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山西通志 卷一

  山西通志序
  欽惟我
  皇上體精一之心傳紹唐虞之治統
  玉音宸翰如日中天率土臣民大同大順爰
  命儒臣修直省通志俾一統志館臣採擇
  諄諭制撫務歸詳明用以釐職方廣史乗甚盛典也維
  山西宻邇
  畿輔沐化最親凡諸掌故臣石麟誼應博稽精核詳著於篇以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天子之庥命夫平陽蒲坂聖都也其山川闗隘則有太行恒霍雁門五臺勾注偏頭飛狐倒馬汾澮沁漳滹沱桑乾之髙深而磐固其田壤賦稅土貢物産則有代田露田秸總粟米青白韋紅之鹽莢權竒倜儻之駿騎其學校風俗則上庠下庠之制丕煥克勤克儉之思彌深其科目其官制則有闢門考績之成法其典禮其兵防則有揆文奮武之良規其於人也前古尚矣厥後理學有王通經術有劉向史筆有董⿰犭? -- 狐相業有司馬光輩將畧有亷頗輩文章首司馬遷藝術首郭璞若夫壯繆之忠恭君之孝首陽綿竹之苦節凡紀乗所書竹素所垂以至留碩望於寓賢標芳徽於女史或可躋汾陽秩祀之班或可應畢昴星躔之數上下數千年可謂盛哉今聲教日隆輝前軼後舊志所載誠有待刪潤者臣石麟智識短淺䝉
  聖恩巡撫兹地又兼理提督軍務襄斯大典敢不恪共將事乃偕布政使臣泂暨按察司臣筠提督學政臣曙蓀敦延耆儁蒐訂經籍昕夕編纂以仰副詳之
  㫖㑹臣泂臣筠後先遷秩去復飭署布政司臣而遜署按察司臣永椿分理之計閲三載獲成成編凡為類得四十益前志數有竒以史釋經以例約史舉典期可徵諸事徵事期可措諸用不敢存心不敢挾成見不敢踵疑以為信不敢失實以采名不敢以辭夸致繁蕪不敢以辭略致疎漏不敢以附㑹為援證以重複為㕘互不敢以瞻徇成阿私以吹求成屈抑持簡操筆祇叙厥實全省典物燦然列焉幸生明備之盛時得班制作之末議藉此以擴充見聞為服政居官之助并使藩臬郡縣諸臣暨三晉人士考鏡是書尊所聞以獻之
  廷庶幾名臣彦士其則不逺贊勲華之景運步賡拜之後塵即扵是乎在豈與夫山經水注焜燿耳目僅足供口吟手披已哉開雕工竣恭疏進
  呈例得掛名簡端謹序
  雍正十二年甲寅三月朔旦巡撫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覺羅石麟謹序



  山西通志纂修職名
  總裁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覺羅石麟
  監修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朱曙蓀提督山西學政右眷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加二級  范 咸︵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碩 色
  督理河東陜西鹽務西安布政使司布政使加級    楊 馝原任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今陞侍郎銜加九級蔣 泂署理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事務按察使司紀録三次 温而遜原任山西等處提刑按察使司今陞江西布政使司加一級宋 筠署理山西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監察御史加二級紀録二次戴永椿原任河東陜西都轉運鹽使司加勅管鹽法道鹽運使加級楊夢琰河東陜西都轉運鹽使司加勅管鹽法道鹽運使加四級 程仁圻
  協理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孟孫繩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楊應琚山西布政使司叅政分守河東道加二級 劉毓嵒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湯豫誠山西布政使司副使分守雁平道紀録三次白 石
  分理
  太  原  府   知     府劉崇元
  平  陽  府   知     府王喬林
  潞  安  府   知     府張光鏻
  汾   州  府    知   府張廷琰
  大   同  府    知   府范 瑤
  朔   平  府    知   府劉士銘
  寜   武  府    知   府宋廷佐
  澤   州  府    知   府朱 樟
  蒲   州  府    知   府周人龍河 東 陜 西分 理 鹽務 運 同張 迪
  遼    州     知    州徐三俊
  沁   州    知    州葉士寛平  定  州   知   州郭一裕
  忻   州    知    州劉澤民
