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九 山西通志 卷六十 卷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六十
  古蹟
  忻州
  忻口故城北五十里相傳漢髙祖自平城還駐此築城新興故城南二十里漢末築一名建安城址存一載平定州志
  肆州故城西北五十里河營村東南後魏時建址存隋立秀容縣隸州治
  北恆州城唐志武德八年以蔚州寄治忻州秀容之北恆州城按北魏志天平二年恆州嘗寄治秀容郡城
  平寇故城東十五里故郡鄉隋志後齊置平寇開皇十年
  北羅城西北五十里西髙都南址存
  六郎城南四十里石嶺闗北宋楊延昭駐兵地址存孟良城西北七十里蒲閣寨東又雲內口東有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址存
  新興故郡舊唐志義旗初置領秀容一縣武德元年改為忻州
  秀容故縣西北五十里即所謂南秀容也後魏肆州治此文獻通考即積粟所在謂之羊腸倉後周徙州治雁門隋立秀容縣明洪武九年省入忻州北魏志秀容縣有秀容城
  肆盧故縣北魏志肆盧縣治新㑹城真君七年併三㑹隸焉即肆盧城也又北魏肆盧縣有臺城大䢴城舊志西北五十里肆盧川土人名四六竒村
  敷城故縣北魏志隸秀容郡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為縣
  銅川故縣隋置隸秀容郡開皇初置大業初廢
  懷化故縣唐志貞觀五年以思結部落於秀容縣境置懷化縣隸順州十二年隸代州後省
  公孫里金何師常公孫厚士祠記雲迄今九原以公孫為里而有三社又北門外有貿兒溝相傳嬰杵臼謀易孤處
  九原故墟元遺山天慶觀記吾州跨西岡而城岡占城之半是為九龍之原檀弓志晉大夫之葬直謂之九原水經謂滹沱經九原城北流此其地也金何師常公孫厚士祠記今之九原即古趙氏田邑檀弓晉獻文子成室篇疏曰九京即九原文子世家舊葬地也或雲在襄陵乃武之後非武之先隋精道寺碑雲地連三晉城帶九原盧君竊號之邦趙氏言歸之地遷史以為南並北代非此何謂焉
  赤塘谷西五十裏白馬山谷昔劉赤塘隱此故名唐志有赤塘闗
  美良川西五里相傳唐太宗與秦瓊敗尉遲恭處今名三澗溝按聞喜縣有美良川
  薛雲谷在繫舟山五代時薛雲居此因名
  元德明讀書處在繫舟山東巖趙秉文詩山頭佛屋五三間山勢相連石嶺闗名字不經從我改便稱元子讀書山又遺山詩從此晉陽方志上繋舟山是讀書山
  留月軒金元好問建詩云丈室何所有琴一書數冊閉門無車馬明月即佳客
  桂軒金王萬鍾有題元氏桂軒詩
  野史亭南十里韓嚴村元遺山纂金史築亭
  白鶴觀治西九龍岡上元遺山天慶觀記始為七聖觀創自唐天寳間其後有白鶴之異改白鶴觀宋祥符間又改為天慶觀每歳二月望道家雲是老君誕日及期有鶴降此多至十數翔舞階庭三日乃罷予兩見之特亂後不至耳因為招鶴謠並刻之石明萬厯間州城工竣仲春月望羣鶴復集魏允貞詩云誰知三百年來後又睹聮翩下碧雲
  凌雲臺在東門外磨臺上元李中立詩誰見凌雲清況處夜涼空翠濕闌干
  犬墖在張家煙梁相傳昔有人醉臥畜犬隨之俄而火作犬以身就水濕草滅火狂奔乏絶主生而犬斃主就其地築墖葬焉
  陳豨獄在西門內迤北相傳漢錮陳豨於此址存唐靈顯王廟碑在獨擔山頂貞觀中命薛遵度採雲母封山神為靈顯王建廟立碑
  宋神宗辟雍詔碑郡舊學址剝碑尚存按詔中稱神考又雲元祐學術悉禁非神宗詔也詔後序書崇寧元年以徽宗為正
  金修天慶觀功德碑元好問撰文中雲能知雄水筆極風濤起伏之變有蜀兩孫之風張永淳天蓬四聖毛髮生動威重可怖號為河東名筆
  金廟學記碑徐州姚孝錫撰
  元遺山墓銘在秀容先塋元翰林侍讀學士郝經撰文定襄縣
  古定襄城距縣百里馬家莊東魏土地記夏后氏築北魏志有定襄城
  陽曲古城舊唐志後漢末移陽曲於太原界乃於陽曲古城置定襄縣
  撫城北魏志定襄有撫城
  永安城舊為橫水鎮內有隻吉大王殿明𢎞治間移建縣後堂
  藍臺國語知襄子還自衛三卿宴於藍臺知襄子戱韓康子而侮段規知伯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必至矣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異於是夫郤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愬范中行有函冶之難皆主之所知也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周書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毋乃不可乎夫誰不可喜而誰不可懼蜹蛾蠭䘍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自是五年乃有晉陽之難段規反首難而殺知伯於師遂滅知氏又智村有知伯故里相傳知伯居此
  蔵孤臺在武峪山相傳程嬰蔵趙孤於程侯山諸將索之急乃謀取他兒為匿山中更匿趙孤於武峪後人名藏孤臺
  漆郎洞無畏莊有七郎洞相傳豫讓漆身處又邢村南有豫讓橋
  衛村相傳漢元朔間衛青出定襄駐此村有將臺亦傳建旗鼓處按漢定襄郡在大同西北非今定襄縣也
  霍去病別業宋王鼎東嶽廟記雲當社是漢丞相霍光之別業瓜分豆剖郡有三霍之名今縣有東霍小霍西霍三霍村相傳霍光生東霍村
  呂布池在中霍村東相傳布得龍馬於此黨承志詩千載故鄉蹤跡泯猶存名姓涴清池按呂布五原人忻州號九原而定襄邇忻州故譌傳
  居士臺東南二十五里居士山石室有古碑雲魏武定四年任城王居士室臺因以名上有浮圖歐陽修集古録跋後雲魏宗室封任城王者數人其國中絶不知武定中封任城王者何人也按武定為孝靜帝年號是時元度襲封
  摩詰故居東南二十五里居士山相傳唐王維王縉讀書於此
  聖阜樓治東北二十里聖阜山元好問詩危亭何日架晴空
  遺山讀書處傅納誨神山記逾牧溪而西有山曰神山孤立平野一名遺山元好問少愛神山讀書其間因號遺山有一丘一壑真堪老且共神山煙景休之句
  棠棣堂元周元帥獻臣宅元好問詩來遲不及西堂宴猶想分香入棣華
  餘慶堂亦周元帥宅元好問詩五年霜㦸照康莊萬里春風擁畫梁
  釣魚臺在聖阜山下李子敬釣隱處
  宋増修真容院碑唐大厯中打地和尚真身墖元祐四年六月三日學士張商英撰文
  宋東嶽廟碑祥符中王鼎撰文
  金陽曲令周鼎墓表在南王里西元中統時四川按察使王利用撰文
  金張安寧墓表在南邢村元好問撰文
  霍去病墓碑在西邢村西碑文一千四字銘一百七十六字延祐己未前翰林國史編修官李洞撰碑中敘流派名字多不可讀
  元元帥周獻臣神道碑在南王里西元中統中四川按察使王利用撰文
  靜樂縣
  樓煩王城距縣百里馬家莊之東址存樓煩子爵周王㑹圖有樓煩子又縣南七十里有樓煩城宋金置縣元省為巡檢司址存
  樓煩監唐置監今樓煩鎮舊唐志先隸隴右節度使至德後屬內飛龍使龍紀元年
  趙武靈王城南三里天柱山左東南北俱跨山西臨汾水昔武靈自代至隂山守樓煩於此練兵壘存
  三堆城在縣城內隋築有堆阜因名周師取平陽齊後主獵於三堆晉州告急馮淑姬請更殺一圍是北齊時尚未有城也
