守禦。時曹人惶惑,一日數警,廣寧親督諸將搜查奸宄,復檄附近各州縣團練、鄉勇嚴加防衛,以待大軍。旋獲賊匪王朝棟等二十餘名梟首,賊聞之少卻,而金鄉之圍亦解。當是時,山東巡撫童公興提兵亦至曹州,奉廷寄「現在大軍未集,總兵陳廣寧毋得輕自赴敵」等語,廣寧聞之,益加奮勉。時各路賊匪方窺東明,據滑縣,圍浚城,勢甚張,毗連三省。廣寧以本標將士可用,請先擊賊,防其蔓延合一,以入東境。遂率兵分三路兜剿,自仿山至安陵集,且殺且追,殲賊無算。及全軍告捷,而東省以安。時有嫉之者,諍於經略某公,遂參劾之。仁宗知其賢,置不問。調任雲南騰越鎮總兵。廣寧奏言:「今開州未平,滑縣未破,請暫留軍營,俟大功告成再赴新任。」奉旨依議。適拿獲偽知府王學禮、偽總兵朱文盛等一百七十八名,亦附片奏聞。十二月,滑縣平,撤兵回兗,交印信,星夜進京。上召見,詢山左戰功勞績,奏對稱旨,又賜克什等物,諭云:「滇江重寄,毋得稍延。」廣寧即日出都,兼程遄發,行至潛江卒,年五十。

廣寧孝悌性成,篤於朋友,而文章詞翰、金石圖書,無不精心研究,著有《壽雪山房稿》,一時朝貴如韓城、大興、諸城三相國,韓桂舲、黃左田兩尚書,以及袁簡齋、梁山舟、王夢樓三太史,皆稱之。

秦參將

[編輯]

有秦標者,盱眙人,少為縣中吏。嘉慶初年,同房科某以賑濟侵蝕事下獄,罪應軍,向秦大哭曰:「吾上有老母,妻年少,且無子,如我行,君為我周急之。雖死他鄉,亦所感激也。」秦慨然曰:「吾惟一身,無所累,願代子行。」遂白於官,改供自認,乃發遣秦中。適教匪滋事川、楚,蔓延陝西,一路荊棘,秦充鄉勇以協官兵,屢得功,議敘為守備。越三年,教匪平,而軍年亦滿,遂回鄉,初補千夫長,屢擢至海州錢家坎都司,旋升儀征參將。秦通文墨,有將略,能通詩古文詞,畫山水、花卉亦頗得生趣。余在淮陰都督府識其人,暢談者久之,儼然一書生,真奇人也。

 叢話五•景賢 ↑返回頂部 叢話七•臆論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