  代   州    知    州楊𢎞志保  徳  州   知   州車敏來
  解   州    知    州許日熾
  絳   州    知    州童 紱
  吉   州    知    州甘士瑛
  隰   州    知    州呉元鉽
  提調
  原 任 太 原 府 同   知陸 琮
  學   習    進    士施作楫
  纂修
  原 任 翰 林 院 庶 吉 士儲大文
  分輯
  江 南 宜 興 縣 附 監 生葉翥鳳浙 江 舉 人 候 補 知 縣戴永樸原 任  臨  縣  知  縣嚴遂成
  編次
  浙   江     舉   人范大中署 稷  山  縣  知  縣蔡長淳天  鎮   縣   知  縣胡元朗
  試   用     知   縣曹茂先
  試   用     知   縣錢 標署  趙 城  縣  知  縣黄道坪署  馬 邑  縣  知  縣張重振
  學   習    進    士王佐登
  學   習    進    士朱 濶
  學   習    進    士蘇 暻
  學   習    進    士阮汝昭
  學   習    進    士李 鸞
  學   習    進    士梁卿雲
  學   習     進   士朱廷掄
  校對
  河  津   縣   舉  人張維鏞曲  沃   縣   貢  生賈華平
  崞   縣     貢   生馮夢槐陽  曲   縣   生  員張耀先陽  曲   縣   生  員賈 坊陽  曲   縣   生  員賈 桂
  督刋
  太  原   府  通   判索 泰原任陽曲縣知縣今陞大同府同知 盛 典陽  曲   縣  知   縣袁履恕




  山西通志凡例
  一志者記也禹貢志之始而首冀州則晉志不尤重哉考自周禮職方小史掌邦國志太史掌四方志秦火而後拾遺為輿地圖唐為括地志宋為寰宇記元明為一統志志各不同同與史相表裏而體例則殊舉典必可徵諸事徵事必可措諸用直書不斷而法戒自昭此志記之體例也
  一舊志始於明成化甲午督學僉事胡謐創修越九十年嘉靖癸亥督學副使周斯盛重修越五十九年萬厯辛亥按察使李維楨重修至
  國朝康熙壬戌學使劉梅重修凡五易稿越九年而告竣分類三十有二今增其八為四十類而於每類中又各增十之二三十之六七不等文雖不簡而事則較舊加詳袪浮覈實訂譌補缺部次州居差為美備
  一纂輯全資文獻晉志文獻俱不足徵自程機上黨記王松年三晉記外其見於四庫書目者止傳太原事蹟雜記壺關録以暨永寧公狄梁公諸記傳其見於崇文總目者止傳龍門王屋羊角山記鹽池録晉陽見聞要録以暨温公豐公諸事狀遐搜博覽總與各府州縣志書草檢叅互裁酌以折其衷信者徵之疑者闕之毋敢濫毋敢苛必求至是
  一圖考舊志五十三圖今將天文内十三圖繪於星野卷首以便繙閲從其類也餘則小為損益益者新分朔平寧武蒲平定忻代保德絳解吉隰三府八州城治十一圖關則偏頭山則蘆芽姑射綿懸甕河則汾沁滹沱清濁漳共九圖圖各一頁重疆索之鈐轄表名勝之襟帶也他若古冀州圖一堯舜禹建都圖一宫之為虒祁為晉陽為飛龍及汾隂祠圖共四荒渺僣侈無關典要槩從刪削
  一舊志不志關隘然晉山河四塞東面則固關倒馬與居庸紫荆接壤為
  神京右翼北有寧武雁門偏頭控制邊塞内則天門為㑹城鎖鑰西有金鎖乃入秦間道南有天井隂池冷泉鐵嶺壺口屏蔽齊豫而所謂玉壁䝉坑千里徑雀䑕谷勾注飛狐風塠諸處皆出入必經之隘即如鎮堡斥堠羅布聯絡均非虛設隨地分志則邊屯守戰之情形歴歴在目是亦司險之一助也
  一三晉古稱用武地十六國割據迄遼金元南北紛爭代有兵革明世廟時俺答憑陵或嵗一至或嵗數至被禍尤酷隆慶後休養數十年至懐宗末造闖賊又起入
  本朝乃有姜逆之亂為守禦為勦撫亦守土者所宜取鑑也舊志無武事一類今補之
  一凡志於人物外必另列儒林而晉則西河河汾涑水晉城迄河津學士霍州學正諸君子外寥寥相望且其人類多功德可書不僅當以立言見今歸併人物以省重出而其餘别為文苑一編附後
  一名宦者宦於晉而有功於國有惠於民而名之也死封疆者節尤重焉一人而歴數郡則從其所重而歸於一以省兩見他若行兵奉使從幸諸臣雖在晉地有事蹟可書終無守土之責概入寓賢非抑之存其實也
  一舊志不志封爵然晉自上古臺駘實沈以來唐虞三代班瑞析圭漢唐功臣食邑公主湯沐十六國春秋更不可殫述迄有明晉藩與國終始河山帶礪是亦稽古之一助也若倣龍門為世表簡帙太煩且疑於史矣故僅著始封以概其後
  一三晉郡縣制代更而名代易有今仍古名而地已非古者如晉陽汾陽之離合梗陽城梗陽鄉之分屬二邑帝冡靈臺之有無太平縣之不一其處大夏在汾澮之間翼為古夏墟而叔虞所封非今太原魏永安郡非漢晉以來故地必辨之而證始明必證之而辨始實故志辨證而一器一物一言一行足徵掌故者别為遺制遺聞合成遺事一類以資採考舊志俱無
  一舊志方技附仙釋後然晉之方技較他國特為奇古如古董父劉累之豢龍師曠師涓之曉音律卜招父桑田巫之占筮蓋聶衞綰之擊劍戲車郭璞之數學内史叔服姑布子卿李淳風之相術扁鵲之為醫利物濟時類皆侔造化而通神靈非尋常方技者比故另志藝術一編而物産舊附風俗後今簡帙稍煩故亦另編不附