  襄陽城北九十里古寧化軍南十八里址存
  下馬城東南六十里相傳魏孝文帝駐騎於此址存樓煩宮宋景和元年春二月魏主濬駐樓煩宮
  林溪故宮北一百五十里隋煬帝避暑建離宮金天㑹間改聖夀寺
  清安堂金大定中憲州守劉煥建有清安堂銘並序宋陽光洞碑憲州尉杜時亮撰文天慶觀道士閻若進建
  金昌寧公廟碑在定河村明昌五年大梁張守愚撰文元明威將軍周美去思碑至元十五年十一月王邦憲撰文
  元僉事王廷佐墓誌翰林學士馬穎撰文
  代州
  廣武故城州西一十五里前漢置廣武縣屬太原後漢晉北魏胥屬鴈門隋開皇十八年改縣為鴈門括地誌廣武故城在鴈門縣勾注山南四十五里通典在鴈門縣西南明一統志在代州西一十五里圖經在勾注陘口之南即漢械繋婁敬地後魏移置上館城按魏地形志原平縣有廣武城當在鴈門之南隸崞縣而明廣武城南距代州六十里在鴈門之北俱非廣武故城也
  棗雲城東四十里俗名棗林村址存
  鴈門故郡隋志後周置肆州開皇五年改代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置鴈門治鴈門縣
  樓煩鄉西三十五里前漢志隂館有樓煩鄉景帝後三年置縣水經注同
  平城故縣漢置在鴈門縣之西
  鴈門故縣西北四十里本漢廣武縣隋避諱改鴈門懷化故縣唐志貞觀十二年以懷化縣隸代州髙宗時廢
  鉼隥穆天子至此作黃竹詩水經注陘山南北有長嶺嶺上東西有通道即鉼隥也按翼城東烏嶺山有通道亦曰鉼隥
  阜通監在城中金大定十八年立監鑄錢二十年名曰阜通改太僕寺
  磨笄石在夏屋山趙襄子誘代王登夏屋殺之其姊為代王夫人磨笄自殺
  殺子谷東北二十里相傳秦扶蘇死此中有恨斯水水聲嗚咽唐陶翰詩寨下有遺跡千齡人共傳一載崞縣為太子崖
  東西花園西十里柏林寺旁晉王李克用游賞地看花臺西南二百步蓮池旁上建南樓金趙秉文元好問俱有詩
  潘家莊南七里鳯山麓宋潘美部署時遊憩於此南樓元好問詩鳯山可是生來巧堪與南樓作畫屏金趙可亦有代州南樓樂府
  吉祥樓明熹宗時趙南星謫戍代州僦居小樓顔曰吉祥又埽除土室顔曰味檗白東谷尚書嘗曰趙公年近八十猶日課制義一篇
  李晉王像在柏林寺中唐同光三年莊宗建寺院內遺像一軸共七人王衣緋袍踞胡牀其右冠王冠而衣黃者亞子也其左冠虎冠而衣青者存孝也其二東向侍其二西向侍莫知為誰王挾矢睨視之蓋王眇一目號獨眼龍畫筆為王諱之明武宗過代持像去今摹像留寺中
  郅都柏在州東都守鴈門卒葬此有柏五十餘株人咸稱郅都柏
  斷景樹西四十里唐令狐楚白楊廟碑雲魏孝文嘗繋馬其下故立廟舊志謂漢文當迎立時嘗臥樹下者誤
  試劒石北八里官道旁世傳楊六郎拔劍試之石分為兩
  唐白楊神廟碑唐昌化守南康郡王元韶重新廟宇令狐楚撰文
  宋順應侯廟記碑王崇極記雲慶厯中郡守張元退夫以禱神之應為記鐫石置前廡之壁季夏營葺忽若雨露霑漬光瑩洞徹闔廟衆工咸歎其異雲
  宋侍郎滕茂實墓碑東七里自刻碑記並篆墓額九字雲宋工部侍郎滕茂實墓
  五臺縣
  慮虒城在縣南漢置縣屬太原郡西晉末鐡佛劉武居新興慮虒之地
  思陽城 倉城北魏志永安郡驢夷縣有二城
  張公城北五里晉時石勒將張平築有碑剝落
  蒼城西南三十里周一百三十步
  五王城在東臺東北建梵宇
  臺州故址在城北里許古城村
  驢夷故縣北魏志漢慮虒縣太和十年改名驢夷有驢夷城
  寶興軍北漢時劉繼顒於五臺柏谷置銀冶取鑛烹銀後即其冶建寳興軍宋太平興國四年於五臺置銀冶後廢
  雜花園唐時築戒壇在大墖前
  蘇子陂上有宋蘇文忠公祠
  佛足碑在中臺大塔左西域記釋迦佛遺雙足跡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十指皆現花文唐貞觀中𤣥奘法師自西域圖寫持歸太宗令刻石後摹刻中臺
  那羅延窟在東臺華嚴經雲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盛夏有氷燈光時現
  白書梵字在香域溝左赤崖間字類古篆
  宋重修南神廟碑南十里土人名南神堖蓋漢文帝祠也進士孫儼撰文
  金烈女聶舜英墓銘尚書聶天驥女進士張白豪妻元好問銘其墓
  金重修明陽觀碑西南八里紫羅山之麓左司郎中元好問撰文
  金張永通墓碑翰林學士蘇珊撰其辭曰功名糠粃富貴浮雲宗族稱友鄉黨稱仁
  繁峙縣
  鹵城在東百里故福都周三里一百步有東西南西北三門本漢縣地多鹵土因名相傳朝霽雲霧中現樓堞人馬歳豐之兆人在西則見在東則不見遠則見近則隱
  齊城鹵城東五里隱現同鹵城見則歳歉
  六郎城東七里宋楊延昭遺址
  宋王城東四十里俗號宋王嶺
  繁峙故郡北魏志天平二年置繁峙郡及縣後周並廢故廓州北魏志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舊唐志繁峙漢縣東魏置廓州久廢
  繁峙宮北魏太祖天興元年自中山還駐蹕於此尹耕曰必在盛樂或近盛樂地非今繁峙縣也按魏昭成帝即位於繁峙之北時或建宮
  蔚州僑治舊唐志武德六年置蔚州七年自陽曲寄治繁峙縣
  葰人故縣漢置隸太原郡如淳曰音璅漢末廢晉改置繁峙縣
  義興冶宋志繁峙縣有義興冶
  迎翠樓在市口元時建
  崞縣
  樓煩城東十五里大陽都北魏志原平縣有樓煩城輿地要覽樓煩故城在今太原府崞縣東明王鑰詩樓煩隤廢惟荒丘黃沙射目風颼颼
  石城故城即縣城北魏志永興二年置石城縣
  唐林城南四十里一雲五十里證聖元年析五臺崞二縣置武延縣唐隆元年改唐林五代時梁改白鹿晉改廣武宋併入崞縣
  雲中城西南六十里隋志崞縣有雲中城東魏僑置恆州尋廢
  蘆板塞城西南七十里永興都隋志雲中故城在崞縣西南今名蘆板塞
  孟良城在元崗口延昭部將址存
  長城梁西四十五里始皇築址存
  北顯故州隋志崞縣有東魏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寄山城後齊廢郡改為北顯州後周廢
  故崞州元志本崞縣太宗十四年升為州
  原平故縣南四十里古史考曰趙衰居原今原平縣魏志前漢屬太原後漢晉胥屬鴈門有隂館城樓煩城廣武城
  白鹿故城明一統志五代梁析置宋省入崞縣
  秦王寨在弔橋嶺
  楊六郎寨在陽武峪即楊延昭駐兵地
  焦贊寨在南岡口南十里亦延昭部將
  旋鴻池北魏和平三年二月癸酉太宗田於崞山觀漁於旋鴻池
  此君軒在銅川金毛瑞卿有題崞縣郝子玊此君軒詩按郝子玊名俁金翰林學士縣志雲郝隆建者誤
  遠公說法臺西北四十裏白仁岩下有石室定心石碁枰石諸跡
  萬卷樓金武伯英建
  天涯石鼓東南四十里天涯山之麓元好問有詩虛白軒在神清觀後金行省員外郎王樸建
  蟾酥池西北五里池出蟾酥故名元好問有詩
  崞山神扁西南二十五里崞山祠內金安陽王尚書無競真筆為河東廟額第一元好問刻石撰記
  保徳州
  林濤寨保德故林濤寨也周赧王十九年趙武靈王略地林胡獻馬
  長城在偏橋村西扺黃河南接興縣八十里三闗志秦並趙築長城於嵐縣紫塞或雲趙肅侯築
  故隩州城東北八十里
  故城西二十里宋建
  禹餘糧石北二十五里有禹廟相傳禹治水過此今河岸有禹餘糧石張華博物志禹治水棄餘糧於江化為石
  魯班石像南十里楊家灣南崖石窟中窟嘗有聲一日墜出魯班石像腰間繋搥鑿又有大小石佛數百皆無斧鑿痕
  馬蹄石東南八十里世傳始皇巡狩駐此
