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們的補充和修改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們的補充和修改意見
山西省武鄉縣革委會教育革命辦公室
1969年6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根據我們山西省武鄉縣山區教學的特點和教育革命的實踐,對《農村中、小學教育大綱》(草案)提出如下補充、修改意見:

一、關於領導問題。遵照毛主席關於「精簡機構」和「革命委員會要實行一元化的領導」的教導,根據我們的實踐,公社不需要單設教育革命委員會。可在公社革委會的統一領導下,以分管文教的常委為主,吸收有關人員參加,組成一個短小精悍的領導小組,並責成一人專門負責,加強全公社的教育革命領導。大隊一級,要在大隊革委會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以貧下中農為主體,吸收革命幹部和革命師生參加的七至十一人組成的教育革命委員會。多隊聯辦的七年、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主辦大隊為主,吸收其它各隊有關人員成立與上述一樣的教育革命委員會,由學校中參加教育革命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主持學校的日常工作。這樣,有利於落實毛主席關於「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指示,把學校真正置於貧下中農的管理之下。

二、關於農村中、小學的布局問題。應以有利於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普及和為農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材為前提。根據我縣已實現上完小不出隊,上初中不出片,上高中不出社(近一半公社)的情況,我們將原國家辦的縣立中學,從有利於培養農村各種建設人材的需要出發,一種下放到公社辦,教學人員由縣統一調整安排;一種改成社來社去的農業技術學校。

三、關於教師工資問題。根據我縣中、小學全由社、隊辦,普遍實行五年、七年、九年一貫制教育,教師交叉授課的情況,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應一律實行民辦公助(即工分加補助)。這樣做可以避免差別。但為了不過多加重貧下中農負擔,國家對辦七年、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社、隊,應給予較多的補助。

四、關於入學年齡等問題。根據山區特點,小學入學年齡六周歲或七周歲均可,不應強求一律。許多同志認為,廢除舊的考試、留級制度,符合廣大貧下中農意願,但不能片面要求數量而忽視質量,對於極少數思想、成績差的學生,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協商提出申請意見,由大隊教育革命委員會審查批准,可以留級,以利提高。同時應大辦幼兒園,加強學齡前教育,擴大六周歲兒童入學率。這樣,由於兒童在入學前就受到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入學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跟不上」的現象。

五、關於教學班學生名額和教師配備問題。由於山區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為使「農民子女就近上學方便」,農村學校教學班每班二十至五十人較好;一至五年級,若在五十人以上,有條件的可以分班教學。

教師下放大隊後,在減輕貧下中農負擔、適當照顧教師勞逸的原則下,我們認為,六至九年級每班配備教師二人,四至五年級每班配備教師一點三人,一至三年級每班配備教師一人為宜。

六、關於課程設置問題。我們認為,中學應設七門課:毛澤東思想教育(包括中國近代史、現代史、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政治、時事、本地階級鬥爭史)、語文、數學、工農業知識(包括物理、化學——為農業「四化」服務的必需知識)、革命文藝(包括革命歌曲、圖畫、文娛活動)、軍事體育、勞動。小學應設六、七門課:政治、語文、算術、科學常識(包括工農業常識、衛生常識,供四、五年級用)、革命文藝、軍事體育、勞動。

七、關於教學時間和假期問題。我們認為,全年教學時間應達到四十周,農忙假五十天左右,寒假十天左右,其餘三周多時間用於社會宣傳與節日活動。教學時間和假期的安排,要本着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緊密結合農村生產勞動需要為原則。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