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廈門通信(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廈門通信 廈門通信(二)
作者:魯迅
1926年11月27日
《阿Q正傳》的成因
本作品收錄於《華蓋集續編補編》和《語絲

小峰兄:

  《語絲》百一和百二期,今天一同收到了。許多信件一同收到,在這裡是常有的事,大約每星期有兩回。我看了這兩期的《語絲》特別喜歡,恐怕是因為他們已經超出了一百期之故罷。在中國,幾個人組織的刊物要出到一百期,實在是不容易的。

  我雖然在這裡,也常想投稿給《語絲》,但是一句也寫不出,連「野草」也沒有一莖半葉。現在只是編講義。為什麼呢?這是你一定瞭然的:為吃飯。吃了飯為什麼呢?倘照這樣下去,就是為了編講義。吃飯是不高尚的事,我倒並不這樣想。然而編了講義來吃飯,吃了飯來編講義,可也覺得未免近於無聊。別的學者們教授們又作別論,從我們平常人看來,教書和寫東西是勢不兩立的,或者死心塌地地教書,或者發狂變死地寫東西,一個人走不了方向不同的兩條路。

  忽然記起一件事來了,還是夏天罷,《現代評論》上仿佛曾有正人君子之流說過:因為罵人的小報流行,正經的文章沒有人看,也不能印了。我很佩服這些學者們的大才。不知道你可能替我調查一下,他們有多少正經文章的稿子「藏於家」,給我開一個目錄?但如果是講義,或者什麼民法八萬七千六百五十四條之類,那就不必開,我不要看。

  今天又接到漱園兄的信,說北京已經結冰了。這裡卻還只穿一件夾衣,怕冷就晚上加一件棉背心。宋玉先生的什麼「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等類妙文,拿到這裡來就完全是「無病呻吟」。白露不知可曾「下」了百草,梧楸卻並不離披,景象大概還同夏末相仿。我的住所的門前有一株不認識的植物,開著秋葵似的黃花。我到時就開著花的了,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開起的;現在還開著;還有未開的蓓蕾,正不知道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肯開完。「古已有之」,「於今為烈」,我近來很有些怕敢看他了。

  還有雞冠花,很細碎,和江浙的有些不同,也紅紅黃黃地永是這樣一盆一盆站著。

  我本來不大喜歡下地獄,因為不但是滿眼只有刀山劍樹,看得太單調,苦痛也怕很難當。現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時皆春,一年到頭請你看桃花,你想夠多麼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車輪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時候,暫時吃驚,決不會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

  然而荷葉卻早枯了;小草也有點萎黃。這些現象,我先前總以為是所謂「嚴霜」之故,於是有時候對於那「廩秋」不免口出怨言,加以攻擊。然而這裡卻沒有霜,也沒有雪,凡萎黃的都是「壽終正寢」,怪不得別個。嗚呼,牢騷材料既被減少,則又有何話之可說哉!

  現在是連無從發牢騷的牢騷,也都發完了。再談罷。從此要動手編講義。

  魯迅。十一月七日。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