  磨劍石舊在儒學門下世傳王伯當磨劍於此
  龍鱗石州東臥龍溝石初置州宅萬厯間移置明倫堂左建蛟龍雲雨壁前
  趙寧岡在栢森村岡盤繞如龍有七脈宋趙寧鑿岡深一丈二尺見蘆根七條斷之血流入河寧奏宋帝寵賚甚厚
  頒詔㕔在東南坡宋熈寧間建
  擬江樓在治北城上俯瞰黃河宋建金州守完顔時撰記後知州李晏改名安西金燕山李堂有勉賡嚴韻題安西樓詩知州王嘉言有和元質安西樓韻詩
  西樓金李晏有保德西樓樂府
  義門都在栢森村宋趙寧自始祖至寧十世不分居家衆五百餘口治平二年詔賜米絹並旌其門號其都為義門大觀二年以勅命刻石
  峽口石字在天橋峽石上有字雲治平元年甲辰冬十一月望張巡河至此餘皆剝落
  李氏宗支圖石刻元李謙號野軒累官翰林學士弟志和為道士號元希真人行真為僧至元七年石刻宗支圖及兄弟分受三教詩今多剝落翰林學士王仲謀陳儼俱有詩舊志遺宅在上街之西
  天橋在倒迴谷口金貞元三年僧法利建廣七八丈冬積氷成橋遂名
  金重建廟學碑在州治西大定庚寅知州髙懷建泰和初知州張令臣重建撰碑文
  古斷碑明萬厯四十二年修城北水道得碑鑱問安樓碑記文不全
  河曲縣
  呉城北九十里舊傳呉王城
  五花城西北五十里今為五花堡
  舊隩州東北八十里本雄勇鎮宋太平興國中以北山時有煙熖置火山軍今改隩州元省入保德
  許父寨金志興定四年徙隩州治黃河灘許父寨禹跡西七里河西北從偏闗來石壁剷削河出其中形如斧削
  太子灘 娘娘灘北九十里世傳呂后貶薄太后漢文帝於此居民耕鋤得古瓦有萬嵗富貴字樣可作硯
  單寨西五十里一名太子莊相傳單雄信據此
  君子津在東勝州界漢桓帝時有大賈齎金行至此死津長埋之其子㝷父喪至悉以還之帝聞之曰君子也遂名
  得馬水西北四十里相傳尉遲敬德得馬於此有歌曰皇唐聖帝生姓李殿頭元帥無可比胡漢敬德尉遲恭鐡鞭到處煙塵起龍池捕馬至河曲方得迴頭心內喜嫗婆擔水送瓊漿地名喚做得馬水
  阿跌屯步落稽部後唐命屯河曲賜姓李氏光進光顔皆生於此
  金重修天慶觀碑大定間州守梁銶撰文在南城東崗上
  解州
  解梁故城西六十里左傳晉惠公賂秦以河外五城內及解梁杜註解梁今河東解縣地水經注涑水又西南逕解縣故城
  臼城左傳晉文公入取臼衰杜預註解縣東南有臼城後漢書解有臼城博物記曰臼季邑
  苦城在鹽池東北王符曰郤犨采於苦曰苦城
  張城 西張城王符曰河東解縣有張城西張城安定故縣魏太和元年析解縣置
  解縣故治在治北泰康坊
  鹽運舊司在城西崇寧坊元以前鹽司治此址存後徙路村又鎮山坊有鹽場址
  紫泉監唐志解有紫泉監乾元元年
  𣙜鹽院五代漢置
  風后故里黃帝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解始名渤澥後去水為解相傳海隅即今解池西南隅
  闗聖故里東十八里常平下馮村今建廟相傳廟即聖舊居有塔屹立
  潺湲亭在州治廨宇後宋有史氏父子相繼刺州建亭引水
  迎薫閣在南城上宋元祐間張杲之張硯俱有詩唐重修池神祠頌碑貞元十三年四月知解縣池陸位安邑池韋縦勒碑崔敖撰文
  元潁川忠襄王廟碑在州南隅至正中孫著撰文雲王名察罕特穆爾字廷瑞歴官中書平章政事知河南山東行樞宻院事陝西諸道行御史中丞至正十四年破汝南妖賊於安邑南原又明年破賊於聞喜解人立廟樹碑
  元重修鹽池廟碑延祐元年春三月重修鹽池神廟翰林學士王緯承詔撰文
  安邑縣
  蚩尤城鹽池東南二里黃帝經序黃帝殺蚩尤其血化為鹵今之解池是也
  相城咎繇之後為理氏商末理證孫仲師遭難去王姓里至晉里克被戮克妻司城氏攜其少子季友居安邑相城因為相里氏今相鎮猶相里亦曰相城
  虞城北二十里大坊村
  古城縣西一里魏文侯築東西兩壘對峙韓信擒魏豹於此亦名魏豹城
  韓信城南五里信駐兵處又有韓信溝在城北
  張良城東南十三里今名張良村東為牧馬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又東為飲馬川
  北安邑故郡北魏志二漢晉曰安邑屬河東後太和十一年置為郡隋開皇初廢
  婁室城東十八里金將婁室所築址存
  故虞州舊唐志安邑隋為虞州郭下置安邑縣貞觀十七年州廢
  昆吾亭帝王世紀湯伐桀戰昆吾亭
  虞坂南二十里中條山晉荀息請假道於虞以伐虢即此俗名青石槽水經注虞城北對長坂二十里謂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戰國䇿昔騏驥駕鹽車上於虞坂遷延負轅而不能進喻時青石槽詩秋風虞坂小蓬萊又王思誠詩驥負鹽車逢伯樂
  根倉 涇倉漢志在河東郡
  段干木隱處在段村有元運使段禧碑記墓存
  陶朱公故里相傳陶村即陶朱公所居村西有墓龍池宮唐志開元八年
  曲環故里在報國寺北唐陳許節度使晉昌郡王曲環居此其里曰寺北曲至今後人別居者曰大曲小曲
  鹽風亭在鹽池北岸峩睂坡上
  彈琴臺在海光樓南
  靜明洞明曹真子棲此
  王右軍碑在運城察院西刻於宋天聖十年碑久剝蝕明萬厯中重豎
  夏縣
  夏城縣西十五里鳴條岡一名夏故城大禹所都周三十里西南址存今名禹王城括地誌故安邑城在夏縣東北十五里東坡禹跡圖雲禹都平陽或雲在安邑今安邑又名禹都城蓋禹避舜子於此非都也
  南安邑城後魏神䴥元年置在禹都舊城西四十里夏王朝殿在青臺北一里辛莊村有遺址土人名金殿世室黃圖義明堂夏後益之為世室堂之大百四十有四尺坤之䇿屋圓徑二百一十六尺乾之䇿禮傳周堂九尺商三尺夏一尺杜佑曰禹卑宮室為一尺此即墨子所謂土階三等也世室九階周禮注南三東西北各二賈公彥馬融以為九等非也世室名元堂世室夏尚黑也由周尚赤而曰明堂
  夏禹宮北十五里十道志縣有夏禹宮夏靜與洛下書雲安邑禹舊宮有石殿隂戸丹庭紫房俗名驪姬故房是晉獻公崇飾禹舊宮也
  望川宮東南五十五里十三州志夏離宮
  夏禹臺西北十五里十三州志塗山氏思本國築以望之基猶在俗傳思禹者非
  塗山臺十三州志在夏城南安邑俗名青臺上有禹祠夏臺史記桀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
  瑤臺桀為瓊宮瑤臺山以是名距禹城二十里邑人因巫咸所居易為巫咸山
  放桀臺西三十里髙丈餘相傳湯放桀地邑人建廟祀湯並堯舜禹號四聖廟
  酒池西北三十里下王村
  鳴條陌帝王世紀安邑縣有鳴條陌
  巫咸故里舊號巫咸里後更名商相坊今名南商坊陽城故居南十五里中條山內地名栁谷昌黎文集可考集覽以為張掖郡栁谷者謬
  溫公宅在縣西司馬里其精舎在城洪邁六合齋隨筆所載有喬木參天獨樂園至今猶是溫公宅之句蓋南渡後猶存
  獨樂園西三十里按名臣録溫公居洛兄旦居夏縣胥有園池勝槩光嵗一往省旦旦亦間至洛視光又按司馬康寒食上塚至瀾洄莊有詩刻石蓋司馬氏別墅也
  文會堂在明倫堂後溫公讀書處東為養䝉齋西為達德齋
  榜亭在坡㡳村溫公作相時飭其家人不得怙勢撓法揭榜於此有司為之立亭
  秦樓在城內通志謂秦時建按王翰詩蕭蕭棟宇自明昌則是建於金章宗時者相傳后土廟即其遺址
  元太師托克托宅今廣為縣署
  溫公書院在縣學東元至正間重建明天順二年修唐僕射薛嵩神道碑西四十里尚書禮部郎中程浩撰文按碑公歴官尚書右僕射昭義節度使平陽郡王贈太保大將軍仁貴孫太傅楚玊子也忠勇有謀有大功於唐