  一山川之大者往往綿亘數州邑此居其陽彼居其隂此受其利彼受其害向背起訖分合紆直各如其地書之務令形勢燎若指掌不敢詳於一處而他處則畧以致全局胍絡不明其有名人題咏間摘附覽志勝概也
  一祠廟中奉
  勅准入祀典者如祠之有節孝有忠烈廟之有 關忠義及 先農社稷風雲雷雨等壇通省畫一則於附省首邑詳載儀制而旁註他邑凖此以概之省文也其餘古帝王將相神仙髙士用仍其舊甚有名目不經而窮鄉僻壤藉是祈祝者雖祭非其鬼而茍不在淫昏之例亦存而不論蓋有其舉之莫或廢也
  一山西舟檝不通書賈絶跡自古少收藏家然天地大文虞書夏書汲冡周書皆晉書也元立經籍所於平陽明養德書院時雕遺書今備列其目令學者集古廣益焉故立經籍類舊志無
  一晉著姓最多甲於齊秦楚其後支分派别各氏其氏而溯厥初祖不過數大姓故倣後魏官氏志唐宰相世系之義志氏族使土著者知重門第不自菲薄而遷徙四方亦慨然有水木之思焉舊志無今補
  一舊志兵防一類編輯甚畧今於兩鎮之外奉
  㫖復設提臣又召募新軍昕夕訓練右衞城守内外分閫
  盛朝武備甲於前代而前代之兵制附書於後
  一凡志藝文者往往連篇累牘彚為巨觀以爭一省文苑之勝然易曰修辭立其誠不誠其言無物矣兹編
  恭列
  聖祖仁皇帝巡幸頒賜
  宸翰暨我
  皇上御筆於簡端
  綸綍聿昭允為天下萬世法餘惟發明理學維繫國是民瘼者是録他若模山範水之作間登一二亦必視其人之賢否以為去取要與晉地有關涉否則雖有名篇概從割愛
  一志乃紀事紀言之書其言可法其事可傳録之示勸而鑒戒不録以存春秋善善長惡惡短之遺意





  山西通志凡例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山西通志目録     地理類三都㑹郡縣之屬圖考第一卷
  星野第二卷
  沿革第三卷至五卷
  疆域舖逓附第六第七卷
  城池第八卷
  關隘第九卷至十六巻
  山川第十七巻至二十八巻
  水利津梁附第二十九巻至三十四卷
  學校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巻
  公署第三十七第三十八卷
  田賦第三十九至四十四卷
  鹽法第四十五卷
  風俗第四十六巻
  物産第四十七卷
  兵制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巻
  武事第五十巻至五十五巻
  驛跕第五十六卷
  古蹟第五十七卷至六十卷
  帝王分據附后妃附第六十一卷
  封爵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卷
  氏族第六十四卷
  科目第六十五卷至七十二卷
  職官第七十三卷至八十二卷
  名宦第八十三卷至一百巻
  人物文苑附第一百一巻至一百四十卷
  孝義第一百四十一巻至一百四十五卷
  隱逸第一百四十六巻
  寓賢第一百四十七第一百四十八卷
  列女第一百四十九卷至一百五十八卷
  仙釋第一百五十九卷至一百六十卷
  藝術第一百六十一卷
  祥異第一百六十二第一百六十三卷
  祠廟第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六十七卷
  寺觀第一百六十八卷至一百七十一卷
  陵墓第一百七十二卷至一百七十四卷
  經籍第一百七十五卷
  辯証第一百七十六卷至一百七十九卷
  遺事第一百八十第一百八十一卷
  藝文第一百八十二巻至二百二十七卷
  御製第一百八十二卷詔勅制誥第一百八十三卷
  表牋第一百八十四卷劄子奏疏第一百八十五卷至一百八十七卷狀第一百八十八第一百八十九卷議第一百九十卷
  碑碣第一百九十一卷至二百卷記第二百一卷至二百八卷
  書啓説第二百九第二百十卷論第二百十一卷
  序第二百十二卷至二百十四卷題跋銘箴疏引第二百十五卷
  辨贊頌第二百十六卷傳文䇿第二百十七卷
  祭誄哀辭第二百十八卷賦辭第二百十九第二百二十卷
  詩第二百二十一卷至二百二十六卷詩餘附末雜著第二百二十七卷
  雜志第二百二十八卷至二百三十卷
  等謹案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
  國朝廵撫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覺羅石麟等撰山西之有通志始於明成化中督學僉事胡謐其後嘉靖中則副使周斯盛萬厯中則按察使李維楨皆踵事排纂至
  本朝康熙壬戌督學道劉梅又因舊本重編凡五易稿而始成所増輯甚多分類共三十有二而訛複者亦頗不少雍正七年石麟奉
  詔纂輯乃開局㑹城與司道等續加増訂旁咨博訪廣其類為四十凡遺聞故事比舊加詳其發凡起例者則原任庶吉士儲大文也大文本熟於地理之學故所載山川形勢頗得要領其特立經籍一門乃用施宿㑹稽志袁桷四明志之例亦不失為典雅云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