  禹廟題名石刻八分大書其文曰旦光乙丑四年三月七日來謁禹王祠凡十六字後小楷書先太中河內公太師溫國公頃嵗同謁夏禹祠太師公因留題於殿之西壁元祐己巳鄉人李權刻諸石凡四十字石嵌青臺禹廟壁
  栁氏訓言石刻宋司馬侍郎書唐栁氏自公綽以來至僅比他人耳一百二十六字石嵌溫公墓旁誠一堂壁間
  知足齋石刻溫公手筆旁刻溫公並文潞公小像嵌祠堂壁間
  布衾銘石刻亦溫公手書嵌城中祠堂壁間
  瀾洄莊題名石刻其文雲舜民與希道約之自餘慶禪院遊石𮀴山寺回過萬石莊觀太師溫國公題誡元祐三年孟冬月中浣文江與行凡四十三字嵌青臺禹廟壁
  忠清粹德碑在司馬溫公墓前宋哲宗御篆學士蘇軾撰文紹聖初章惇蔡卞謀發公冢哲宗以許將言不從止令仆所立碑碑仆之頃大風走石郡吏莫敢近獨一匠氏奮斤前撃俄仆碑下死金皇統中忽生杏樹一株於碑座龜趺之側蟉枝蟠屏周映交䕶邑令王廷直謁墓下驚歎因得斷碑於深土分為四石並其額趺共成六石摹刻嵌壁間而未及鐫石至明侍御朱實昌選石立碑字則非蘇筆矣
  宋駕部員外郎司馬宣墓誌銘在下川鄉先塋之西南熈寧九年二月壬寅立石溫公撰文
  宋贈尚書都官郎中司馬沂墓表在涑水南原王安石撰嘉祐五年十一月壬寅立石
  宋贈尚書比部郎中司馬諮墓表在涑水先塋溫公撰文熈寧三年十月辛酉
  宋太常少卿司馬里墓誌銘在涑水南原之先塋治平二年溫公撰文
  宋諫議大夫司馬康墓誌銘范祖禹撰文
  元御製碑文廟內兩階有二碑西碑刻加封孔子制詞東碑刻封先聖父母並宋賢周程朱制詞各有碑亭
  元禹廟詩石碣翰林直學士歸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撰至正庚子邑人劉大有刻石
  平陸縣
  虞城東北六十里即虞公故城史記武王封周章弟虞仲於故夏墟是為虞仲列為諸侯古呉虞二字多通用虞城之書為呉城猶呉仲之書為虞仲也太原地記謂之北虞城東有山世謂之五家冢上有虞公廟漢書郡國志大陽有呉山上有虞城亦謂呉城秦昭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呉城是也一名畢軫城王翰詩畢軫城荒蔓草迷
  下陽城縣治西南二里條山之麓東即金雞堡故城址存按杜預左傳注虢公都上陽在𢎞農陝縣東南則平陸不得有上陽城也又虞師晉師滅下陽杜預注下陽虢邑在河東大陽縣蓋晉時平陸為大陽也舊志作上陽今改正
  將軍城北三十里即漢古城中有周倉廟址存
  河北故郡後魏置隋開皇初廢
  大陽故縣北魏志二漢晉屬河東魏屬河北郡
  金雞堡南二里店頭鎮之西即下陽城也遺址延袤七里城內西北隅積石如丘俗傳為十二連城蓋春秋時岩城在崇岡之上南臨大河北望中條所謂金雞夜月即其景也元王思誠詩金雞堡峻壓崇墉襟帶闗山㡬萬里
  傅巖東二十五里即說版築處今名聖人澗有祠史記孔安國曰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有澗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築䕶比道說賢而隱代胥靡築之以供食也尸子雲傅巖在北海之洲
  閒田西五十里東西七里南北十里乃虞芮相讓地也俗名讓畔城又名興讓里
  古焦國左傳宣公二年秦伯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杜預注焦晉河外邑東北五里地理志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以焦水得名今有神農廟一統志故城在河南府陝州東北三十里
  共池西四十五里距閒田百武左傳桓公十年虞叔有玊虞公求旃獻之既又求其寳劍叔曰是無厭也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杜預注共池地名闕按平陸共池或即此舊志謂晉滅虞虞公奔共池者謬
  茅亭左傳秦伯伐晉遂自茅津濟杜預注在大陽縣西南有茅亭即茅城
  琴瑟穴唐志有琴瑟穴有銀穴二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釡三堆五崗
  鐡牛磧東一里許黃河中俗傳禹鑄以鎮水患
  將軍汊東北六十里相傳宮之竒以其族行避此石壁千仞岩下石洞遺像存焉
  埜馬圪塔東四十五里地近清澗溝溝㡳有石寨山壁刋將軍黃嵓四字相傳馬岱少孤寄居黃姓因名黃嵓後投馬超更本名
  常平倉隋開皇二年置募人能於洛陽運米四十石經砥柱之險達於常平者免其征戍
  集津倉唐貞元二年李泌開運道自集津至三門鑿山開道十八里以避砥柱之險益開集津倉山西徑為運道屬於三門倉治上路以回空車費錢五萬緡下路減半
  鹽倉開元二十一年裴耀卿請於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
  說法臺西北十里竹林寺西山之上相傳唐僧智興説法於此有焚舌化金之異
  唐傅巖廟碑在聖人澗唐大厯中侍御史楊轔撰文不載修建本末廟前大石金大定年立刻傅巖二字
  元重修傅巖廟記石刻皇慶中續執中撰
  芮城縣
  芮伯城西二十里鄭村即古芮國姬姓伯爵水經注晉武公七年芮伯萬之母芮姜逐萬萬奔魏八年周師虢師圍魏取芮伯萬而東之九年戎人逆芮伯萬於郟斯城或其故封也後魏志河北縣有芮城
  魏侯城北五里古魏國晉獻公滅之封畢萬於此劉良臣曰魏侯城即芮地也芮伯萬為其母所逐秦人納之居於魏相去裁一舎遂不稱芮而稱魏猶魏侯瑩遷梁而稱梁也漢置河北縣屬河東郡俗名河北城
  立城後魏志河北縣有立城
  項羽城東四十里沙窩村一名霸王城
  魏豹城東二十五里牛髙村
  故芮州舊唐志武德二年置領芮城河北二縣貞觀元年
  安戎故縣東十里東張村隋志舊置安戎縣後周改芮城又置永樂郡後省入焉
  萬嵗堡西北八里上郭村周顯王時芮民築堡以禦秦址微存
  馬武寨東北二十五里址存
  太尉堡東南四十五里瀕河本名鳯川唐武德二年行軍⿰糹⿱丿㤙 -- 總管劉世讓屯兵於此以討夏縣呂崇茂人呼世讓為太尉故名
  韓亭後漢志河北縣有韓亭
  龍潛宅西二十五里李呌村西南崖下唐築臺建壇刻石表曰唐髙祖神堯皇帝寓居大中十一年縣令髙元修
  友於堂南三十里從政里晉大安中縣民李亨昆建梨園在魏城南梨花村相傳為魏侯園中有太平館琵琶亭
  段干木廬西北二十七里山麓今段村
  石榴園南十里太安村相傳漢張博望留石榴遺種味最佳有司歳進御名御石榴園元蒲機革之
  涼軒在縣治內宋嘉祐間縣令呉鄈建河南李實作記待濟亭東三十里浢津渡北岸宋政和元年縣令邵伯溫建石記移縣治㕔壁
  靜樂軒金貞祐四年主簿王廷簡建於署
  侯真人降生臺在城西紫清觀側唐大中五年昇仙咸通三年邑令髙元謩築臺刻石今存
  唐建段干木廟碑銘在城東貞觀元年秋八月七日將仕郎前守河南府伊陽縣主簿范陽盧士牟撰
  齊太公廟碑在東呂村南坡下有二其一斷碑下截尚存碑隂有大唐坊州呂司馬頌曰先君蔵器隱跡十數字餘不可識旁有詩曰不忍逢殷季藏愚八十年待時屠釣裏懷道廢興前鼎鼐資邦國芳香間聖賢恭惟清廟享宗祀永綿綿僧曇遠鐫石其一文字剝落不可讀惟額雲周太師齊太公之廟
  涼軒詩石碣在儀門內宋嘉祐六年辛丑八月二十日縣令呉戭字舜舉立石並題額男進士柬之書同時作詩者杜叔獻樊宗簡呂希彥趙中逵黃通郎凡趙栁說張鍔陳庸陳規李實李鵬張允王秠辟疆江泳李古並鄈為十九人詩載藝文
  宋太安夀聖寺碑南十里太安村紹聖三年安昌進士劉覺撰文
  金段元帥碑在風陵墓前元至元六年五月曽孫太常掌禮克貞立碑王沂撰文碑雲公諱大亨家於芮縣之風陵鄉正大七年以勞進河南諸路把隘軍兵都元帥錫兩虎符引其衆七百人入棗鄉谷元兵破之戰死
  元芮王廟碑西十五里枕崇崗進士何南卿撰大德元年丁酉秋七月中元日百戸郝翔王祐張全呂瑄立石
  絳州
  荀城西十五里水經注古水西南逕魏正平郡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汲郡古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汾水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漢髙帝十一年封莊恬為侯國絳州志晉公族荀氏邑
  臨汾故城東北二里左傳晉獻公九年夏士蒍城絳以深其宮杜預注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舊志漢為臨汾縣址存
  栢壁城西南二十里後魏明元帝置栢壁鎮至太武帝廢鎮置東雍州齊斛律光屯兵於此
  正平故郡北魏志神䴥元年改南太平為征平太和十八年置正平郡隋開皇初廢
  南絳故郡北魏建義初置南絳郡治㑹交川以南絳縣屬焉後周廢
  正平故縣本漢臨汾縣北魏置正平郡隋開皇十八年改縣曰正平大業初置絳郡治焉
  長秋鎮即泉掌北齊圍周宜陽韋孝寛謂將帥曰宜陽一城之地未能損益然兩國爭之勞師數載彼若棄崤東來圖汾地我之疆界必見侵擾今宜於長秋速築城以杜賊患是嵗齊人果解宜陽
  秦王堡在栢壁鎮劉武周將宋金剛進逼絳州復陷龍門闗中大震秦王引兵自龍門渡河屯栢壁與金剛相持金剛屢敗食盡北走
  雲陽養龍池遁甲開山圖絳北有陽石山神龍池黃帝時雲陽先生養龍於此
  靈公臺西北三十里長秋鎮左傳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觀其辟丸
  哺饑坂城北五里左傳地名翳桑舊有靈輙祠元王惲有詩明永樂間修
  韓獻子故里在城內省元坊又城北三十里蘇村里相傳為趙文子故里西闗內為羊舌氏埋羊里
  文中子讀書處在清濂洞辛全詩云四地都爭為故里不知何地果為真
  絳守居園池在州治北隋開皇十六年內軍將軍臨汾縣令梁軌導鼓堆泉開渠灌田又引餘波貫牙城蓄為池沼中建洄漣亭旁植竹木花栁唐長慶中刺史樊宗師刻石記之文殊竒澁人罕成誦宋通判孫沖重刻記於石乃為之序元至治間知州劉明安重構亭明宣德七年知州韓轍又重建宋孫沖重刻絳守居園池記序略雲樊之記有亭曰洄漣曰香曰新曰望月曰栢有塘曰蒼塘有堤曰風堤有原曰鼇琢原又正西曰白濱無遺址疑其指水涯為亭名也其餘渠竇花木堤原川河井閭牆墉歳久且古多訛舛不可驗惟西南有門曰虎豹暨香亭望月猶存今之亭東南曰四望依斛律光廟之東曰望京據北曰香香之西北曰㑹賓前垂㟁之下連栢隂曰水簾池之中曰水心跨昻橋歴虎豹門而西曰曲水既北少西夾池曰望月又北限篠竹搆水曰禮賢且西曰蜜黎園曰感恩南對遠引曰射圃可以習射也又別一亭曰姑射西北與姑射山相對東北可周覽今題二亭曰浩氣菡萏浩氣連仁豐㕔後菡萏䕃虎豹門其下胥芙蕖菡萏也
  㑹仙樓在西闗后土廟晉天福間建明嘉靖季年重葺嵩巫亭在守居園池內宋富鄭公弼建有詩云平地煙霄此半分繡楣丹檻照清汾風簾暮捲秋空碧剰見西山數嶺雲
  觀德堂在州治內宋富鄭公弼增而廣之大觀二年重葺
  菡萏亭在州治宋元符間池生並蒂蓮時淄川周某自尚書刑部郎中守絳録事參軍張為有記
  思堂在州治東宋朝散大夫絳州軍事兼管內勸農事時恪建張繹作記
  潛心堂在州治內宋宣和三年朝請郎權州軍事李皓有記
  南園 無邪堂 快軒金正隆二年觀察韓子端有記慶安亭在州治內金大安二年郡人孫鎮有記
  曲水亭在州治內瑯琊王漢雷孝先有詩
  集古堂至正初絳帖碑石多散失州守李公求之復其什之八九序列於集古堂
  真樂窩明辛復元讀書地
  碧落碑在儀門內碑隂刻唐鄭承規釋文宋元兵焚缺裂後人新刻一碑僅存形似宋濂雲唐髙宗咸寧元年韓王元嘉之子訓等為其妣房氏造碧落天尊像於龍興宮而刻其文於背遂以名碑不知何人書據李旋之玊京宮記以為陳惟正李漢黃公記以為李訓之弟撰而翠岩龔聖予則又以為宗室瓘其或別有所考耶王世貞雲按洛中紀異録稱刺史李諶為母房大妃追薦造像成忽二道士來雲君刻石須篆書乎我天下能篆者李異之聽所為則扄戸三日乃開化二白鴿飛去篆文宛然像背矣此渉誕妄不可信然李陽氷覽之七日而不忍去習之十二年而不得其妙如此豈惟正撰瓘所辦乎又曰碧落碑篆書在石像背州將以不便摹搨別刻置廟中今本乃別石耳
  唐正覺寺碑貞觀初進士靳杜撰
  呉道子石刻在州治內鐫南極老人圖唐吳道子筆絳帖一名潘駙馬帖宋姜䕫絳帖平序雲絳帖傳至今者三四本潘師旦所刻為勝絳公庫本次之嘉泰辛酉友人朱子以絳帖遺予予因為之本事釋文明閻調鼎絳帖序雲宋尚書郎潘師旦用淳化法帖增入別帖重摹刻二十巻為絳帖北紙北墨極有精彩世傳潘氏子析居法帖石分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上十卷絳守重刻下十卷足之一部名東庫本其家復刻上十巻亦足一部於是絳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併不存或曰州官惡石之為厲也碎而瘞之後金人重摹為十二卷嵗久石本不完金崇慶初髙汝礪又補完之增入魯公諸帖以壯忠義之氣有明宣德間石入晉府不復可覩其初摹刻傳世者有亮字不全本又有新絳本北方別本武岡新舊本福清烏鎮彭州資州本木本前十卷等類皆絳帖之別本昔人所謂有別本無𧸛本也
  絳州古法帖呂柟第一記絳州守程君騰漢於州治左壁得頡禹孔籀四書乃未移晉府者
  梁令祠碑在鼓堆州人尚書比部員外郎薛長孺撰文治平元年閏五月立石
  宋重修夫子廟碑明道中知絳州軍州事李垂撰文宋龍武將軍薛公墓表在清源鄉周村天聖中廬陵歐陽修撰文
  宋薛簡肅公墓誌銘在周村景祐五年廬陵歐陽修撰文今塋內塚平一小碑獨存即歐公撰
  宋國子博士薛良孺墓誌嘉祐中歐陽修撰文
  宋內殿崇班薛塾墓表歐陽修撰文
  元撫州路總管張仲儀墓碣銘北五里至順間宋濂撰文
  元郡守李榮祖政績碑至正初尚書王沂撰文
  夫子廟記石刻王元美曰絳州夫子廟記宋人集右軍書聖教序猶是真蹟中集者此又從序書及他石本摹刻
  聞喜縣
  𨛬城東四十里唐宰相世系表非子之支孫封𨛬鄉因為氏今聞喜𨛬城是也後去邑從衣為裴又楊炯庭菊賦為庶子裴公作也中雲乃有𨛬鄉貴族註雲𨛬步回切河東聞喜𨛬鄉
  左邑城亦縣治也水經涑水又西南過其縣南注云涑水又西南逕左邑故南城故曲沃也晉武公自晉陽徙此詩所謂從子於鵠者也春秋傳下國有宗廟謂之國在絳曰下國即新城王莽之洮亭也水側即新城西偏申生因巫見狐突處
  清原城北三十里故清陽亭也左傳晉蒐於清原杜預注聞喜縣北又馬融廣成頌雲采清原地在河東聞喜縣北又水經注清原城北故清陽亭也城北有清原晉侯蒐清原作三軍處也
  周陽侯城東三十里漢書注云周陽侯故城在縣東二十九里水經涑水又過周陽邑南注云其城南臨涑水北倚山原竹書記年晉獻公二十五年狄人伐晉周陽白兔舞於市即是邑也史記田蚡𫝊孝景後三年蚡弟勝為周陽侯註正義曰絳州聞喜縣東三十里周陽故城也
  桐鄉故縣即縣治水經涑水西南過其縣南注云涑水西徑仲郵𨜩北又西徑桐鄉縣北竹書記年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請成於翼至桐庭乃返漢武帝至左邑桐鄉聞南粵破改為聞喜縣按聞喜古曲沃也縣治至晉城三十里是桐鄉古在曲沃南三十里明一統志今曲沃四十里桐鄉漢武帝改聞喜縣者誤
  興樂故縣唐武德三年析安邑縣置貞觀元年省黒山縣南二十里呉村相傳為古黒山
  髙侯原在縣北即劉曜破石季龍處
  𨟠鄉古地名在聞喜縣見字類音義一雲即今縣東二十五里羊圏頭
  清通鄉自縣治至東為清通鄉晉裴楷言論清通遂名其里
  豢龍池東四十里即董泊相傳為董父豢龍處左傳董澤之蒲可勝既乎後漢志聞喜有董池陂古董澤隋志為董澤陂
  葛伯寨南四十里湯王山下相傳葛伯阻兵處
  祁家教場南四十里相傳為晉祁午演兵所壘存龍頭堡東四十五里以形似龍頭周程子卒葬曲沃龍頭山即此又為峩睂嶺首後周時絳州治此
  秦王寨南五十里秦王嶺址存
  美良川南二十里即秦王遣殷開山等大破尉遲恭㝷相處今為美陽鄉按忻州有美良川
  郭璞書堂南六十里湯寨北秦王寨東南三磵中懸岩石室𥓂砑洞豁縱橫丈餘中有石硯洞上懸泉時滴之壁有古字難辨相傳為璞讀書處有碑又有仙人洞在縣南百里界原白石相傳亦讀書所
  裴敬憲宅魏太學博士裴敬憲舉秀才射䇿髙第五言獨擅於時卒後蜀賊陳雙熾所過殘暴至敬憲宅輒相約不得焚燒
  英賢故里裴晉公趙豐公故里皆在邑東五十里明文翔鳯有裴鄉連趙里相望樹交枝之句又母邱景純皆在邑南十里內裴邦竒詩魏晉英賢若比肩
  湖園東四十里董澤間李文叔雲園圃之勝不能兼者六務宏大者鮮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泉水者艱眺望惟裴晉公湖園兼之按午橋莊緑野堂俱在東都湖園在故里聞喜志以緑野堂即湖園者非
  神僧餉兵處南三十里唐太宗行兵至美良川糧缺鐡牛峪僧知旻以砂鍋煑飯餉軍後即位勅建廣教寺寺在沙渠渠即秦王寨
  釣魚臺南七十里連兒門河石方丈孤峙水中前後五里至今無魚
  石鼓在縣南山中俗稱為燒饝石
  鞏石南九十里山中舊志鞏石凝霜今名石門
  馬蹄石南六十里山中馬蹄泉西石方二丈上有一馬蹄跡如斗大深半尺俗名登馬石
  趙忠簡公祠堂記元至順二年春六世孫篔翁祀忠簡公於聞喜學宮歐陽𤣥撰記
  元雲中郡公諡襄茂忽神公墓碑銘在東鎮學士富珠哩翀撰文
  河津縣
  耿都城東南十二里即古耿城水經注汾水西逕耿鄉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為河所毀故書敘祖乙圮於耿左傳晉獻公滅耿以賜趙夙杜預注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鄉漢志皮氏縣有耿鄉故耿國今王村疏屬之東尚有宸座中宮金殿御諸地名舊志雲在縣東一里者誤
  皮氏故城西二里陽村括地誌皮氏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百八十步正義曰在縣西百四十步尚書錐指河津縣西二里有皮氏故城今址存舊志秦移置陽村改曰皮氏按魏世家襄王六年秦取我皮氏十三年秦撃皮氏未拔而罷是戰國時已名皮氏謂秦改者非
  臨汾城魏地形志龍門縣有臨汾城
  龍門縣城東一里北魏志龍門故皮氏縣真君七年改隸髙涼郡元皇慶初汾水圮城僅存北面一名舊縣城舊志謂即古耿都及皮氏城者誤
  故泰州舊唐志武德元年於龍門縣置泰州貞觀十七年
  萬春故縣唐志武德五年析龍門縣置貞觀十七年省入龍門
  龍門西北二十五里一名禹門北為龍尾磧即所謂懸流三汲浪也水經河又南得鯉魚爾雅鱣鮪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否則㸃額而還上有建極宮
  西河禹貢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戰國魏以呉起守西河又子夏設教西河即此南有二石室即子夏廟室也按靈石縣亦有西河
  韓原韓武子采邑在龍門一説在大河西岸按左傳僖公十五年秦晉戰於韓原穆公令卜徒父筮之曰涉河侯車敗於是三敗及韓是秦師已涉河矣西岸說亦宜覈
  岸門周赧王元年秦伐魏取曲沃又敗韓師於岸門史記索隱曰河東皮氏縣岸頭亭
  鑄錢監在龍門元祐二年
  龍門倉唐置開元二年因石壚溝馬鞍塢二渠溉田良沃畆收十石故置倉貯之
  雲中堡在龍門山上前代避兵所今存名雲中城文中子登雲中之城望龍門之闗即此
  冀亭北十五里左傳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相敬如賓言於文公以為卿復與之冀杜預曰皮氏縣北有冀亭元王思誠記俗謂之上亭下亭又名興亭或其地也又岳陽縣有冀氏城傳為冀缺故里
  如賓鄉北十五里即冀缺耨處明提學陳斐題曰聚德田
  文中子故里西南三十里通化村文中子嘗曰疏屬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廬可以蔽風雨有田可以具饘粥此其地也山海經疏屬山名枕汾水或雲臨河者非縣志雲考古疏屬欹枕汾流文中棲隱鼓琴其上按絳州稷山太平河津土壤相錯大率皆文中子桑梓地髙賢遺躅後人榮之爭相載記而疏屬黃頰較有依據故詳列之
  文中子洞在黃頬山佛谷山脊元王思誠河津縣記縣南有通化村廟下有集賢里龍門山有石洞蓋文中子避亂隱居之所
  太史公故里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王思誠河津記遷生龍門居於太城又縣東有太史鄉
  白牛溪王無功自注吾兄通字仲淹生於隋末守道不仕大業中隱居此溪續孔氏六經近百餘卷門人弟子相成故此溪今號王子溪焉又雲此溪集門人常以百數唯河南董恆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東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京兆杜淹等十餘人稱為俊穎吾兄仲淹以大業十三年卒於鄉時年三十三門人諡為文中子及皇家受命門人多至公輔而文中之道未行於時余因遊此溪周覽故跡蓋傷髙賢之不遇耳無功北山賦白牛溪裏崗巒四峙信茲山之粵域昔吾兄之所止又答馮子華書吾往見薛收曰牛溪賦韻趣髙竒辭義曠遠壯哉邈乎楊班之儔也
  汾亭在汾河岸文中子遊此鼓琴有釣舟過者曰美哉琴意傷而和怨而靜在山澤而有廊廟之意王無功雲吾家三兄生於隋末有道無位作汾亭操蓋孔子龜山之流也
  龍門講堂在黃頬山佛谷山王無功遊北山賦北岡之上東巖之前講堂猶在碑書宛然
  東臯故里王福畤東臯子述東臯先生諱績字無功文中子之季弟也棄官不仕耕於東臯自號東臯子元王思誠河津縣記績棄官隱黃頬山以琴酒自娯今縣東有東臯村按北山賦雲望煙火於桑梓辨溝塍於鄰國前臨姑射之西正是河汾之北姑射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汾河在縣南八里誅茅采藥依稀可想
  王績洞在黃頬山石有詩刻今存按績答馮處士書黃頬之聚何時暫忘北山賦洞裏窺書巖邉對局意北山在東臯之北即黃頬山也無功題黃頬山詩別有清溪道斜徑碧岩隈
  河渚王績答馮子華書河渚間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頃河水四澆東西趨岸各數百步又雲近復都盧棄家獨坐河渚結構茅屋並㕑廏總十餘間
  南渚王績書吾所居南渚有仲長先生結庵獨處連沙盤石呂才東臯子集序河渚東南隅有連沙盤石地頗顯敞君於其側遂為杜康立廟嵗時致祭以焦革配焉
  馬谷王無功北山序雲西窮馬谷北達牛溪
  薛仁貴故里東十五里一名紅蓼灘即仁貴射鴈處又名射鴈灘灘東大黃村即其故里又白虎岡有土窰相傳仁貴妻栁居此牀竈蹟存
  薛文清公故宅王盛書院記城內大街西有文清薛先生舊宅一區歴年既久舎宇傾頽捐金修之題其門曰文清書院縣志平原在汾水南峩嵋嶺畔髙平曠衍山勢縈迴文清宅里實萃其下文岡陳先生題其岡曰萃秀峰
  流丹亭在龍門山鑿山構閣中置井牀轆轤汲水於河相傳公輸般遺蹟一名水樓
  臨思閣在龍門山又名看河樓薛文清龍門記頂有臨思閣甓石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觸激石峰疑若揺振
  王刁洞在龍門山岩仙人王刁隱居得道處
  禹廟三碑龍門禹廟前有古碑三其二碑文字不可復識一碑是太和年立
  馬峪𤓰峪二泉碑宋大觀間立二碑刻石圖置縣㕔今存
  薛文清公遊龍門記碑安邑曹於汴遊龍門記入禹廟得文清公之記於碑其隂為湛甘泉先生之筆又平原村有汾隂阡表文清公撰書
  唐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秘書監上柱國榮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戸盧䖍墓碑在張呉村南
  金鄉貢進士房居安墓碑在北午芹村中書掾段秉昭撰文
  元元帥史遷墓碑在干澗村平陽路提舉學校事段成已撰文
  元勅賜姜真人碑在禹門明德宮元世祖御製碑文䝉古字
  稷山縣
  稷王城西三十里址微存又縣南五十里稷王山相傳后稷教稼地有陵
  㢘城東北十里趙將廉頗戍地今名㢘城村東南有練兵臺
  髙梁城有二一在縣東三十里後魏孝文所築一在城北里許址存俗名古城按北魏志太和十一年析龍門置髙涼縣有髙涼城隋開皇十八年改名稷山
  髙歡城西五里東魏髙歡攻韋孝寛築此即平隴鎮也玊壁城西南十二里西魏王思政築保定初以韋孝寛守玊壁功陞為勲州
  華峪城西北十二里齊斛律光築今名華峪村按縣志在縣西北二十里劉三錫祠記汾以北者齊地斛律公所守為平隴鎮汾以南者周地韋公所守為玊壁又西北二十里峪口村有斛律光寨
  龍門故郡隋志稷山縣有後魏龍門郡開皇初廢稷山亭漢志聞喜有稷山亭唐改為稷山縣左傳晉侯治兵於稷即此水經注山下稷亭
  質實亭按綱目在縣境
  李牧寨東北二十里李老莊有廟
  文中子洞西北三十里紫金山中相傳文中子棲此時有白雲往來故邑志曰文洞飛雲
  薛萬徹故宅南二十五里勲重村今門獅二乗石一尚存土人掘得石碣上鐫巴陵公孫薛貞筠上柱國承知左都騎上柱國德奨德滿騎都尉德貞左驍騎尉元簡上騎都尉元封元亨元裕元景元髙或其苗裔也
  清榭金相張萬公有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詩雙飛里在平隴鎮元段克己成已並有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目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里
  菊軒元段成己建學者稱菊軒先生著菊軒集又有醒心亭亦段成己建有詩
  讀書堂元吏部侍郎段輔建元統三年平章政事西圃書扁額從事歐陽應丙撰記
  古詩石碣張喬撫琴圖雲清月轉琴軫湘水寒能令坐來客不語自相看靜恐鬼神出急疑風雨殘㡬時歸嶺嶠更過洞庭彈右詩石在城隍廟石曼卿上韓希祖隱君雲方瞳神已滿母死變霜毛道味山中淡詩情事外髙醉狂𤣥鶴舞閒臥白驢豪吾素存微尚他年亦爾曹李繼中贈昌黎韓山人初搆嵩陽小隱雲泉流遶石壁小隱斷纎塵不是紫虛谷那棲太室人孤懷在詩癖䕶氣養天真誰與同春醉山花作四鄰右二詩土人於塢堆掘得石碣
  漢上谷長史侯相碑在華谷西南碑曰侯氏出自倉頡之後歴殷周各以氏分或著楚魏或顯齊秦晉卿士蒍其裔也食於華陽今蒲坂北亭也
  唐尚書右僕射裴公墓誌銘在仁義村尚書許孟容撰文
  宋司理參軍段應規墓碑在平隴村元學士虞集撰文金中京留守陳規墓表在小甯村元平陽路提舉學校事段成己撰文
  元平陽提舉學校事段成己墓表在平隴村學士王磐撰文
  元廣裕大師道行塔碑銘在金仙寺後學士趙孟頫撰文
  元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姚天福墓表在路村富珠哩翀撰虞集書
  段氏世德碑銘元泰定四年秋為天官侍郎段輔建學士虞集撰文
  絳縣
  車廂城南十里春秋時晉侯城聚處羣公子杜預注聚晉邑俗名車廂城址存
  故絳城在翼城東南曲沃南二里元和郡縣志絳周勃邑今號絳邑故城舊志縣西二十里有絳侯封邑今為勃村有遺址
  故晉州隋志後周置晉州於此建德五年
  郇王寨東二十五里郇王村東
  白雲洞在縣東太行山洞深二丈餘産石鍾乳洞外就崖磨碑刻佛經一卷末注晉天符五年白雲子書按晉無天符年號疑為天福
  華陽池在縣署東上有亭曰豐樂即古凝翠亭也襟帶溪水植蓮畜魚公餘玩賞
  垣曲縣
  亳城西北十五里隋志後魏置邵郡及白水縣後周改白水縣為亳城隋開皇初廢邵郡大業初改亳城為垣縣韻府垣曲西有亳原湯於此誓衆
  葛城南五里距亳十五里土人名葛伯寨
  古邵城即舊城漢志垣有邵亭博物記縣東九十里有郫邵之阨左傳賈季迎公子樂於陳趙孟使殺諸郫隋志後魏置邵郡周置邵州隋大業初廢
  古臯落城西五十里通考垣有古臯落城為周召分陝之地左傳閔公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即其地也水經注服䖍雲赤翟之都也世謂之倚亳城蓋讀聲近傳因失實也今縣界東北六十里有邵原廟與古棠木
  陽壺城南二里臨大河左傳襄公元年晉圍宋彭城以五大夫寘諸瓠丘杜預注瓠丘晉地垣曲縣東南有瓠丘亭水經注清水東南經陽壺城東即垣曲縣壺亭
  白水城通考白水有彭衙秦晉戰處後魏獻文帝皇興四年置邵郡於陽壺城南一里南大河又置白水縣在西郭
  清㢘城西五十二里清㢘里後魏割聞喜夏縣東清㢘山北置縣水經注清水又東徑清㢘城南
  梁王城北六十里山中世傳梁王避兵於此址存蒲原故縣後周置隋省入垣縣
  邵原故郡唐志義寧元年武德元年改為邵州長泉故縣唐武德二年置後省入垣曲
  舜王坪北五十里諸馮山即瞽塚山之嶺也相傳舜生此瞽瞍葬此今山後有舜王坪相傳舜耕於此又山後有一井相傳即舜浚
  苗亭路史苗晉地今垣縣軹闗南逕苗亭西亭本周之苗邑賁皇采
  韓擒虎寨在清㢘村擒虎嘗雲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今村有閻羅天子廟
  岳家寨西四十里
  垣曲監通考熈寧八年建垣曲監嵗鑄錢二十六萬貫今縣治北進賢坊即其地
  上敵原東北三十里宋紹興十年秋七月岳飛使梁興渡河㑹太行忠義兩河豪傑大敗金人於垣曲即此
  觀河亭在中條山尾洪慶觀前下臨黃河亭前有碑題天上來三字金大定九年
  避秦溝在天壇元遺山詩只願長城沒徹頭豈知蒸土更堪憂秦人若見千年後抱杵臨濤老死休
  仙貓洞元遺山詩仙貓聲在洞中聞慿仗兒童一問君同向燕家飴丹鼎不隨雞犬上青雲
  元興建沿革碑絳州學教授宋景祥撰縣令岳𢎞主簿崔仲等立石
  元新修文廟碑至元初絳州學教授宋景祥撰
  吉州
  耿城在州南博物記皮氏有耿城或曰殷祖乙遷耿即此隋置耿州故以名城
  北屈城吉鄉北二十里有古屈城北屈也按左傳曰二屈杜預注二當為北
  姚襄城南五十里西臨黃河為周齊交爭之地通典故姚襄城在縣西即姚襄所築舊志誤作姚萇
  古騏縣路史漢騏侯國在河東按漢志河東郡有騏縣師古曰音其
  南汾故州舊唐志元魏置後周改汾州後齊改西汾州隋為文城郡武德元年改汾州五年改南汾州八年改為慈州
  伍城故縣北六十五里後魏世祖時名京軍縣太和二十一年改五城正平二年置五城郡隋廢郡以縣屬文城郡唐為仵城屬慈州舊唐志後魏置仵城縣取鎮戍名也
  平昌故縣北魏志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隋開皇初省入伍城縣
  定陽故縣北魏志延興四年置並置定陽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名吉昌大業初置文城郡治此
  文城故縣北六十里後魏曰仵城隋改文城縣唐顯慶三年移仵城縣東北文村置新唐志天祐三年更名屈邑
  吉鄉故縣本唐吉昌縣宋更名元至元二年省入吉州古龍門水經注龍門之上有古龍門
  庖羲故宮在庖山頂上建伏羲廟舊碑傳為故宮雞亭北魏志五城縣有雞亭
  慈烏戍舊唐志武德八年改南汾州為慈州以郡近慈烏戍故也
  牛心寨州西六十里西臨黃河金楊貞所築僑治吉州址微存
  孝子原西一里即孝子馮公遺址
  鄉寧縣
  鄂侯城在南里許即鄂侯故壘左傳隱公六年翼九宗嘉父逆晉侯於隋納諸鄂曰鄂侯
  倚梯城西南八十里龍門上口後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俗稱萬嵗堡東北髙據峻嶺西南俯臨黃河懸崖絶壁非梯莫上一名石梯城
  隂城 陽城後魏志昌寧縣有隂陽二城
  泊城西三里即古鄉寧縣址瀕河水湮
  狐谷亭左傳僖公十六年狄侵晉取狐㕑杜預注臨汾西北有狐谷亭
  呂香故縣東南八十里後魏置平昌縣唐貞觀初更名呂香舊唐志呂鄉因舊鎮為名上元三年移治所於故平昌府南置今縣
  昌寧故縣西四十里魏延興四年置今名西寧村富貴鐡冶東五十里明洪武初設
  袁達寨南六十里七國時袁達所據有清平寨八角寨三寨相距各三十里
  讀書洞南八十里隋文中子讀書於此
  屈家溝北四十里即古所稱産良馬地
  宋重建文廟碑皇祐中縣令劉舒撰
  隰州
  穀城東北四十里路史隰州有穀城非姬姓穀九域志神農嘗五穀於此合桑村別有嘗穀臺故址
  龍泉城北二里隋志後周置汾州開皇四年置西汾州總管五年改隰州大業初置龍泉郡
  橫城南三十里隋仁夀中漢王諒遣其將呉子通屯兵於此築城橫斷隰州故名
  隰川故縣在州治西隋志後周置長夀縣隋開皇初改曰隰川
  髙唐故縣舊溫泉縣東南十五里唐武德初置北溫州並置髙唐縣貞觀初廢縣省
  常安故縣北三十里唐武德初置貞觀初省入蒲縣唐志蒲縣西南有常安原其北五十里蒲子村有古城乃晉重耳所居也址存
  碌礬務金置
  蒲伊子隱處東北五十里蒲子山世傳蒲衣子嘗衣蒲故名或雲姓伊名疇又雲舜以天下讓蒲衣遂隱此山故漢以名縣有講道臺在蒲縣
  蒲子村北八十里相傳晉文公所居之地杜預注蒲今平陽蒲子韋昭注蒲今蒲坂按蒲坂距蒲子㡬八百里昭注誤
  斬袪垣東北五十里蒲子城左傳寺人披伐蒲重耳踰垣而走披斬其袪
  桑子舖石刻在孝子舖南二里有石壁刻宋孫沖詩云峨峨溪畔石迢迢石邉路寄言名利徒清閒誠足慕天聖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河東轉運使尚書兵部郎中直史館孫沖題長孫郊社齋郎京書次孫校書郎永捧硯金城趙君同至此
  金興儒里碑明昌壬子嵗季秋中澣日宋元吉撰元崇福寺碑鄉貢進士趙德元撰進士王天諒書丹中統二年嵗次辛酉溫泉縣縣官張遘
  嘗穀臺碑欽差官道正劉志𢎞鄉正孫永昌酒監晉昇馮瑞庫徒曹居仁學正李師顔進士李璋隰川縣尹劉謙縣尉吉英典吏賀大師宣差達嚕噶齊托倫宣差州尹杜思明提控案牘官呂鳯都目甘霖孔目官魯才司吏譚宇王宇劉洛曹隨李侃曹規牛祥至元二年乙丑冬十月望日前隰州軍判髙鴻書龍泉處士馮興刋
  元江淮都轉運使周惠先塋碑在隰城南原大德十年中奉大夫僉浙江等處行中書省事浙東道宣慰使嗣孫諧立石
  元韓尚書世德碑銘歐陽元奉勅撰
  蒲縣
  蒲子城後魏志太和十二年置汾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蒲縣故城西南二里隋大業二年置新城改為蒲縣唐武德元年移縣治於城東城廢址湮今名無意村
  故仵城西北六十三里後魏太武置仵城縣正平間置仵城郡隋廢郡以縣屬汾州
  石城故郡隋志後周置石城郡及縣周末並廢
  故昌州唐志武德二年貞觀元年
  石城故縣距縣六十三里後魏太和二十一年置石城縣隸伍城郡後周大象三年改蒲子縣隋大業三年移置縣治城廢址微存
  蒲川故縣隋志本後魏平昌縣隋開皇中改大業初廢入蒲縣
  昌原故縣唐地理志武德二年置隸昌州貞觀二年州廢縣省
  講道臺在縣北蒲峪山世傳蒲伊子與帝堯講道處嵗寒亭在西翠屏山晉文公廟內松栢森蔚
  大寧縣
  大寧故城舊唐志武德二年置中州於隋大寧故城因改名大寧
  大義故縣 白龍故縣唐志武德二年置中州並置二縣貞觀元年州廢二縣俱省
  採桑津左傳僖公八年晉敗狄於採桑杜預曰平陽北屈縣西南有採桑津史記晉世家作齧桑裴駰雲左傳作採桑按漢郡國志北屈有採桑津又大寧在春秋時為屈漢為北屈縣屈邉狄服䖍以採桑為狄地頗相近
  夷吾宮在縣南相傳晉公子夷吾封屈時築
  浮圖結在北寨巔北齊武成帝河清四年築隋移縣治於此
  二龍窩南二里半崖間有洞洞口龍蹤宛然岸下石如斗印一𤓰人偶值見之覔之不得也相傳唐大厯間有黃龍破崖去又雲黃龍曾養子於此
  襌峰洞在孔山麓相傳趙太祖避此有蜘蛛布網蔽之兵至不見而去後即位勅建襌峰寺
  響石東北二里麻束溝路旁有石如輪行人過之石聲鏗然
  永和縣
  狐讘城西三十五里漢置唐徙於仙芝谷城廢址微存石羊城西南五十里魏太武築置石羊軍孝文移於狐讘城
  呉王城西北十里有塚髙三十丈狀類覆釡址存臨河故郡隋志後周置臨河郡及縣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永和唐初復置臨河縣後省
  東和故州新唐志武德二年置領永和樓山二縣貞觀元年
  樓山故縣南十五里隋志後周置歸化縣開皇十八年改樓山唐貞觀初省入永和
  石𡏟溝西北二十里𡏟內水滴如珠下有清泉旱禱應避世𡏟南七十里龍巖寺相傳趙太祖居此又有宋龍巖相傳亦太祖遺跡







  山西通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